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孩子一生都是幸福的,那麼就給他一個幸福的童年,沒有大聲的訓斥,也沒有無盡的言語傷害。特別相信那句話:若是童年不幸福的話,未來的一生都可能在想辦法治癒和彌補。
雖說每個人有脾氣是常態,可是教育孩子的時候好歹要有所收斂,但始終有些父母,總是忘記了要控制情緒,易煩易怒的本性無時無刻不在展現。明明孩子只是很小的錯誤,但父母卻劈頭蓋臉的對著孩子一通教育,發怒的場面讓人有些詫異。那些容易發怒的父母,就像孩子的噩夢一樣,永遠找不到逃離的出口。
父母情緒對孩子的影響蠻深刻的,可能很多父母還意識不到,只是覺得自己在教育孩子而已。但其實這種影響,已經一點點的滲透到孩子的心理以及思維中,甚至會在點滴中改變孩子的處事方式。長期被父母的壞脾氣所折磨,對孩子性格的傷害值最為明顯。
一、習慣性道歉
經常因為小事而發脾氣的父母,他們教育出來的孩子,其實是特別膽小怕事的。尤其是生活中為了不被父母教育,經常會生活的謹小慎微,生怕什麼事做不好而惹父母發脾氣。同樣在面對陌生人時,也會習慣性的先認錯,會把所有的錯誤都包攬在自己身上。從來不問對錯,總是想著先道歉讓別人諒解。
這樣的孩子讓人心疼,因為他們生活的太謹慎太卑微,已經全然沒有孩子該有的純真,也在一點點喪失自己的底線。哪怕成年後,這種膽小的習慣也會一直伴隨孩子,這一生會過得特別辛苦。
二、喜歡胡思亂想
父母習慣性的發怒,孩子就會不斷回想,因為他需要回憶是哪件是做錯了,要不然父母怎麼會發脾氣呢?所以孩子從小就懂得看臉色,生活中他會不斷的觀察父母的神情,生怕自己哪裡做的不到位惹怒了父母。生活中孩子習慣性的想很多問題,甚至有些還出現了神經衰弱和抑鬱的情況。
最可怕的是,胡思亂想會讓孩子變得畏首畏尾,因為不管做任何事,他都習慣性的先去思考,總是擔心自己做錯,然後被別人訓斥。
三、孩子忽略了自己
明明是父母易怒有壞脾氣,但是到了最後孩子卻為他們的行為買了單。為了讓父母少對自己發脾氣,孩子只能獨自去承受一些壓力,漸漸的變會忽略自己的感受,全然為了他人而生活。
當孩子忙著在取悅別人的時候,他已經逐漸變成了討好型人格,這樣的孩子註定沒有自己的思想,總是為別人而活。好像只要別人開心,只要別人認可,就完成了自己的使命一樣。要知道一輩子太長,若是孩子只想著他人的感受,那麼未來的定然會獲得異常艱辛。
四、沒有想法
長期生活在父母的壞脾氣和壓制之下,孩子已經沒了想法,做事會習慣性以父母的想法為主。或許此刻聽從父母想法沒什麼大問題,但是成年後還以父母想法為主,他們會變成他人眼中的「媽寶」。思想上永遠無法獨立起來,所以想要有所成就,壓根就是奢望吧。
沒有自我決定能力的孩子,將來只會成為別人的附屬品。若是女孩的話,別人只會覺得她沒有想法;但若是男孩,可能這輩子從小就已經被毀了。
總結:耳邊長期充斥著責罵聲,孩子的脾氣自然也會被薰染,說不定以後會步上父母的後塵,然後成為下一個易怒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