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學旅行活動需要哪些「保障」來保駕護航?

2020-08-28 昆明研學旅行分會


《關於推進中小學生研學旅行的意見》的發布,讓各地區、各學校非常態的研學旅行變得常態化,讓只有部分學生才能參與的活動開始普及化,讓不同地區、不同學校「摸著石頭過河」的研學旅行走向制度化、規範化,要想達到《意見》中的要求,除了政府、家長、學生、研學旅行機構的共同努力,還需要更多的保障。



1.安全保障是前提



2014年國發31號文件明確提出研學旅行要按照「教育為本,安全第一」的原則組織,但由於學生外出安全責任太大、風險太大,在現實中,雖然有相應的保險、事故處理、責任界定及糾紛處理機制,但考慮到社會穩定、輿論影響等諸多因素,在一些校園意外事故的處理中,學校還是承受著巨大的壓力和責任。


針對這些問題,一是必須建立相應的保險機制;二是要建立嚴密的組織體系,各環節責任到人;三是學校、研學組織機構、學生家長及所涉各部門職責分工、安全責任必須明確。同時,政府及相關部門也要積極協調,建立起完備的安全保障體系和法律援助體系,為學校組織研學旅行保駕護航,切實解除學校的後顧之憂。


2.制度保障是基礎



全面推行研學旅行需要強有力的政策及制度保障。對各地區及執行部門而言,相關的政策及配套措施還需進一步完善,要出臺具體實施細則。旅遊部門要推送供給研學旅行產品,如風景名勝、歷史遺蹟、人文展覽等;交通部門要供給達到安全標準的交通設施;公安部門要做好研學基地安全保障等。


對學校而言,一些學校雖然有多年組織學生研學旅行的實際經驗,但仍然缺乏理論性和系統性的研究與規劃,沒能將研學旅行課程化、制度化,如分年級、有層次的研學旅行內容安排;研學旅行課程標準、運行機制及成果展示途徑;研學旅行學分制管理評價體系的建立;專業指導教師團隊的培養、培訓等。


3.資金保障是關鍵


研學旅行需要一定的資金支持,目前大多數學生的研學旅行資金主要為學生家庭自籌。受到家庭收入的影響,一些學生無法參與到相關的研學旅行中來,尤其是一些遠行活動更是如此,研學旅行普及存在一定的難度。


要實現研學旅行普及化,需建立政府、學校、社會、家庭共同承擔的多元化經費籌措機制,文化、交通、旅遊部門應出臺相應的優惠政策。對學校而言,也應積極籌措,爭取一些公益資金支持,同時積極探索低成本或公益性研學渠道。


4.組織保障是重點


目前,一方面學校在選擇研學旅行機構、確定研學旅行路線及地點等方面存在較大隨機性和盲目性;另一方面,開展研學旅行的組織機構雖然為數不少,但魚龍混雜。同時,旅遊組織機構、旅遊點也沒有將研學旅行與普通旅遊區分開來,一些遊學活動商業氛圍濃厚,研學旅行缺乏有效的組織管理。



為此,政府要積極主導,為學校進一步通暢研學旅行所牽涉的信息、文化、資源等各領域渠道;旅遊部門要針對組織研學旅行的第三方機構建立起行業規範標準,建立專門針對組織研學旅行的準入機制;學校要在研學課程設置、學分認定、研學地點確定、研學機構招標選定、研學教師選撥培訓方面建立起相應的組織程序,同時不斷探索研學旅行的路線、種類等,使研學旅行更加豐富多樣。


5.知行合一是目標



目前的研學旅行,普遍存在「遊而不學」或「學遊分離」的現象,這也讓社會和家長對研學旅行有所詬病。旅遊重在休閒、娛樂,調節生活,而研學旅行的主要目的是體驗學習,是學生提升學識、砥礪品格的專業活動。我們不能將二者截然分開,但必須看到並重視二者的區別。

無論是在活動策劃組織,還是在過程實施乃至結果考查中,都要重視研學旅行的教育實效,要讓學生真正在旅行中研學,在研學中體驗,在體驗中內化,在內化中生成,在生成中發展。




儘管研學旅行在發展上依然有很多的不足,但我們相信在國家大力推進教育改革的浪潮中,經過政府、學校、家庭、研學旅行機構、社會各方的共同努力,一定會給學生們提供一個安全、廣闊、壯美、豐厚的教育實踐大平臺,讓有夢者都有遠方。

