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4日下午,生產後3天的劉顯英,坐著輪椅從四川省人民醫院出院了。和其他新媽媽不一樣的是,劉顯英沒能親手抱著剛剛出生的一對雙胞胎女兒,開開心心地回家團聚。
僅僅28周,雙胞胎女兒就不得不提前出生,體重只有2斤左右,一落地,就被緊急送到了新生兒科重症監護室。更為艱難的是,面對高額的治療費,這對普通農村夫妻已舉步維艱。
懷孕22周
雙胞胎出現雙胎輸血症候群
今年33歲的周建華是重慶開縣人,妻子劉顯英是廣西北海人,大學畢業後,周建華在成都找了工作,安了家。得知妻子懷上的是一對雙胞胎時,喜悅的心情,已遠遠大於醫生提醒雙胞胎妊娠風險比單胎風險更高的擔憂。「想到每個人體質不一樣,多注意點就是。」周建華說。
但劉顯英在懷孕22周時,還是出現了輕微宮縮現象。醫生考慮到本身是雙胎,用上了抑制宮縮的藥,但到24周時,情況還是沒能得到緩解。「有雙胎輸血症候群的症狀,一個羊水多,一個羊水少。」周建華說。
雙胎輸血症候群是雙胎妊娠中一種嚴重併發症,在正常的情況下,兩胎間胎盤的血流交換是平衡的,胎兒發育的速度也相差不多。但在單位時間內甲胎兒流向乙胎兒的血流量比反向的血流量大,導致甲胎兒成為供血兒,乙胎兒成為受血兒,所以供血胎兒處於低血容量、貧血狀態,胎兒發育遲緩,少尿,羊水少。受血胎則高血容量,尿量增加引起羊水增多,胎兒個體較大,其心、肝、腎等臟器增大,紅細胞增多。也就是說,兩個孩子都有風險。
確診雙胎輸血症候群後,周建華夫妻倆輾轉成都、重慶多家醫院檢查、治療,「孕婦B超檢查跟普通檢查不一樣,加上又是雙胞胎,費用高。」周建華說,光是孕期的檢查費用,都花了四五萬元。
終止妊娠還是生下來?
「只要她們能活著,我們一定竭盡全力」
在4月22日,胎兒只有28周+4天時,因為宮內缺氧,不得不緊急催產,兩個女兒迫不及待地來到了這個世界,姐姐體重僅有0.96千克,妹妹也只有1.1千克。
因為孕周小,體重輕,肺部發育不完全,不能自主呼吸,兩姐妹出生後直接轉入新生兒科重症監護室搶救。除了要確認孩子信息,醫護人員給周建華發來兩姐妹在保溫箱裡的照片,夫妻倆、爺爺奶奶,都不曾見過、抱過孩子一次。回憶起第一次看到兩個女兒的照片,小小的手腳上綁著各種儀器,嘴巴裡插著管,周建華一時哽咽了。孩子爺爺也轉過身,抹了抹眼睛。
周建華說,新生兒科的醫生告訴他,兩個孩子有宮內感染,加上多方面發育不全,將面臨各種可能的併發症,要做好長時間在保溫箱的準備,這就意味著,治療是一大筆費用。孩子出生當天,周建華匆匆交了1萬元,而用於兩個孩子肺部發育的藥,一次性用了1.2萬。
4月24日,周建華又一次性交了16萬。這些錢,除了雙方父母籌借、親戚朋友幫助的以外,有7萬元是周建華從銀行貸的款。面對醫生提醒每個孩子至少都得準備20萬元、共計40萬元以上治療費的建議,對於來自普通農村家庭的夫妻倆,無異於一個沉重的擔子。
在朋友的幫助下,周建華在網絡平臺上發起籌款,金額只設置了10萬元,在同事朋友的轉發下,目前已經籌滿。「我不知道會有多少人捐款,也不知道孩子接下來的費用到底會有多少。」周建華說,他估算了醫藥費,大約能支撐一周左右。
周建華說,當時確診時,醫生提出終止妊娠和再試一試的選擇,在與妻子商量後,兩人決定還是把孩子生下來,「只要她們能活下來,我們一定竭盡全力。」但兩個孩子的出生還是來得太匆匆,周建華還沒來得及給孩子準備衣物,也沒來得及給她們取名字。
紅星新聞記者 於遵素 圖據受訪者
編輯 潘莉
(紅星新聞V6.8全新上線,歡迎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