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吃一個小孩》:黑色幽默繪本,揭露背後教育智慧

2020-09-03 陪寶寶讀童書

剛接觸《我想吃一個小孩》這本書時,我有些詫異這樣一個名字竟然會是一本兒童繪本的名字。顯然在我們的認知中,兒童繪本是充滿童趣和教育意義的,應該有一個溫馨、有趣的名字,而這本書看起來卻有些與眾不同,它的內容或許也讓許多人在看完之後一頭霧水,甚至懷疑是否應該給小孩子看,那麼這是一本怎樣的書呢?

《我想吃一個小孩》講述了小鱷魚奇奇最初遵循媽媽的意願,每天早餐只吃香蕉,到後來慢慢有了自己的想法——想要吃一個小孩,在吃小孩的過程中,慢慢經歷的挫折和成長,以及父母對待孩子堅持己見的態度。

這本書從到到尾體現出了一種易懂的黑色幽默。

該繪本的版權已輸出到多個國家,並榮獲多項大獎,受到廣泛歡迎。它通過一個具有象徵意義的故事來隱晦地表現出現實中的教育現象,雖然很短,卻有深遠的教育意義需要我們通過深層次的挖掘來把握。

繪本的作者西爾維娜·多尼奧從八歲的時候就開始寫童書,但是卻遭遇瓶頸。好在即使後來她從事過了許多行政工作,也成長為了孩子的母親,但她始終沒有放棄寫童書的想法,於是《我想吃一個小孩》誕生了,並且成為了她的第一本著作,也更加堅定了她希望將來能夠一直寫下去的想法。

繪本的創作則是由插畫師多蘿蒂·德·蒙弗裡來完成的,她曾成功出版了十幾本圖畫書。這些書涉及的內容很豐富,有動物比如兔子、大象、貓等,也有食物比如蛋糕,甚至還有怪獸的故事。

一、繪本內容介紹

故事的內容很簡單,在每天早上小鱷魚奇奇的父母都會給他帶來美味的香蕉作為早餐,並且讚美奇奇的牙齒。奇奇也在心中對這些讚美很得意。然而有一天早上奇奇突然不願意再吃香蕉了,他提出:「今天我想吃一個小孩。」這個念頭可把媽媽嚇了一跳,她驚訝地說:「香蕉樹上只能結出香蕉,結不出小孩啊!」她想辦法勸解奇奇,然而並不能改變奇奇的想法。

鱷魚爸爸去村子裡帶了個巨大的香腸來代替小孩,但是奇奇仍然堅持想要吃一個小孩。於是他們又想出來一個辦法,決定製作一個香噴噴的巧克力蛋糕來吸引奇奇的注意力,然而再次失敗了。他們傷心地抱在一起痛哭,好像天都要塌下來了一樣。而奇奇並不在乎這一切,他餓得有點沒力氣了,打算到河邊洗洗澡。

運氣真好!河岸上剛好有一個小女孩。奇奇高興壞了,快步走到小女孩面前,向她伸出爪子和露出鋒利的牙齒,想要用兇猛的表情嚇住女孩。然而出乎意料的是,小女孩並沒有害怕,反而高興的喊道:「一隻小鱷魚!真是太小了!好可愛啊!」然後一把抓起奇奇的尾巴,在奇奇的肚子上撓夠痒痒後把他扔進了河裡。奇奇渾身溼漉漉的狼狽地回到了家裡,餓了一天飢腸轆轆,大喊著要香蕉吃,父母欣慰的想著兒子終於放棄了。但是事實真是如此嗎?奇奇吃了一堆香蕉,他心裡仍然想的是:「然後再去吃小孩!」。

由此可以看出,繪本中奇奇想要吃小孩的想法是主線,並且貫穿故事始終,那麼這本書想要告訴我們什麼內容呢?真的只是講了小鱷魚想要吃小孩的故事嗎?會把小孩子教壞嗎?答案顯然不是。下面讓我們一起來對繪本故事的深層含義進行解析,挖掘其背後的真相吧。

