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讓孩子將來很好立足社會,三種能力的培養很重要,父母不容忽視

2020-12-15 花花媽媽談教育

都說,父母的心永遠都是系在兒女身上,孩子上學時,巴不得孩子有個好成績,長大進入社會後,希望孩子將來有個好前途,能很好地立足於社會,過上幸福美滿的生活。

但是,隨著社會的發展,孩子將面臨著更加激烈的競爭,更加殘酷的現實,孩子如何能很好地在社會立足?

這三種能力的培養,對孩子將來很好立足社會很重要,父母一定要特別重視。

一、獨立思考和判斷能力。

偉大的科學家愛因斯坦回顧自身的教育經歷,在一篇《論教育》為題的講話中曾深刻指出:「發展獨立思考和獨立判斷的一般能力,應當始終放在首位,如果一個人掌握了他的學科基礎理論,並且學會了獨立地思考和工作,他定會找到他自己的道路。」

生活錯綜複雜,孩子怎樣才不迷失自己?孩子擁有對自己,對生活,對未來的清醒的認識,知道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麼,從而有個明確的目標而努力,才有可能到達成功的彼岸,而這些都需要獨立思考和判斷能力。

鍾芳蓉,湖南留守女孩,以文科676分的成績報考北京大學考古專業一事,曾經引起熱議。

很多網友認為,一個家庭不富裕的孩子,應該報考一個好就業,更賺錢的專業。

而鍾芳蓉自己卻有著對未來的思考和規劃 ,由於受敦煌研究院名譽院長樊錦詩先生的影響,她對考古非常有興趣,報考北京大學考古專業,以後可以讀研深造,做考古研究。

鍾芳蓉對於自己的清醒的認識,知道自己的興趣和熱愛所在,做出了自己的選擇,相信她未來可期。

愛因斯坦曾經深有體會地說過:「學習知識要善於思考、思考、再思考,我就是靠這個學習方法成為科學家的。」

「數位化教父」尼葛洛·龐蒂也說:「我不做具體研究工作,只是在思考。」

可見,獨立思考是一個人成功的最重要、最基本的心理品質。

所以,父母要幫助孩子培養獨立思考和判斷的能力,這是要成大事的人必備的條件。

而父母要培養孩子獨立思考,就要鼓勵孩子大膽聯想,提出的設想越多越好。

父母在日常生活中,讓孩子發現問題、探討問題,遇事鼓勵孩子多問幾個「為什麼」,多提幾個「怎麼辦」。讓孩子從事實出發,從需要出發,各個角度,去思考問題、探索問題,去尋找新的方法、新的答案、新的結論。

答案是什麼不重要,重要的是,讓孩子練習獨立思考、判斷的能力,他才會發現獨立思考的樂趣。

二、終身學習能力。

學習型組織的倡導者、《第五項修煉》的作者彼德·聖吉說過:

「未來唯一持久的優勢,是有能力比你的競爭對手學習得更快。」

根據有關專家的分析:在目前的知識經濟時代,由於科技急速發展,每個人必須隨時接受最新的教育。要在這個社會中成功,不只靠一張名牌大學的文憑,而取決於不斷持續的終身學習能力。

人生就是一條漫長的學習之路,而具備了學習能力是決定孩子能否成為優秀人才的決定因素。

而在現實中,幾乎所有的父母都會特別關注孩子的學習成績,認為學習成績的好壞就是成功與否的標誌,但是,一個學習成績好的孩子不一定有很好的學習能力,但一個有很好學習能力的孩子將來遲早會有所成就,而且可以為他的長期發展打下良好基礎。

因此,為了讓孩子在未來社會立於一席之地,父母有責任培養孩子一生受用的學習能力。

父母在教育孩子時,不但教孩子接受知識,而且,教導孩子全方位地學習,並著力培養孩子學習的濃厚興趣,讓孩子享受到學習的快樂,讓孩子可以主動去學習新的知識和技能,從而為將來更好地立足於社會奠定基礎。

三、保持積極樂觀的能力。

德國哲學家康德說過:

只有樂觀與希望,才能有助於我們生命的滋長,能夠鞭策我們的奮鬥意志,生出無窮的力量。」

在孩子的成長道路上,會遇見各種困難和挫折,一個消極、悲觀的孩子,面對挫折時,首先自己就被這些挫折、困難打敗了,怎麼還可能立足於社會?

