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經65天 滬滇兩地醫院合力救治早產雙胞胎姐妹

2021-01-10 東方網

原標題:暖聞|歷經65天,滬滇兩地醫院合力救治早產雙胞胎姐妹

  經過65天的救治,雙胞胎早產兒吉吉、利利終於出院了。

  「真是太不容易了!」回憶這兩個月零九天的全力救助,復旦大學附屬兒科醫院選派的第二批援滇幹部黃志恆醫生和吳穎護士連連感嘆。

  復旦大學附屬兒科醫院援滇幹部成功救治雲南省彝良縣最小早產姐妹。  本文圖片均為復旦大學附屬兒科醫院供圖他們回憶說,2月26日,這對雙胞胎姐妹出生於彝良縣小草壩鄉一個窮困家庭,胎齡評估僅27周,體重分別為1.1千克、1.2千克,兩人體重加在一起甚至不及一個正常足月兒,想順利存活下來必須經歷保暖、呼吸、循環、黃疸、營養、貧血、感染、腦損傷等重重關口。

  以往,該醫院危重新生兒唯一的救治途徑只能轉運到上級醫院,但轉運設備簡陋,且需途經蜿蜒顛簸的山路,途中隨時可能出現危及生命的病情變化。思前想後,患兒家長決定留在彝良縣醫院治療。

  但彝良縣是國家級貧困縣,彝良縣醫院還沒成立新生兒病房,更缺少新生兒醫生,救治早產兒經驗缺乏。復旦大學附屬兒科醫院援滇幹部黃志恆和吳穎面臨巨大挑戰。

  其間,這對姐妹花出現了呼吸困難、高膽紅素血症、低血糖,還診斷出患有先天性心臟病,接著出現餵養不耐受,尤其妹妹利利還出現了壞死性小腸結腸炎、敗血症,反覆呼吸暫停等情況,病危通知書下了好幾次。

  黃志恆、吳穎與彝良縣醫院醫護團隊反覆討論,為這對早產兒姐妹病情制定了科學的治療和護理方案,並立即展開了一系列救治。經過精準救治,姐姐吉吉病情日益平穩,妹妹利利病情也開始好轉,後續仍需輸注靜脈營養,但是缺少合適的血管通路。

  為此,復旦大學附屬兒科醫院立即調集護士緊急支援,帶著營養液、母乳強化劑、後期需要幹預用的營養素等價值萬元的藥品物資,在收到救援信息不到24小時,就抵達了彝良縣,解決了患兒救治中的燃眉之急。

  之後,滬滇兩地兒科醫護團隊一起嚴格控制院內感染,每天記錄出入液體量、測體重、觀察呼吸情況,餵養是否耐受、營養評估,陪著患兒做檢查。除了個體的救治,復旦大學附屬兒科醫院更把早產兒管理的新理念引入到彝良縣。

  經過65天的輪流監護與細心治療及護理,早產姐妹花姐姐體重2.4千克、妹妹的體重2.2千克,各項指徵穩定,終於迎來了出院的日子。5月2日上午,當護士把雙胞胎姐妹交到患兒父母手上時,全家人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兒科醫院醫生遠程會診。遠在千裡之外的復旦大學附屬兒科醫院遠程會診中心裡,新生兒科、營養科以及護理專家通過視頻為雙胎早產兒進行了第4次會診,詳細指導患兒出院後的注意事項以及需要做的後續檢查,並祝福患兒健康快樂成長。

  這是雲南省彝良縣目前成功救治胎齡最小、體重最小的雙胎早產兒。彝良縣衛計委皮敏主任、人民醫院葉字法院長、張德清書記等院領導看望患兒與兒科醫務人員,感謝復旦大學附屬兒科醫院的對口支援,希望能藉助上海的技術優勢,加快醫療精準扶貧的步伐,使彝良縣醫療衛生事業更上一層樓。