二、繪本運用了象徵的手法,來代表現實中的教育現象。

在兒童的世界中,萬物都是有生命和自己的意識的,一個玩偶、一塊橡皮、一條小魚等等都是如此,作者也正是像其他許多的兒童繪本一樣,通過賦予動物人的意識和行為,讓兒童能夠更好地理解和接受故事內容。那麼對於家長來說,在陪伴孩子閱讀的同時就要看到這種通俗易懂的表達背後的象徵。是的,小鱷魚、鱷魚爸爸媽媽、小女孩等等都是具有象徵意義的形象,而不只是被簡單構造出來的形象。

1.鱷魚奇奇、鱷魚爸爸媽媽的象徵意義

這是繪本中最明顯的象徵,調皮的小鱷魚奇奇就是現實中許許多多小孩子的象徵,而鱷魚爸爸媽媽則是現實中孩子父母的縮影。當父母和孩子的意見有了分歧之後會發生什麼呢?是的,就如同奇奇的父母一樣,很多孩子的家長首先想到的不是了解孩子為什麼會有像「我想吃一個小孩」這樣的奇怪的想法,而是覺得「這個想法太可怕了,要讓他改變這個想法」於是他們開始了一系列的努力。但是孩子的執著是他們想像不到的,他們更加感到絕望,「抱頭痛哭了起來」,好像孩子有了自己的想法是一件天大的壞事。

2. 「想吃一個小孩」的象徵意義

這本書的一個爭議點在於,許多家長認為鱷魚吃小孩這是一件非常暴力血腥的事情,把這樣的元素融入到兒童繪本當中是對孩子幼小心靈的傷害。

但是我們在讀的過程中並沒有看到任何血腥暴力等讓人感到不適的畫面,反而覺得從現實角度來看對於鱷魚來說吃小孩是正常的、吃香蕉是奇怪的,書中表現出來的卻恰好相反,有一種帶有諷刺感的黑色幽默。

所以在這樣一個與現實相反的故事中,「想吃一個小孩」也是有隱喻的,它就象徵了小孩子們不被大人理解的夢想。孩子們總會有各種各樣的夢想,想當麵包師、園丁、警察、老師、畫家等等,他們的想法天馬行空,出發點也很單純。

但是家長們很難理解這些奇奇怪怪的想法,他們想讓小孩子們按照自己的想法來,於是各種阻撓孩子的夢想,並且在成長道路上不斷向他們灌輸這樣做不好的想法。

就像鱷魚爸爸媽媽一樣,他們知道了奇奇的想法後想到了用香腸來代替小孩,想到了做巧克力蛋糕來轉移他的注意力,唯獨沒想到要尊重奇奇的想法,更沒有詢問奇奇為什麼會有這樣的想法。這是一種自我催眠式的欺騙和壓制,反而會適得其反。

3.小女孩的象徵意義

奇奇真的如願以償的遇到了一個小女孩,他覺得自己的夢想已經唾手可得了,可是卻沒想到小女孩輕鬆地將他拋到了水裡,他的夢想很快破滅了。

小女孩是他在追逐夢想的道路上與遇到的除了父母的阻礙以外的第一個障礙,她就象徵著孩子們在追逐自己夢想的道路上所面臨的失敗。

這些阻礙可能很快就會把他們打倒,給他們帶來強烈的羞恥感,也可能會讓他成長,並且堅定克服困難的信心。

故事中的奇奇非常聰明也很堅定,他選擇先回家用香蕉填飽肚子,但是心裡仍然沒有放棄「吃小孩」的夢想。那麼他的夢想最後實現了嗎?作者沒有畫出來,也是給了我們一個懸念和想像空間,讓我們去構想小鱷魚接下來會面對的一切。

三、簡單的故事、可愛的畫風,揭露了教育背後的問題和智慧。

故事很簡單,只有十幾頁,畫風也很簡約可愛,富有童趣。但是背後表達出的父母與孩子在教育方面的衝突值得人思考。

儘管許多家長已經意識到幹預一切並不利於孩子的成長,然而在許多方面他們仍免不了進行幹預以防止他們走錯路。家長的用心是良苦的,但是從孩子的角度來看這是一種錯誤的教育方式,會壓抑他們的天性甚至影響他們的心理健康。

