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緣起】5月份,偶遇深圳登協驢友舉公益義旗宣傳"深圳十峰",倡導「愛自然愛運動愛深圳」的「三愛」理念,我(戶外ID海子沙)與小夥伴們也陸續加入宣傳這項全民健身登山活動。此前已完成六座山峰登頂「打卡」,即5月1梧桐山、5月9日七娘山、5月16日梅沙尖、6月的13日塘朗山、6月21日陽臺山、6月28日大南山,以微薄之力,邊走邊記有意思的風物趣事,希望有助於弘揚「三愛」正能量。
今天,公曆7月12日,農曆五月廿二,時令已過小暑,在天氣異常炎熱的南國之濱,與倆小夥伴在2個多鐘頭內,成功完成寶安鳳凰山徒步登頂「打卡」,走馬觀花般的掠影記錄如下。
(一)宏觀見聞
據介紹,鳳凰山,全稱深圳市鳳凰山森林公園 ,景區主體位於西鄉與福永境內,是珠江口東岸的一座低矮山脈,屬粵東沿海蓮花山系,被譽為「寶安第一山」。山系呈南北走向,山體呈東北-西南走向,從北至南橫跨沙井、公明、福永、西鄉等地,山脊軸線呈月牙形,最高峰為福永與西鄉的界山大茅山,海拔376米。
本圖及簡介引用自百度,其餘未註明的為海子沙原創
鳳凰山在清朝被列為新安八景之一。 據清康熙年間《新安縣誌》記載:「鳳凰巖,在茅山之北,巨石嵯峨;廣數丈,洞澈若堂室,相傳有鳳凰棲於內,故得名」。鳳凰山有著非常濃厚的人文氣息。山下的鳳凰古村是文天祥族人後裔的祖居和民居,始建於宋末年初大德年間,被《深圳市紫線規劃》列為六大重點古村落之一。
(二)徒步掠影
我們大概9點到達門口,隨後沿著臺階一路上行。
一路臺階,老少鹹宜,雖是酷暑夏日,山下門口至鳳凰古廟一段,遊人眾多。
約半個鐘,我們抵達鳳凰古廟平臺小憩,上圖是鳳凰古廟前的閣樓。右側為「鳳臺龍閣」,我想對於此山應有代表性,匆忙趕路中拍個照,如上。
鳳凰古廟廣場前一角: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弘揚中國傳統文化精神。
鳳凰古廟前的「許願池」,造型來看,中心那只是「龍龜」,池中很多善男信女放生的烏龜,還有很多金錢——人民幣硬幣,應該是祈禱健康長壽的之意吧?!
過鳳凰古廟之後山上的鎮山亭,雖是小亭子,也有蘊涵深意的楹聯,鳳凰山是有文化之山,文化氣息可見一斑。
大自然鬼斧神工的傑作,鳳凰山山脊上的「飛來石」。人今石古,這裡的古石見識多少英豪呢?我想,就在山下的幾代文天祥族人後裔,應該很多是互相見過的,今日,我們也有幸相對看。石頭面前,誰的生命更長久呢?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青照汗青,是不是更有意義呢?!
一路徒行,向山下看,人與自然的博弈中,高樓林立,與湖光或海景相映,拙筆難生花,還是繼續上圖吧:
(三)登頂打卡
沿著山脊,過幾個小山頭之後,向最高峰「大茅山」上攻,上圖為登頂前石臺階,時令酷暑,我們早上10點多到此地,大汗淋漓,我們一鼓作氣,完成任務,再做休息。
遺憾的是,大矛山最高處的望煙樓修繕之中,不讓靠近。修繕後再來,應該會更美的。暫且留個下次再次登臨理由吧。
在此處能收到手機信號,不影響記錄留念,我們仨(海子沙、老錠、林立眾)均微信小程序「深圳十峰」打卡,打卡後證書如上。「到處一遊」記錄於雲端上,遠勝於塗鴉石頭上吧?!現代科技,古人未曾有,而古人的美景勝地,我們也來了。記之還能發本貼再得瑟下。O(∩_∩)O
借用隊友立眾的咕咚記錄,我們此次夏日驢行路線圖,大致如上截圖,2個半鐘頭,走了近10公裡,多數為山路,爬高371米,還是挺快的,很多風景名勝,就沒駐足欣賞品味了,天氣太熱,易中暑不久留,完成打卡任務為主。走至停車地方,結束於11點半左右。
正值中午,我們還在附近找了家農家樂,品嘗地方特色的客家美食,十分貨真價實,點了我鍾愛的傳統佳餚。在自然美景中運動後,再加美美一頓飽餐,美好的老百姓生活,夫復何求呢?!會更加愛自然、愛運動、愛深圳吧,你說對不?
本貼寫於2020年7月12日晚。黃昉(海子沙)與小夥伴們將繼續完成打卡「深圳十峰」,分享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