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外圍保障志願者崗位多工作細服務範圍廣
四千餘志願者保障十萬群眾集結到位
10月1日當天,天安門廣場周邊有4600餘名志願者,專門服務於慶祝大會外圍區域。雖然名字叫外圍保障志願者,但工作卻無限接近慶祝大會的「核心」,是保障10萬群遊隊伍順利集結和疏散的最關鍵的一個環節。
包含208個崗位和246個服務點位
他們被分為長安街南北側集結候場志願者、群遊隊伍疏散志願者、彩車集結疏散志願者、長安街南北側安檢區志願者、安保志願者、餐飲保障志願者、群遊彩車指揮志願者、遠端地鐵集結服務志願者、彩車人員服務志願者等服務崗位,其中包含208個崗位和246個不同的服務點位。這些志願者,大部分來自23所高校,其中近千人是來自西城15個街道的工作人員。
外圍保障分指揮部在所有志願者分指揮部中涉及人員數量最多、崗位分布最廣、服務點位最細。據志願者指揮部外圍保障志願者分指負責人李婧介紹,外圍保障志願者的服務範圍從「遠端」的八寶山地鐵站、郝家府地鐵站、圓明園地鐵站到「近端」的長安街沿線、長安街南北街巷,涵蓋了群遊隊伍從來到去的整個流線過程;服務內容從群遊隊伍的集結與疏散到安檢輔助、餐飲保障、彩車沿線的指引,涉及了慶祝大會的方方面面;服務時間從第一支群遊隊伍「遠端」集結、第一輛彩車開出彩車村開始,到最後一支隊伍疏散結束、最後一輛彩車回到彩車村,延續了整個慶祝大會活動的全過程。
凌晨3點半趕到集結地待命
10月1日凌晨3點半,清華大學2018級工程物理系的志願者孫鑫禮就已經趕到清華大學西門集結待命,他的任務是將方陣中的清華大學師生們送到天安門參加群遊活動,他負責的是協助安保人員維持安檢秩序和疏導人流。
和每次演練不同的是,今天是「正日子」,志願者們在集合時,齊唱《我和我的祖國》。耳畔還不斷縈繞著這首歌的旋律,孫鑫禮已經走到了清華大學西門,此時剛剛凌晨三點半。
曾做過校園講解、九字班迎新志願等志願活動的孫鑫禮,「志願生涯」剛剛起步,面對慶祝大會遠端地鐵集結服務志願者的崗位,既緊張又興奮。他提前半小時就趕到4號線圓明園地鐵站東北口,站到已經設置好了的11個臨時安檢口前。
「前三次演練,遊行群眾都是來得快、去得快,我們真正『工作』的時間就是那兩個小時。」他告訴記者,為了擔心上廁所耽誤工作時間,從集合到工作結束前都不敢喝水。
凌晨4點鐘開始,是遊行群眾入站高峰期,和往常上班高峰期時的景象非常相似,遊行隊伍「人貼人」準備入站。從外入口到安檢口有上千人等待安檢進入。
「請大家分成11列縱隊站好,有序進入安檢口。」這句話在工作的兩個小時內他重複了近百次。除了嘴上不停地重複提示,他還觀察排隊的情況,當人流過於密集時,將人數過多的隊列的同學引導到人數較少的隊列。當安檢口隊列太長時,負責將群眾引到備用區暫時等待。
6點鐘整,所有的遊行群眾都全部過完安檢,孫鑫禮也鬆了一口氣,同其他志願者一起總結工作後返校。至此,遊行群眾的第一步遠端集結工作也全部完成。
將自己的飲水和餐包分給遊行群眾
與「志願生涯」剛剛起步的孫鑫禮不同,北京理工大學自動化學院2019級博士龔衡恆,曾做過地鐵志願者,對人流疏散工作有一定經驗。此次慶祝大會,他的崗位是長安街北側安檢區志願者,工作點位在東安門大街上,主要負責遊行群眾疏導和安檢秩序。
十一當日凌晨3點半,大巴車準時到達金寶街落客區。龔衡恆同小隊其他8名志願者一同向西徒步到崗位。在東安門大街500米範圍內,他們每間隔5米一個崗位,每個崗位兩名志願者,並在4點鐘準時上崗。
到崗後的第一件事,龔衡恆先左右查看喊話器是否使用正常。「喇叭是我們工作中非常重要的工具。」他熟練地將喊話器打開,裡面播放著錄音,提醒下了大巴車的遊行群眾到對應安檢口進行安檢。雖然有喊話器,但這些工具也是輔助。有些聽不到喇叭聲音的遊行群眾逗留,他也會走到跟前進行勸導疏散。
