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的力量一日一經典-《論語》之「士不可以不弘毅」

2021-01-15 曉磊日知錄

【原文】8.7 曽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逺。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後已,不亦逺乎。」


曾子說:「一個讀書人不可以不弘大堅毅,因為他的責任重大而路途遙遠。把弘揚仁道作為自己的責任,責任可謂不重大嗎?為之奮鬥終身到死才停下來,路途可謂不遙遠嗎?


評:人能弘道,非道弘人。弘,廣大也。毅,剛強也。非弘不足以勝其重,非毅不足以致其遠。弘則心胸寬廣,識見遠大;毅則發強剛毅,齋莊中正。曾子以此自勉,足見其勇於擔當弘道行仁之高遠理想。


曾子弘毅而以仁為己任,子張曰「執德不弘」,足見孔門「弘」門氣象。


——————————————————

一日一經典欄目是小磊日常學習經典的體悟,與大家分享。歡迎愛好學習的朋友們一起交流、討論。如果你覺得好,歡迎轉發。

詩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謂與?」

願我成為你心中的那一束光,照亮你的同時,也溫暖了我


相關焦點

  • 論語《泰伯》篇第七章【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後已,不亦遠乎?」】
    學習國學,重在義理。儒道兩家思想中多含國學義理,學習國學最好的方法是學習儒道兩家經典,主要是《老子》《論語》《孟子》《大學》和《中庸》。       今天讀《論語》(泰伯)篇第七章【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後已,不亦遠乎?」】後有感頗深,便與之分享!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後已,不亦遠乎?」
  • 【時評精析】士不可以不弘毅
    【小編說: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這句話出自論語,意思是,作為一個士人,一個君子,必須要有寬廣,堅韌的品質。
  • 論語學習心得——泰伯第八(193)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後已,不亦遠乎?」
    正文共:2383字預計閱讀時間:8分鐘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
  • 士不可以不弘毅
    國科大弘毅社,全稱為「中國科學院大學弘毅傳統文化社」。「弘毅」二字出自曾子「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後已,不亦遠乎」,象徵著弘毅社人以傳承與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為己任、力求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相結合、以「去其糟粕、取其精華」的揚棄態度對待中華傳統文化的態度與理念。
  • 人民日報人民論壇:士不可以不弘毅
    那種擔當道義、踐行所學、銳意進取的精氣神,傳遞著激勵人心的力量。   知識分子的精神狀態,可說是時代風貌的生動註腳。自古以來,知識分子總能立時代之潮頭、通古今之變化、發思想之先聲,凝聚起向上向善的正氣。從先秦諸子到「班馬」「李杜」,從嚴復、林紓到錢學森、鄧稼先、黃大年、李保國……他們或皓首窮經、寄身翰墨,或潛心鑽研、探求真理,或篳路藍縷、以啟山林。
  • 《論語》裡的10句經典勵志名言,句句充滿正能量
    《論語》一書記載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是儒家學派的經典著作之一,其中蘊含了豐富的人生智慧,值得我們用心學習。1.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出自《論語·學而》。古人不輕易把話說出口,他們害怕把話講出去,而又做不到,這樣他們會很羞恥。5.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出自《論語·學而》。慍:惱怒。別人不了解自己,自己也不加以怨恨,這不也稱得上是君子嗎?這句話說出了君子的高度修養。
  • 《論語》10句勵志經典名言,百讀不厭,值得收藏!
    《論語》是由孔子的弟子及再傳弟子編集而成,是記載孔子言行的重要儒家經典。一、士而懷居,不足以為士矣。出自《論語·憲問》。既想立志為士,卻又貪戀家室之安逸,那就不配做士了。出自《論語·子罕》。逝者,指過去的時間。如,像。斯,這,此指流去的河水。舍,停、棄。過去的時光就像這滔滔不絕的河水,日夜不停地流淌而去了。這是孔子以河水比喻時間,感嘆人生苦短、時光荏苒之語。四、自古皆有死,民無信不立。出自《論語·顏淵》。
  • 深語文老師整理:40則《論語》經典名句及講解,中小學生必背!
    今天給大家分享的是資深語文老師整理的40則《論語》經典名句及講解,都是小學生必備的名句,掌握這些《論語》中的經典,對孩子的語文學習有很大幫助,同時還能讓孩子從中得到成長的啟發,讀懂了終生受益。《論語》作為孔子和他的弟子的語錄集錦,是孔子智慧的濃縮,在我國古典文學作品中有著很高的地位,也是中小學生語文學習中必須掌握的知識點,在語文考試中也會有所考察,包括文學常識和經典名句,都是孩子們應該熟悉的。
  • ​【異之說《論語》】之一百九十一:任重而道遠,士須「至大至剛」,
