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玫瑾:幼年孩子需要重視心理,家長正確的"心理培養"很重要

2020-08-22 櫻桃小媽育兒有術

李玫瑾:幼年孩子需要重視心理,家長正確的&34;很重要

孩子心理健康比孩子的身體健康更重要,孩子有良好的心理狀態,長大後才能適應這個社會,才能很好地生活下去,現在社會壓力這麼大,很多大人都承受不住,更何況孩子,如果不及早注意培養孩子的心理健康,孩子會被這個社會打到。

家長要理解孩子,尊重孩子的意見,從孩子喜歡的事物出發,才能很好的幫助孩子,培養孩子的身心健康。

孩子有了健康的心理素質,才有勇氣去挑戰未來,才能走向未來,父母們可以試試以下辦法,幫助孩子養成良好的心理素質。

1. 給孩子營造良好的家庭氛圍

每一位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將來有所成就,所以會對孩子比較嚴格,總是數落孩子,按照自己的方式培養孩子,不但對孩子沒有好處,反而讓孩子心裡變得很脆弱,遇到一點困難就逃避,不敢面對。

家長要正確教孩子,遇事冷靜,不能開口就罵,在孩子面前也不要吵架,幫助孩子分析問題的原因,幫助孩子總結經驗,用正確的方式教育孩子,讓孩子心理更加健康。

2. 教孩子感知情緒多跟孩子溝通

用孩子能聽的懂的話跟孩子溝通,告訴孩子感受內心的想法,讓孩子意識到自己真實的感受,讓孩子學會表達自己的情緒,不好的情緒要通過合理地辦法發洩出來,不能藏在心裡,幫助孩子養成良好的心理素質。

多陪孩子,跟孩子多聊天,聽孩子的想法,孩子表達能力欠缺,給孩子一點時間,讓孩子表達清楚自己的想法。

3. 不要忽視孩子,也不要放縱孩子

家長不要忽視孩子,不要孩子做什麼都不管,孩子想幹什麼就幹你什麼,隨心所欲,家長不及時管教孩子的行為,這樣家庭下培養的孩子不懂感恩,心理想法比較複雜,容易走上違法犯罪的道路。

孩子的不好的地方要及時糾正,很多父母都寵孩子,把孩子慣的目中無人,不管在哪裡都為所欲為。

孩子的心理健康是非常重要的,父母應該跟孩子建立良好的關係,關心孩子的情感問題,多跟孩子交流,鼓勵孩子勇敢嘗試,這樣才能讓孩子健康快樂的成長,讓孩子有良好的心理素質。