凌晨5點半開始,遊行群眾越來越多,他的工作強度也越來越大。他還把自己隨身攜帶的3瓶水和餐包,都給了遊行的群眾。
志願定格
群遊彩車指揮服務志願者
服務距離最遠
10月1日慶祝活動當天,包含著21輛禮賓車的致敬方陣備受矚目。而服務於禮賓車的志願者崗位也屬於外圍保障,其中的群遊彩車指揮志願服務崗位又細分出禮賓車調度指揮崗位,在這個崗位工作的是24名北京中醫藥大學的學生。
他們每次演練都要在工體集結,之後集體到北京國際飯店以及宣武門內大街和長安街交界處兩個點位協助進行禮賓車調度工作。
志願者在點位工作結束後,要隨禮賓車回到昌平,最後從昌平再回到位於房山良鄉的學校。從工體,到長安街,到昌平,最後再回到北京中醫藥大學良鄉校區,志願者們要「在崗」奔波近130公裡的距離。
「我是這組志願者的對接人,心裡總是牽掛著這些學生,一定要負責到底。」作為群遊彩車指揮志願服務志願者的對接人、中醫藥大學團委老師張力,在每次彩排結束後,都會安排學校的車到集合點去接同學們返校。
志願者們在凌晨到了昌平,並且因為彩排紀律要求都沒有攜帶任何通信工具,基本上都是「失聯」的狀態。張力老師每次都會等學生到校報平安了,才能踏實休息。這一等就要24小時,因為每次演練,這個崗位的志願者都是當天早上8點集結,第二天早上5點鐘才能撤離,回到良鄉學校最快也得早上8點鐘。供圖/北京團市委
餐飲保障志願者
服務對象範圍最廣
來自北京理工大學、北京科技大學、首都大學生英才學校的450餘名餐飲保障志願者,是外圍保障分指中服務對象範圍最廣的。他們負責遊行隊伍、工作人員、志願者的吃飯和飲水,需要在短時間內有序分發完13萬份餐包,並且隨時為遊行群眾提供飲用水。
在每次彩排表演開始前,為了讓每位遊行群眾「吃飽上陣」,這450餘名志願者也付出了極大的努力,畢竟短時間內發放13萬份餐包,與隊伍人數有很大的懸殊。有時忙起來,自己顧不上吃飯,只能返程時在車上吃剩下的餐包。
據長安街北側餐包發放工作小組組長李元鑫介紹,志願者們按照長安街南北兩側的68個「集結地」進行設崗,其中北邊36個點位、南邊32個點位。
「這個崗位的志願者,說的話比發的飯要多,要時刻提醒方陣到候場集結點組織用餐,提示方陣將垃圾統一收入垃圾袋並做好擺放。」 李元鑫說。除了有序發放餐包和飲用水,志願者們還要進行計數,同時協助看護餐包的「安全」,每次彩排,一盯就是10個小時。
長安街南北集結候場志願者
服務崗位人數最多
長安街南北集結候場志願者共有2000多名,佔了整個外圍保障志願者數量的近一半,也是整個服務工作中的「重頭戲」。這2000多名志願者「藏身」在長安街沿線的22條胡同,負責10多萬遊行群眾的集結工作。
落「客」、接「客」、引「客」、待「客」、送「客」……每項工作都精確到人,志願者們以長安街為「界」,分為南北兩個區域進行志願工作,其中北側1200餘人、南側800餘人。在天安門、長安街、東單附近的胡同內是遊行隊伍的「聚集區」,每隔幾十米就會有志願者站崗,共有48個點位。
他們手中拿著大喇叭,一遍又一遍地喊著,對遊行隊伍進行集結,在清點人數後「打卡」。9月21日,慶祝大會第三次彩排,每位在崗志願者從晚上7點,一直服務到22日凌晨3點。這夜間工作的8小時,很多志願者都喊啞了嗓子,連喝口水的工夫都沒有。除了協助完成遊行隊伍集結,還有秩序維護、路線引導工作。要告知遊行群眾廁所的位置、飲水的位置,還負責垃圾收集工作。
除了這些常規工作,志願者們還要隨時「承接」各種突發情況。在第三次彩排中,遊行隊伍中有一名北京電影學院的學生腹部劇痛、跪倒在地,後來才知道這名同學突發闌尾炎,沿途站崗的集結志願者迅速幫助聯繫這個方陣的對接人,方陣派車將這名同學送到醫院就診。供圖/北京團市委
彩車集結疏散志願者
服務內容最細碎
