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啥孩子在被「打罵」後轉頭就忘?不是沒記性,真實答案讓人心疼

2020-09-25 貝貝豆育兒課堂

文/貝貝豆育兒課堂(原創文章,歡迎轉載分享)

「有時候我實在是忍不住,總想狠狠地打他一頓,讓他好好長長記性。」

這是閨蜜最常說的一句話。用閨蜜的話說就是,雖然明明知道打人不對,可是眼看著自己苦口婆心地說了半天,孩子就是梗著脖子不聽話,總是忍不住上手教育。

等到真正地開始教育的時候,看著哭得撕心裂肺,像是要將母子情哭盡了的孩子,閨蜜也很害怕。生怕孩子開始記恨自己的冷漠。

可現實的情況卻說明,規模的擔心完全是多餘的,等到過一會孩子就又開始黏著自己撒嬌。一副記吃不記打的模樣。讓人看不出孩子到底有沒有記恨自己。

孩子挨打後轉身就忘?知道真實原因的寶媽們眼圈紅了

曾經有一個心理學家帶著小組進行了調查研究,研究內容正是孩子在挨打後的表現和心理的關係,最終得出的結論讓每個寶媽都紅了眼睛。

1)孩子尋求安全感的先天本能

《兒童心理學》指出,兒童形成的第一個親子關係,通常是在母親和孩子之間形成,這個關係非常重要。

這種關係從孩子還是胎兒的階段就自然形成了,並且在孩子的嬰兒和長大的過程中不斷被鞏固完善,當遇到危險或者被打後,孩子的第一想法就是到媽媽的身邊尋求安全感,這是寶寶的先天本能。

當孩子挨打後,一邊通過哭來發洩情緒的同時,也會下意識地向最親近的媽媽接近,尋找來自父母身上的安全感

2)愛讓孩子無條件原諒媽媽

鮑爾比的依戀理論指出,孩子和父母的依戀關係就像是一種調節機制,如果父母和孩子之間出現了縫隙(比如父母打孩子),孩子會更容易出現不安,這種不安會讓孩子主動接近父母。

這也就是說,相比於父母,孩子其實更需要,更愛媽媽,他們更願意原諒父母對自己的傷害行為。正是因為有愛,孩子才會在挨打後無條件地原諒父母,反過來哄父母開心。

3)孩子可能已經習慣了

生活中還有一種情況是,如果孩子經常挨打,孩子對於被打這件事就會習以為常,認為這是父母應該做的,見怪不怪了。能忍就忍忍,忍不了了哭一頓也就好了。

這樣的孩子無疑是令人心疼的,他們經常會受到父母的打罵。這種孩子雖然表現出來對父母的打罵渾不在意,其實是因為受到的傷害太多了,孩子選擇性採用遺忘這些傷害的方法來更好地保護自己。

在為「暴躁」的父母提供建議之前,首先了解一下父母打罵孩子的原因

1)來自父母的攀比心理

通過對打罵孩子的父母進行觀察不難發現,影響父母的情緒,導致父母做出打罵孩子行為的最直接心理其實就來自於父母內心的「攀比」。

面對孩子的不足和其他人的差距,父母內心的攀比心理會放大孩子的過錯,再加上性格上的沒有耐心,導致父母總是會忍不住通過打罵來教育孩子。

2)過高的期待

一些父母會將自己的心理需求和感情全部傾注在孩子的身上,這種父母會對孩子有很大的期望,如果孩子不能做到父母的要求,父母也會有一種錯誤的認識:「自己的夢想也完了。」

這種落差就導致父母常常向孩子「拳腳相向」。

動不動就打罵孩子的父母,這些教育孩子的點你們要清楚

1)父母不需要考核,但需要準備

老實講,大多數的父母其實並沒有起到父母應盡的責任。他們之所以稱為父母,其實正是鑽了父母不需要考核這個空子。在真正成為父母之前,父母應該為這個即將到來的職業做一定的準備:

