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膚一碰就破 26周早產"果凍"雙胞胎成功存活

2020-12-23 搜狐網

  這對幸運的雙胞胎終於度過了危險期,目前多數生理指標已經達到正常新生兒水平。

  小寶寶在保溫箱裡喝奶。

  醫院供圖

  經過醫護人員3個多月的積極搶救和精心護理,蘇州一對懷孕僅26周零2天的雙胞胎女嬰患兒,成功在蘇大附屬兒童醫院存活。據悉,這對雙胞胎是試管嬰兒,由於出生太早,身體發育極度不成熟,她們的皮膚就像透明的果凍一樣,接觸時稍不仔細,皮膚就容易破裂、出血。據悉,這是該院截至目前出現的胎齡最小並成功存活的一對雙胞胎。 揚子晚報記者 薛馬義 文/攝  

新生姐妹險情不斷

  昨天下午,在蘇大附屬兒童醫院新生兒科的病房內,揚子晚報記者看到,這對雙胞胎女嬰在醫護人員的精心照料下,分別躺在兩隻普通暖箱裡睡著了。兩個小傢伙雖然看上去體型要比正常新生兒小一點,但已經不用呼吸機、靜脈輸液和吸氧等設施了,看上去很健康。然而,3個多月前,小姐妹倆的情況可真讓人心提到了嗓子眼—剛出生,兩個小傢伙就發生窒息醫護人員甚至無法檢測到她倆的體溫。

  孩子的主治醫生—蘇大附屬兒童醫院新生兒科主任醫師朱雪萍告訴揚子晚報記者,這對雙胞胎是1月1日中午,從常熟一家醫院轉到該院的。當時情況非常危急,呼吸氣急,臉色皮膚青紫,甚至還一度出現了呼吸暫停等病症,並且不能自主吮吸。

  「後來,據我們了解,孩子生下來時,出現了窒息,出生醫院當時就給孩子進行了5分鐘的窒息復甦等搶救措施。」即使這樣,當時醫生給孩子的出生評分也很低,只有5分和6分。而一般新生兒的評分至少在7分以上。

  「就在給雙胞胎進行檢查時,我們竟然無法測到她們體溫。」朱雪萍告訴揚子晚報記者,因為正常新生兒的體溫都在36℃左右,所以一般新生兒的體溫表,最低溫度刻度一般設置在35℃。但她們給這對雙胞胎測量體溫時,體溫表放上去,根本沒有變化。

  而如果體溫長時間低於35℃,會給孩子帶來致命打擊—皮膚下面會出現硬腫塊,以及寒冷損傷,甚至會導致多臟器衰竭及肺出血。一旦出現上述症狀,必定危及生命。  

太嫩了,皮下全是水沒有脂肪  體重分別只有一斤七兩和一斤八兩

  「經我們詢問,原來這個雙胞胎是在懷孕僅26周之後,提前就從媽媽的子宮裡出來了,而且還是一對試管嬰兒。」朱雪萍表示,正常胎兒一般到了孕38-40周,才算「瓜熟蒂落」!而足月胎兒正常體重大約是3.2千克。可這對孕26周的雙胞胎兒,送來時的體重僅有足月胎兒的1/4左右,即雙胞胎患兒的體重分別只有0.86千克和0.92千克。正因為上述種種原因,這對早產兒,各個功能器官也發育很不成熟。

  「懷孕僅26周就從子宮裡出來,在我國新生兒學科的書中,那就相當於是流產或者引產下的胎兒。」正因為如此,醫護人員認為這對雙胞胎存活的希望非常小,因為在該院數十年的新生兒救治史上,還沒有遇到過一次。「皮膚像透明的果凍一樣,就是因為出生太早,各個功能器官發育很不成熟,這其中就包括皮膚。」

  朱雪萍告訴揚子晚報記者,正常足月出生的新生兒,皮膚應該富有彈性,皮下有一層脂肪。而這對雙胞胎由於出生太早,皮膚還沒發育成熟,皮下脂肪還沒發育,也就是說,當時這對雙胞胎送來時,皮下就沒有脂肪,接觸時稍不仔細,皮膚就容易破裂、出血。「皮下全是水,所以我們才形象地稱她們是果凍雙胞胎。」  