父母將自己的喜好、理想強加於孩子,甚至讓孩子替自己完成理想彌補遺憾的例子並不少見,更有甚者,現在許多青年人仍然在家長的安排下讀著並不感興趣的專業、做著厭惡的工作。

著名社會學家費孝通認為:在父母的眼中,孩子常是自我的一部分,子女是他理想自我再來一次的機會。他們更是將「只許成功,不許失敗」的高期望強加到孩子身上,由此引發了一系列的社會悲劇。

因此在教育孩子時父母首先要做到的是在尊重孩子人格獨立的基礎上進行一定程度的引導,而不是把他們當作自己的複製體來進行完全的掌控,這是一種教育的悲哀。

這本繪本的獨特之處在於沒有對社會中的教育問題進行明顯的說教,而是以童話故事充滿童趣的形式,用象徵和黑色幽默高超的手法,把教育背後需要警醒的問題含蓄委婉地表達出來。

它不僅值得孩子閱讀,更值得每個家長細細品讀,在教育路上不斷反省自己,與孩子共同成長。

圖片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我想吃一個小孩》:黑色幽默繪本,揭露背後教育智慧
    剛接觸《我想吃一個小孩》這本書時,我有些詫異這樣一個名字竟然會是一本兒童繪本的名字。顯然在我們的認知中,兒童繪本是充滿童趣和教育意義的,應該有一個溫馨、有趣的名字,而這本書看起來卻有些與眾不同,它的內容或許也讓許多人在看完之後一頭霧水,甚至懷疑是否應該給小孩子看,那麼這是一本怎樣的書呢?
  • 有聲繪本:《我想吃一個小孩》一個充滿創意和歡樂的故事
    樂爸導讀《我想吃一個小孩》,是一本很酷的畫書,有一種三到八歲孩子都能欣賞的黑色幽默其實我們都是那個想吃小孩卻狠狠落敗的小鱷魚,我們都想嘗試下那些所沒做過的,別人越加阻攔,我們越是倔強的想去做,單純的邪惡的我們, 我們明明知道,總會有人為我們擔心, 卻依舊不管不顧的去做那些我們以為能做到的事。感受美,發現愛,啟迪智慧。孩子,我要給你最好的成長。
  • 樂學園丨寶貝故事會——《我想吃一個小孩》
    從2月2日起,保利和樂教育公眾號每天早晨9點開始定時推送「樂學園」線上課堂,為孩子和家長提供豐富有趣的親子益智線上課程,在這個特殊時期,陪伴大家。建議家長每天安排孩子固定的時間學習,保持專注,養成習慣。
  • 經典繪本《我想吃一個小孩》:父母要給孩子體會生活的空間
    每天早上,媽媽都給小鱷魚奇奇拿來好吃的香蕉當早餐,但是有一天,奇奇不肯吃香蕉了。鱷魚媽媽非常擔心,她不停地問:「這香蕉多好啊,多有營養啊!你真的不吃嗎?」奇奇回答說,「今天我想吃一個小孩。」鱷魚媽媽非常擔心,她不停地問:「吃香蕉多好呀,多有營養啊!你不吃嗎?你真的不吃嗎?」「不,謝謝媽媽。」奇奇回答說,「今天我想吃一個小孩。」「啊?這是什麼念頭!我親愛的奇奇!」媽媽很驚訝地說,「香蕉樹上只能結出香蕉,結不出小孩啊!」「也對。不過,我就是想吃一個小孩!」
  • 作者|吉竹伸介——繪本界的幽默大師
    大家好,我是本期的小編咚東!在本期開始之前,我想讓大家想一想一下幾個問題:在挑選繪本時,自己購買的標準會是什麼?是繪本裡要有精美的插圖嗎?或是溫暖人心具有教育意義的故事?有沒有哪一位作家的書只要一出版就會引起你們的好奇心?那麼言歸正傳,今天我要來分享的繪本作家很特別,他是吉竹伸介。他的繪本跟以往我們我們認知的繪本「該有的樣子」似乎有些出路。他的插圖可能稱不上是最優秀的,他的故事對許多人來說可能根本也不是個故事。
