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年前,中國家喻戶曉的三大「天才神童」,一個出家,一個精神失常

2020-12-13 騰訊網

  孩子的教育問題儼然已經成為了父母關注的頭等大事,現在僅僅是幼兒園的孩子就要參加數不清的輔導班。為的就是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雖然我們倡導的是人人平等,可是我們卻默認的將孩子們進行了等級劃分,成績好的和成績不好的不僅學校不同,還會根據成績進行分班,連老師的教育水平也是不一樣的,這種情況其實早在40年前就已經發生了。

  1978年,全國挑選了21名少年組成了首個少年班。這些人都是全國各地最聰明的孩子,其中最大的16歲,最小的只有11歲。他們被送到安徽中科大進行學習,其中三人進入學校不久就已經成了家喻戶曉的神童。40年過去了,這三個神童現在都怎麼樣了呢?

  江西的寧鉑,可謂是天之驕子了,當時鋪天蓋地的報導都是關於他。13歲就在圍棋上戰勝了方毅副總理。在當時寧鉑的影響力非常大,他在中科大校園葡萄架下面讀書的照片也廣泛流傳,甚至這裡已經成為了一處景點,現在翻閱紀錄片的資料還能夠看到他仰望夜空,為同學們指點星象的樣子,但是也是因為被媒體和社會簇擁到了一個他無法承受的高度,這個13歲的少年感覺到了窒息,在25年間不斷的想要逃離,卻始終沒有成功。

  因為非常聰明,他被安排攻讀最熱門的領域理論物理,但是他對此卻並沒有任何興趣。然而對於這樣一個天才,科大自然不願意放棄,於是他不得不服從大家對他的安排。他回憶當時自己的痛苦主要來源於輿論的渲染。神童這個稱號剝奪了他很多的快樂。19歲的時候他拒絕了研究生考試,選擇留校任教,成為了全國最年輕的講師。但是這之後他的行為就逐漸顯現出了過度栽培的副作用,在參加《實話實說》欄目的時候,他的反應讓很多人鬨笑不已,大家覺得他的舉止怪異。絲毫沒有了當年對於神童的崇拜。38歲的寧鉑最後無法承受這樣的壓力,選擇在五臺山出家為僧。

  和寧鉑一樣的天賦異稟的神童張炘煬也沒能逃脫所謂天才的宿命,十歲就考上大學的遼寧神童,在碩士論文答辯前還跟父母賭氣說,如果不在北京買房就不參加答辯,不考博士,這個說法現在有很多網友笑稱,果然是神童,當時就知道北京房價要漲。

  還有13歲就考上大學的魏永康,在碩博連讀期間因為自理能力太差,知識結構也不適應等等的原因,最終還是沒能留住,被勒令退學。14歲考上大學的王思涵,雖然聰明卻只有一門考試及格,其他全是不及格,最後也是慘遭退學。

  還有15歲的謝彥波,先是在中科院讀碩士,18歲跟隨副院長讀博士,有希望在20歲之前獲得博士學位,但是他卻沒有能夠處理好跟導師的關係,博士沒能成功畢業,於是他轉到美國去讀博士。一個困難不解決,它就還會繼續困擾你之後的生活,同樣的事情也發生在美國。在普林斯頓的中國同學圈子裡面,謝彥波還是跟導師不和。在研究方向上也選擇了跟導師對立的學派,最後學校拒絕他拿到學位。但是謝彥波卻不相信導師會拋棄他這樣的神童,於是這樣的糾結一下就是九年,一直到發生了北大留學生盧剛殺死美國教授的事件。

  人們認為謝彥波有可能會做同樣的事情,所以中科大的副院長決定讓他回國,留學生涯也就此結束了。而跟他同樣是神童的幹政,卻跟謝彥波的經歷驚人的相似。在美國留學期間,跟導師關係緊張,最後所有的努力成為泡影,回國之後學校也拒絕了他繼續讀博的請求,之後他精神疾病復發,一直沒有找到工作。