相關焦點

  • 扎蘭屯市公安局交警隊為參加冰雪研學實踐活動學生保駕護航
    12月23日,扎蘭屯市普降瑞雪,為確保參加「冰雪研學實踐」活動學生的道路交通安全,避免發生交通意外,扎蘭屯市教育局、公安局交警隊積極協調,主動作為,為參加活動的學生全程保駕護航。經相關人員的不懈努力,參加「冰雪研學實踐」活動的學生安全抵達目的地。據悉,扎蘭屯市教育局與市公安局交警隊始終以確保學生生命安全為宗旨,不斷創新工作思路,積極協調配合,用心保障學生出行的道路交通安全。
  • 研學旅行安全保障,課程設計要先行
    《中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指導綱要》明確指出,研學旅行是綜合實踐活動課程主要活動方式中「考察探究」的一種活動方式。要進行研學旅行活動,就要走入社會,投身大自然之中,涉及衣食住行等方面的問題,安全問題則首當其衝,也成為制約研學旅行活動開展的一個重要因素。
  • 研學旅行基地、營地的特性都有哪些?
    今天廣州炫境數字科技在這裡和大家一起來看看研學旅行基地、營地的特性都有哪些?我們知道作為研學實踐教育活動的載體,研學教育基地、營地必然有著和研學旅行一致的教育學、實踐性、安全性和公益性等特性,同時具有其自身的地域性和開發性。
  • 研學旅行任重道遠,博大樂航砥礪前行——專訪北京大學姜玉祥教授
    研學旅行,是由學校根據區域特色、學生年齡特點和各學科教學內容需要,組織學生通過集體旅行、集中食宿的方式走出校園,在與平常不同的生活中拓展視野、豐富知識,加深與自然和文化的親近感,增加對集體生活方式和社會公共道德的體驗。提升中小學生的自理能力、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 陽春研學遊丨來一場有點意思的旅行
    研學對象:陽春城裡8歲以上的小學生、初中生(報名時需有本人2020年中、小學生證)研學人數:每團限20人研學期: 2天第一期   7月18日〜7月19日(已結束)第二期   7月25日〜7月26日(可報名)第三期   8月1日〜8月2日(可報名)研學遊特色:    近年,教育部等11部門印發了《關於推進中小學生研學旅行的意見》,要求各地將研學旅行擺在更加重要的位置,推動研學旅行健康快速發展。
  • 五一勞動節,需要有法律的保駕護航
    五一勞動節,需要有法律的保駕護航 2020-05-03 02:2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網際網路和研學旅行結合有哪些顯而易見的優勢?
    《關於推進中小學生研學旅行的意見》指出:開展中小學生研學旅行教育活動,要注重理論與實踐相結合、育德與育心相結合、課內與課外相結合、線上與線下相結合、解決思想問題與解決實際問題相結合。而基於移動網際網路聯網的研學旅行,正是因為注重線上與線下的有效結合,從而使得中小學生的研學旅行得以科學、高效、安全地開展,促使學生在研學旅行的過程中做到「研中有學」「學中有研」。網際網路和研學旅行結合有哪些顯而易見的優勢呢?一、開展先導學習,激發研學旅行興趣。
  • 中小學研學旅行活動案例:看國洲文化怎麼做成都研學旅行活動?
    以前書本是學生的世界,自教育部將研學旅行提上日程之後,提高青少年的綜合素質一直以來都是社會各界廣泛關注的話題,成都研學旅行機構國洲文化負責人表示,傳統的教育方式也已經不能滿足學生綜合素質全面發展的需求。
  • 家長們對研學旅行有哪些誤解?
    現在研學旅行走進了中小學,成為素質教育的新風尚,家長們也很支持孩子們參加這樣的活動。不過由於對這一形式的了解不深,很多家長在引導孩子中出現一些誤解,在很多的家長眼中,研學旅行就是一個花錢費時的兒童遊玩,其實這是很多家長對研學旅行的誤解。家長們對研學旅行有哪些誤解呢?
  • 「中歐研學」研學旅行納入中小學必修課程,關於研學旅行五大問題
    第四: 「研學旅行」安全如何保證,經費誰來出?如何保障研學旅行的組織和安全?《意見》要求,學校組織開展研學旅行可採取自行開展或委託開展的形式,但須按管理權限報教育行政部門備案,並做好學生活動管理和安全保障工作。
  • 教育部:切實推進研學旅行 納入中小學教學計劃
    探索形成中小學生廣泛參與、活動品質持續提升、組織管理規範有序、基礎條件保障有力、安全責任落實到位、文化氛圍健康向上的研學旅行發展體系。讓廣大中小學生通過研學旅行增強對堅定「四個自信」的理解與認同;同時學會動手動腦,學會生存生活,學會做人做事,成為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問4:開展中小學生研學旅行工作的基本原則有哪些?
