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小兒辯日,孰是孰非?今天為你揭秘

2020-08-27 探尋原野

我們曾經學過一篇課文叫《兩小兒辯日》,文中的內容講的是兩個小孩爭論太陽離我們的遠近。一個小孩認為早上的時候太陽離我們比較近,因為早上的太陽看起來比較大。而另一個小孩則不同意這種說法,他認為中午的時候太陽離我們比較近,因為中午的太陽很熱,所以就離得近。他們兩個的觀點究竟誰對誰錯呢?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探討一下吧。


首先讓我們先了解一下我們人類所處的宇宙環境。我們居住的地球赤道半徑6378km。在地表上空有2000km厚的大氣層,接近地球半徑的1/6,它包裹著我們的地球,從地表到高空大氣密度呈遞減狀態。而大氣層外則為真空環境。地球繞太陽自西往東轉。


太陽光主要來自太陽表面的黑體輻射,它的光譜可見光的波長範圍在770~390納米之間,可見光可以通過三稜鏡分解出紅、橙、黃、綠、青、藍、紫7種顏色,這是我們眼睛所能看到的光,並由此證明,太陽的白光是由各種色光組合而成。

在離我們1.5億公裡遠的太陽,它的直徑為139萬公裡,是地球直徑的109倍。由於太陽比較大,而且離我們比較遠,所以它的光線我們可以看做是平行地射向地球的。假如沒有大氣層的情況下,A1A2就是地球的晝夜分界線,向光面為白天,背光面為黑夜。但是我們的地表上空是充滿大氣的,所以太陽光遇到大氣層時,它的情況就變得複雜多了。

早晨,太陽光從O1點射進大氣層,它是由真空狀態進入大氣介質,此時太陽光便會像透過三稜鏡一樣發生折射,不過由於大氣層密度的不均勻,它的折射線是弧形彎曲的,而不是直線的。同樣地它會分解出紅、橙、黃、綠、青、藍、紫7種可見光。這七種顏色的折射率依次增大,所以它們有規律地排布在地表上。所謂折射率,就是入射角的正弦值與折射角的正弦值的比 。光線在大氣中除了折射外,還會產生散射現象。按照我們的慣性思維,我們可能會認為此時A1點天剛開始亮,而B1點是天黑的。但實際情況卻不是這樣的,因為光線通過大氣的折射,此時的光線已傳到B1點,所以此時B1點天開始亮,而A1點天早就亮了。在這種情況下日出提前到來了。在天剛亮時,最先映入我們眼帘的是紅光,所以早上的太陽開起來是紅通通的,同時由於散射的原因,通常在太陽旁邊的天空也會被染成紅色。



在我們的視覺當中,我們會認為光是沿直線傳播的。在早上我們第一眼看到的太陽其實不是真實的太陽,而是一種虛像。由於我們是從密度大的介質往密度小的介質看太陽的,所以此時看到的太陽會比它的實際尺寸大,高度比它實際高度高。



隨著太陽的升高,七種可見光間的角度慢慢變小,直至中午光線垂直於地面時,聚集成光束。此時的光線沒有了折射,只有散射。這時的太陽和天空的顏色就是七種可見光的混合顏色,看起來是白色耀眼的。中午時光線穿過大氣層的厚度為2000km,而早晨光線穿過大氣層的厚度則為5000km,兩者相差2.5倍。假設中午太陽的溫度為38℃,那麼早上的溫度理論上只有15℃,這就是為什麼中午的溫度比早上的溫度高很多的原因。

過了中午之後,隨著時間的推移,太陽的入射角會慢慢變傾斜,太陽光束又開始分解,七種可見光的角度慢慢變大,直至在B2點太陽將要落山的那一刻達到最大值。早上最先看到的是紅光,而傍晚最後消失的也是紅光。所以你此時看到的太陽和天空也是紅色的。只不過日落延遲了。