「怎麼教育孩子,怎麼和孩子溝通,溝通需要注意什麼。」這些不應該走一步看一步地逐漸摸索,應該提前就有準備。

2)不要對孩子有太高的期待

一代人做一代人的事,父母大可不必將自己沒有實現的夢想和希望,變成壓力,重重地落在孩子身上。讓孩子根據自己的愛好和喜歡做事,同時調整自己的情緒,做溫暖的家長,給孩子一個快樂的童年

總得來說,孩子更需要父母的關愛。孩子挨打後的轉身就忘,並不是他們「記吃不記打」,而是「記挨不記打」。他們顯然更關心父母的愛,這種想法即使挨打後都從來沒有變化。

既然如此,父母與其打罵後糟心,何不在打罵前做一個講道理的溫暖父母呢?

ps:本文圖片均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孩子犯錯後被"打罵"後轉頭就忘,是真沒記性還是有口難言?
    父母對孩子的教育從來都是一門需要學習的必修課,很多父母對於孩子的教育方式都會存在這樣或者那樣的問題。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父母免不了要"打罵"孩子,而孩子一般在父母打罵完後,並不會跟父母記著。而且經常"打罵"的孩子,孩子不管是因為什麼事情挨的打,過後也都會忘了。難道孩子是真的沒記性嗎?還是有一些其他的原因呢?接下來我們就一起來看看到底是為什麼吧。
  • 為什麼吼完孩子,孩子轉眼就忘?不是他不記仇,真實答案讓人心酸
    孩子到底為什麼轉眼就忘呢?1、孩子本能的依賴父母父母是孩子這個世界上最為親密的人,沒有之一,也因此孩子對父母天生有著強烈的依賴感。為什麼吼完孩子,孩子轉眼就忘?不是他不記仇,真實答案讓人心酸吼罵後的孩子,他們由於內心害怕的原因,所以會做出本能的反應是和父母發生肢體上的接觸,去想讓父母抱抱,安慰一下。
  • 為啥孩子在被「打罵」後轉眼就忘?不是記性差,原因讓媽媽很愧疚
    可是畢竟孩子是媽媽心尖上的肉,每次忍不住打罵孩子一通後,樂樂媽又覺得非常後悔內疚。看著孩子被打罵後楚楚可憐的小模樣,樂樂媽真害怕孩子會記仇。可是後來樂樂媽發現,每一次孩子被打罵後居然會轉眼就忘了。這到底是為什麼呢?真的是因為記性差嗎?
  • 為啥媽媽剛打罵過孩子,孩子還是求抱抱?答案很暖心
    ,媽媽又心疼又後悔。看到那一幕的時候,我也在想,為啥孩子一點都不記仇,媽媽都這樣對他了,為啥還要追著媽媽求抱抱。但是知道原因後,挺暖心的,爸爸媽媽一定要好好愛孩子。孩子3歲以前也是最缺乏安全感的階段,也是他們對爸媽最依賴的時期,而爸媽是他們安全感和情感的來源,他們渴望從爸媽身上獲得安全感。所以當媽媽發脾氣,甚至打罵自己的時候,孩子內心會很恐懼和害怕,覺得爸媽是不是不愛自己了,不要自己,他們害怕這唯一的安全感消失,於是他們就拼命想抓住爸媽。所以就算孩子挨罵後哭的很厲害,他們也會緊緊地拽著媽媽,拉著媽媽,哭著不讓媽媽生氣,求媽媽不要離開自己,不要不要自己。
  • 為啥孩子被吼後,很快就不記仇了?不是不記事,背後原因讓人暖心
    雖說現在的父母早就不主張對孩子進行棍棒教育和打罵教育,但有時候孩子調皮到實在看不下去,許多「中國式」的父母一時憋不住火,還是忍不住要採取老祖宗留下的方式,狠狠地教訓教訓孩子。當最常見的情況卻是,父母前腳剛「狠狠地」打罵過孩子,下一秒孩子又屁顛屁顛地貼上來,似乎剛剛什麼事都沒發生。這讓初為人父人母的爸爸媽媽感到很吃驚:難道真的是孩子不記事的原因嗎?
