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最痛苦的事情,莫過於你愛的那個人從未把你放在心上。你的真愛得不到回應,而你卻深陷其中,不能自拔。愛而不得又放不下的時候,你該怎麼辦?
若是今生未有緣,待重結、來生願。這是美好的願望,也是自我解脫的一種方式。只是不知道,來生是否還能再相見?
借酒消愁?酒入愁腸,化作相思淚。酒不是良藥,更不會解千愁。
交給時間?那更是藉口。你會在思念的這張網裡、越發糾結不清。
這些都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不妨試一下下面的辦法。
把過往的一切,裝入時間的行李箱, 面對現實、接受現實。
最美人間相思情,最苦也是相思情。你要懂得,你只是別人生命裡的匆匆過客。
傷心橋下春波綠,曾是驚鴻照影來。面對遠去的人,你要學會接受別人的離開,接受自己的不能釋懷。面對無法挽回的結局,你的過分執著除了讓自己痛苦,更是別人的負擔。這個階段,你可以一個人偷偷哭泣,可以盡情發洩,但一定記得,儘快讓自己解脫。
何以玫從小深愛何以琛,但是以琛只是把她當做妹妹,以琛最愛的從來都是趙默笙。以玫等了七年,也沒有等到以琛的真心,卻等來以琛和默笙重逢、和好如初。
得不到真愛,又放不下自己感情的以玫痛苦萬分,工作頻頻出錯。萬念俱灰的她回到外地家裡,蒙頭睡覺,不想與人說一句話。
從26歲到30歲的這段時間,貝多芬的聽力一直下降,重聽越來越嚴重。他獨自隱藏著這個可怕的秘密,獨自忍受著病痛帶來的痛苦。他在給朋友的信中寫到,心裡感到很悲慘,自己什麼都聽不到,在劇院裡必須靠近樂隊,離得遠的話,連樂器和歌聲的高音都聽不到。
這時,貝多芬認識了朱麗埃塔,他深深地愛上這個姑娘,成了他心裡唯一的希望和安慰。他憧憬著美好的未來,夢想著幸福的生活,連走路的腳步都變得無比輕快。
愛情給了貝多芬創作的靈感,他變得開朗起來,與人接觸也多了。他在給朋友的信中說,自己的生活變得溫馨,所有的變化,都來自於一個心愛的姑娘,這個姑娘也深愛貝多芬。貝多芬陶醉於幸福中,他把熱情化成一個個音符。
他那首著名的《月光奏鳴曲》,就是寫給自己的初戀朱麗埃塔這樣的幸福時光持續了兩年。
造化弄人,朱麗埃塔最後嫁給加倫貝格伯爵。貝多芬的幸福時光結束了,失戀給了他致命的打擊,讓他一度一蹶不振。快要絕望的貝多芬甚至寫好了給兩個弟弟的遺書,上面寫著他死後才能看。但他還是接受了這個事實,又堅強地活了下來。
人生是一段不斷向前的旅程,每到一個站臺,都會有人不斷離開。我們會告別熟悉的環境,去一個陌生的地方生活,一路上,我們打點行裝,滿懷欣喜,對未來充滿憧憬和期冀。
你最愛的那個人,也有自己的追求。他上了和你相反的列車,留下餘情未了的你,在站臺上看著他越走越遠的背影黯然神傷。
放下很難,因為畢竟你付出了那麼多。你做過的每一件事,說過的每一句話,都在大腦留下深深的印記,揮之不去。
時間不會停滯,生活還要繼續。傷心的你,試著把過往的點滴記憶,裝入時間的行李箱,一路伴隨著你,讓你的旅途充滿溫馨,不再孤寂。
轉移注意力,讓自己儘快振作起來
悲傷過後的何以玫選擇去鄉下支教,她在與孩子們的相處中找回真實的自我,重拾開心的笑容。
慢慢平靜的以玫,看懂了以琛的苦心。看似絕情的以琛卻是真心為了以玫著想,沒有結果的事情,他不想給以玫沒有希望的念想,他想讓以玫找到真正屬於自己的幸福,等到那個真正對她好的人,八個在最好的時候出現的對的人。
振作起來的以玫,英姿颯爽,渾身上下散發著自信的光芒。她回想以前自己犯過的錯誤,為了能和以琛走到一起,她曾經推波助瀾,在以琛和默笙之間製造矛盾。以玫向以琛道歉,她真心為他和默笙祝福。
振作起來的以玫,心境平和,對生活的充滿熱愛。
痛苦的貝多芬幾乎要結束自己的生命,疾病的痛苦、對未來的絕望、愛情的失意一起折磨著他,他發出垂死的悲鳴,但是倔強的他不屈服,他說,要扼住命運的咽喉,不能屈從於這些挫折。
貝多芬把自己複雜的情感寫進了樂曲,附有《葬禮進行曲》的《奏鳴曲》,《月光曲》,都含有很悲傷的色彩,氣勢雄偉又哀婉動容。
隨著時間的推移,貝多芬的內心漸漸平靜。他寫的《第二交響曲》,描寫自己年輕的愛情,一掃之前的陰鬱,一種奮發向上的意志力澎湃在每個音符,也是他真實內心的寫照。
貝多芬把所有痛苦的情緒轉化成自己心中的音樂。
放不下執著,試著與自己和解,與人生握手言和。
從失戀的陰影裡走出來的貝多芬,遇到了真愛泰蕾茲,而泰蕾茲直到生命的最後一刻,仍深愛著貝多芬。