  • 9本幽默繪本讓孩子成為一個「有趣」的人
    莫言曾說:分數、學歷、甚至知識都不是教育的本質。真正的教育,是啟發、是點燃、是感化,是激勵、是熱愛、是對孩子人格修養的塑造和身心的關懷。可見,有趣,是一個人極為重要的「品質」。一本真正吃透了幼兒心理的繪本,會把一個無聲的故事變成一個笑聲不斷的故事。今天為大家推薦到9本幽默主題繪本,每一本都讓孩子捧腹大笑。讓孩子感受到閱讀的快樂,就是讀繪本的意義。
  • 10本幽默繪本,爆笑中愛上讀書收穫成長
    要是你給老鼠一塊餅乾,他就會問你要杯牛奶;等你給了他牛奶,他就會問你要吸管,吃飽喝足了,他還想問你要塊紙巾擦擦嘴……兜兜轉轉一大圈又回到了原點。這本書的作家蘿拉·努梅羅夫出道即巔峰,《要是你給老鼠吃餅乾》系列第一本故事誕生後,就受到了美國出版界的盛讚,並蟬聯了《紐約時報》暢銷童書榜70餘周,可見其受歡迎之火熱了。
  • 10本幽默繪本,爆笑中愛上讀書收穫成長
    怎樣培養一個「有趣」的孩子呢?不妨從閱讀幽默有趣的書籍開始,既能激發孩子的閱讀興趣,又能讓孩子找到學習中的快樂。幽默的書籍常常會被爸媽們誤解,認為除了搞笑沒有其他用處,殊不知既幽默又有文學價值的文字是很難駕馭的,這樣的文字充滿創造力、想像力和思維能力。
  • 9月20日 • 講座 陳鴻銘老師公益講座:《透過繪本談教育——不可小看的親子閱讀》
    但是如何透過親子共讀繪本更好的支持孩子成長,如何做一個有協助能力的父母,很多家長都表示還很需要進一步的學習。大多數家長認為繪本只是給小孩子看的,有點小兒科,每天只是為了完成任務,給孩子講講。但自己無法靜下心來讀繪本,更不能深入地理解繪本的更深層價值。
  • 《大腳姑娘》:幽默風趣的故事背後,蘊藏著悅納自己的人生智慧
    下面,我將從繪本創作者和創作特色解讀、《大腳姑娘》的現實教育意義、如何引導孩子正確認識自我等方面進行解讀,相信可以讓3-6歲的孩子以及家長們受益匪淺。前面就提到了,這是一個誇張又幽默的故事。誇張主要體現在表現手法上。
  • 有聲繪本故事《老虎外婆》充滿智慧勇敢的幽默民間故事童謠
    大老虎吃了老婆婆帶給外孫女的饃饃,又吃了老婆婆,然後穿上老婆婆的衣服想去吃小朵朵。小朵朵是個聰明勇敢的小女孩,她會怎樣對付老虎呢?讓我們一起聽故事吧。繪本信息:作者:魯兵/文 詹同/圖出版社:連環畫出版社繪本欣賞:
  • 芭貝·柯爾:繪本界的「幽默女王」,用創意給人們帶來歡樂
    說起我最喜歡的繪本作家,大概非芭貝·柯爾莫屬,最先接觸的她的繪本是《頑皮公主不出嫁》,看完這個繪本後,我就被她俘獲。我太喜歡她的風格了!幽默俏皮,又非常叛逆,更讓人羨慕的是,她本人就活成了她繪本中的樣子:喜歡動物,喜歡運動,到處旅遊,每天書不離手,她住在英國的小鄉村,跟自己喜歡的動物生活在一起。
  • 買了幾千冊繪本,這是我私藏的0-5歲書單,第三波推薦
    宮西達也低幼繪本代表作☆ 幽默又極富創意,快樂閱讀中培養孩子對顏色和形狀的認識。我想這本書,正好能教會她這一點。當你很愛一個人的時候,也許,你會想把這種感覺描述出來,可是,就像小兔子和大兔子發現的那樣:愛,實在不是一件容易衡量的東西。精彩而有溫度的故事,勾勒出了母愛的偉大,非常適合作為寶寶的睡前讀物。
