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媒:香港貴族學校白人學生減少 因被內地生擠出

2020-12-13 觀察者網

【編譯/觀察者網 李東堯】幾代人以來,香港多數的私立國際學校都曾是專門為富有的西方外籍人士子女提供教育。現如今,這些「貴族學校」招收的學生群體正在發生變化,學校也不再只是白人孩子的天下。

《紐約時報》22日報導認為,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內地家庭越來越富裕,使得這些昔日「貴族學校」的入學競爭變得日益激烈,帶來的入學費用不斷攀升。這也使得香港學費相對便宜的公立學校正在迎來變化,不斷有更多的外國學生在此就讀。

該報指出,難以承擔「貴族學校」學費是選擇公立學校的一個理由,此外也有家長認為接受中文教育也很重要。

白人學生在港就讀公立學校攀新高

《紐約時報》22日報導稱,香港私立國際學校的入學競爭如今日趨激烈,越來越多家庭富有的內地學生湧入,有的入學費用甚至已經超100萬美元,正成為世界上學費最貴的私立學校之一。

2017年,香港的私立國際學校學生中,香港學生與內地學生比例佔了總數的1/4。

香港私立國際學校的課程通常是仿照美國、英國、加拿大以及法國等西方國家的課程設置。「這裡的私立學校非常昂貴,我們家有一對雙胞胎,」談到私立國際學校時,兩個6歲孩子的父親、英國人詹姆斯·朗西曼(James Runciman)說:「我們負擔不起把孩子送到這些學校的費用。」

資料圖自《紐約時報》

《紐約時報》稱,下個月就是開學季,將會有比以往任何時候更多的白人學生出現在公立學校。

報導援引香港教育局的數據顯示,去年,香港公立學校招收了818名白人學生。這一數字雖然只佔了公立學校學生人數的一小部分,但這表明白人學生在香港公立學校就讀的比例從2013年起增長了44%,2013年這一數字是556名。

香港教育大學課程改革專業教授羅伯特·亞當森(Robert Adamson)表示,白人學生越來越多地選擇公立學校就讀,是由於正在受到家庭逐漸富有的內地學生的壓力。

亞當森說:「內地學生對香港國際學校的需求旺盛,近年來學費大幅上漲,」「因此,屬於這些國際學校傳統生源的白人學生入學變得困難,轉而尋求去當地(公立)學校就讀。」

外籍家長待遇下降,私立學校學費上漲壓力大

《紐約時報》稱,1997年香港回歸,長期以來其一直被視為亞洲卓越的金融中心。數十年間,世界上最大的幾家銀行都以優厚的外派合同將這些西方僱員送到香港工作,他們曾經不愁住房與學費。但如今,中國已迅速崛起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意味著大量內地銀行湧入香港,行業的競爭帶來的是自己待遇的相對下降。

1997年後,移居海外的白人數量曾有所下降。但隨著中國經濟的開放,許多外國人來到香港工作,香港的白人數量卻在過去十年間有所增加。從2006年到2016年,香港的白人居民增加了60%,36384人增至58209人。這些白人大多數來自包括英國、美國以及澳大利亞等英語國家。

《紐約時報》稱,2008年金融危機後,西方企業給予他們僱員的外派待遇出現下降。生活在香港的白人群體也不再僅僅是富有的銀行家,他們還有的是小企業主、科技初創企業的中層管理人員或者咖啡店裡的咖啡師等等。

在香港工作生活的美國人傑奎琳·科恩(Jacqueline Cohen)說,如今,「許多中低層管理人員在被派到這裡工作時,得到的福利待遇並不算好。」

科恩本人在臉書上組織了一個家長群,群成員的子女都在香港的公立學校讀書。

選擇讓孩子上公立學校,一方面是受到待遇下降的壓力,另一方面則是因為私立國際學校學費不斷上漲。

外國學生曾經佔了香港私立國際學校學生比例的100%,而如今,許多國際學校招收的學生越來越多的是香港本地孩子或內地學生。

據《紐約時報》報導,國際學校的學費一般每年每人可能超過4.2萬美元,在最有名也更昂貴的學校,這一數字甚至會超過100萬美元。

「接受中文教育能更好地融入香港」

難以承擔高昂學費才選擇公立學校,也有家長認為原因其實並不限於此。

香港公立學校的學生在正常的課堂上被要求使用廣東話和英語,同時還要學習普通話。

《紐約時報》稱,對許多白人家長來說,中文教育也是讓孩子上公立學校的另一個理由,這樣能夠給孩子提供一個更好融入香港這座城市的機會。

「我們有意識地讓孩子上粵語學校,」科恩說。她的兩個孩子分別是11歲和12歲,她認為,「要成為香港的正式成員,必須要懂中文懂粵語。」

另一位雙胞胎母親、朗西曼的妻子、智利人凱薩琳·費雷拉(Katherine Ferreira)說:「這是一個完全不同的環境,所以我認為這是(他們)學習一門新語言的好機會,」「如果他們想學一門新語言,現在就是時候。」