  • 研學重磅:溫州發布全省首份研學旅行安全行為指南
    近日,溫州市教育局印發了《中小學生研學旅行安全行為指南》,該手冊將通過2020年中小學生「非常」研學系列活動,發放到參與研學的每個學生手中。同時還將製作成可讀性的網絡版本,通過多渠道多形式廣泛宣傳,繃緊學生研學活動中的安全「弦」,助力研學旅行工作在溫州更快更好地推進發展。
  • 從「青少年社會實踐活動」到「研學熱」,這位專家眼中的研學旅行是...
    第二:實施意見上,教育部還沒有發布相關的研學旅行有關基地營地建設的標準;沒有針對研學旅行課程標準化的大綱進行發文;對研學導師沒有更具體的要求,進行研學旅行工作沒有一定的標準;沒有經費保障;沒有強有力的政策安全制度保障和安全實施的標準。
  • 【研學旅行】全省研學旅行導師培訓開班預告
    小夥伴們還在等什麼,快來報名吧!小夥伴們還在等什麼,快來報名吧!為貫徹落實2018年全國教育大會精神,按照《中小學德育工作指南》、《中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指導綱要》、《關於推進中小學生研學旅行的意見》和《研學旅遊服務規範》(LB/T054-2016)的文件精神。
  • 認識研學旅行-千策科技-研學旅行管理與服務實訓教學
    研學旅行是研究性學習和旅行體驗相結合,學生集體參加的有組織、有計劃、有目的的校外參觀體驗實踐活動。研學要以年級為單位,以班為單位進行集體活動,組織學生通過集體旅行、集中食宿的方式走出校園。同學們在老師或者輔導員的帶領下,確定主題,以課程為目標,以動手做、做中學的形式,共同體驗,分組活動,相互研討,書寫研學日誌,形成研學總結報告。
  • 2018研學旅行課程設計模型
    由此可以看出,研學旅行具有兩個核心特徵,那就是「研究性」和「體驗性」:第一,研學旅行是一種研究性學習活動,必須體現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等研究性特點,這是研學旅行的首要特徵。第二,研學旅行是一種旅行體驗活動,也就是說,研學旅行是一種通過體驗來達成教育目標的一種育人方式,沒有旅行體驗就不能稱之為研學旅行。這是研學旅行的第二個突出特點。
  • 研學,繃緊安全「弦」!溫州發布全省首份研學旅行安全行為指南
    近日,溫州市教育局印發了《中小學生研學旅行安全行為指南》,該手冊將通過2020年中小學生「非常」研學系列活動,發放到參與研學的每個學生手中。同時還將製作成可讀性的網絡版本,通過多渠道多形式廣泛宣傳,繃緊學生研學活動中的安全「弦」,助力研學旅行工作在溫州更快更好地推進發展。
  • 湖南首趟研學高鐵專列出發 郴州金海兩千師生研學廣東
    為強化研學旅行意識,進入研學旅行狀態,學校專門舉行了研學旅行授旗儀式。校領導及世紀明德負責人在儀式上進行發言,囑咐同學們做好準備,開啟一段自我管理、自我約束、自我提升的研學旅程。 (簡稱「世紀明德」)聯合舉辦,結合《關於推進中小學生研學旅行的意見》、《中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指導綱要》等政策要求充分設計研發,基於研學教育閉環邏輯落實行前、行中、行後貫通式培養,旨在通過行走的課堂,讓學生們在空間中得以成長,提升核心素養與關鍵能力。
  • 研學旅行|需要注意的幾個問題
    研學旅行活動需要在學校有計劃有目的的組織下,充分調動旅遊、交通、餐飲、文化等多部門廣泛參與,甚至要吸引社會資金給予支持。不僅教育系統內部的研究機構、學校、教師、學生要參與進來,許多教育系統外部的單位、組織、個人也需要參與進來,各種文化場館、實踐基地、旅遊單位等必須給予支持。學校要充分整合校內外資源,合理分工,共同做好研學旅行的組織實施活動。
  • 「研學旅行」:玩出深沉來
    「很難估計研學旅行的市場潛力到底有多大。遊學、研學、營地教育、社會綜合實踐無法準確定義,我傾向於按照領軍企業的市場集中度來倒推行業規模。」王學輝算過,在國際遊學領域,龍頭新東方國際遊學年銷售額約為四五億元,按照龍頭企業市場份額佔1%至3%的規律,倒推國際遊學市場約為二三百億元。國內遊學龍頭是世紀明德,年銷售額也是4億元,因此國內遊學市場規模也是二三百億元,加起來就是400億元至600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