    【譯文】 曾子說:「士不可以不弘大剛強而有毅力,因為他責任重大,道路久遠。把實現仁作為自己的責任,難道還責任不重大嗎?要奮鬥終身,死而後已,難道其路程還不遙遠嗎?」————————士以「仁」為己任,是為「任重」,「死而後己」,是為「道遠」;士志於「仁」之持守和弘揚,可謂「任重而道遠」,故「士」必須「弘毅」。
  • 論語大氣的男孩名字展示論語起名的魅力-可愛點
    《論語》屬於一部儒家學派的經典書籍,作為家長,也可以根據《論語》給自己家的男孩起名字!下面可愛點給大家分享一些論語大氣的男孩名字吧。1,論語起名,給男孩樹立正確的人生觀。[知新]《論語》裡面有一句「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很適合給男孩起名為「知新」。這個名字時刻提醒著男孩要溫故知新,也是給男孩樹立了一個正確的觀念,能夠引導男孩往好的方向去成長。
  • 2020年中考語文文言文名句默寫之論語
    中考網整理了關於2020年中考語文文言文名句默寫之論語,希望對考生有所幫助,僅供參考。   1.《論語》中,指出學習與思考必須緊密結合的句子是: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2.《論語》中強調只要善於學習,到處都有老師的句子是:三人行,必有我師焉。
  • 語文新課標72篇古詩文(十):《論語十二章》
    孔子主要思想主張:「仁」(孔子的思想核心)「德」(以德教化人民)「禮」(以禮治理國家)《論語》《論語》是儒家學派的經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傳弟子編撰而成。《論語·雍也》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後已,不亦遠乎?」《論語·泰伯章》子曰:「譬如為山,未成一簣,止,吾止也;譬如平地,雖覆一簣,進,吾往也。」
  • 《論語》經典10句,句句精闢富有哲理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出自《論語·子路》。當政者自身的行為端正,無須下命令,百姓也會按他的意旨去做;如果自身行為不端正,即使三令五申,百姓也不會聽從。這就是說,自身正民跟行,施不言之教,自會對百姓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2. 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共之。
  • 是不可以不弘毅,大案例在呼叫主人
    士不可以不弘毅,戰之必勝!        2019大案例讓我心血澎湃激情燃燒迎難而上!        大案例班,史無前例;        實體程序,專心致志!        司法部在2018年用奪命十三問考驗我們的思維、悟性和鬥志,壓力有多大,反彈就有多大。
  • 中考語文古詩文背誦默寫複習:《論語》專項練習
    默寫測試一、識記性默寫1. __________________,不亦君子乎?(《論語·學而》)2. 士不可以不弘毅,_____________。(《〈論語〉十則》3.士不可以不弘毅17. 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18. 擇其善者而從之19. 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感20. 匹夫不可奪志也21.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22.
  • ​一起學《論語》14.3 憲問篇篇——士而懷居,不足以為士矣
    【白話】孔子說:「作為一個士,卻留戀於安逸的鄉土,不值得把他當作是士了。」 【釋詞】士:熟習於學並且有德行道藝之人。錢穆曰:士當厲志修行以為世用,專懷居室居鄉之安,斯不足以為士矣。張栻曰:懷居者志不立,其何以為士乎?戴溪曰:士而懷居,百事不成,已非士人矣。
  • 從《論語》看孔子的四大教育思想
    《論語》反映了中國古代偉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學派創始人——孔子的政治思想、學術思想和教育思想,是儒家最重要的經典。在諸經中,《論語》得到的評價極高,對後世影響的時間最長久、地域最廣遠。孔子作為一個偉大的教育家,其教育思想至今值得引起我們重視和學習。
  • 藏在《論語》裡寓意深刻的名字,很有意義
    《論語》是我們中華文化的經典,同時,其也是一部很有意義的著作,它雖然有很明顯的時代特徵,但是對於我們來說,也是很有意義的。所以,從論語中為孩子起名,既有意義,又有深刻的道理和內涵。因此,接下來,起名網就為大家推薦一些出自《論語》裡寓意深刻的好名字,快來看看吧!
  • 弘毅書院2021年計劃
    根據國家有關政策法規規定和自身現實情況,書院制定2021年工作和學習計劃如下: 一.系統深入學習六五文集,按照10天一個周期,系統學習一本文集,一年時間完成對文集2-3遍的學習。我們定位於自主學習為主,討論互相啟發為輔,通過通讀、梳理和重點篇章復講的方式,對重點篇章深入學習,有基礎的可以進一步提升,融會貫通。
  • 2011中考文言文《論語十則》複習要點
    [見賢思齊]看到德才兼備的人,就想向他學習,和他一樣。   [三人行,必有我師]幾個人在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師。形容謙虛好學。   二、文學常識1.《論語》:記錄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書,共20篇,是儒家經典著作之一。2.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時魯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