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鬱症篩查 謹防汙名化對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影響

2020-10-09 靜觀心理

2020年10月10日是第29個「世界精神衛生日」,為弘揚攻堅克難的偉大抗疫精神,進一步提升全民心理健康素養,倡導社會關注、支持精神衛生和心理健康工作,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將「弘揚抗疫精神,護佑心理健康」定為中國2020年世界精神衛生日的主題。

2020年9月11日,國家衛建委發布了「探索抑鬱症防治特色服務工作方案」,提出對於高中生等在校學生要將抑鬱症篩查納入學生健康體檢內容之中,這當然是國家對於青少年心理健康越發重視的信號,但同時也在社會大眾引起了一種擔憂,即這樣的篩查可能反過來對於患有抑鬱症的青少年造成汙名,帶來不好的影響?

01

什麼是汙名化?

汙名(stigma)是一種負面的標籤,被汙名者往往會遭受刻板印象、偏見和歧視。比如,社會上常常會有人將精神分裂症患者等同於瘋子甚至潛在的殺人犯,或者認為抑鬱症患者就是因為自己太過脆弱無能,這些都屬於汙名化(stigmatization)。汙名一般又可以分為公眾汙名與自我汙名,公眾汙名就是指社會公眾對某一群體的汙名,而自我汙名則是受汙名者對汙名的內化,導致對自我產生的刻板影響、歧視等行為。

02

心理疾病汙名化會產生怎樣的不良影響?

對於患有心理疾病的青少年而言,汙名化對其產生的不良影響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影響同伴關係。心理疾病的汙名往往會使患者受到各種偏見與隔離,比如被認為是不正常的、危險的,並因此進一步的導致被他人疏遠甚至與其他人產生隔離。很多研究都表明,患病的青少年更不會受到同伴的歡迎,他們的同伴關係在數量和質量上都低於正常的同齡人。

2.自我概念負面。患有心理疾病的青少年還有可能將汙名內化,形成自我汙名,繼而產生負面的自我概念,如認為自己是沒有價值的、沒有能力的。受此影響,青少年不僅會出現自尊降低、自我效能感下降的現象,還可能會主動減少與他人的社會交往,使其更加缺乏同伴的支持,學習上也可能出現退步,也更容易出現負面情緒。

3.阻礙治療、惡化病情。心理疾病汙名化最惡劣的影響是其容易阻礙患者接受治療,導致病情逐步惡化。受汙名影響,患病的青少年往往不願意承認自己患有心理疾病,或者認為自己不需要心理治療,心理治療沒有用等。這些不正確認識都會阻礙患病的青少年主動接受必要的心理治療或者使用有關的治療藥物,使其病情不能得到有效治療而逐步惡化。

03

如何應對汙名化?

應對心理疾病的汙名也需要從各個層面上進行綜合幹預。

對於青少年自身來說,需要正確地識別心理疾病與心理治療,學會主動尋求專業的心理援助。

對於患病青少年的家人、朋友,要對青少年充分支持與陪伴。家人與朋友是青少年重要的社會支持來源,良好的社會支持將有助於心理疾病的緩解,也能夠更好地鼓勵患者主動、儘早地獲取心理援助。

在學校層面,一方面應該加強日常對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宣傳普及關於心理疾病的知識,以減少學生、老師對心理疾病的錯誤認知,進而減少對心理疾病的汙名。另一方面,需要建立健全從日常篩查到心理諮詢的完整心理幹預系統,為學生提供有力的心理援助。

在社會層面,主流媒體應該更加主動地傳播關於心理疾病的正確知識,在報告有關新聞時應注意用詞的中性化,以減少對心理疾病的汙名。社會大眾也應該主動關注心理疾病,用開放包容的心態去了解心理疾病與心理疾病患者,共同營造良好的社會氛圍,減少對心理疾病的汙名化。

作者:孫智信 杜亞松(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精神衛生中心)

