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歲兒童吃「驢打滾」卡住氣管不幸夭折

2020-12-24 騰訊網

一口「驢打滾」吃進嘴裡,3歲的小鵬(化名)立刻上不來氣了。

當救護車趕到醫院後,小鵬已經沒有了生命跡象。

剛吃一口「驢打滾」

氣管被卡住上不來氣

昨日下午13時30分許,住在朝陽市二其營子3歲的小鵬吃了一口「驢打滾」,結果立刻就因食物卡住了氣管而上不來氣,不一會就背過了氣。

發現小鵬被卡住後小鵬媽媽立即叫了救護車。當救護車趕到醫院後,小鵬已經沒有了生命跡象。

昨日15時30分許,記者來到了朝陽市中心醫院,此時醫生還在為小鵬做最後的努力,給小鵬做著心肺復甦,但是此時小鵬的吊瓶已經不滴了。小鵬媽媽泣不成聲地癱坐在椅子上。

主治醫生介紹,到了醫院後,大約14時許醫生用醫用工具將卡在氣管中的食物夾了出來,開始為小鵬搶救。16時10分,醫生拔下了針頭,停止搶救。

孩子出現卡噎時

應倒立輕拍背部

醫生介紹,因為孩子的氣管比大人的細,吃年糕、豆包、花生米、泡泡糖等一類的食物很容易卡在氣管處。一旦卡在氣管,不能呼吸,幾分鐘就會停止心跳,非常危險。孩子進食期間發生卡噎,卡噎物一般是在聲門(氣道最窄的地方)或氣管中,由於小孩缺氧耐受力較差,卡噎後幾分鐘內就會發生意外。

醫生認為,當孩子出現卡噎時,可嘗試將孩子倒立起來,輕拍其背部,看卡噎物能否掉落。還可選擇催吐法,即用手指伸進口腔,刺激催吐,適用於較靠近喉部的氣管異物。如果手能碰及卡噎物,也可將其摳出來。

遇到這種情況,家長一定要一邊自救一邊送往醫院,因為呼吸不能停止時間過長,自救是非常必要的。(華商晨報 記者隋婷)

(東北新聞網 隋婷)

