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照收入的重要性而言,一個家庭每月收入多少,決定了這個家庭在未來生活質量上的好與壞。同時,除個別家庭例外,絕大多數人心中滿懷「詩與遠方」的美好願景,在實現的過程中,收入問題是其築造美夢時的重要基礎因素。那麼,以年收入30萬為例,該收入比之國內收入平均線,算什麼水平?是否可以實現詩與遠方的美好願景?
按地區性來說,年收入30萬放置在不同的地區,會有不同回應。因為各地的發展均不對等,國內即有發展水平處於領先世界的一線城市,也有偏遠落後加之極度貧窮的山區。因此,在收入使用感上,不一樣的地方,會有不一樣的感覺。
再者,該組收入在不同收入人群的直面認知上,也會有所差異。一般情況下,在排除區域消費能力之後,年收入30萬至少也能算是中等收入群體。而以目前,佔據大量份額,且每月收入在3000元-4000元的基層工作者來說,年收入30萬無疑就是高收入群體。
依個人收入劃分
有著該筆年收入,且暫未組建家庭,不管是稅前還是稅後收入,在哪都能輕鬆生活下去。生活在一線城市中,只要不觸及買房這個因素,該買什麼買什麼,生活想怎麼過就怎麼過。如若生活在消費較低的小城市中,瀟灑快活是必定的,「詩與遠方」的理想生活嚮往,也能觸手可得。
再者,以去年人均可支配收入的28228元作個對比,按月份平均下來,人均約為每月2352元。年收入30萬,平均就是每月2.5元,所以從平均水平線中出發,兩者之間有著10倍有餘的差距。
依家庭收入劃分
一個家庭以一家三口作為統計,按上述人均數字為例,一個家庭平均的可支配收入約為8.4萬,相比較下來,兩者之間依然有著3.5倍的差距。就算是以「魔都」上海,58988元的人均元作為比較,上海家庭平均收入約為17.7萬左右,年收入在30萬的家庭,也能輕鬆超過上海的人均水平。
當然,以上只是理論上的數據對比,切回到實際情況,買房、買車這類選擇題,對於絕大多數家庭來說,都是必要的經歷過程。一個家庭年收入30萬,在現實生活中過得好與壞,能否實現「詩與遠方」的願景,關鍵取決於家庭所在的城市位置。
拿房價來說,一線城市中買一套小戶型的房至少都在300萬-400萬。以400萬為例,年收入30萬,就算不吃不喝,交個百萬以上的首付也得需要3年。往後30年的房貸,每月以暫扣1萬元為準,家庭每月2.5萬的收入,還剩1.5萬元,除去日常開支,每月還可以存點存款。
但將小孩考慮在內之後,其附帶的教育支出(如:補習班、培訓班),讓這個在一線城市中生活家庭,變得「岌岌可危」。
如生活在三四線城市,或是十八線的小縣城,依靠收入在兩三年內買套房,並不是什麼大問題。在滿足家庭各項所需之後,「詩與遠方」的理想生活,離這個家庭並不很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