相關焦點

  • 重磅:40年前,中國家喻戶曉的3大「天才神童」如今怎樣了?
    40年前的1978年3月9日,全國各地21名少年經過千挑萬選,組成了首個「少年班」,被送入位於安徽省合肥市的中國科技大學學習。這21位被選中的少年中,最大的16歲,最小的只有11歲,他們被稱作新中國歷史上,「知識荒原上的少年突擊隊」。
  • 40年前,中國家喻戶曉的3大"天才神童"如今都怎麼樣了?
    40年前的1978年3月9日,全國各地21名少年經過千挑萬選,組成了首個「少年班」,被送入位於安徽省合肥市的中國科技大學學習。這21位被選中的少年中,最大的16歲,最小的只有11歲,他們被稱作新中國歷史上,「知識荒原上的少年突擊隊」。
  • 42年前,中國家喻戶曉的3大「天才神童」如今都怎麼樣了?
    在這些孩子裡,有三人進入學校不久,已然成為家喻戶曉的三大「天才神童」,他們分別是寧鉑、謝彥波和幹政。然而,被裹挾在時代洪流中的個體,在群體的聲浪前,毫無招架之力。幾十年後,寧鉑出家為僧,謝彥波和普林斯頓導師鬧翻,幹政患上精神疾病,一個時代自此落下帷幕。
  • 中國三大天才神童,曾就讀於科大少年班,如今怎麼樣了?
    四十多年前,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在全國範圍內精挑細選出21名少年,組成了首個「少年班」,這21名少年,當時年齡最大的才16歲,最小的只有11歲。在這21個孩子中,有三個當時已經家喻戶曉的天才神童,他們分別是寧鉑、謝彥波和幹政。而當時中國這三大天才神童,曾就讀於科大少年班,如今怎麼樣了呢?
  • 42年前,中國家喻戶曉的3大天才神童,曾銷聲匿跡,如今現狀如何
    中國歷代都出現過不少天才,有的天才一生榮耀結局美滿,有的天才出過名後,則慢慢退出民眾的視線,落得個悲催收場。據說,中國早在42年前就出過三個天才神童,他們的天賦令人稱讚不已,人們都以為他們今生絕對不平凡,可惜造物弄人,3位天才神童往後的路卻很不如意,並且逐漸被人所淡忘了,如今他們人在哪裡,在做著什麼呢?
  • 新中國時期出現了一個天才神童,沒想到最後拋妻棄子出家為僧
    原標題:新中國時期出現了一個天才神童,沒想到最後拋妻棄子出家為僧 不知為何,如今每當提到神童,人們總會對其持謹慎的態度,也許曾經有太多的神童最後並沒有達到人們對他的期望,造成人們對神童的感覺並不好。1978年,全中國的報紙、雜誌、電視聚焦一位名叫寧鉑的少年天才。 能不能不再提寧鉑?在談論少年班或神童這類題目時?不可能。這個少年的出場及其中年時的謝幕都飽含戲劇性,符合中國人的集體心理,符合他們對神化和傳奇的永不饜足的需求。
  • 國際奧賽中,中國神童戰勝德國天才,如今一個出家、一個成數學家
    我們的國家,作為正在高速發展的國家,加上人傑地靈的環境,從來都不缺乏培養天才的條件。我們也經常看到這樣的社會新聞,出現了很多幼年成名和少年成名的人才,他們在極小的年齡就爆發出過人的天賦,是父母和國家的驕傲。我們在關注他們的同時,也不能忽略他們是一個獨立的個體,有著自己的精神需求和想法。天才也只是在某些方面有異於常人的天賦的普通人,也有著普通人的需求和想法。
  • 首屆少年班中的三大「神童」:從輝煌到落幕,「神童教育」錯了嗎
    神童,當展現出與眾不同的天賦,那麼就要面臨巨大的輿論壓力。而談及天才少年、神童,那麼就不得不提起1978年,在這一年,一群來自全國各地的頂尖天才匯集到一起,組成了一個堪稱家喻戶曉的班——「少年班」。而在這21人組成的天才班級中,有3個人可以稱得上天才中的天才,「神童」之名實至名歸。本以為會成為科學史上的舉足輕重的人物,可誰知,曾經被寄予厚望的三大「神童」:一個出家為僧;一個精神出問題;還有一個和導師鬧翻。曾經輝煌的天才,無聲地宣告了「自己的時代」的落幕。「神童教育」真的有問題嗎?
  • 80年代,中國人盡皆知的三大「神童」,如今都怎麼樣了?
    儘管我們覺得不公平,但是卻又不得不承認,有一些人他們一生下來就比普通人要聰明得多,這些人往往就被我們稱之為「天才」,如方仲永就是一個天才,他五歲的時候自然而然地就會寫頗具文採的詩篇了。但是今天我們要介紹的則是在80年代中國家喻戶曉的三大天才神童,他們輝煌了一時,可現狀卻一個比一個慘澹。
  • 「第一神童」寧鉑出家為僧是悲劇嗎?
    他們讓這孩子出名,讓這孩子成為「神童」,讓這孩子放射出一種既神秘又熾烈的光彩,讓這孩子成為全國兒童學習的榜樣,也成為父母們教育子女的新模式。但是在校期間,寧鉑很少做物理學科的研究,卻把大量時間用於圍棋、哲學和宗教。1988年結婚之後,他練習氣功,與常見的生活習慣漸行漸遠。2003年,當年家喻戶曉的「少年班第一神童」寧鉑出家為僧了。