  • 故事育兒|如何培養樂觀、幽默、智慧的孩子?聽聽阿凡提怎麼說
    我們都希望孩子樂觀幽默、充滿智慧,不過如何把這些抽象的教育目標,轉換成簡單易行的教育方法呢?澳大利亞一位資深幼兒教師蘇珊·佩羅為我們提供了一種新的教育思路:故事教育法。蘇珊·佩羅經過多年幼教實踐發現故事對孩子有治癒作用。
  • 繪本的生命教育是如何帶給我們的
    相信帶孩子看過繪本的媽媽們一定不陌生這句話:繪本是給0-99歲的人看的。相信很多人心裡會打鼓,有的人會想:繪本的圖畫那麼簡單,太幼稚了吧?也有的人會說:繪本就是給小孩看的!我們常常可以在繪本裡讀到創作者,也能經由繪本讀懂自己,帶給孩子帶給我們一段關於生命教育的旅程,是一段發現自己和自己對話的旅程。幾天前看到繪本《蘇菲的傑作》時感觸頗深,也想藉由這本繪本帶給大家分享。《蘇菲的傑作》裡的蘇菲是一隻蜘蛛,她任勞任怨,儘管不被別人理解,但一生都在傾其所有地給予和貢獻自己的全部。
  • 熱銷繪本不等於零差評,《愛心樹》、《我爸爸》……這些經典繪本...
    一直以來,我們都關注於好的繪本推薦。其實很多經典的繪本也有不少典型的差評。今天就想聊一聊這些久負盛名的繪本的負面評價(爭議)帶給我的思考。我想吃一個小孩一本輕鬆幽默的描述小鱷魚的故事書。版權售至法國、荷蘭、日本、西班牙等16國,榮獲多項大獎。妥妥一本經典繪本。每天早上,鱷魚媽媽都會給他拿來香蕉做早餐。但是有一天,奇奇不肯吃香蕉了,堅持要吃一個小孩。爸爸媽媽想了很多辦法,但是奇奇還是不改變主意。
  • 小繪本,大智慧
    我一直把這點謹記在心中,同時也一直在踐行。跟很多家庭一樣,我女兒的啟蒙教育也是從繪本開始的。為了能帶女兒從繪本中挖掘到更多寶藏,我開始讀一些讀繪本的輔助書籍,比如松居直的《如何給孩子讀繪本》《說說圖畫兒童圖畫書的敘事藝術》《一本書讀透圖畫書》,郝廣才的《好繪本如何好》等,這些書給我一些讀圖畫書的思路和方法。
  • 《小兔子學存錢》:幽默的故事背後,教孩子為夢想儲蓄
    本文我將從繪本作者和繪本的賞析,繪本在現實生活中的教育意義,繪本講解技巧三方面展開分析,希望家長能得到一些啟示。繪本作者和繪本的賞析1.繪本的作者。 繪本的作者辛德斯·麥克勞德是一位來自加拿大的母親,她以自已的孩子為靈感創作了這套書。
  • 中國式幽默,妥妥的處世哲學智慧
    但這只是笑話,還算不上幽默。笑話絕不等於幽默,這是大家首先應該明確的問題。笑話最多就是一種拙劣的幽默,多是一種文字遊戲而已。而真正的幽默則是一種高明的處世哲學,是一個民族的文化心理,是一個民族智慧的集大成者。
  • 親子共讀,《為什麼不能等一下》,給孩子的情緒教育繪本
    看到王宏哲給孩子的情緒教育繪本-『為什麼不能等一下』真的覺得我現在就需要這一本啊~~ 本書的中心思想環繞著『自動自發』這四個字,繪本故事是以雙線進行 ,但舉凡出門前換穿衣服、整理東西,還是需要大人一個口令才肯一個動作,繪本內容除了小朋友之外,媽媽我也覺得該要慢慢放手,偶爾讓鴨卷自己承擔拖時間的後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