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11-28 07:29 | 浙江新聞客戶端 通訊員 米蘭 沈草麗 記者 段瓊蕾
「終於聯繫上了,我從11月26日下午就開始聯繫寧波市江北區莊橋街道,希望能為受災群眾獻上自己的愛心。」11月27日,2014年中國好人獲得者、寧波依木家紡負責人劉國娟激動地告訴記者。
記者了解到,劉國娟的一家分店店鋪位於莊橋大街旁,由於11.26爆炸事件,劉國娟的店鋪也受到波及,店鋪屋頂塌陷,店鋪存放的棉被遭受到損壞,「我沒有去登記受了多少損失,這些對我來說是小事,我現在就是想把棉被送給受災群眾,獻出自己的愛心。現在天氣非常寒冷,希望這些被子能給受災群眾帶來一絲溫暖。」劉國娟說。
劉國娟說,本來想26號就捐贈棉被,但由於不知道捐獻聯繫方式,一直沒能聯繫上,後來她多次在朋友圈發信息求助,希望有人能幫她系莊橋街道,經過多方打聽後,劉國娟終於在昨天聯繫上了莊橋街道相關負責人,把100條棉被送到了受災群眾手裡。
劉國娟說,在災難面前,幫助有困難的人,是自己義不容辭的事情,這次送的棉被全是加絨的,非常厚實,希望能給暫時回不了家的群眾,送上一點溫暖。目前,這些棉被已經送到街道成人學校安置點,分發給受災群眾。
【浙江新聞+】 「愛心媽媽」劉國娟:跨越血緣的大愛
劉國娟有一個大家庭,膝下有6個女兒,但有4個是她領養的孤兒。1979年,劉國娟在家門口發現了一個被遺棄的女嬰,「我曾想過把她送到福利院,可半路上實在捨不得,就決心自己收養了。」當時劉國娟剛結婚,村裡閒言碎語很多,但這並沒有影響到她對女嬰的愛,嬰兒身體很虛弱,她就靠調羹柄把奶一點點滴到她嘴裡。此後她還和丈夫一起陸陸續續收養了另外3個被遺棄的女孩。對收養的孩子,她視如己出,甚至超過了親生女兒,劉國娟說:「我要加倍善待她們,也算給她們彌補上了一份親情。」
她不僅是一名「愛心媽媽」,還是一名熱心公益的政協委員,樂善好施、扶危濟困,幾十年如一日為社會奉獻自己的愛心。1998年長江洪水,她捐款;從電視上看到山區兒童上學難,她資助;四川南部孩子生活艱苦,她又捐贈童鞋、衣服、書包;江西老區孩子生活困難,她通過區工商聯送去5000隻書包;2013年10月,餘姚突發大水災,她一連4天為災區送去價值40萬元的救災物資,每天都是一卡車……她結對資助江西、安徽以及本省貧困學生十多名,幫助他們圓了大學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