李玫瑾教授是常務理事,北京市未成年人法學研究會常務理事,她所說的話是有一定根據的,家長們可以試試以上辦法幫助自己,培養孩子健康的心靈素質。

相關焦點

  • 孩子在幼年需要「心理撫養」,父母要進行正確的「情感引導」
    不少家長都曾經忽略一件事:孩子是需要心理撫養的心理撫養是由李玫瑾教授所提出的,他認為人在幼年的時候是需要心理撫養,因為他發現在一些刑事案件中犯罪嫌疑人裡可以發現,他們大多數的犯罪動機都跟他們年少時所有過的經歷有關
  • 李玫瑾:孩子經常說這三句話,是心理「自卑」的表現,家長要重視
    很多權威的研究就表明,一個人童年時期的陰影是需要用一生來修復,這種陰影對於孩子的性格養成和對世界觀價值觀的形成有直接的原因,所以當孩子心理出現自卑的情況時,家長一定要重視。有一句話說:性格決定命運,很多人都覺得性格對自己的命運影響很大,性格和一個人的選擇有很直接的關係,也和一個人說話的習慣和行為習慣有很大的關係,所以才會說性格決定命運。
  • 李玫瑾:親子關係影響孩子一生,性格培養取決於家長,千萬別不信
    對於孩子的教育問題來說,李玫瑾教授經常作客於今日說法等媒體,更是發表了不少關於馬加爵、藥家鑫事件的看法,她用自己的人生四十餘載和上千例案例總結出了一個極為關鍵的觀點:孩子的心理問題,往往會滯後人的放,也正因如此,人的心理特徵和早起的家庭教育有著極其密切的關係。
  • 心理髮育更重要,兒童心理健康的五個標準,孩子7歲之前要重視
    孩子心理健康,從出生的那一刻就開始關注、培養,父母要在不同的階段要給予不同的關愛,保證心理成長過程不出現問題。以上這五條可以說是對於一個心理健康兒童的描述,或許有家長並不認同,但事實上,一個孩子在上小學之前就應該有一個健康的心理,否則當孩子面臨問題時將無法正確解決。
  • 從犯罪心理轉行育兒,被家長「奉若神明」的李玫瑾語錄,管用嗎?
    ,主要的研究領域包括犯罪心理學、犯罪心理畫像、未成年人犯罪心理及預防,擔任中國青少年犯罪研究會副會長、中國心理學會法制心理學專業委員會委員等職務,曾對許多個案進行過詳細調查,對犯罪心理和青少年心理問題研究頗深,這也是她被邀請點評這三個案子的重要原因。
  • 李玫瑾:如何培養出快樂、溫暖、人格健全的孩子?(家長必讀)
    關注左腦編程,你的學習小助手 「3歲前的孩子需要依戀,家長應該及時地滿足其生理需要; 3-12歲的孩子需要規矩,家長應該堅定地對其說「不」;
  • 李玫瑾:不和孩子培養感情,你的孩子就不是你的孩子
    說到底是母子、母女之間沒有培養起來真正融洽的親密感情。著名青少年心理研究專家、中國人民公安大學教授李玫瑾老師在講座中曾經明確指出:「哺乳類的動物大多數有感情,這是一種天生的能力,人作為高級哺乳動物,更是有著豐富的感情。但是,這個感情要看和誰有感情,如果父母不和孩子培養感情,這個孩子就不是你的,就不屬於你。」
  • 李玫瑾:怎樣培養孩子的性格
    現在越來越多的人都承認人生最重要的階段是0-6歲,一個人幼年時候的生活,直接關係到他以後成為成人的幸福,可以說這個階段可以決定一個人的未來。說這段時期重要,是因為孩子的大腦還在發育,人一生當中許多重要的發展:如運動,智力,語言,性格等都是在這一段時期形成的。那麼,我們應該怎麼培養孩子的性格呢?
  • 李玫瑾:家長打孩子時,孩子出現這兩種行為,多數心理出現了問題
    李玫瑾教授想必大家都是熟悉的,她是中國公安大學心理學教授,專門研究青少年兒童心理學,在育兒方面也有著自己獨到的見解。她曾在一次講座中表示:孩子出現這兩種行為,多數是心理上出現了問題,這比任何情況都要嚴重,嚴重的話可能毀了孩子的一生,甚至是讓孩子走上違法犯罪的道路,家長要引起重視,注意自己的行為。
  • 李玫瑾:將來有出息的孩子,從小就有這3個特徵,家長要好好培養
    李玫瑾教授作為最近兩年最火熱的育兒專家,她對育兒方面的見解可以說是非常具有特點,要知道李玫瑾教授之前是從事犯罪心理學的,因為長期對犯罪心理和青少年心理的研究,李玫瑾教授在對育兒領域一直有著自己獨特的見解。
  • 李玫瑾:6歲之前,是孩子品行塑造的「黃金期」,家長要好好培養
    家長都希望自己家孩子是個品學兼優的好孩子,但現在有些家長只注重孩子的學習成績,卻忽略了對孩子品行的培養,要只知道品行對一個人來說比起能力更重要,能力與品行就如同左手和右手,光有能力,沒有品行,終究不會有什麼成就。
  • 李玫瑾教授直言:和智商相比,父母更應該關心孩子心理方面