「私人定製」搶救方案  「模擬子宮」裡度過3個多月脫離危險  姐妹倆目前多數生理指標已達正常標準

  「我們對這對雙胞胎,採用了"私人定製"式的個體化治療和護理措施。」朱雪萍說,她們首先將雙胞胎患兒分別置於兩臺高級暖箱中,並將高級暖箱的環境設置成與媽媽的子宮環境非常類似。即這個「模擬子宮」的光線昏暗,溫度、溼度和媽媽子宮相似,聲音也控制在低分貝,減少外界聲音對寶寶的刺激。特別是溫度和溼度。一開始,醫護人員幾乎每一兩個小時,就要給孩子測量一下體溫,然後調節保溫箱的溫度,儘量將雙胞胎的體溫逐步慢慢調整,提高到新生兒的正常體溫。至於溼度,醫護人員將保溫箱的溼度保持在80%—90%之間。據朱雪萍介紹,一般的早產兒,她們給設置溼度一般為50%—60%。這對雙胞胎因為出生太早,所以設置的溼度比較高,「完全是模擬子宮內的溼度。」

  另外,醫護人員還給予這對雙胞胎密切監護,隨時注意她們的呼吸情況。「早產兒容易出現呼吸暫停現象,一旦發現需要及時刺激,提醒她們呼吸。」朱雪萍說。其次在餵養方面,護理人員從1ml牛奶開始逐漸餵起,一天餵12次,液體濃度也循序漸進。「由於這對雙胞胎的血管非常細,補液也成了一大難題,我們護士長憑藉自己高超的技術,為她們放置了經外周中心靜脈置管。」

  在醫護人員3個多月的精心照料下,這對雙胞胎終於慢慢脫離了「險境」,並從高級保溫箱轉移到普通保溫箱內。目前,這對雙胞胎的體重均已經達到了2.0千克,奶量也吃到了30毫升,其皮下脂肪也慢慢長出來了。很多生理指標已經達到了正常新生兒的標準。

  朱雪萍表示,她們會再觀察幾天,對雙胞胎再進行一些有針對性的補充治療和檢查,如果發現沒有什麼大問題,就可以安排她們出院回家了。「這是我二十多年新生兒治療經歷中,遇到的第一例胎齡最小並成功存活的一對雙胞胎。在全國範圍內來說,也是比較少見的。」  

新聞延伸  要特別警惕早產兒視網膜疾病

  據知情人透露,這對雙胞胎的父母大約三十五六歲左右,來自外地,目前在常熟經商。此前,夫妻倆已育有一男一女。「兩個孩子,我看見過,大約六七歲的樣子。」至於他們為什麼要選擇試管嬰兒,再次懷孕生子,原因不詳。對於記者的採訪請求,雙胞胎的父母也給予婉拒。

  朱雪萍表示,和正常的足月新生兒相比,早產除了孩子本身會有各種早產不良病症,如器官發育不成熟,會有生命危險等等外,也非常不利於孩子今後的健康成長。「我們不提倡早產,能保胎肯定會儘量保胎,但早產往往又是沒辦法控制的。」就像上述雙胞胎的出生,肯定就是意外事件。

  不過,早產兒長大後不一定就不健康。只是相對而言,患病的機會比較高一點而已。越早產,未知或不可控因素也就越高。比如肺部發育不成熟,今後孩子患肺部疾病的機率比較高,易患肺炎。特別要注意的是,早產兒患眼疾如視網膜病變的機率比較高,關於這一點,早產兒的父母要特別重視。

  朱雪萍表示,隨著醫學技術的發展,我國早產兒、低出生體重兒經搶救存活率明顯提高,但與之相伴隨的疾病也逐漸增多,早產兒視網膜病變就是其中之一。據統計,視網膜病變在早產兒中的發生率高達20%。因此,早產兒要特別重視視網膜病變的篩查防治工作。