相關焦點

  • 高中、大學體檢將篩查抑鬱症!關注青少年心理健康刻不容緩
    9月11日,國家衛健委官網發布《探索抑鬱症防治特色服務工作方案》,方案提出,各個高中及高等院校將抑鬱症篩查納入學生健康體檢內容,建立學生心理健康檔案,評估學生心理健康狀況,對測評結果異常的學生給予重點關注
  • 我國青少年抑鬱症發病率逐年上升 國家衛健委將抑鬱症篩查納入學生健康體檢
    據世界衛生組織統計,全球預計現有3.5億人患有抑鬱症,卻只有不足一半的患者接受有效治療。作為一種常見病,抑鬱症已成人類第二大「殺手」,而社會對精神疾患的歧視是影響治療的因素之一。提起抑鬱症,我們似乎總聽到這樣的評價:「現在的人,心理承受能力越來越差。」「生活已經夠好了,還是太矯情。」
  • 大學生體檢將篩查抑鬱症 建立學生心理健康檔案
    9月11日國家衛健委官網發布《探索抑鬱症防治特色服務工作方案》,方案提出,各個高中及高等院校將抑鬱症篩查納入學生健康體檢內容,建立學生心理健康檔案,評估學生心理健康狀況,對測評結果異常的學生給予重點關注。
  • 抑鬱症篩查納入學生體檢,把關注學生心理健康落到實處
    作者:熊丙奇據國家衛健委微信公眾號,9月11日,為貫徹落實《健康中國行動(2019-2030年)》心理健康促進行動有關要求,加大抑鬱症防治工作力度,鼓勵社會心理服務體系建設試點地區探索開展抑鬱症防治特色服務,國家衛生健康委辦公廳印發了《探索抑鬱症防治特色服務工作方案》。
  • 我國青少年抑鬱症發病率逐年上升 國家衛健委將抑鬱症篩查納入學生...
    據世界衛生組織統計,全球預計現有3.5億人患有抑鬱症,卻只有不足一半的患者接受有效治療。作為一種常見病,抑鬱症已成人類第二大「殺手」,而社會對精神疾患的歧視是影響治療的因素之一。 提起抑鬱症,我們似乎總聽到這樣的評價:「現在的人,心理承受能力越來越差。」「生活已經夠好了,還是太矯情。」所以這次,我們就來聊聊被誤解的抑鬱症和被忽視的青少年抑鬱症。
  • 將抑鬱症篩查納入體檢,呵護學生心理健康
    圖片來自新京報網據國家衛健委消息,為貫徹落實《健康中國行動(2019-2030年)》心理健康促進行動有關要求,加大抑鬱症防治工作力度,鼓勵社會心理服務體系建設試點地區探索開展抑鬱症防治特色服務,國家衛生健康委辦公廳印發了
  • 將抑鬱症篩查納入體檢,呵護學生心理健康 | 新京報快評
    對高中生和大學生進行抑鬱症篩查,對測評結果異常者給予重點關注,有很強的現實必要性。方案要求各個高中及高等院校將抑鬱症篩查納入學生健康體檢內容,建立學生心理健康檔案,評估學生心理健康狀況,對測評結果異常的學生給予重點關注。近年來,越來越多的高中生和大學生受抑鬱症困擾,有的因早發現,進行及時的心理疏導、危機幹預與治療,得以康復,有的則由於缺乏對抑鬱症的科學認知,沒有及時尋求救助、救治,而產生悲劇性後果。
  • 高中生、大學生體檢將篩查抑鬱症!呵護心理健康,也不能忘記教師群體!| 特別關注
    近日,國家衛健委發布了《探索抑鬱症防治特色服務工作方案》,要求各個高中及高校將抑鬱症篩查納入學生體檢;將孕產期抑鬱症篩查納入常規孕檢和產後訪視;每年為轄區老年人開展精神健康篩查。該方案還針對抑鬱症篩查、預防和治療,給出了一套綜合解決方法。
  • 抑鬱症篩查納入高校體檢,現在關注孩子的心理健康還來得及嗎?
    相信很多玩微博的網友都知道,前段時間國家將抑鬱症篩查納入學生健康體檢的內容當中,於此同時也納入了學生心理健康的檔案當中,對於檢測異常的學生給予重點的關注以及理解。在8歲到16歲的孩子中患有抑鬱症的機率達到了34%,由此我們可以很好的看出檢測學生心理健康是非常重要的,正視抑鬱症的出現才是重中之重,於此同時要減少對於抑鬱症患者群體的誤解以及歧視,接納以及幫助抑鬱症患者。
  • 正確看待青少年抑鬱,多方合力化解青少年心理困擾
    世界衛生組織數據顯示,截至目前,全球抑鬱症患病人群累計超過3.5億人,中國是抑鬱症疾病負擔較為嚴重的國家之一,約有5400多萬人患有抑鬱症。青少年抑鬱問題也越來越受關注。今年9月,國家衛健委發布《探索抑鬱症防治特色服務工作方案》,明確提出,各個高中及高等院校將抑鬱症篩查納入學生健康體檢內容,建立學生心理健康檔案,評估學生心理健康狀況,對測評結果異常的學生給予重點關注。
  • 國家衛健委:抑鬱症篩查納入學生健康體檢
    近日,國家衛健委發布了《探索抑鬱症防治特色服務工作方案》,從篩查、預防到治療方案明確了六項重點任務:分別是加強防治知識宣教、開展篩查評估、提高早期診斷和規範治療能力、加大重點人群幹預力度、強化心理熱線服務和及時開展心理幹預。世界衛生組織最新估計,全球約有3.22億名抑鬱症患者,我國抑鬱症患者約有4680萬人,並呈逐年上升態勢,同時伴隨低齡化趨勢。