而讓孩子保持積極樂觀的心理能力,有助於提高孩子的抗挫力和自信心,會讓孩子順利度過難關,最終走向成熟,從而讓自己更好地立足於社會。

美國心理學大師,積極心理學之父馬丁·塞利格曼,在其著作《活出樂觀的自己》)裡提出:樂觀和悲觀的根本區別在於個人的歸因/解釋方式:

樂觀的人,遇到失敗,會認為現在的失敗是暫時性的,每個失敗都有它的原因,不是自己的錯,可能是環境、運氣或者其他人為原因的後果。因而,會把失敗看成是一種挑戰,會更努力去面對和克服。

而悲觀的人,遇見壞事或失敗,會相信都是因為自己的錯,這些壞事會毀掉他的一生,對他的影響會持續很久,甚至一蹶不振。

馬丁·塞利格曼博士的研究表明,孩子的歸因/解釋方式在8歲左右開始形成,除遺傳基因外、孩子在成長中受到父母的影響很大,特別是母親,如果對日常生活事件的因果分析是積極樂觀的,孩子就慢慢會形成樂觀的解釋方式。

樂觀的母親,才會有樂觀的孩子。因此,母親在遇到事情時,用積極樂觀的態度去面對,孩子在學習和以後的工作中,才會有積極樂觀的心態去克服一切困難和挫折。

父母培養孩子的目標是,讓孩子將來可以獨立,可以很好地立足於社會,擁有自己的事業和家庭,因此,孩子的這三種能力的培養,不容忽視。

當然,要想孩子很好地立足於社會,有很多能力的培養也很重要,最為關鍵是離不開「努力」二字。因為,即使你具備各種能力,不去努力,成功也不可能實現。

相關焦點

  • 他們老不和我玩,忽視「社會情感力」的培養,孩子將很難立足
    導讀:他們老不和我玩,忽視「社會情感力」的培養,孩子將很難立足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他們老不和我玩,忽視「社會情感力」的培養,孩子將很難立足!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李玫瑾建議:父母從小培養孩子這3種能力,孩子將來才會有出息
    每個家長都會抱著「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願望,希望自己的孩子未來能夠有出息,但這一切除了跟孩子智商有關之外,最重要的是父母的家庭教育,現在的社會競爭十分激烈,如果家長們僅僅注意孩子的學習能力是遠遠不夠的,必須要培養孩子多方面的綜合能力,所以,趁孩子還小家長們把握機會。每個優秀的孩子最終能走向自己的成功之路,背後都離不開父母傾注心血的精心教育。
  • 家長越聰明,越懂得培養孩子這「2項能力」,孩子將來情商不會低
    孩子將來能否成才,家長的教育方式最為重要。因為家長是和孩子最最親近的人,也是對孩子影響最大的人很多家長在教育孩子的時候,都非常重視孩子的智商培養。但其實,除了智商培養以外,孩子的情商培養也同樣重要。著名的心理學家丹尼爾·戈爾曼曾經表示說,成功=20%智商+80%的情商。
  • 培養孩子的獨立能力,父母要明白這三點,這對孩子成長是很重要的
    很多孩子在家裡被無微不至的照顧著,在過度的溺愛和保護下,變成了難以自理的巨嬰。父母只能是孩子成長的參與者,缺乏界限地去包辦和代替只會讓孩子失去獨立能力,將來很難在社會上立足,培養孩子的獨立能力,父母要明白這3點。對孩子成長很重要。
  • 如何培養孩子使用錢財的能力
    培養孩子合理使用錢財的能力。德國著名教育家卡爾·威特曾說過:「理財能力是孩子將來在生活和事業上必須具有的最重要的能力之一,這是一種素質,它關係到一生的生存和幸福在競爭日趨激烈的社會環境中,具有金錢觀和理財能力是不可忽視的基本素質。一個人的理財能力直接關係到他一生的事業成功和家庭幸福。會理財的人,能在有限的條件下生活得很好,而不會理財的人,不管掙了多少錢都不能提高生活質量。因此,父母從小對孩子進行理財訓練,提高孩子對社會的適應能力和競爭能力。