  據朱雪萍介紹,早產兒視網膜病變是由於新生兒的視網膜血管異常增殖所致的疾病,與接受氧治療等因素有關。很多早產寶寶因為來檢查的時間太晚,以致錯過了最佳治療期。「出院前,我們會對這對雙胞胎進行一次視網膜檢查,今後還會不定期進行回訪和檢查。」

  朱雪萍提醒,早產兒在出生後的34周至35周之間,家長要帶寶寶去眼科動態監護眼睛的變化。「早發現早治療,可減少致盲率。」

  作者:薛馬義

baobao.sohu.com false 新華報業網-揚子晚報 http://epaper.yzwb.net/html_t/2014-03/06/content_141190.htm?div=-1 report 3860 這對幸運的雙胞胎終於度過了危險期,目前多數生理指標已經達到正常新生兒水平。小寶寶在保溫箱裡喝奶。醫院供圖經過醫護人員3個多月的積極搶救和精心護理,蘇州一對懷孕僅

");}

相關焦點

  • 早產同卵雙胞胎男孩就抓傷了他們的溼疹,導致他們的皮膚流血
    柯南的皮膚非常酸痛。一位母親第一次發現了一種神奇的保溼療法--只要5英鎊,她的早產同卵雙胞胎男孩就抓傷了他們的溼疹,導致他們的皮膚流血。這對雙胞胎出生時僅25周,因為託兒所的水早破了,他們在醫院呆了137天,接受了三次手術,甚至不得不用呼吸管送回家,以確保他們的氧氣水平保持安全他們在醫院呆了137天,接受了三次手術,甚至不得不用呼吸管送回家,以確保他們的氧氣水平保持安全
  • 26周早產兒出生僅巴掌大 成功「闖關」存活
    2月28日,出生時僅有980克重的嬰兒安安(化名)經過郴州市第四人民醫院新生兒科醫護士人員3個月的精心呵護,重新回到母親的懷抱,孩子出院體重已達2200g,各項生命體徵平穩,孩子的成功救治刷新了醫院可救治存活最小胎齡早產兒記錄。 2018年12月11日,正在家中休息的安安媽媽突然出現規則腹痛,伴陰道流血症狀,因為這是第3胎了,她心裡咯噔一下:不好,孩子可能要早產了!
  • 海口一女子懷孕27周胎膜早破 雙胞胎早產呼吸衰竭盼救助
    新海南客戶端、南海網、南國都市報6月28日消息(記者 王洪旭)「當時胎膜早破,雙胞胎寶寶早產兩個多月,現在還在醫院接受治療,希望大家救救我的孩子。」6月28日,來自海口市龍華區新坡鎮月塘村的林桂蘭提起剛出生16天的雙胞胎兒子,淚花就在眼眶裡打轉,她不僅牽掛著寶寶的病情,還擔心後續治療費問題。正在醫院治療的雙胞胎(大寶)。記者 王洪旭 攝正在醫院治療的雙胞胎(二寶)。
  • 《海口一女子懷孕27周胎膜早破 雙胞胎早產呼吸衰竭》後續:愛心...
    新海南客戶端、南海網、南國都市報7月13日消息(記者 王洪旭 實習生 張沁)懷上雙胞胎是件幸福的事,但海口市龍華區新坡鎮的林桂蘭懷孕27周出現胎膜早破,提前兩個半月生下一對雙胞胎兒子,由於早產體重極低,且患呼吸衰竭等多種疾病,一出生就住進了新生兒重症病房。
  • 罕見,孕婦產雙胞胎,大雙早產夭折小雙13天後平安降生