泰蕾茲回憶初遇貝多芬的時光,幸福甜蜜。那是一個星期天的晚上,月光透過窗戶照進屋裡,貝多芬坐在鋼琴前,習慣性地用手撫一遍琴鍵。他隨手在低音部敲了幾個和音,低沉的聲音如泣如訴,動人心弦。
他神情莊重,彈起巴赫的作品,琴聲響起,那是貝多芬的心聲:你我心有靈犀,你若心裡有我,自然聽得懂我的心意,這是我們之間的秘密,不要輕易讓別人知道。
泰蕾茲的母親已經睡著,她的哥哥因為陶醉在音樂裡,凝神望著窗外。泰蕾茲沉浸在琴聲裡,感覺自己與貝多芬心靈相通,幸福無比。她覺得自己不再是那個童話裡的孩子,只顧著貪玩,撿石子,她開始留意路邊的鮮花,臉上洋溢著幸福的笑容。
當他們在花園裡相遇的時候,貝多芬告訴泰蕾茲,他正打算寫一部歌劇,主角就在他心裡,在他眼前,無論他走到哪裡,他都不會忘記。很快,他們訂婚了。
被幸福籠罩的貝多芬,寫了《第四交響曲》,仿佛田野盛開的鮮花,純真中透著優雅。心境平和的貝多芬,把自己的情緒譜寫成夢幻。溫柔的交響曲,甚至可以聽出俏皮的味道。
愛情的魔力如此強大,貝多芬難掩心中的熾熱感情,為未婚妻寫了《熱情奏鳴曲》。在他的心裡,泰蕾茲像個天使,走進他心裡,他想時刻和她在一起,永不分離。如果失去她,他不敢想像,自己將如何承受。他的心,再也容不下第二個人,再也不會。
我們無法猜測,出於什麼原因,讓如此相愛的兩個人毀了婚約,雖然他們彼此誰也沒有忘記這段感情。貝多芬曾說,每次想起泰蕾茲,心仍會像最初見到她時,狂跳不已。他把自己的深情化成一個個音符,《獻給遙遠的愛人》生動感人、情真意切、感情深邃。
貝多芬寫到:一見到這個可愛的人,我便心潮澎湃,然而她並不在這兒,不在我身邊。泰蕾茲也曾把自己的畫像送給貝多芬,自己題了字:送給罕見的天才,偉大的藝術家,善良的人。
被愛情拋棄的貝多芬,很長一段時間不修邊幅,他在日記裡自言自語:深深地屈服於你的命運,你已不能再為自己而存在,只能為他人而存在,對於你來說,只有在你的藝術中才有幸福了。啊!上帝,賦予我力量吧,讓我戰勝自己!
35歲的貝多芬勉面臨更嚴峻的考驗,他的耳朵完全聽不到了,他只能用筆和別人交流。
在一次樂隊排練中,完全聽不到演奏的貝多芬,他指揮的速度越來越慢,樂隊跟著他的指揮演奏,演唱者卻依然按照先前的節奏演唱,一切全亂了。
誰也不忍心告訴這個音樂家:退下去吧,你再也無法指揮了。貝多芬焦慮地左顧右盼,他猜不出原因,不知道發生了什麼事情。他的好朋友給他寫了一句話,懇求他別再繼續指揮了,回家後再告訴他理由。
痛苦的貝多芬回到家便癱坐在沙發上,痛苦不堪,一臉頹廢、沒有一點力氣。他再一次把自己封閉起來,遠離人群。只有大自然能帶給他安慰,貝多芬覺得,大自然是自己的知音,是他心靈的港灣。在大自然的懷抱裡,貝多芬找回失去的靈感,找回久違的信心,與自己和解,與過去握手言和。
在維亞納的時候,他每天都會散步,鄉間的小路,城內的城牆,都留下過他的足跡。他愛上田野,愛上青草的味道,愛上微風拂面的感覺。
他喜歡走在黎明的街頭,他喜歡走在傍晚的鄉間小路。他喜歡烈日當空,太陽照在身上汗水流淌的感覺,他喜歡在雨中散步。
距離那次失敗的指揮只有兩年的時間,誰也猜不出貝多芬付出了多少心血和努力。大家只知道,他們心目中的音樂家又回來了。在一次音樂會上,貝多芬指揮時,全場發出熱烈的喝彩,全體觀眾肅然起敬,向他揮動著帽子,用力鼓掌。
貝多芬一臉茫然地站在原地,直到一個女歌手拉著他的手,讓他看到眼前的一切,貝多芬才明白過來,他的臉上露出平靜的微笑。
他曾有深愛的未婚妻,卻與她失之交臂。他出生貧寒,母親很早就離開了他。一個天才的音樂家,一生飽受失聰的折磨。處在痛苦深淵的貝多芬,心裡一直思考著歡快的音符,他想歌頌歡樂,以此作為交響曲的終曲。
被情感和憂慮折磨的他,渴望歌頌歡樂之美,在生命的最後時刻,他的夢想成為現實。《歡樂頌》帶著哀傷的的歡樂,更讓人陶醉。
《第九交響曲》像暴風雨過後的明媚天空,貝多芬在失聰、孤獨、失意籠罩的心境裡,創造出前所未有的歡樂。他曾有深愛的未婚妻,卻與她失之交臂。他出生貧寒,母親很早就離開了他。一個天才的音樂家,卻飽受失聰的折磨。
貝多芬晚年的時候,曾被朋友看到抱著泰蕾茲的畫像,一邊痛哭流涕,一邊自言自語,她還是那麼美麗,宛如天使一般。沒有人能代替泰蕾茲在他心裡的位置,他終身未娶。
世界不曾給他歡樂,命運之神不曾眷顧於他,愛情讓他一直受傷,遭遇了人生這麼多不幸,貝多芬竟然創作了不朽的歡樂,他說,以痛苦換來歡樂。
把痛苦留給自己,把歡樂留給人間的貝多芬,用自己的意志戰勝自己,與自己和解,與人生握手言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