    一個陽光快樂的孩子是能自主的孩子,他能面對生活中的困難,也能在社會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很多家長非常關注成績,卻忽視了孩子的心理健康。犯罪心理學專家李玫瑾教授卻曾經說過:我寧可讓孩子上不了名牌大學,也一定讓孩子活得快快樂樂!
  • 進入小學一年級,孩子這些心理素質教育,家長需要重視起來
    進入小學一年級,孩子這些心理素質教育,家長需要重視起來孩子進入小學一年級,希望孩子提前小學拼音、算術甚至英語單詞的家長最多,原因無外乎是擔心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然而,小學生最應該受到關注和訓練的,並不是知識,而是心理素質。
  • 李玫瑾:孩子一生這3個生日非常重要,父母們一定要重視起來!
    李玫瑾:孩子一生這3個生日非常重要,父母們一定要重視起來!生日作為我們出生的紀念日,都是要慶祝的日子,那麼對於孩子來說,他們更加期盼生日的到來,除了可以吃到可口的蛋糕,還可以擁有父母的陪伴。那麼18歲一直都是大家比較重視的,因為18歲是成年的年紀,意味著孩子需要對他的一些責任負責,不能再像孩童一樣肆無忌憚了。孩子也會對自己的18歲比較期待。但是,接下來要給大家講的三個比較重要的生日,是十四歲,十六歲和十八歲。
  • 李玫瑾:如何培養出快樂、溫暖、人格健全的孩子?
    「3歲前的孩子需要依戀,家長應該及時地滿足其生理需要; 3-12歲的孩子需要規矩,家長應該堅定地對其說「不」; 青春期的孩子需要選擇權,家長應該耐心地將其當作朋友.....」
  • 李玫瑾直言:家長一定要在這個年齡管好孩子,不然後面越來越難管
    李玫瑾直言:家長一定要在這個年齡管好孩子,不然後面越來越難管李玫瑾教授大家應該比較熟悉,她長期從事犯罪心理和青少年心理問題研究,曾對許多個案進行過詳細調查,由此提出預防犯罪要從未成年人教育抓起。很多父母帶孩子,在孩子小的時候,都不怎麼管孩子,認為孩子還小不聽話是正常的,等他長大了就聽話了。李玫瑾教授認為這是不對的,孩子一定要從小就要開始管,特別是在6歲之前的年齡段,一定要培養孩子正確的好習慣,不然越往後越難管了。
  • 李玫瑾:真正成功的教育,就是培養心理陽光的孩子
    李玫瑾教授曾說:「真正成功的教育,就是培養心理陽光的孩子。」而一個充滿著愛和陪伴的家,就是培育陽光孩子的溫床。01父母相愛,孩子更能健康成長有人問,在父母相愛和父母不愛的家庭下長大的孩子有什麼區別?帶著孩子尋醫問藥,可收效甚微。父母贏得了爭吵,卻輸掉了孩子,給孩子帶來了一生無法治癒的傷害。周國平說:「一個家庭和睦,父母相愛,孩子能在有愛和快樂的氛圍中度過童年,他的人生就有溫暖明亮的底色,可保心理健康,情商良好。」父母相愛,才能承載起孩子的快樂源泉,才能培養出心理陽光的孩子,給予孩子一生最大的底氣。
  • 李玫瑾:家長牢記「三不慣兩不管」,讓孩子長大後更有出息
    關於教育孩子這方面,中國公安大學犯罪心理學教授李玫瑾往往能有著自己獨到的見解,她的觀點常常能夠戳中家長們的教育誤區,值得大家傾聽。李玫瑾教授認為,很多家長沒有培養出優秀的孩子,是因為大多數家長都沒有掌握正確的教育方法,雖然說現在的家長都很重視孩子教育問題,但並不代表他們的方法是正確的,反而,如果用錯了教育方法更可能會誤導孩子,影響孩子的一生。
  • 李玫瑾:如何培養出快樂、溫暖、人格健全的孩子?
    3歲前的孩子需要依戀,家長應該及時地滿足其生理需要;3-12歲的孩子需要規矩,家長應該堅定地對其說「不」;青春期的孩子需要選擇權,家長應該耐心地將其當作朋友在現實生活中,李玫瑾常常遇到這樣令人痛心的案例:「不少孩子在青春期出現傷害家長的行為,不用問,這樣的孩子大多在12歲以前不是由自己父母養育長大的,情感聯繫並沒有形成」。
  • 為洩私憤篡改上百名同學中考志願,心理扭曲的孩子有多可怕
    教育專家李玫瑾曾在演講中提到:真正成功的教育,就是培養出心理陽光的孩子。而很多父母在相當長的時間裡卻過分重視孩子的學習成績而忽視了情商、品質的培養。為了孩子的心理健康,家長應該怎麼做?◆◆以身作則,做孩子的榜樣◆◆在孩子幼年懵懂的時候,作為父母最應該做的是引導孩子,因為這個年紀的孩子單純的就像一張白紙一樣,父母怎樣做他就怎樣做。在這期間,父母要以身作則,用正確的方式和行為來引導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