    人們喜歡把雙胞胎中早出生的叫「大雙」,晚出生的叫「小雙」。一般「小雙」較「大雙」要晚出生數分鐘到幾十分鐘。最近在安徽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產科,一雙胞胎孕婦的「小雙」足足比「大雙」晚出生13天。2017年12月初,孕婦意外出現陰道流血,到產科門診就診,超聲提示一胎存活,另一胎剛剛胎死宮內,並且出現了晚期先兆流產症狀。圖為小雙在保溫箱接受治療。婷婷立即住院接受保胎治療,保胎8天後,12月22日,孕婦孕28+2周因死胎兒胎膜早破,陰道助娩產出一例死女嬰。
  • 465克早產兒奇蹟存活!廣醫三院成功救治雙胎早產兒
    據悉,該救治案例刷新了廣醫三院成功救治早產兒最低體重記錄,也是廣州成功救治的早產兒最低體重記錄,創造了生命奇蹟。超低胎齡雙胎早產兒,最低體重不到一斤「剛出生的嬰兒就像透明的果凍一樣,」廣醫三院新生兒科主任醫師吳繁,回憶道。
  • 英母親為保雙胞胎中一胎存活懷死胎15周
    【環球網綜合報導】據英國《每日郵報》4月7日報導,英國一名女子懷上了同卵雙胞胎,不幸的是,懷孕18周後,被告知胎兒患有罕見的雙胎輸血症候群。懷孕20周後,其中一個胚胎死亡。雙胎輸血症候群會導致其中一個胎兒接受的血流量大大低於另一個,使其無法存活。據悉,這種疾病的發病率為8%,如果不接受雷射手術,胎兒死亡率高達95%。
  • 宮內轉運成功救治高齡產婦,32周早產雙胞胎轉危為安
    宮內轉運成功救治高齡產婦,32周早產雙胞胎轉危為安  2019-04-30 10:58
  • 暖聞|歷經65天,滬滇兩地醫院合力救治早產雙胞胎姐妹
    暖聞|歷經65天,滬滇兩地醫院合力救治早產雙胞胎姐妹 澎湃新聞記者 陳斯斯 2017-05-03 13:43 來源:澎湃新聞
  • 歷經65天 滬滇兩地醫院合力救治早產雙胞胎姐妹
    原標題:暖聞|歷經65天,滬滇兩地醫院合力救治早產雙胞胎姐妹  經過65天的救治,雙胞胎早產兒吉吉、利利終於出院了。  「真是太不容易了!」回憶這兩個月零九天的全力救助,復旦大學附屬兒科醫院選派的第二批援滇幹部黃志恆醫生和吳穎護士連連感嘆。
  • 株洲龍鳳胎27周早產,第一件「衣服」居然是保鮮膜...
    日前,株洲市中心醫院新生兒科一對27周出生的雙胞胎極早產兒經過近3個月的精心治療和護理出院了孕27周現早產徵兆緊急入院家住株洲市天元區三門鎮的應女士懷孕27周時出現了早產的徵兆,入住到我院產科,由於各項檢查指標提示異常,隨時面臨分娩
  • ...醫院成功助早產雙胞胎孕婦生產 多胎妊娠應在孕早期進行絨毛膜...
    高齡孕婦二胎懷了雙胞胎,突然出現早產症狀,然而在求醫過程中卻因單絨毛膜單羊膜囊雙胎且孕周小遭拒,最終秦皇島市第二醫院婦產科為其急診行剖宮產術,助其順利生產,母兒平安。不久前,一位懷孕8個多月的孕婦因陰道排液和腹痛來到秦皇島市第二醫院就診。
  • 羊水早破,還能保胎嗎?
    (記者喬軍偉攝)  ●羊水早破後保胎,一般至少要孕28周分娩才能保證胎兒存活  ●孕婦破羊水後應立即撥打120,並臥床保持屁股抬高;特別是胎兒臀位的孕婦,一旦羊水早破臍帶脫垂,隨時有生命危險  星途一帆風順,家庭幸福美滿,兩個兒子健康可愛,這是陳慧琳留給大眾的印象,但其實她也經歷過了人生中的「最痛」。
  • 喜懷雙胞胎卻發現其中一個是唐氏兒 杭婦院助其成功減胎