相關焦點

  • 英國貴族學校開辦網課 英媒:只面向海外學生
    參考消息網9月27日報導英媒稱,哈羅公學宣布,即將啟動網上「sixth form」的授課,一年學費為1.5萬英鎊(1英鎊約合人民幣8.84元——本網注),面向全球提供教授A-levels課程的虛擬課堂。
  • 香港學生:「在內地讀書很充實!」 願意赴內地升學港生人數持續增長
    新華社香港8月29日電(記者張雅詩)新學年即將開始,莘莘學子忙於為開學做準備。近年,越來越多香港學生選擇到內地升學,他們期望藉此拓寬視野,並為未來發展鋪路,其中就包括在廣州中山大學修讀考古專業的港人黃諾晴。  「在這裡讀書感覺很充實,最開心是可以經常參加學校舉辦的考察活動。」
  • 為何越來越多的內地生選 「香港高考」?
    4門必考科目+1至2門選考科目,學生可以根據自身的優勢,選擇符合自己的文科,理科,或文理兼修科目進行考試,不存在因偏科而考試失利,這樣有助於內地生考高分。中文★★★根據DSE考綱要求考生掌握12篇文言文,內地學生只要掌握「聽、說、讀、寫」的答題技巧,適應考試方式,比較容易得高分。數學★★難易程度相當於內地初中階段,是內地生拿高分的優勢科目。通識★★★只要內地生接受系統的學習或輔導,掌握答題技巧,也能拿高分。物理★★★等同於內地會考(高中學業水平考試)難易程度。
  • 港校在內地褪色?香港八大院校內地生申請人數下降引發議論
    香港各大專院校近日陸續公布新一年錄取的內地生名單。據多個院校反應,今年接獲的內地生申請人數均較往年減少,不少內地高考狀元寧願放棄香港的獎學金,都要選擇留在內地升學。有分析認為,近年陸港矛盾升溫、內地院校國際化優勢日趨明顯,令香港大專院校在內地的光環開始褪色。據香港《大公報》19日報導,香港八大院校內地錄取工作陸續結束。
  • 香港科技大學校長:內地生是科大最孤立群體(圖)
    內地生接連出事  眼下,正是臨近高考、港校在內地大舉招生的時期,阿文事件立刻在內地引起關泛關注。其實,自從去年以來,香港科大的內地生出事已經不止一次了。  2007年9月,湖南籍香港科大學子尹日強攜帶6萬元,在經深赴港上學路上失蹤,深港湘三地聯合尋找,15天後在深圳一家網吧找到尹,他因無法忍受求學壓力選擇逃避。
  • 「香港高考」成績發布,香港學生爭報內地名校
    圖源:香港《大公報》22日,香港2020年中學文憑考試成績公布。港媒稱,今年報讀內地大學的香港學生增加了一成,考生紛紛爭報內地名校。據香港《文匯報》報導,22日,香港2020年中學文憑考試成績公布,多間學校傳出好消息,港媒稱,今年報讀內地大學的香港學生增加了一成,香港北角培僑中學、旺角創知中學、沙田培僑書院等均有學生被清華大學、復旦大學錄取,還有學生正在緊張地等待北京大學、中山大學等著名學府的錄取通知。香港培僑中學的孫同學已獲清華大學錄取,她稱自己選擇內地高校是經過了許多考量的。
  • 內地生參加香港「高考」的捷徑,你聽過嗎?
    看到上個月香港DSE分數發榜了,所以就關注了一下成績情況,不僅發現這個考試難度很低,而且還允許內地生參加,沒有戶籍限制,尤其對於內地的港寶來說更是一個超大福利!這其實是一個鼓勵內地和香港之間交流的教育窗口。
  • 「香港高考」成績發布 香港學生爭報內地名校
    來源:海外網圖源:香港《大公報》海外網7月23日電22日,香港2020年中學文憑考試成績公布。港媒稱,今年報讀內地大學的香港學生增加了一成,考生紛紛爭報內地名校。據香港《文匯報》報導,22日,香港2020年中學文憑考試成績公布,多間學校傳出好消息,港媒稱,今年報讀內地大學的香港學生增加了一成,香港北角培僑中學、旺角創知中學、沙田培僑書院等均有學生被清華大學、復旦大學錄取,還有學生正在緊張地等待北京大學、中山大學等著名學府的錄取通知。
  • ...山火」居首,香港高校講師:反映出香港學校和媒體缺乏對內地的介紹
    【環球時報記者 趙覺珵】香港公益慈善機構學友社本月4日公布2020年「全港中學生十大新聞選舉」結果,「澳洲山火連燒多月」以近六成的得票率成為香港中學生最為關注的2020年新聞,持續一年的新冠肺炎疫情排名第二。值得注意的是,這10則新聞中並沒有關於內地的。
  • 聚焦 | 難融、輾轉與收穫:那些在香港讀大學的內地生們