  • 被「毀掉」的中國三大天才神童:智商超群,為何難逃悲劇?
    但可以肯定的是,從寧鉑,到謝彥波,再到林嘉文,一個又一個天才少年的隕落,值得我們對當下的天才教育進行深刻反思。 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研究員孫雲曉曾說過,「神童其實是一個心理問題的高危群體,因為隨著他們的成長,可能在學業等方面出現越來越缺乏應對能力的情況,這樣必然會在心理上留下陰影」。
  • 中科大少年班成立40年 出家「第一神童」寧鉑現還俗做心理諮詢
    40年過去了那些中科大少年班的「神童」2018年3月5日,年僅22歲的麻省理工學院博士生曹原以第一作者的身份,在國際知名學術期刊《自然》上連續發表兩文關於石墨烯超導重大研究發現,一石激起千層浪。在梳理曹原人生時,他14歲考入中科大少年班的經歷被媒體一再提及;「神童」「天才」的評價又一次見諸報端;中科大少年班也再一次回歸大眾的視野。
  • 中科大「少年班」40年培養近4000神童,究竟有多少成才了?
    ——這是新華社對40年來3900多名少年班學生的描述,在《國家相冊》節目中,新華社用一集《少年大學生》講述了這些「神童」的故事。少年班培養出來的學生究竟有多牛?儘管只有40年的辦學歷史,但畢業生在各行業所取得的成績之漂亮,「我敢說,國內沒有任何一個學院能超過我們。」中科大少年班學院院長陳暘說。
  • 中國三個影響世界神童:一個可敬,一個可惜,一個當代「仲永」!
    為了緊跟時代的潮流,讓我國屹立在世界民族之林,也湧現了一大批科學技術領域的天才少年,他們少年得志,智商遠遠高於普通人,18歲以前就攻讀下博士學位,國家也希望他們可以為科學技術的發展做出非凡的貢獻,筆者今天就談談三位家喻戶曉的「科技神童」,他們一個值得國人敬重,一個令我們深感可惜,還有一個卻是當代「仲永」。
  • 那個14歲上大學、17歲讀博、24歲成教授的天才神童,如今怎樣了?
    不急不慌放慢天才的成長腳步當你發現自己的孩子是個天才神童,你會怎麼辦?許多人的第一反應都是有點慌,陶哲軒的父母陶象國與梁蕙蘭也不例外。與那個年代的許多人相比,陶家夫婦屬於接受良好教育的中產,他們是香港大學的同學,一個是兒科醫生,另一個則是教師。
  • 中國「第一神童」寧鉑:13歲考入中科大,37歲出家當了和尚
    就在恢復高考的第二年,中科大少年班破格,錄取了一位13歲的天才少年。他的名字叫寧鉑,是全中國公認的「第一神童」。1965年,寧鉑出生在江西省贛州市一個普通的家庭。他從小就表現出了,跟普通孩子不一樣的聰慧,兩歲半會背30多首毛 主 席詩詞。四歲會寫四百多個漢字,五歲就提前進入小學。
  • 揭秘「神童熱」:別讓孩子淪為「定製的天才」
    他們原來不是「神童」,只是「神童人設」,還是過度包裝,甚至作弊得來的人設。這些剛被供上神壇的孩子們又瞬間被輿論口誅筆伐。按理說,前世之事,後事之師。一個個被戳破的謊言尚且殷鑑不遠,為何包裝「神童」之事還在繼續上演呢?
  • "傷仲永":中國第一神童為何拋妻棄子,出家為僧?
    他能背下圓周率小數點後的200位,可以準確說出世界上每個國家的首都,背出澳大利亞和美國任一總理或總統的名字和上任年份。 年僅8歲的他被專家鑑定為是1%的高智商人群,毫無壓力碾壓剩下的99%的人。新聞裡也提到了他成為了門薩俱樂部的會員,可能很多人還不知道門薩俱樂部是做什麼的。
  • 當年奧數賽,中國少年戰勝德國天才,如今一個獲諾獎,一個成高僧
    1992年北大哲學系畢業的肖某在河北柏林禪寺剃度出家;1995年清華大學哲學系女學霸遁入空門,成為智宏法師;2002年我國的「第一神童」(13歲破格進入中國科技大學就讀)寧鉑在五臺山出家……多年來,我國陸陸續續幾十位學霸選擇出家,從此遁入空門,引發了人們的激烈討論。
  • 中國上世紀80年代的3位天才神童,現狀卻一個比一個慘,令人唏噓
    提起神童這個詞,我腦海中湧現的第一個人是初中語文課本上出現的方仲永,五歲就能識得筆墨紙硯,文章詩句信手拈來,若是家裡長輩能有些見識的話,相信他不會只存活在王安石的文章中,而是會留名千古。除此之外我們還知道曹植、王勃等古代有名的神童,當然在現在進步的文明社會,神童也是不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