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教育問題儼然已經成為了父母關注的頭等大事,現在僅僅是幼兒園的孩子就要參加數不清的輔導班。為的就是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雖然我們倡導的是人人平等,可是我們卻默認的將孩子們進行了等級劃分,成績好的和成績不好的不僅學校不同,還會根據成績進行分班,連老師的教育水平也是不一樣的,這種情況其實早在40年前就已經發生了。
1978年,全國挑選了21名少年組成了首個少年班。這些人都是全國各地最聰明的孩子,其中最大的16歲,最小的只有11歲。他們被送到安徽中科大進行學習,其中三人進入學校不久就已經成了家喻戶曉的神童。40年過去了,這三個神童現在都怎麼樣了呢?
江西的寧鉑,可謂是天之驕子了,當時鋪天蓋地的報導都是關於他。13歲就在圍棋上戰勝了方毅副總理。在當時寧鉑的影響力非常大,他在中科大校園葡萄架下面讀書的照片也廣泛流傳,甚至這裡已經成為了一處景點,現在翻閱紀錄片的資料還能夠看到他仰望夜空,為同學們指點星象的樣子,但是也是因為被媒體和社會簇擁到了一個他無法承受的高度,這個13歲的少年感覺到了窒息,在25年間不斷的想要逃離,卻始終沒有成功。
因為非常聰明,他被安排攻讀最熱門的領域理論物理,但是他對此卻並沒有任何興趣。然而對於這樣一個天才,科大自然不願意放棄,於是他不得不服從大家對他的安排。他回憶當時自己的痛苦主要來源於輿論的渲染。神童這個稱號剝奪了他很多的快樂。19歲的時候他拒絕了研究生考試,選擇留校任教,成為了全國最年輕的講師。但是這之後他的行為就逐漸顯現出了過度栽培的副作用,在參加《實話實說》欄目的時候,他的反應讓很多人鬨笑不已,大家覺得他的舉止怪異。絲毫沒有了當年對於神童的崇拜。38歲的寧鉑最後無法承受這樣的壓力,選擇在五臺山出家為僧。
和寧鉑一樣的天賦異稟的神童張炘煬也沒能逃脫所謂天才的宿命,十歲就考上大學的遼寧神童,在碩士論文答辯前還跟父母賭氣說,如果不在北京買房就不參加答辯,不考博士,這個說法現在有很多網友笑稱,果然是神童,當時就知道北京房價要漲。
還有13歲就考上大學的魏永康,在碩博連讀期間因為自理能力太差,知識結構也不適應等等的原因,最終還是沒能留住,被勒令退學。14歲考上大學的王思涵,雖然聰明卻只有一門考試及格,其他全是不及格,最後也是慘遭退學。
還有15歲的謝彥波,先是在中科院讀碩士,18歲跟隨副院長讀博士,有希望在20歲之前獲得博士學位,但是他卻沒有能夠處理好跟導師的關係,博士沒能成功畢業,於是他轉到美國去讀博士。一個困難不解決,它就還會繼續困擾你之後的生活,同樣的事情也發生在美國。在普林斯頓的中國同學圈子裡面,謝彥波還是跟導師不和。在研究方向上也選擇了跟導師對立的學派,最後學校拒絕他拿到學位。但是謝彥波卻不相信導師會拋棄他這樣的神童,於是這樣的糾結一下就是九年,一直到發生了北大留學生盧剛殺死美國教授的事件。
人們認為謝彥波有可能會做同樣的事情,所以中科大的副院長決定讓他回國,留學生涯也就此結束了。而跟他同樣是神童的幹政,卻跟謝彥波的經歷驚人的相似。在美國留學期間,跟導師關係緊張,最後所有的努力成為泡影,回國之後學校也拒絕了他繼續讀博的請求,之後他精神疾病復發,一直沒有找到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