    懷上雙胞胎本是件值得高興的事兒,但是近日周女士卻遇到了煩心事。杭州市婦產科醫院的產前診斷結果顯示,她懷的雙胞胎其中一胎為21-三體症候群(唐氏兒),同時提示該胎兒有多發異常。如何是好?收到診斷書的那一刻起,周女士一家寢食難安:若終止妊娠,將同時失去兩個寶寶,對於已經39歲高齡的她來說,以後再次妊娠的機會是很小的,但若繼續,就會面臨雙胞胎中有一個是缺陷兒。減胎會不會減錯?會不會對另一個也造成影響啊?懷著忐忑不安的心情,周女士來到杭婦院產前診斷中心學科帶頭人、胎兒醫學、產科專家胡文勝主任的門診。
  • 19周大嬰兒頑強存活數周:孕媽出現這些信號,可能是早產找上門了
    19周大的嬰兒奇蹟般地存活了數周在孕19周時,這名小小的嬰兒誕生了,母親在孕期的時候曾多次流產,但他仍頑強地活著出生了。他的誕生牽動著父母的心,讓父母真正地意識到生命的可貴,也讓病房中的護士和醫生為之動容,能夠活著或許是他最大的心願吧,但這肯定是他的父母所希望的。
  • 男孩患怪病皮膚一碰就破
    原標題:男孩患怪病皮膚一碰就破 用衛生紙包裹8年剛出生就被確診為先天大皰性表皮鬆解症,全身皮膚一碰就爛,被醫生預言活不過3歲的宋劉臣,如今已堅強地挺過了8個年頭。「衛生紙男孩」宋劉臣的事引起社會關注,昨天,宋中民求助鄭州晚報,尋求治療方法和愛心捐助。
  • 寶寶只懷23周就降生 可能成為中國成功存活最小早產兒
    女嬰的小手只有正常人手指的一個關節大小  如果能夠活下來,她將是中國成功存活最小的早產兒  昨日上午,西南醫院兒科監護室外的過道上何念海說,小思源的皮膚黏膜薄嫩,細菌可以輕易侵入。  出生5周:綜合關  第5周,小思源的胎齡來到28周左右。如果她成功活到這一天,她將面臨最後的考驗。  何念海說,最後的難關是綜合的考量,肺表面活性物濃度不夠、身體各項指標不理想、撤呼吸機過渡期出現不可預料的意外……這些都可能是帶走小思源的威脅。
  • 病危雙胎轉院北京,25周早產雙胞胎目前怎麼樣了?最新消息來了
    今年9月28日,雙胞胎在25周早產,兩個孩子加起來不到4斤。北京八一兒童醫院的醫生稱,兩個孩子患有新生兒呼吸窘迫症候群、肺動脈導管未閉、新生兒室息、先天性卵圓孔未閉、新生兒壞死性小腸結腸炎、新生兒呼吸性酸中毒等症狀,在淮北婦幼保健院治療了30天後,醫生建議將兩個孩子轉院到北京醫治。
  • 產婦懷了雙胞胎,二寶卻比大寶晚出生一個月,醫生:增加存活機率
    產婦剖腹產下寶寶,一個月後又被推進了產房小陳是一個雙胞胎孕媽,在和丈夫結婚2年後,終於迎來了自己的孩子,而且是同時來兩個,這讓小陳和丈夫十分高興。小陳在孕期十分謹慎,小心地呵護著肚子裡的兩個寶寶。但卻沒想到一場意外打破了這暫時的幸福。
  • 金山一對不滿36周早產雙胞胎轉危為安
    新民晚報訊 (通訊員 湯妙興 記者 範潔)日前,金山區一對早產雙胞胎嬰兒梓其、梓童闖過難關,轉危為安出院回家。全家人回首45天驚心動魄的歷程,暖流湧上心頭。圖說:金山一對早產雙胞胎轉危為安。金山漕涇鎮 供圖今年6月,復旦大學附屬金山醫院婦產科接生了金山漕涇鎮一對不滿36周的早產雙胞胎,「老大」梓其2.4公斤,「老二」梓童2.9公斤。醫生發現,雙胞胎除了早產弱小,梓童還患有先天性心臟病,病情十分危急。醫生決定將其轉送復旦大學附屬兒科醫院救治,梓其則繼續留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