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出生時和成人手掌差不多大
「手掌寶寶」出院時體重已經翻番
原標題:出生體重970克「手掌寶寶」增肥出院
龍虎網訊 因胎盤早剝、胎膜早破,她僅在媽媽的肚子裡待了33周便提前來到了這個世界。因體重僅970克,差不多和成人手掌一樣大,她因此被醫生形象地稱為「手掌寶寶」。4月27日,一個重970克的早產兒的降生,刷新了瀘州醫學院附屬中醫醫院(瀘醫中醫院)新生兒科最輕紀錄。但在醫護人員呵護下,50多天後,「手掌寶寶」長到了2010克,體型大了一倍多,有著一雙大眼睛的寶寶於6月16日在父母懷抱中康復出院。
懷孕33周剖宮產 寶寶體重僅970克
21歲的周女士是瀘州江陽區人,懷孕5月時因雙下肢水腫到醫院就診,被診斷為妊娠期高血壓病,但未進行系統治療。
4月27日來到瀘醫中醫院時,醫生發現孕婦胎盤早剝、胎膜早破,如不進行手術可能危及胎兒。於是,婦產科醫務人員馬上為其實施剖宮產,此時才33周的寶寶由此降生。
「孩子體重只有970克,差不多只有我老公手掌那麼大。」周女士告訴記者,之前打B超時已經知道孩子比較小,有了心理準備,但真正看到孩子後,還是難以接受,甚至還往壞的方面想過。不過,醫生告訴她孩子成活機率很大,她才慢慢放下心來。
血管細如髮絲 吃奶時常常「走神」
「當時看到小寶寶真的很吃驚,她是我見過的早產兒中體重最輕的,全身皮膚薄得就像一層保鮮膜,血管細如髮絲。」瀘醫中醫院新生兒科主任葉曉秀教授告訴記者,「手掌寶寶」屬於超低體重早產兒,喝奶、洗澡、輸液這些簡單日常活動對她而言,都異常艱難。
「由於嚴重早產,吃奶時間比其他寶寶相對較長。」葉曉秀介紹,正常的寶寶吃奶只需要10分鐘左右。但是「手掌寶寶」吃奶五六分鐘後,就會離開奶嘴,停下來休息幾分鐘。餵一次奶要用二三十分鐘,通常她要休息兩三次。」
「手掌寶寶」洗澡也和其他寶寶不同。「我們只能把浴盆端到床前,每天為她擦兩次,而且要十分小心。」葉曉秀說,由於擔心引起呼吸暫停、顱內出血等,醫生只能為她輕輕擦拭還得一直進行心電監護。
戰勝無數難關 6月16日順利出院
「由於『手掌寶寶』各個器官系統發育不成熟,不適應子宮外生活,她要克服呼吸、感染、餵養、黃疸等眾多困難。」醫院新生兒科副主任李貴平副教授說。
因為寶寶胃腸發育不成熟,需要長時間維持靜脈輸液保證藥物輸注和營養的供給,醫護人員不得不為「手掌寶寶」扎針輸液。李貴平說,每次輸液時,護士必須在保溫箱中操作,還得「一針見血」地扎進細如髮絲的血管。
為減少扎針給寶寶帶來的損傷,新生兒科5月8日為寶寶實施深靜脈置管術(PICC),為寶寶建立了一條保命的『營養通道"。
經過醫護人員50多個日夜的救治和護理,「手掌寶寶」,各項生命指徵趨於正常,體重也增長到了2010克,一雙大眼睛忽閃忽閃的,十分可愛。6月16日,達到出院各項指標的「手掌寶寶」順利出院。
寶寶媽媽:「買衣服最小一號都大了」
由於恢復情況良好,同時也想儘快見到孩子,周女士在住院一個周后就出院了。由於寶寶發育稍晚,買衣服對於周女士來說成了一道難題。「即使買最小號,孩子穿著也大了。」因此,周女士一方面收集一些親戚朋友小孩的舊衣服,另一方面經常去孕嬰店看看有沒有適合自己孩子的衣服。
雖然根據新生兒科規定,家屬每周只有兩次探視機會,媽媽周女士每天都會到醫院去一趟,時刻關注孩子的病情,「經常都會睡不著,擔心孩子出現什麼情況。」
「最有趣的還是當我們隔兩三天回來,看到她頭明顯長大、身體明顯長長,感到十分欣慰。」醫生們說,媽媽周女士也表示認同,「醫生就是孩子的半個媽媽,等孩子稍微大一點後,自己會親自向醫生表達謝意。」
汪建英謝豔玲華西城市讀本記者楊建均(醫院供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