    2020年,15所香港地區的大學招收內地學生,申請即將進入面試階段。又一批內地生正要赴港,展開人生新的篇章。那,赴港留學的在讀內地生們,他們正經歷著什麼?文化差異,邁不過去的一道坎生活中,香港本地學生對內地學生的排斥情緒並不強。
  • 中國內地學生赴美籤證量下跌99%
    中國內地學生赴美籤證量下跌99%,美媒:新冠疫情是原因之一,但還有重要原因【環球時報綜合報導】美國科技類網站TechCrunch4日報導稱,美國官方數據顯示,今年4月至9月,美國向中國內地申請人籤發的F-1學生籤證數量較去年同期下降99%。
  • 香港學生來內地讀大學熱度上升 港生:內地機會多 教學質量好
    「我很喜歡內地綜合性較強的學校,可選各類別專業。而且很多高校環境十分優美,符合我對大學環境的想像。最後我考慮到地理位置的原因,選擇了中山大學。」黎洋對記者表示。和黎洋做出同樣選擇的香港學生不少。根據中國教育留學交流(香港)中心公布的數據顯示,今年通過各途徑報考內地高校的香港中學畢業生有10433人。
  • 香港中學首年接獲內地生申請入學 當插班生處理
    中新網7月11日電 據香港文匯報報導,升中派位結果昨日放榜,不少香港家長趨之若鶩的英中成為「重點目標」。部分英中校長表示,除了港生為英中「爭崩頭」外,首次有內地生加入戰團,孩子的父母均為內地人,但擁有香港居留權。內地生加入了「過江龍」競爭,相信港生要入讀英中更非易事。
  • 內地學生插班到香港國際學校要怎麼辦?
    我們都知道,對於國際學校來說,不可能出現學位空缺的現象,除非是生退學或者轉學,又或者是放棄入學等原因,造成了有學位的空缺。那麼對於沒有就讀國際學校的學生,應該怎樣抓住這個機會進行插班呢?下面跟著小編來看看吧。
  • 應對2047,這所香港「貴族學校」將用簡體字教中文課
    」哈羅香港國際學校近日告知家長,校方已決定於2019年新學年起取消現在的繁簡「雙軌制」,小學一至五年級學生將只學習簡體字中文課程,其目的是為讓學生有能力應對「2047年的香港大環境」。校方表示,決定前已尋求各方意見,日後也會為學生舉辦使用繁體字的課外活動。該校發言人強調,學校管理層不太熟悉香港環境,相信學校改動不涉及政治考慮。據報導,哈羅香港於4日向家長公布了上述新安排。通告提到,當前,校內一到五年級的「初級班」(Lower School)學生可以選擇以繁體字還是簡體字學習中文。
  • 俠客島:我們採訪了一些離開香港的內地學生
    「總是要有人死才能推動事情的發展」,周梓樂墜樓後不久,香港大學博士在讀生小楊和同窗反覆觀看現場視頻,因事發地正處攝像頭盲區,無人能知曉周的跌落究竟是因「躲避警方催淚彈」還是單純踏空。 但學生們已隱隱感到,在末日狂歡途中的黑衣人,不畏懼再「走遠一程」。
  • 上周萬名內地生打飛的「高考」 杭州學生香港趕SAT
    香港SAT已經被越來越多的留學機構所看重。圖為今年香港SAT現場,學美留學總裁張恆瑞(站立者)向陪考家長解密SAT。  浙江在線12月07日訊 上周六,香港,以亞洲國際博覽館為首的當地十幾個標誌性地點,被上萬考生擠爆。他們大多來自內地,參加申請美國留學的必備考試SAT。  隨著赴美留學升溫,被稱為「美國高考」的SAT考試,也從一個不知名的詞語迅速變成了留學生口中的焦點。由於中國內地沒有SAT考點,不少考生會選擇到香港考點考試。
  • 香港高校擴招內地學生 部分學校學費上揚
    香港中文大學2011年將在內地擴招40人。而香港理工大學和香港教育學院的某些專業內地生學費有所上揚,分別比2010年漲2萬元(港幣,下同)和5000元。香港中文大學計劃面向內地25個省、市、自治區招收300名本科生,比去年的招生計劃增加了40人。該校新書院「和聲書院」也將於2011年招收首屆學生。
  • 內地新增5所高校免試招收香港學生
    國家教育部近日公布,2021/22學年內地高校招收香港中學文憑考試學生計劃的高等院校從122所增加到127所,較去年增加五所,分別是東北師範大學、福建醫科大學、湖南工業大學、海南師範大學及西安電子科技大學。
  • 留學乾貨 | 內地生如何在香港當老師?
    老師,在香港算是一份比較穩定且高薪的工作。除了香港本地生,近年,也有更多來自內地的同學們想來香港追逐他們的教師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