  • 為啥父母打罵完孩子後,孩子卻從來不記仇?真實原因讓家長很慚愧
    有的孩子還會向父母道歉,即使她們被打,但是他們從來沒有記恨父母,因為有些孩子明白父母打自己,那是因為自己不聽話,惹父母生氣,他們很在意父母的感受。其次,他們不記恨父母是因為還很依賴父母。這些孩子可能也是因為平時太缺乏關愛和缺乏陪伴。另外一個原因也是最讓人心酸的原因,而是有些孩子已經習慣了父母的打罵。
  • 吼罵完孩子,孩子轉頭就忘了?並非孩子記性不好,而是這3個原因
    文/鵬爸育兒經大部分的父母都知道對孩子打罵是解決不了問題的,但是有時候孩子實在氣人,父母難免就會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緒,輕則對孩子又吼又罵,嚴重的時候甚至還會動手。當氣頭過去的時候,父母又會開始後悔之前對於孩子的舉動。
  • 家庭教育—打罵孩子並不能根本性的解決問題
    前一段時間有一個不打罵孩子日,我發了個朋友圈說孩子長到現在我從來沒有打過她。然後一石激起千層浪,很多人都問我是如何做到的?還說不打罵怎麼教育?不打罵孩子不聽話呀,不打罵孩子記不住啊等等。這些人群中有學歷很高的看上去溫柔的大學老師,有正常的上班族,有成功的商人。疑問者來自各行各業。孩子是需要用愛來滋養的,打罵孩子是在用情緒管理孩子,並不能起到根本解決問題的作用。
  • 4歲孩子被打罵後,為啥哭著也要抱抱?娃的內心想法寶媽都不知道
    「文/糯豆包媽媽(原創,歡迎個人轉載分享)」對於孩子來說,最熟悉和親近的人就是爸爸媽媽了,但現在生活壓力大,撫養孩子的支出格外多,日常開銷和工作壓的成年人喘不過氣來,回了家,難免會把一些糟糕的情緒帶給孩子。
  • 孩子挨揍後,總是哭著哭著就睡著了?原因讓人心疼,父母別再犯了
    文/育兒全明白孩子小時候對世界的認知不夠,經常會化身「熊孩子」。有一些孩子被父母寵溺慣了,時不時地就會提出一些任性的要求。當父母忍無可忍的時候,就會上手揍一頓。孩子被揍之後,大部分的孩子就會老實了,哭著哭著可能就睡著了,那麼孩子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情況?
  • 孩子挨揍後,總是哭著哭著就睡著了?原因讓人心疼,父母別再犯了
    1.哭累了孩子身體的各個器官都沒有發育好,精力也是比較有限的。成年人哭大多都是悄悄躲在人後,自己默默地流眼淚。但是孩子不是這樣的,孩子哭起來往往都是用上自己全身的力氣,甚至有時候孩子哭就是為了引起父母的注意。
  • 為什麼媽媽對孩子再打罵,孩子依然很愛媽媽?原因太讓人心疼
    導讀:為什麼媽媽對孩子再打罵,孩子依然很愛媽媽?原因太讓人心疼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為什麼媽媽對孩子再打罵,孩子依然很愛媽媽?原因太讓人心疼!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真實「答案」令人心疼,你或許不信