  • 一個優秀的男孩,需要培養他三種能力,父母如何培養這三種能力?
    「望子成龍」是每一個家有男孩父母的熱切期盼。由於男孩天生調皮、好動、好冒險、好搗亂、好鬥的特性,需要父母付出更多的耐心,父母不僅要時刻注意男孩的安全問題,更要有耐心應付男孩成長中的各種挑戰。俞敏洪曾說:成長遠比成功更重要,培養孩子如同種樹,只有先在根上先滋養他,然後以品德之養分來灌溉,孩子就能長得枝葉繁茂,離陽光更近一些。
  • 這三種家庭培養出來的孩子,將來更有出息
    俗話說"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每位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將來能有出息,於是給孩子報各種補習班,興趣班,希望孩子能學習好,有特長,將來能夠走的更遠。然而,在如今這個社會,成績並不是評判孩子未來是否成功的唯一標準!
  • 這幾種父母養出來的孩子,長大後難在社會中立足,你中了沒?
    甚至有很多小時候看起來非常有出息的孩子,長大後卻連在社會中立足都很難。特別是以下這幾種父母,就更是容易培養出這樣的孩子,我們一起來看看吧。這幾種父母養出來的孩子,長大後難在社會中立足,你中沒?1.喜歡溺愛孩子的父母,必然會教育出一個難在社會中立足的孩子。因為在父母溺愛下長大的孩子,往往都非常自私且任性,沒有正確的是非觀,這樣的孩子,即使走入社會也很快就會被淘汰。
  • 如何培養孩子的社會交往能力
    由此可見,從小培養幼兒具有良好的人際交往能力和水平,對促進其心理健康發展,預防各種心理疾病有著積極而重要的意義。5、了解孩子發展的自然規律,不用成人的標準來要求孩子父母們總是急於讓孩子儘快掌握成人交往的技巧,其實,孩子的發展需要一個過程,在社會交往方面的能力,一方面需要具備相應的心理成熟度,另一方面就是不斷的學習和經驗積累,所以,父母要保持平常心,用寬容的態度來看待孩子在社會交往方面的表現,不要用成人的標準來要求孩子。
  • 孩子有以下行為,證明被培養得很好,父母將來只等享福了
    文|秘籍君父母都想把孩子培養得很優秀,但怎樣的孩子算優秀?什麼是優秀的標準呢?後來才知,優秀與否和學習成績沒關係。擁有以下行為的孩子,才算是真的優秀。周末去看電影的時候,有小孩子特別坐不住。一會說去廁所,一會又要喝水,一會又看父母的手機。
  • 孩子不跟小夥伴玩,中國式教育是導致社會情感能力缺失的重要原因
    是決定一個人在生活中能否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直接影響人的心理健康和未來發展。而很多父母一味的在追求孩子智力的發展。而忽視了情緒智力上的培養。豐豐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經常關起門進行知識的灌輸,而並不給孩子社交和探索的時間和空間。
  • 如何培養孩子適應社會的能力?先「會說話」,再「會來事」
    」表姐心生不悅,對其怒吼道:「看你那沒出息的樣子,話都不敢說,今後怎麼在社會上立足!」我們經常會以社會為「考場」,對一個人的能力作出評價,甚至為其打上「固定標籤」。對方的為人處世和性格,都和「社會」綁定。
  • 李玫瑾:幼年孩子需要重視心理,家長正確的"心理培養"很重要