  • 抑鬱症篩查要納入學生健康體檢?真實的抑鬱症比你想像的更嚴重
    9月11日,國家衛健委發布《探索抑鬱症防治特色服務工作方案》,其中,各個高中及高等院校將抑鬱症篩查納入學生健康體檢內容,建立學生心理健康檔案,評估學生心理健康狀況,對測評結果異常的學生給予重點關注。公眾對抑鬱症防治知識的知曉率達80%,學生對防治知識知曉率達85%。抑鬱症就診率在現有基礎上提升50%,治療率提高30%,年復發率降低30%。非精神專科醫院的醫師對抑鬱症的識別率在現有基礎上提升50%,規範治療率在現有基礎上提升20%。其中,針對青少年要開展篩查評估和加大幹預力度。
  • 將抑鬱症篩查納入高校學生健康體檢!心理同身體健康重要!
    近日,國家衛健委發布《探索抑鬱症防治特色服務工作方案》,其中,各個高中及高等院校將抑鬱症篩查納入學生健康體檢內容;將學生心理健康同身體健康,擺到同一高度。 近幾年,因為學生抑鬱症的發病率越來越高,導致其發病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一,學生不適應學校生活,尤其是今年疫情的影響下,學生在家學習生活近半年之久,突然由在家到在校學習無從適應,還有就是在家適應鬆散日常生活,突然進入學校,思想上沒有轉變過來,很容易出現煩躁,抑鬱的情緒,時間長了就可能導致抑鬱症的出現。
  • 心理測評系統:心理健康至上,關注抑鬱症的篩查和評估
    精神疾病是全球範圍內不容忽視的公共衛生問題,新冠疫情的暴發給人們的心理健康帶來了負面影響。疫情常態化防控的形勢下,焦慮、抑鬱等常見精神心理問題備受關注。作為「健康中國2030」行動中規定的15個專項行動之一,「實施心理健康促進行動」明確指出要正確認識、識別、應對常見精神障礙和心理行為問題,特別是抑鬱症、焦慮症。全社會要提高對抑鬱症、焦慮症的認識和理解,促進疾病篩查、評估並加強對高危人群的疾病幹預。
  • 抑鬱症篩查納入學生體檢,真的對學生心理健康有益嗎?
    9月11日,國家衛健委發布《探索抑鬱症防治特色服務工作方案》,提出讓高中與高校將抑鬱症篩查納入學生健康體檢內容,並建立學生心理健康檔案,評估學生心理健康狀況,對測評結果異常的學生給予重點關注。該方案中提到:中學、高等院校均設置心理輔導(諮詢)室和心理健康教育課程,配備心理健康教育教師。將心理健康教育作為中學、高等院校所有學生的必修課,每學期聘請專業人員進行授課,指導學生科學認識抑鬱症,及時尋求專業幫助等。
  • 【時事熱點】高中及高等院校將抑鬱症篩查納入學生健康體檢內容
    9月11日,國家衛健委官網發布《探索抑鬱症防治特色服務工作方案》。方案提出,各個高中及高等院校將抑鬱症篩查納入學生健康體檢內容,建立學生心理健康檔案,評估學生心理健康狀況,對測評結果異常的學生給予重點關注。
  • 抑鬱症「魔爪」伸向青少年
    2020年9月,國家衛生健康委辦公廳發布《探索抑鬱症防治特色服務工作方案》(以下簡稱《方案》),提出加大對青少年等重點人群的幹預力度,要求各個高中、高等學校將抑鬱症篩查納入學生健康體檢內容,設置心理輔導(諮詢)室和心理健康教育課程,配備心理健康教育教師等,對學校在青少年抑鬱症預防、幹預方面的作用提出了更高要求。
  • 高中生、大學生體檢將篩查抑鬱症!
    9月11日國家衛健委官網發布《探索抑鬱症防治特色服務工作方案》,方案提出,各個高中及高等院校將抑鬱症篩查納入學生健康體檢內容,建立學生心理健康檔案,評估學生心理健康狀況,對測評結果異常的學生給予重點關注。
  • 國家衛健委:高中及高等院校將抑鬱症篩查納入學生健康體檢內容
    要求醫療衛生機構、體檢中心、高等院校等通過線上線下多種形式,開展抑鬱症篩查。三是提高早期診斷和規範治療能力。要求各級醫療衛生機構、婦幼保健院、中醫院等開設精神(心理)科,加大對非精神專科醫師的培訓,提高抑鬱症識別和診療能力。四是加大重點人群幹預力度。針對青少年、孕產婦、老年人、高壓職業人群,分別提出心理健康服務措施。五是強化心理熱線服務。
  • 青少年患有抑鬱症怎麼辦?家長如何預防青少年抑鬱症?睿智燈塔
    抑鬱症不分男女,也不分老少。據研究表明,近年來抑鬱症患者主要出現在青少年當中,青少年抑鬱不僅會影響身心健康,而且還會對家庭以及未來造成很大的影響。那麼,青少年患有抑鬱症怎麼辦呢?抑鬱症是一種常見的心理健康問題,特別是在青少年中。由於同伴的壓力、家庭關係、學業期望、生理變化等因素,導致青少年心理出現煩躁、憤怒、悲傷、絕望、經常哭泣、自我傷害等心理現象的產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