最後讓我們回到剛開始的話題,其實辯日的兩個小孩說得都對,只不過他們把問題各自片面化了。他們的描述只是太陽在地球上不同時刻的現象罷了。

相關焦點

  • 兩小兒辯日教案
    2.引導探究:在兩千多年前,聖人孔子無法裁決的問題,到了科學技術迅猛發展的今天,你能否為兩小兒的說法做一個公平的裁決呢?讓他們心服口服。  從科學角度來說,文中兩小兒的說法都是不對的。因為實際上,早晨與中午的太陽距離地球的遠近是一樣的。
  • 清如許微課堂《兩小兒辯日》
    兩小兒辯鬥的太陽依然明亮  ——《兩小兒辯日》微課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歡迎你來到清如許微課堂。這節課謝老師跟大家分享的是部編語文六年級下冊第四單元第16課《兩小兒辯日》及《列子》一書中的「湯問篇」。請同學們打開課本78頁。朗讀課文。
  • 《兩小兒辯日》課堂教學版
    (1)兩小兒辯鬥(       )  (2)我以日始出時去人近(       )  (3)及其日中如探湯(       )(4)孔子不能決也 (       ) (5)孰為汝多>知乎  (       )(       )   3.從文中哪一句話可見兩小兒辯論內容的複雜性?
  • 兩小兒辯日
    下午下班,路遇兩小學生同向,約摸四五年級的,從培訓機構補完課,貪玩遲遲不歸。學生甲:日,今老師讓寫《兩小兒辯日》讀後感,這咋寫呀?我看見文言文就頭大!學生乙:傻B,網上隨便抄寫些,湊夠四百字就行,老師從來就不看內容,直接一個「閱」。學生甲:還真是的,我上次寫的作文第一頁空了很多空格,老師都沒看出來。
  • 重讀《兩小兒辯日》有所思
    吾儕猶憶童稚時,嘗讀譯述《列子·湯問》篇兩小兒辯日之課文,原饒興趣。輒悠然神往,恍惚如見兩小兒坐草地上辯論,並思欲一知太陽晨午離地之距離究孰遠孰近,童稚識淺,無從解答。其《列子》原文曰:  孔子東遊,見兩小兒辯鬥,問其故,一兒曰:「我以日始出時去人近,而日中時遠也。」一兒以日初出遠,而日中時近也。一兒曰:「日初出大如車蓋,及日中則如盤盂,此不為遠者小而近者大乎?」一兒曰:「日初出滄滄涼涼,及其日中如探湯,此不為近者熱而遠者涼乎?」孔子不能決也。兩小兒笑曰:「孰謂汝多知乎?」  《列子》系晉人偽書,然此事漢人書中多樂道之,且設法解答之。
  • 兩小兒辯日·列禦寇
    《兩小兒辯日》裡的一個小孩說因為早晨太陽冷,中午的熱所以早上遠中午近 另外一個說早上的太陽大,中午小,所以早上的近中午的遠 而且事實的觀察的確如此,那麼如何解釋?到底又是怎麼回事?  初升的太陽看上去比中午的大,是因為早晨陽光進入大氣層折射角比較大,我們看到的是被放大了的太陽的像,看上去比中午的太陽大很多。看起來早晨的太陽比中午時大些是因為眼睛的錯覺。
  • 陪孩子上網課,學《兩小兒辯日》,讀後感
    還是在家裡陪孩子上網課,今天學習了《兩小兒辯日》,我的讀後感如下。大家都知道孔子是春秋時期的學識淵博,是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在本課文中,面對兩個小孩爭論不休的問題:那就是太陽什麼時候離我們近,什麼時候離我們遠的問題。孔子也無法判斷。在那個時候科學非常的落後,對天體了解的少之又少,對於這樣的問題根本沒有人可以回答。
  • 教師資格考試面試 六年級下冊 第14課 文言文二則:兩小兒辯日
    (2)能了解《兩小兒辯日》中兩個小孩各自的觀點,並知道他們說明觀點的依據。教學建議:教學時,可以先讓學生自主閱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再通過細讀重點句,引導學生藉助注釋理解課文內容,並幫助學生明白故事中蘊含的道理。最後在理清大意的基礎上,指導學生反覆朗讀,並熟讀成誦。
  • 兩小兒辯日難倒孔子,如今好奇心為何鮮見?
    兩小兒辯日難倒孔子,如今好奇心為何鮮見?一兒以日初出遠,而日中時近也。一兒曰:「日初出大如車蓋,及日中則如盤盂,此不為遠者小而近者大乎?」一兒曰:「日初出滄滄涼涼,及其日中如探湯,此不為近者熱而遠者涼乎?」孔子不能決也。兩小兒笑曰:「孰為汝多知乎?」這就是著名的寓言故事《兩小兒辯日》,通過兩個兒童對太陽的不同觀感得出不同的結論,雖然放在當今可能有人會說幼稚。
  • 「兩小兒辯日」僅是小兒科,《列子》一書的哲學思想,何止燒腦
    佛家則將「無常」歸為三法印之一。佛法中的三法印分別為:諸行無常、諸法無我、涅槃寂靜。如果說生生不息的這種變化,是《列子》一書的精粹和本質,那麼其中的寓言故事就是對這種生生不息變化的詳盡解讀。下面就從大家耳熟能詳的「兩小兒辯日」開始分析。
  • 《學弈》和《兩小兒辯日》,看資深教師詳細講解文言文的學習方法
