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巢脾是蜜蜂儲蜜、儲存花粉、產卵以及飼餵幼蟲的地方。對於蜂群來說,相當於我們人類居住的房子,房子越大說明蜂群越大。但是在蜜蜂養殖過程中,同一個蜂場有的蜂群造脾特別快,而有的蜂群從來都不造新脾。這就是為什麼出現蜂群大小不一的原因。為什麼會出現這種兩極分化的差異呢?我們該如何避免這種因素帶來的後果?這些都是今天要嚴肅討論的話題。
1.蜂王自身原因
巢脾造得慢跟蜂王有什麼關係?不都是工蜂造脾蜂王產卵嗎?其實大家可以反過來想一想,如果蜂王不產卵或者產卵稀少,工蜂還造那麼多巢脾幹嘛?沒事找事做可不是工蜂一貫的做事風格,況且工蜂平時是最忙碌的。
處理意見:定期更換優質蜂王,淘汰劣質蜂王是常用的方法。大部分養蜂人的中蜂王一年更換兩次,意蜂王一年到兩年換一次,總之也是看情況決定是否更換。一般來說一年多的中蜂王也有產卵非常強的,遇到這種情況沒必要半年換一次,我就見過一些中蜂王連續超過兩年不分蜂依然產量維持強群,所以說凡事不能一概而論。
2.蜜源的原因
造脾跟蜜源有何關係?想不到吧!就拿春繁來說吧,春繁期間有充足的蜜源飼餵幼蟲,蜂王產卵又多,而蜂群發展越來越多就需要更多的巢房,造新巢脾就理所當然。而如果蜜源缺乏,沒有足夠的蜜粉源飼養幼蟲,蜜蜂會停止大量建造新巢脾。
處理意見:在蜜粉源缺乏的時候,想讓蜂群繼續發展壯大,補充蜜粉源是必不可少的,這也是為什麼別人的蜂群除了春繁還能不斷分蜂原因。當然冬天飼餵是不能造新脾的。
3.蜂群巢脾數量原因
蜂巢的原有巢脾造新脾有多大關係?在野生的自然界中,蜂群的巢脾都是按需求建造的,不像我們人類造房子都是供過於求。如果蜂巢裡面有過多的舊巢脾,工蜂就不會泌臘耗費資源,這種現象常見於分蜂以後剩下的老蜂巢,由於蜂量減少,巢脾就顯得過多沒必要造新脾。
處理意見:想這種情況,由於是新蜂王的產卵能力旺盛,可以把舊巢脾進行更換新的巢礎讓蜂群重新造,而更換的巢脾有大量幼蟲可以補充到別的蜂群裡面。
還有一種可能,如果蜂群的巢脾剛剛好又沒有分蜂,可以抽一張較老的巢脾出來,放入新的巢礎,由於是巢礎加上蜂群大,節約了建造時間,在2天之內就可以完工。前提是有蜜粉源充足的情況下,包括如果輔助蜜源。
4.內勤蜂原因
工蜂的每一個生長階段都有不同的分工,而能夠分泌臘腺建造巢脾的工蜂都是12-17天的新工蜂,如果這個階段的工蜂稀少,必然引起造脾緩慢。當然一部分越冬蜂群同樣有泌臘功能,可能是跟壽命有關係。
處理意見:只要不都是冬天,保持充足的蜜粉源供應維持強群,就有足夠的適齡泌臘工蜂建造巢脾為蜂王產卵、工蜂儲蜜又哺育幼蟲等等。可以說這是一個循環的生態系統,誰都少不了誰。
綜上所述,想要蜂群發展壯大,不僅僅是建造新巢脾那麼簡單,而是一個多方面的生態循環系統。
想了解更多蜜蜂養殖技術可以關注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