相關焦點

  • 氣球爆裂 碎片卡住氣管 商南兩歲男童不幸身亡
    華商報商洛訊(記者 程娟)5月4日,商南縣趙川鎮後川村一名兩歲男童玩氣球時,被爆裂的氣球卡住氣管不幸身亡。據知情者介紹,當日有村民結婚,新房內掛有氣球,大人便將氣球摘了一隻拿給兩歲的小寶(化名)當玩具玩。
  • 5歲女孩吃果凍嗆入氣管 不幸離世
    現代快報訊 (通訊員 孫鎮江 蔣斐 記者 陸文杰)5歲的小女孩小可(化名)吃果凍時被嗆,家人連忙把她送到醫院緊急救治,醫生從她的氣管裡取出了果凍,然而小可卻因為嚴重腦缺氧,多個器官功能衰竭,最終不幸離世。
  • 1歲女童被半粒花生卡住氣管,常州兒童醫院綠色通道及時救援!
    近日,1歲女童朵朵吃花生,不慎將半粒花生米嗆入主氣管,堵塞呼吸道,一度出現嚴重缺氧,情況危急。常州市兒童醫院綠色通道一路暢通,多科協作救治,女童轉危為安,目前生命體徵平穩,12月14日已轉入普通病房。半粒花生嗆進氣管一歲女童危險萬分12月5日,1歲女童朵朵正在和家人吃午飯,朵朵突然想吃花生,媽媽便幫她把花生剝好,「她不是第一次吃花生了,所以我當時也沒在意,讓她自己吃。」
  • 孩子吃東西卡住了氣管怎麼辦?海姆立克急救法能救命
    小孩子「吃東西被卡住」、「孩子吃東西卡住了氣管」、「異物卡喉」導致窒息死亡的新聞,屢屢登上各大媒體的熱搜,讓典叔看了無比的揪心、十分的痛心! 兒童喜歡將細小的東西吃進嘴巴,但他們哭泣、大笑、說話、叫喊時突然吸氣,稍有不慎就可能把異物吸到氣道中。 由於兒童氣道較細,異物進入後孩子常常沒法自己咳出,更容易阻塞氣道,可能造成肺部感染、氣胸、肺氣腫,甚至導致窒息、死亡等一系列嚴重的情況。
  • 一顆板慄,讓一歲半男童不幸身亡 孩子吃東西被卡住,怎麼辦?
    11月19日中午,壽縣一名一歲半的幼兒由家長餵食了一顆板慄,孩子囫圇吞下時不慎被噎住,最終導致板慄堵塞了氣管,家人慌忙將男童送醫,可惜的是,男童最終搶救無效身亡。  一開始,男童被送往壽縣當地醫院救治,但因為醫療條件有限,最終被送到合肥市史河路安徽中醫藥大學第三附屬醫院急診室搶救。
  • 老翁吃肉卡住氣管 醫生:老年人吃東西一定要慢
    14日中午,巍山鎮80多歲的李大爺在吃午飯時,由於沒有咀嚼充分,導致一大塊肉卡在氣管位置。一時間,李大爺喘不上氣來,被家屬立即送往巍山醫院治療。  李大爺曾患過中風。當天中午,家屬餵飯時,李大爺突然被一大塊肉卡住了氣管。瞬間,李大爺開始喘不上氣來,心跳開始加速。手足無措的家屬見狀,立刻將其送往醫院。
  • 杭州一40歲男子被魚刺卡住 搶救3天仍不幸離世
    記者 張姝 通訊員 沈文禮 方序 張穎穎 胡惠娟 一家人邊吃晚飯邊聊天。 丈夫吃紅燒鯽魚時,魚刺卡喉。 妻子用筷子檢查丈夫喉嚨口,無果。 全家人繼續吃飯、聊天。 晚上11點,全家人睡覺。 凌晨一點,妻子發現丈夫窒息。急送醫院。 醫生檢查發現,患者喉頭嚴重水腫。行氣管插管。 急救一小時後,恢復心跳。但因窒息嚴重,腦死亡沒能恢復。
  • 2歲男嬰不幸夭折,又是因為這個!千萬別再給孩子吃這些了...
    衛生院無法處理,建議轉送兒童醫院。  而兒童醫院也無法處理這樣棘手的情況,孩子再次被送到了省兒保救治。  記者趕到醫院時,這個孩子已被送到手術室搶救,醫生確認,孩子的喉嚨被異物卡住。  下午2點左右,在兒保濱江院區住院部的手術室門口,記者見到了男孩的父親,他穿一雙拖鞋,一件單衣,蜷縮著坐在手術室門口的牆角處。
  • ...結果卡住了 幸虧搶救及時 醫生提醒幼兒如何避免異物進入氣管
    醫院供圖日前,瀋陽一位孩子爸爸隨手給年幼的孩子餵食碎花生,沒想到孩子被卡住咽喉和氣管,差點釀成大禍,幸好被醫生及時搶救。瀋陽市兒童醫院張新利醫生提醒,3 歲以下的孩子咀嚼和吞咽功能都還沒有發育完全,建議家長不要給孩子吃諸如瓜子、花生等需要咀嚼的堅果,在孩子吃東西的時候也不要引逗孩子,因為這樣都容易引起嗆咳,導致異物進入氣道發生危險。
  • [春節小貼士] 兒童氣管有異物怎麼辦?專家來支招