    真實「答案」令人心疼,你或許不信我們生活的這個時代是很和平的時代沒有戰爭,富裕安樂。真實「答案」令人心疼,你或許不信。下面就請跟著小編一起來了解一下吧!可能有些人也會覺得在古代沒有像現在一樣有數位化信息沒有網絡,那麼信息的傳播也不會很廣,所以就是發生了強姦案,也不會弄得人人都知道。
  • 在打罵吼叫中長大的孩子,自卑的比率有多大,這個數據很真實!
    文/貝貝豆(原創文章,歡迎個人轉載分享)傳統的教育方式都是以打罵來管教孩子,可現在很多家長已經認識到了,打罵孩子對孩子造成的心理傷害,但仍然後個別家長,無法控制自己的情緒,對孩子又吼又嚷,甚至動手毆打在打罵吼叫中長大的孩子,自卑的比率有多大,這個數據很真實!
  • 孩子學完轉頭就忘?高效的記憶培養策略就在這裡
    孩子的學習,很大程度上是一場對記憶力的考驗。誰能從課堂上記下更多,在作業裡,考試中會想起更多,誰就是更成功的學習者。 可是有不少孩子在這場競爭中,發揮得並不算好,常常是老師說的,轉頭就忘,蓋上課本,就忘記自己剛才看了什麼。
  • 小孩不睡覺,為何打罵完後就能快速睡著?這3個原因讓人看了心疼
    尤其是到了晚上,是小文最無奈的時期,小孩總是能玩上一個多小時還不睡覺,大部分時間都是小文很累睡過去後,又被小孩折騰起來。看到這樣的狀況,小文對小孩就是一頓打罵,弄得小孩一直在哭,但是一會小孩就睡過去了。但小文覺得卻很奇怪,小孩不睡覺,為何打罵完後就能快速睡著?這3個原因讓人看了心疼。
  • 有能耐的家長不需要打罵,5個方法讓孩子乖乖聽話
    實際上,「打罵」孩子是一種方式,目的是「控制」,而過多的使用「打罵」這種行為無異於「厭惡療法」——不能解決問題,只是把孩子的「問題」壓制住了,之後的反覆只會更厲害。就拿「不聽話」來說,在問「能不能、該不該打罵」之前,應該先問「為什麼」。為什麼孩子不聽話?他是不聽誰的話?還是誰的話都不聽?講話的人是不被孩子喜歡嗎?還是講的沒道理?把所有的為什麼都摸清了,再來談該採取哪種方法。
  • 長大後和媽媽疏遠的孩子,小時候大多有這2種經歷,讓人心疼!
    很多媽媽都會抱怨,自己的孩子與自己越來越疏遠,這讓媽媽非常心寒,其實長大後與媽媽疏遠的孩子,童年時期的經歷可能有以下兩種,作為媽媽不妨檢查一下自己的孩子是否存在著這樣的經歷。孩子小時候哪些經歷可以導致長大後母子關係疏遠呢?
  • 「媽媽,最近沒有作業」孩子為啥頻繁說謊?答案:因為接觸這類人
    最後開心果媽媽發現,孩子之所以開始說謊,之所以頻繁說謊,主要還是和孩子平時接觸到的這些類型的人,有著密切的關係。03孩子為啥頻繁說謊?答案:因為接觸這類人1、「打罵懲罰」孩子的人先做一個假設,如果你現在所說的一句實話,勢必會讓對方打你罵你,或者再也不願意理你,那麼你是願意說實話還是用假話來欺騙對方?相信,如果對方是你長期接觸的一個人,那麼很多人會選擇說謊。
  • 為啥孩子不願意在幼兒園拉粑粑?娃說出原因,讓寶媽心疼壞了
    之後在幼兒園等孩子的時候,就和其他家長聊天,問她們家孩子是什麼情況。不問不知道,一問都是這樣。很多家長都說自家娃都不願意在幼兒園拉粑粑。有時候早上在家解決,有時候就在學校憋著,回家再解決,反正就是不願意在幼兒園拉粑粑。有的甚至都形成便秘了,讓家長很苦惱。但是長期這樣也不是回事,所以回家就迂迴的問一下孩子,之後又問了其他同齡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