一、心理學是什麼
1.心理學的內容很廣泛
心理學的內容很廣泛心理學的發展於二十世紀初期,到今天大約一個世紀,它的起源是哲學,有些人認為弗洛伊德是創始人,至於是不是,這個不是很重要,重要是心理學出現了。
心理學在今天衍生出了一些職業,如心理醫師,心理諮詢師,這兩者有何區別呢?
區別很多,但有一個就在於前者能開醫用處方藥,後者不能,由此看出心理學並不僅僅是心理層面的的學問,它還有生物機能方面的內容,從近年來發展很快的「身心一體」學就能看出。
也許你會不了解什麼是「身心一體學」,舉個例子,心理學研究發現競爭心強的人更易得冠心病,這就是屬於身心一體學內容,
當然心理學的廣泛程度還遠不僅於此,就像2002年的諾貝爾經濟學獎頒給了一個心理學家:丹尼爾.卡尼曼,行為經濟學的創始人,他的行為經濟學就是一門從心理學角度出發的經濟學,由此可以看出心理學研究的廣泛性了吧 。
2、心理學的發展程度
到今天發展了一個世紀的心理學也僅僅是觸碰到了心理學的冰山一角,心理學還是有大量未知的東西,研究心理學的人就好像是在盲人摸象一般的前進,可想而知,心理學是多麼複雜的一門學科,但即使是盲人摸象,每個人摸的感覺也是不一樣的,有的人就是要「摸」的比大多數要準確些,所以我們所學的心理學就是那些比較「專業的盲人所摸的象」。
二、了解「自己」
1、談何容易
心理學是圍繞「人」展開的一門學問,所以,我們作為人,這就有助於我們更加了解自己,只有在了解自己之後,我們才能更加透徹的生活,但了解自己是很難的,首先是心理學的局限性,其次還有我們本身的主觀局限性,我們不可能不抱有「私心」的去客觀的看待自己,
心理學家本身也是一個個體,他在研究與實驗的時候也會抱著客觀的態度,雖然還是難免會有「私心」的出現,在這裡我要解釋一下什麼「私心」,
比如心理學家在做一個實驗的時候,首先他在這個實驗之前都有個要證明的理論,他的所有行為都是為了證明他的結論是否正確,所以在實驗過程中可能會「人為」不自覺的把實驗的結果向他的理論靠攏,這就是私心,當然他也不是有意的,他也想要公正客觀,但這有時這就是避免不了的。
回過頭了解自己的私心,也是同樣的原理,我們在了解自己的同時首先也是有了一個結論之後我再去了解的,就像給自己下了一個定義之後再去了解自己,可想而知這是有多麼的荒謬,在我看來客觀了解自己最好的方法就是去看心理諮詢師,也許你會說,我好好的一個人為什麼要去看心理諮詢師。
在心理學看來,沒有一個完美無瑕的人,每個人都或多或少的有些心理問題,而這些問題沒影響到正常生活都沒所謂,但如果有條件的話最好還是去看看心理諮詢師,這真的會幫助你更好的了解自己
如果你沒有條件的話,也可以問問自己身邊的朋友,聽聽他們對你的評價,但他們的評價也很難客觀公正,所以要找一些相對客觀的朋友評價,但他們的評價也不能定義自己,因為沒人能定義自己。
2,怎樣去發現自己
我到底是怎樣的一個人,我又如何去發現自己呢?在學習心理學的時候,我們總會發現,心理學(個體心理學)總是把焦點集中於過去,其中大部分集中於童年時期(十八歲成年之前)
由此看出,了解自己的開始就是了解自己的童年,我們現在的自己就是童年時期發生在我們身上所有事情的總和,這也是心理諮詢師總要幫助人回憶過去的原因,但僅僅知道了我們的過去就能了解自己了嗎?
是的,我們的人格是在童年時期形成的,我們現在的行為也能在童年時期找到「影子」
但我還是那句話,沒人能知道你自己是怎樣的,包括你自己,但我們可以無限接近於真實的自己。
三、我該怎樣做
1.看重結果
怎樣去發現自己上文我也說過,我們現在行為大都和童年時期的經歷有關,但我們不能被童年的創傷給限制住了自己的人生,(雖然大部分人都被限制住了),人們總是喜歡自己熟悉的東西。
舉個例子,一個從小家庭不和睦的孩子長大後發現他的婚姻家庭也不和睦,究其原因是因為這就是他所熟悉的事物啊!
當然這其中還有其他的原因,比如這也是向他父母一種認同的行為,就像他的內心深處對他的父母在說「爸媽,你看我有多愛你們,我的婚姻家庭也和你們一樣不美滿,我沒有「背叛」」你們,我做了和你一樣的事情。當然這個層面是他意識不到的東西。
但即使有些從小家庭很糟糕的家庭,他們最後還是擁有了美滿的婚姻家庭,這也是我最想要說的,我們要抗爭,我們對於童年的自己要抗爭,對於過去的自己要抗爭。
個體心理學三大創始人之一的阿爾弗雷德.阿德勒,他就區別於其他人那麼集中的關注人的童年時期經歷,他不看重因果論,也就可以說他不認同過去的經歷造就了現在的自己,是現在的自己造就現在的自己,也許你此時會迷惑了。
且讓我來給你舉個例子,假如你在大街上遇到一位好看的妹子,你想要上前搭訕,但你說你很害羞不好意思去,也許是因為從前搭訕被拒絕過,所以就導致你現在不想去,因為你不想再想體驗被拒絕的滋味,所以前面你所說的因為害羞不敢去就是僅僅你為自己找的理由罷了。
也許你質疑了,我的卻會害羞啊,是的你搭訕的時候臉紅心跳了,但這也只是因為你所作出的為阻止你不想搭訕的這個目的的實現而作出的身體反應,所以這時一個詭異的因果就出現了,到底是因為你害羞不想搭訕,還是你不想搭訕而有了害羞這個反應。
所以由此看來,因果論不能解釋我們身邊所有的事情 ,我們不必這麼在意事情的因果,也就是不必在意從前的經歷,現在的你自己,並不要被你過去的自己所「操控」
這是阿德勒的心理學所想要表達的,也是我覺得最具有現實指導意義的心理學。
所以前面所說的發現自己顯得沒有那麼重要了(也許大部分心理學家會不認同),但我們只需要做好自己的事情就足夠了,此刻的你就是你自己,別去回憶過去與幻想未來。
四、總結
心理學是一門科學,有很多學派,每個人都各執一詞,到底誰是對的,你得有自己的判斷,因為科學就是懷疑一切,包括心理學。
對於我們普通人來說它只是一門精神食糧,它只是提升我們認知水平的一門學問,也許你想它會教我們洞悉人心,但這並不可能,就像心理學家所說的:能洞悉人心得並不是多有名的心理學家,而是那些多年在社會上摸爬滾打的社會人。
所以去生活吧,當然不是為了去洞悉人心,那是為了什麼呢?生活它不為什麼,它就只是一條一直向前流淌的河流而已,也許你會發現這個真相,但之後你還是會繼續生活。
這樣看來真相也沒有那麼重要了,此刻你也許會說這聽起來怎麼有股哲學的味道,別忘了心理學的母體就是哲學,如果我們想找到些指導現實生活的東西,就去看看看幾百年前的哲學就已經有答案了。
那麼心理學到底對我們來說有什麼意義呢?我的答案是沒有意義,就像我們的人生一樣,但我們可以擁有面對人生無意義的勇氣,這就是我學習心理學最大的收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