精美絕倫、形態各異的彩車也是此次遊行的亮點之一,有的彩車高達10多米,長度也達到二三十米,如此龐大的體積,疏散、集結工作有很大的難度,並且有些彩車內部視野非常窄,司機只能通過屏幕觀看前方路況。志願者「分毫不差」的指揮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外圍保障志願者中,有近140名北京體育大學彩車集結疏散志願者專門負責彩車的集結與疏散。由於彩車體積比較龐大、車速緩慢,很多胡同「進不去」,為了不影響接下來的行進隊伍,志願者們用尺子測量了彩車的寬度和長度,安排出了彩車疏散的「最佳方案」。
石碑胡同是整個方陣遊行時的第一個引導疏散點,4名志願者拿著指揮棒在這個路口,一邊喊話一邊指揮彩車行進方向。長椿街路口是整個遊行方陣疏散的「重頭戲」,由於在此地需要「人車分離」,讓彩車停泊在事先安排好的車場,同時讓遊行群眾疏散到地鐵返回。這個路口安排了30名志願者,15名負責「人」,15名負責「車」。
彩車集結疏散小組工作人員康佳旺說,志願者作為彩車的「眼睛」,工作要求非常高,不僅要保障疏散過程的安全有序,還要保障彩車準確地停在規定位置,每輛車停靠的間距不超過5釐米。 本組文/本報記者 蒲長廷
志願日記
外圍保障志願者分指揮部副組長郜雪梅
志願者崗位安排修改了200次
外圍分指的同志們來自不同的單位,有著不同的興趣愛好、不同的成長經歷。源於為祖國母親獻禮的理想信念,忠於為民族復興奉獻的使命擔當,從一帶一路、世園會、亞洲文明對話我們一起奮鬥,又進入國慶籌備周期。
曾記得下著大雨,600名外圍骨幹志願者參加分指崗前培訓者,座無虛席,那堅毅的眼神;曾記得在烈日炎炎下,我們分5輛大車、6個批次,持續一周的分崗、分時、分層的細緻踏勘;曾記得在每個寂靜的深夜,調整完方案、點位圖,做好安郵備註和發送,我們會欣喜地歇口氣,內心篤定等待大會的到來。
在一次次急難險重的工作中,我們精誠團結,凝心聚力,互相補臺,完成了默契的配合。
志願者服務內容繁多瑣碎,管車管人,管餐管水,這些日子我們分指僅更改的志願者崗位排表就有200個不同版本。前期的晝夜奮戰、彩排合練,已經初步驗證了外圍分指是可以打硬仗、能打勝仗、攻堅克難的鐵軍。
記得在良鄉機場進行志願者崗位布點時,我看到夜晚星月同輝的壯觀,看到黎明一輪紅日跳出地平線那種震撼時,我眼裡不禁閃耀著晶瑩的淚花。是的,每一步都不會白走,我們的付出終將收穫成長。為國慶保障的這些日夜,也一定會成為我們人生濃墨重彩的一筆和未來的美好記憶。「召之即來、來之能戰、戰之必勝」,獻給我們每位同事。
外圍保障分指群眾遊行集結候場志願者王思翔
以大學生身份為祖國獻上祝福
2009年10月1日,五年級的我參加了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60周年群眾遊行活動。在群眾遊行最後一個方陣走到天安門之後,我和其他小朋友頭戴花環,從長安街南側跑過金水橋,在天安門前放飛代表著夢想的紅氣球,為群眾遊行活動留下了騰飛的一幕。
10年前的群眾遊行,我的爸爸媽媽也參加了不同的方陣。父母的言傳身教和自己的親身經歷,讓我深刻地感受到了黨和國家的溫暖與關懷。天安門廣場上火紅的旗幟照亮了我學習奮進的方向,我暗下決心,一定要爭取參加此次重要活動,以大學生的身份獻上對祖國的祝福。
在聽到此次重要活動志願者招募的通知後,我第一時間到學校報名,經過重重選拔和考試,終於光榮入選。為了這一刻,我準備了很久。這10年來,我以一名志願者的身份奔走在社會關愛、環境保護、會展賽事等崗位,為國家和社會作出自己的貢獻。
雖然我只是志願者中的普通一員,但是我也立志要在外圍保障志願者的崗位上為群眾遊行人員提供細緻周到的服務,履行青年學生的責任擔當,實現自己10年來的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