    節日期間,兒童氣管或食管發生異物傷害高發,而九成異物都是花生米和瓜子等食物。  記者了解到,容易造成氣管異物現象的食物主要是花生、瓜子、開心果、慄子、蘋果等,每年因為氣管異物到河北省兒童醫院耳鼻喉科就診的孩子大概有700至800例。部分孩子來到醫院後,已經出現呼吸困難的症狀,有的甚至還沒到達醫院就已經死亡。
  • 千萬別給孩子餵食硬物 1歲寶寶被核桃仁卡住氣管
    家長給孩子舔山核桃仁沒想到卡住氣管  醫院緊急給他做了CT,發現山核桃仁卡在了氣管中上部,「如果卡在氣管下部,一般都用支氣管鏡取異物,但如果卡在中上部,心跳呼吸可能隨時暫停,風險非常大!」  醫院兒科、急診科及五官科、麻醉科醫生進行了緊急會診。
  • 兒童緊急事件處理 | 氣管異物窒息怎麼辦?
    兒童緊急事件處理 | 氣管異物窒息怎麼辦?大多發生在學齡前兒童,以嬰幼兒多見,5歲以下兒童80%-90%。常見異物有:帶有小零件的玩具,整顆堅果,大塊水果、果凍,筆帽,紐扣電池硬幣,吊墜等。氣管異物窒息可用海姆立克急救法進行急救!!!
  • 春節兒童氣管、食道異物風險增加 反覆肺炎需警惕氣管異物
    據北京東區兒童醫院耳鼻咽喉頭頸外科主任醫師李建瑞介紹,春節期間,兒童氣管、食道異物風險增加,患兒總量比平日增加15%到25%。  兒童反覆肺炎需警惕氣管異物  「常見異物包括花生米、豆子、瓜籽等呼吸道異物以及雞骨、魚刺、塑料筆帽等食道異物,此外,將豆類、橡皮泥、小玩具等塞進鼻腔、耳道異物也很常見。」
  • 兒童氣管內不慎吸入異物 推壓法可幫助排出
    兒童氣管內不慎吸入異物 推壓法可幫助排出 2013年06月05日 09:25:22   新華網杭州6月4日電(記者嶽德亮)兒童無意中將異物吸入,卡在氣管的意外傷害並不罕見。浙江省嘉興市秀洲消防大隊的專家提醒,遇到這種情形時,推壓法可幫助兒童將異物排出。
  • 女兒食用果凍而不幸窒息 父母泣呼小杯果凍下架
    卡住後致腦部缺氧缺血  今年3月15日上午9時20分,已經再次懷孕7個月的陳太太因要到附近看房,叮囑家中保姆照看女兒,隨後出門。「才10分鐘,我就永遠失去了我的女兒」。陳太太悲痛地說,若寧在食用果凍時不幸被果凍卡住。保姆發現情況不妙,隨即把小若寧抱到了附近的醫院搶救,後又被轉到兒科醫院。
  • 酒醉男子被嘔吐物卡住氣管 引發窒息裸死招待所
    酒醉男子被嘔吐物卡住氣管 引發窒息裸死招待所 2012年08月13日01:59 來源:南方都市報
  • 八旬老人被食物卡住氣管 已恢復心跳還需進一步治療
    12月16日下午1時許,連雲港海州區朝陽西路一小區發生驚險一幕,一名八旬老人在吃飯時,食物卡住氣管,生命垂危。接到家人求助後,急救醫生趕到現場展開搶救。經過搶救,老人恢復心跳,但由於病情較重,還需進一步治療。
  • 三明1齡童竟囫圇吞下半顆話梅核 卡住了氣管
    近半個月,1歲的三明男孩小俊(化名)反覆咳嗽,住院8天,被當成急性支氣管肺炎治,卻不見好轉。此後,他輾轉多家醫院,直到8月1日,省婦幼保健院醫生從他的氣管裡夾出半顆話梅核,小俊媽媽才恍然大悟。原來,半個多月前,她搶奪小俊嘴裡的話梅,小傢伙迅速嚼碎話梅,竟囫圇吞下半顆核。
  • 男孩吃桃被嗆窒息身亡 氣管進異物後要這樣搶救
    五歲的童童(化名)跟小朋友邊玩耍邊吃桃,不料吃進去的桃肉嗆進了氣管中,家長看他臉憋得通紅,趕緊將他送到了醫院。9月24日,記者從接診的市婦兒醫院了解到,由於嗆的時間太長男童不治身亡。對於這起悲劇,急救醫生提醒家長,孩子在哭笑以及嬉鬧跑跳時都不要讓孩子吃東西。
  • 泰安一學生卡住氣管,老師20秒急救成功!什麼是海姆立克急救法?
    據學校工作人員介紹,該音樂老師為學校的副校長,當天該學生誤吞原子筆的零件卡住氣管,老師緊急採用海姆立克急救法救助。約20秒急救後,學生身體恢復正常。事後音樂老師還給學生上了一堂急救課。據介紹,學校每年都會進行相關培訓,老師和學生都掌握一定的急救知識。其實不只是老師和學生需要掌握一定的急救知識,我們的爸爸媽媽也要了解這些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