    部編版六年級下冊第14課《文言文二則》,兩則文言文分別是《學弈》和《兩小兒辯日》,這兩則文言文都很有趣,也都是通過一個小故事來闡明某個道理,深入淺出,很適合小學生學習,也引發人們的深思。《學弈》是選自《孟子·告子上》,孟子,名軻,字子輿,戰國時期鄒城人(今山東鄒城),我國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學派的代表人物,後被尊稱為「亞聖」,與孔子並稱「孔孟」。《兩小兒辯日》選自《列子·湯問》,題目是後人所加上去的。
  • 小學課文《兩小兒辯日》中哪個小孩是正確的?老師也說錯了
    相信大家當年都學過人教版五年級的語文課文《兩小兒辯日》,或許我們小時候也像那兩個孩子一樣發出疑問,到底太陽早上距離我們近,還是中午距離我們近?一個小孩以"近大遠小"為依據,認為早上的太陽距離我們更近。另一個小孩則以"近熱遠涼"為依據,認為中午太陽距離我們更近。而孔子因為時代的局限性,解決不了他們的問題,以致被小孩子恥笑——孰為汝多知乎?
  • 朗讀 六年級語文下冊第14課《文言文二則》/《學奕》《兩小兒辯日》
    ⑨[為]因為。10 [與]同「歟",句末語氣詞,表示疑問。這裡讀yú。11[然]這樣。兩小兒辯日  孔子東遊,見兩小兒辯鬥,問其故。  一兒曰:「我以日始出時去人近,而日中時遠也。」  一兒以日初出遠,而日中時近也。
  • 孔子很有學問,列子仍編出《兩小兒辯曰》的故事來低毀他的無知
    孔子很有學問,列子仍編出《兩小兒 辯曰》的故事來低毀他的無知。 列子編的故事很簡單,說兩個小孩在爭論太陽是在早晨離我們 人類近,還是中午。恰好孔子撞見了, 下車問緣故。兩個小孩子聽 說是學富五車、名揚天下的孔子,立即請孔子來當裁判。
  • 飲食不當和受寒會導致小兒腹瀉?帶你揭秘小兒腹瀉的真相
    小兒腹瀉主要是指孩子受到外界病毒、細菌的感染所引發的一種炎症,是一種常見的兒科類疾病。患上小兒腹瀉的患者一般會伴隨著嘔吐、頭暈、發熱等症狀,不過家長無需擔心,只要在孩子患病期間,找準導致疾病的根本原因,進行相應的藥物治療、輸液治療、物理治療即可。
  • 孰為汝多知乎?
    既然列子不認同孔子和儒學,作《兩小兒辯日》這樣的寓言故事貶低一下孔子也是可以理解的。所以我認同「誰認為你見多識廣呢?」的釋義。當然,「為」應該讀「wéi」,釋義「以為,認為」。這樣更貼近作者的本意。「知」應讀「zhī」釋義:知道,知識。其次 ,查典籍,尋根據。為了做到有理由據,而不是主觀臆斷,我又重新查閱了書籍。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七年級下冊中的注釋「孰為汝多知乎?
  • 馬英九正面迎戰:辯明真理 全臺民眾判斷
    馬英九 圖片來源:臺「中央社」  華夏經緯網8月25日訊:據臺灣媒體報導,「真理愈辯愈明  媒體邀約辯論,「總統府」、國民黨第一時間表示樂觀其成,馬英九立即指示「總統府」發言人正面回應,並指示「總統府」副秘書長羅智強任協調連絡人,以促成辯論為首務。   「正面迎戰」,馬英九不迴避。「總統府」幕僚說,服貿協議是公共政策,民眾關心,尤其民進黨提出不同意見,究竟孰是孰非,希望藉辯論平臺,讓資訊充分公開透明,攤在陽光下,全臺民眾判斷。
  • 華大反訴Illumina 中外兩大測序巨頭孰是孰非?
    該訴狀稱,華大智造的測序產品,包括BGISeq-500、MGISeq-2000和相關化學試劑,侵犯了編號為ep158578 B1的專利,而此專利包含了Illumina公司特有的邊合成邊測序技術。Illumina VS Doctors Laboratory、TDL Genetics和 Ariosa Diagnostics 2016年1月,Illumina對英國Doctors Laboratory、TDL Genetics和 Ariosa Diagnostics三家機構提出了兩起專利侵權訴訟,稱Doctors Laboratory和TDL Genetics
  • 趙文卓微博為女慶生,當年趙甄罵戰,到底孰是孰非
    趙文卓微博為女慶生,當年趙甄罵戰,到底孰是孰非原創/ 吃瓜說個事圖片/ 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作者刪除。昨天,趙文卓在微博為其女兒慶祝生日,並曬出了女兒的近照,他發文寫道:「祝我們家的大公主趙子儀12歲生日快樂;第一次在外面獨自過生日,希望一切都好。」從照片中可以看到,女兒出落得得體大方,外貌酷似父親趙文卓。
  • 小兒夜間狂出汗為哪般?
    今天一個媽媽的諮詢,而且最近因為天氣越來越熱,這樣的諮詢特別多孩子為什麼白天不出汗,晚上出汗特別多?什麼叫自律神經呢,顧名思義,它是不以人的意識為控制的,它是生命體的一種自我本能的神經控制。比如你的心跳,你的呼吸,你的感覺,你的睡眠等都是在植物神經的自動控制下,不需要你的大腦去思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