    李玫瑾:幼年孩子需要重視心理,家長正確的&34;很重要孩子心理健康比孩子的身體健康更重要,孩子有良好的心理狀態,長大後才能適應這個社會,才能很好地生活下去,現在社會壓力這麼大,很多大人都承受不住,更何況孩子,如果不及早注意培養孩子的心理健康,孩子會被這個社會打到。
  • 「家庭勞動教育」注重培養孩子的三種能力
    關注生活即教育,讓孩子參與家務勞動,是孩子獲得生活體驗,擁有正常生活技能的重要教育契機。 人生在世要做好的無非三件事: 自己的事、家庭的事、國家和社會的事。 家庭勞動教育是帶領孩子在實踐中增長本領的教育活動,在樹立正確的勞動態度和價值觀的同時,應當注重培養孩子的三種基本能力。
  • 情商低的孩子很難在社會上立足,李玫瑾教授:培養孩子情商要趁早
    情商低的孩子很難在社會上立足,李玫瑾教授:培養孩子情商要趁早那麼如果想要培養出一個優秀的孩子,除了在抓他們的學習的時候,高情商的養成也是不容忽視的,這種東西雖然先天影響因素佔很大部分,但後天的生長環境的影響也不容忽視,我們做家長的可以從這方面著手,在孩子小的時候通過科學的方式經過系統的培育來提高孩子的情商。
  • 什麼是社會能力?孩子的社會能力差,會對自身產生哪些影響?
    其實社會技能就像是一種方法、一種捷徑,它包含很多方面,像人際交往的技能、工作學習的技能、認識以我的技能等等。換句話說,這是父母傳授給孩子的人生經驗,倘若孩子從父母處獲得相關的經驗,也會少走很多彎路。如果家長們忽視了這一點,那麼孩子就只能依靠自己在現實生活中重新探路。
  • 這三種能力的培養對孩子很重要
    作為父母,你想過孩子的未來是什麼樣了嗎?在這個瞬息萬變的時代,孩子當下的教育能不能跟得上未來的發展?孩子的能力是否適應未來的生活?怎樣才能讓孩子在未來更具有競爭力?真正優秀的父母,懂得培養孩子的這三項能力。
  • 父母應如何培養孩子健全的人格修養,給孩子一個美好未來!
    孩子從小的教育影響著以後的發展道路,孩子的教育又要身系父母,那么正家庭教育應該是什麼呢?試想,如果一個孩子缺少對生命的認知(一遇到挫折就產生輕生的念頭),沒有夢想的能力(自己將來想做什麼都不知道),不懂得保護自己(做了博士生依然被農民拐賣),無法與別人共享(腰纏萬貫卻不快樂),那麼,即使這個孩子門門功課考第一,又能怎麼樣?當今,最該改變的是父母,是父母的教育觀念。
  • "我命由我不由天」,與孩子學習成績相比,培養孩子的逆商更重要
    這也給每個父母敲起了警鐘,在重視孩子學習成績的同時,逆商的培養也很重要,父母應該讓孩子學會積極面對生活中的遇到的各種困難,及時擺脫負面情緒,去迎接命運的各種挑戰。二. 孩子的逆商低是如何形成的?1.現在的父母將孩子的成績永遠放在第一位,孩子的任務就是學習文化,培養特長,為了怕孩子分散精力,父母將所有俗事都與孩子隔絕開來,孩子所有事情都被父母包辦,被父母保護太好的孩子沒有經過任何磨練,遇到經受不住打擊。我曾經在網上看過一個家長提出問題:他的孩子今年高考考入一所軍校,孩子入學一個月後受不了軍訓之苦,想回學校復讀,來年再參加高考。
  • 想讓孩子贏在起點處,父母該怎麼做?培養孩子的這五項能力很重要
    其實就是高質量的早教,父母提前注重孩子的五大綜合素質培養,你的孩子自然會是大家誇讚的對象,那麼這五大綜合素質是什麼呢而要擁有這些,就不得不提前培養孩子早期的想像創造力。優質工作者缺不了持久專注力、瞬間記憶力有恆的學習思想是當代社會優秀工作者的必備思想,雖然孩子還處於知識儲備階段,可是家長們早已體會到知識獲取和儲備能力對於孩子在未來工作中的幫助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