辦好民生實事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有力抓手,是政府向全區人民作出的莊嚴承諾。1月10日,記者從銀川市西夏區第四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上獲悉,2020年,西夏區10件民生實事全部辦理完成。
第一件:建設智能法律服務站
主要內容:為西夏區公共法律服務中心、政務服務中心、信訪接待大廳、勞動仲裁院和鎮(街)公共法律服務站配備13個公共法律服務人工智慧自助機,為群眾提供法律援助、公證服務、人民調解、司法鑑定等智能引導和自助辦理,打通公共法律服務「最後一公裡」。
辦理情況:總投資54.929萬元,在西夏區各鎮街、政務服務中心、綜合治理中心、政府大樓以及部分偏遠村居配備20臺公共法律服務人工智慧自助機,已全部投入使用。
第二件:建設便民服務下沉點
主要內容:在鎮北堡鎮、興涇鎮等地建設5個便民服務下沉點,實現居民辦事不出社區(村),節約辦事成本,提升政務服務能力,優化營商環境。
辦理情況:已完成鎮北堡鎮民生服務中心、文昌路街道民生服務中心、寧華路街道民生服務中心、興涇鎮涇華村4個「就近辦」代辦點建設工作,共受理各類代辦件133件,全部辦結。寧陽廣場代辦點已完成場地施工,預計2021年3月正式運行。
第三件:實施學前教育惠民工程
主要內容:完成紅領地幼兒園、南梁幼兒園等5所幼兒園的建設,為周邊適齡兒童提供1620個學位。
辦理情況:積極推進學前教育公辦治理和普惠擴容工作,實施紅領地、四季、吉祥及同安4所幼兒園新建工程,預計2021年5完工,新增1440個學位,計劃2021年9月開園;完成南梁幼兒園改建工程,新增180個學位,計劃2021年3月開園,切實方便幼兒就近入園。完成治理城鎮小區配套幼兒園33所,其中,收回蘆花洲、平吉堡等26所幼兒園,統籌財政資金694.38萬元用於收回幼兒園資產評估及補償。落實學前教育惠民政策,積極調整轄區內公建民營和小區配套幼兒園,尤其是4所中高端幼兒園學費,由最高1680元/月降至430元/月,緩解了市民「入園難、入園貴」的問題。截至目前,轄區公辦園達到29所,普惠園達到46所,全面完成「5080」目標任務。
第四件:實施殘疾人關愛行動
主要內容:實施殘疾人輔助器具個性化適配項目,為至少300名殘疾人提供輔助器具個性化適配,幫助其提高生存能力和生活質量。
辦理情況:為329名殘疾人發放輔助器具,其中:安裝助聽器42件,發放基本型輔具289件,適配電動輪椅3件,適配安裝假肢及矯形器20具,發放個性化輔具11件。為「愛心接力 循環使用」點採購輔具320件,免費提供給有需求的殘疾人、老年人、傷病人員使用。目前,轄區殘疾人精準康復服務率達99.38%,輔具適配率達99.27%。
第五件:實施文體惠民行動
主要內容:在城鄉開展文化惠民活動,全年舉辦各類演出400場,免費放映電影600場次,建設閱讀聯盟「館外館」4個。新建多功能運動場1個、健身步道9公裡,更換健身路徑10套。
辦理情況:上半年因疫情影響,各類文化活動場次減半。全年共舉辦廣場文化系列活動244場,免費放映電影600餘場次,觀影人數近6萬人。在西夏古城洛客創新設計中心、寧夏軍區幹休所、西萃芳庭康養中心、西夏區幸福頤養院建設閱讀聯盟4家,在西夏公園建設多功能運動場1個,在興涇鎮興順苑社區、賀蘭山運動休閒公園等地建設健身步道9公裡,更換健身路徑15套,為農村安裝健身路徑10套,維修健身器材200餘件。
第六件:建設小微公園和小微停車場
主要內容:在學院路、金波街建設2個小微公園。利用零散空地見縫插針地建設小微停車場或施劃停車位,提供停車位1000個,解決群眾停車難的問題。
辦理情況:新建朔方路、文知園2個小微公園,總投資360萬元,綠化建設面積9852平方米,均已完工並向市民開放。充分利用閒置空地建設小微停車場,在轄區主次幹道、背街小巷合理施劃停車泊位,2020年建設小微停車場30處,新增停車泊位3500餘個。
第七件:實施老舊小區改造工程
主要內容:對紡苑小區、共享家園、區醫院家屬院等老舊小區進行加裝保溫層、路面硬化、院落綠化等基礎設施改造,使群眾居住條件得到改善。
辦理情況:將轄區35個老舊小區列入西夏區2020年老舊小區改造計劃,總投資約4.96億元,改造面積71.37萬平方米,惠及居民9436戶,改造內容包括:外牆保溫、屋面防水、室內外供排水、供熱、供電、天然氣、道路硬化、綠化等。35個老舊小區提升改造工程均已開工,預計2021年9月底前完工。
第八件:開展市民大廳免費複印便民服務
主要內容:在西夏區市民服務大廳為辦事群眾提供材料免費複印服務,從細微處體現政府便民利企的措施,為群眾節約辦事成本。
辦理情況:自2020年1月起,西夏區市民服務大廳推出免費複印服務,凡在各窗口辦理業務的企業和群眾,可憑窗口工作人員出具的《免費複印材料申請單》,免費複印辦事所需各類資料。2020年為辦事群眾減免各類複印費用10萬元。「優化營商環境、方便群眾從一張紙開始」的做法,贏得群眾一致好評,被寧夏日報等新聞媒體相繼進行宣傳報導。
第九件:開展健康管理上門服務
主要內容:通過雲巡診包+智能雲巡診車,搭載血壓、心電、彩超、大生化、血球儀、尿液分析儀等檢查檢驗設備,對重點人群健康體檢與健康管理進行上門服務,實現基層群眾家庭醫生籤約「只錄一次」與「無紙化籤約」。
辦理情況:通過政府購買服務形式與微醫寧夏網際網路醫院(有限公司)合作,共投放智能雲巡診車三輛,已應用到轄區5家鄉鎮衛生院、5家社區衛生服務中心、18個社區衛生服務站籤約體檢工作中,讓廣大群眾切實享受到「網際網路+醫療健康」帶來的便利。2020年,開展家庭醫生籤約服務18.2萬人次,籤約率50.64%。
第十件:開展勞動力技能培訓
主要內容:對1000人進行技能培訓或創業能力培訓,提升就業率。
辦理情況:組織城鄉勞動力職業技能培訓5305人,創業培訓430人,超額完成任務。新增城鎮就業9000餘人次,城鎮登記失業率為3.55%。(寧夏日報記者 喬素華 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