相關焦點

  • 暖聞|歷經65天,滬滇兩地醫院合力救治早產雙胞胎姐妹
    暖聞|歷經65天,滬滇兩地醫院合力救治早產雙胞胎姐妹 澎湃新聞記者 陳斯斯 2017-05-03 13:43 來源:澎湃新聞
  • 求子路上歷經磨難 齊魯醫院多學科成功救治超早產雙胎
    無獨有偶,2周之後,更加驚心動魄的搶救再次上演,這是僅僅27+2周的雙胎準媽媽小君(化名)超早產剖宮產,其分娩孕周更小,新生兒救治難度更大。幸運的是,經過產科、麻醉科、手術室、新生兒科等多個科室密切協作,到7月23日,隨著最後一個寶寶出院,現四個早產寶寶已經平安與家人團聚。
  • 25周超早產雙胞胎健康出院,百日救治創造生命奇蹟
    文/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餘燕紅通訊員 王慧 魏堅偉圖/醫院提供看著懷抱中睡得香甜的雙胞胎姐妹,她們時不時伸伸懶腰、打打哈欠,萌態可掬的樣子,38歲的趙女士(化名)實在無法將她們與百餘天前僅巴掌大的嬰兒聯繫在一起,想起自己生產和救治她們「驚心動魄」的過程,她仍心有餘悸。
  • 宮內轉運成功救治高齡產婦,32周早產雙胞胎轉危為安
    宮內轉運成功救治高齡產婦,32周早產雙胞胎轉危為安  2019-04-30 10:58
  • 2.18kg、2.21kg,這對28周早產兒雙胞胎姐妹終於順利出院啦
    6月6日,林女士順產誕下一對雙胞胎姐妹。姐妹倆是28周早產兒,出生時姐姐僅1.1kg,妹妹也僅僅0.8kg,一出生就被火速送往新生兒科救治。兩個多月以來,福清市醫院新生兒科醫護團隊不眠不休、時刻守候、精心救護,護住了這對雙胞胎姐妹的周全。
  • 金山一對不滿36周早產雙胞胎轉危為安
    新民晚報訊 (通訊員 湯妙興 記者 範潔)日前,金山區一對早產雙胞胎嬰兒梓其、梓童闖過難關,轉危為安出院回家。全家人回首45天驚心動魄的歷程,暖流湧上心頭。圖說:金山一對早產雙胞胎轉危為安。金山漕涇鎮 供圖今年6月,復旦大學附屬金山醫院婦產科接生了金山漕涇鎮一對不滿36周的早產雙胞胎,「老大」梓其2.4公斤,「老二」梓童2.9公斤。醫生發現,雙胞胎除了早產弱小,梓童還患有先天性心臟病,病情十分危急。醫生決定將其轉送復旦大學附屬兒科醫院救治,梓其則繼續留院。
  • 德國異卵雙胞胎姐妹相隔97天出生,創造醫學奇蹟!
    雙胞胎不是前後腳出生,這事兒怎麼聽都覺得不可思議。而在德國科隆的霍爾維德醫院就發生了這樣的醫學奇蹟。異卵雙胞胎姐姐莉安娜在2018年11月17日出生,而雙胞胎妹妹萊昂妮在2019年2月22日出生,兩個小傢伙出生相隔97天。
  • 皮膚一碰就破 26周早產"果凍"雙胞胎成功存活
    這對幸運的雙胞胎終於度過了危險期,目前多數生理指標已經達到正常新生兒水平。  小寶寶在保溫箱裡喝奶。  醫院供圖  經過醫護人員3個多月的積極搶救和精心護理,蘇州一對懷孕僅26周零2天的雙胞胎女嬰患兒,成功在蘇大附屬兒童醫院存活。
  • 滬滇山海情,閔施一家親!
    兩地積極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東西部扶貧協作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把滬滇扶貧協作工作納入黨委、政府的重要議事日程,聚焦「兩不愁三保障」,精心組織、認真實施滬滇扶貧協作工作。【解說】2017年以來,閔行區委書記倪耀明、區長陳宇劍、區政協主席祝學軍等區領導親自帶隊到施甸開展幫扶工作,到實地察看項目推進,解決工作困難。
  • 雙胎寶媽歷經磨難還是超早產,多學科聯手成功搶救助家庭團聚
    7月23日,隨著最後一個寶寶出院,山東大學齊魯醫院(青島)近期收治的兩家四個早產寶寶全部平安與家人團聚。4月21日中午,山東大學齊魯醫院(青島)手術室裡一片忙碌,緊張有序的雙胎早產兒搶救工作正在進行。臺上的準媽媽小嬌(化名)孕30+2周,胎兒還沒有足月,這臺手術經過多個科室反覆協商、仔細揣度,只為力保母嬰平安。
  • 「西和縣雙胞胎寶寶早產3個月盼救助」追蹤:小姐妹已轉危為安
