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商務局踐行「惠民安商」理念,深入貫徹市委、市政府決策部署,堅持「促消費、穩外貿、穩外資」主線,在「雙循環」新發展格局中謀新篇、開新局,開創高水平對外開放新局面。
一、 做好防疫保供,增強居民生活安全感
「菜籃子」供應量足價穩,啟動防疫保供應急預案,組織批發市場大年初三提前開市,重點商超多渠道採購,新增政府肉菜及豆製品儲備1.6萬噸,全年政府儲備投放2.95萬噸,有力保障市場供應。發起「無接觸配送」,組織百家電商、線下商超和物流配送企業送菜進社區,「移動菜市場」送菜到家。對全市42家重點商超開展不間斷巡查3548次,保障市民購物安全。開展「問千家需、解千家難、興千家業」服務,對2649家限上批零餐企業「一對一」專人服務,促成用工協議700餘份。幫助1200家外資企業協調解決物流通關等問題840餘件,與700多家重點外貿企業建立了「點對點」聯繫服務制度。開展「食宜貸」業務,為166家餐飲業市場主體發放貸款1.31億元。協調進口口罩2470萬隻,推薦26處商超門店作為預約訂購口罩領取點,滿足防疫需要。
二、多措提振消費,提升居民消費幸福指數
打造便民舒適消費環境,完成商業網點專項規劃修編,制定13條步行街改造三年攻堅計劃,臺東步行街、即墨古城分別入選全國、全省試點街區。發展戶外、夜間經濟,重點商場夜間銷售額超過全天的50%,夜間餐飲貢獻了全市餐飲業55%的營業額,新增就業機會1萬個,我市入選「2020中國夜間經濟20強城市」。開展「百日萬店消費季」「八八青島購物節」「堂食春天」等促銷活動近2000場,發放惠民券6800萬元,有獎發票兌付6900萬元,拉動消費5億元。發展「線上+線下」「商品+服務」「零售+體驗」融合式跨界業態,中日韓消費專區電商體驗中心開門納客,市民在家門口便可「海淘全球」,豐富了餐桌和生活。
三、發力「雙招雙引」,提升招商引資結構水平
組織赴上海、深圳等系統招商活動,組織面向500強、行業領軍企業招商活動16場,市主要領導走訪、洽談客商67家,新引進世界500強項目21個,籤約5億元以上項目285個,過千萬美元項目236個。創新「網際網路+招商」,建立「雙招雙引」雙平臺,對外打通渠道,對內建立調度,企業登陸即享受從投資諮詢到項目落地全程服務。搭建各類招商平臺57個,引進項目784個;累計備案社會化招商中介機構近200家,推薦落戶項目1000多個。承辦亞布力夏季高峰會,達成項目30個,總投資867億元。1-10月,全市實際使用外資增長8.3%,到位內資增長12.1%,獲得全省「雙招雙引」考核一等第一名。
四、推進「兩區」建設,引領高水平開放再上臺階
開展上合示範區總體發展、產業發展戰略規劃研究,爭取國家部委27項政策先行先試,吸引境內外67個項目落戶、總投資1500億元,建成國內首個線上「上合特色商品館」。自貿試驗區106項改革試點實施率達90.5%。68項創新成果中13項已在省內複製推廣,以0.46%的土地面積,貢獻了全市7%的實際利用外資和16%的進出口。
五、雙向投資合作,再造對外經貿發展新優勢
制定穩外貿保主體政策措施,新增外貿主體511家,其中進出口過千萬美元企業47家。1-10月,外貿進出口增長7.1%,民營企業增長17.6%,機電產品出口增長16.3%。獲批國家服務貿易創新發展試點、進口貿易促進創新示範區、國家級市場採購貿易方式「三試點」,搭建起青島「賣全球」「買全球」「服務全球」的高質量發展路徑。上半年,服務進出口447.5億元,佔全省43.5%。發展跨境電商零售進口、進口商品直銷等新業態,1-9月,全市跨境電商零售進出口增長341.7%。
開展境外企業和人員摸排查,幫助境外投資企業妥善應對疫情。支持優勢企業開展國際產能合作,培育國際化經營企業,海爾集團海外營業收入超百億美元。1-10月份,備案對外投資項目53個,新增協議投資額11億美元。海信南非家電園項目、瑞昌科技中非棉業項目獲聯合國表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