    「雙胞胎寶寶早產3個月盼救助」追蹤小姐妹已經轉危為安新聞回顧:西和縣:雙胞胎寶寶早產3個月盼救助由於過於早產,雙胞胎一出生就被轉移到醫院重症監護室的保溫箱內接受治療。「兩個寶寶在醫院治了一個多月,花了二十多萬元,我們實在拿不出來更多的錢了,可是我們不想放棄!希望大家能幫幫我們。」
  • 雪域童年語文教研會,讓滬滇兩地教師分享語文教學經驗
    雪域童年語文教研會,讓滬滇兩地教師分享語文教學經驗   澎湃新聞記者 汪華 2020-12-23 12:12 來源:澎湃新聞
  • 雲南省雲縣積極搭平臺建機制高位推進滬滇扶貧協作
    自2017年雲南省臨滄市雲縣與上海市崇明區開展滬滇扶貧協作以來,常態化抓好產業合作、勞務協作、人才交流、資金扶持、鎮村結對、社會參與等扶貧協助工作,形成了高規格、全方位、多層次、立體化的工作機制和協作格局,有序高效推進滬滇扶貧協作工作,全力助推雲縣脫貧攻堅工作。
  • 順德25周超早產雙胞胎健康出院
    文、圖/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歐陽志強 通訊員 黃欣英又一次生命的奇蹟,廣東醫科大學順德婦女兒童醫院665g、880g超早產雙胞胎兒於近日順利出院。看著懷抱中睡得香甜的雙胞胎兄弟,他們時不時伸伸懶腰、打打哈欠,萌態可掬的樣子,唐先生夫婦(化名)實在無法將他們與100天前僅巴掌大的嬰兒聯繫在一起,想起生產和救治這兩個小不點「驚心動魄」的過程,他們仍心有餘悸。
  • 海口一女子懷孕27周胎膜早破 雙胞胎早產呼吸衰竭盼救助
    新海南客戶端、南海網、南國都市報6月28日消息(記者 王洪旭)「當時胎膜早破,雙胞胎寶寶早產兩個多月,現在還在醫院接受治療,希望大家救救我的孩子。」6月28日,來自海口市龍華區新坡鎮月塘村的林桂蘭提起剛出生16天的雙胞胎兒子,淚花就在眼眶裡打轉,她不僅牽掛著寶寶的病情,還擔心後續治療費問題。正在醫院治療的雙胞胎(大寶)。記者 王洪旭 攝正在醫院治療的雙胞胎(二寶)。
  • 安徽淮北一對25周超早產雙胞胎千裡轉運抵京治療
    25周超早產雙胞胎千裡轉運抵京治療安徽淮北一對超早產雙胞胎抵京治療,醫生表示進行全面評估作進一步的治療處理11月4日15時40分,淮北超早產雙胞胎抵達北京八一兒童醫院。雙胞胎父母在重症監護室外與兩兄弟見面,母親流下眼淚。
  • 德國雙胞胎姐妹出生日期相隔3個多月
    海外網4月19日電 據英國《太陽報》報導,德國科隆市一對雙胞胎姐妹出生日期相隔97天,創造了雙胞胎最大出生時差的世界記錄,堪稱「醫學奇蹟」!報導稱,德國女子奧科薩娜(Oxana)在孕期第26周就分娩生下雙胞胎姐姐莉安娜(Liana)。
  • 滬藏情深,合力抗疫 承載上海情誼的中草藥茶包送至藏區醫院
    人民網上海5月14日電 (龔莎)近日,30箱5000多包從上海宏康醫院啟程的中草藥茶包,穿越千裡,送抵西藏亞東縣人民醫院。據了解,疫情發生以來,兩院醫護人員各自堅守崗位,抗擊疫情,用實際行動確保百姓就醫安全。
  • 「今晚21:30」四集滬滇扶貧協作紀錄片《山海之戀》第四集《山海...
    謹以此片全面回顧梳理24年滬滇扶貧協作路,記錄「從山到海,共飲一江水」的滬滇情。今晚21:30將播出第四集《山海相依 同舟共濟》敬請關注東西協作,滬滇同心。這不是一句空話。隨著滬滇對口幫扶的不斷深入,上海各方力量帶著東部的技術,東部的資金,東部的理念通過各種毛細血管,不斷融入雲南的每個領域,每一塊土地。找到ta,幫助ta。發展自上海民間的螢火蟲助學團隊,不畏艱苦,自發深入雲南邊遠山區,通過精準走訪,資助最需要幫助的貧困高中學生,傳遞最貼心的溫暖。
  • 罕見,孕婦產雙胞胎,大雙早產夭折小雙13天後平安降生
    人們喜歡把雙胞胎中早出生的叫「大雙」,晚出生的叫「小雙」。一般「小雙」較「大雙」要晚出生數分鐘到幾十分鐘。最近在安徽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產科,一雙胞胎孕婦的「小雙」足足比「大雙」晚出生13天。因「大雙」在腹中就夭折,醫院利用「延遲分娩」技術,幫助「小雙」在媽媽肚子裡停留了13天後順利生產。孕婦婷婷(化名)婚後多年不孕,在安醫大一附院生殖醫學中心接受試管嬰兒手術後,喜得雙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