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強區域性整體貧困基本解決 累計減貧80775人,貧困發生率降至1...

2020-12-25 漢中市政府門戶網站

10月26日,漢中市「打贏脫貧攻堅戰共圓全面小康夢」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寧強縣專場在市政府新聞發布廳舉行。

記者從發布會上了解到,截至2020年6月底,寧強縣累計減貧80775人,貧困發生率由2014年的30%降至1.01%,107個貧困村全部退出,今年2月27日省政府公告寧強等29個貧困縣(區)退出貧困縣序列,順利實現整縣脫貧摘帽。目前,剩餘貧困人口2219戶2996人已全部達到脫貧標準,正在按程序脫貧退出,至此,該縣區域性整體貧困基本解決。

該縣堅持精準方略,全面落實脫貧攻堅政策,產業發展提質增效,創新產業扶貧「十大模式」,累計投入財政資金7.94億元,帶動1.7萬貧困戶戶均增收3000元以上。創業就業落實落地,累計開展技能培訓和創業培訓8559人次,年均轉移貧困勞動力2.7萬人以上。教育扶貧不漏一人,累計資助學生19.47萬人次1.22億元,貧困家庭學生教育資助政策實現了應享盡享。住房安全全面保障,累計投入11.59億元實施易地扶貧搬遷6796戶23072人,投入1.06億元實施危房改造4521戶,農村居民住房安全問題全面「清零」。飲水安全全部達標,累計投入資金1.69億元,實施農村飲水安全提升工程240個,確保了供水工程長久發揮效益。健康扶貧全員覆蓋,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基本醫療保險、大病保險參保率100%,因病致貧戶下降93.3%,大病救治率100%。生態扶貧效益凸顯,實施新一輪退耕還林2.5萬畝,選(續)聘生態護林員2939名,發展林下中藥材4.5萬畝、銀杏10萬畝、乾鮮果23萬畝,覆蓋貧困戶1.6萬戶。兜底保障應兜盡兜,建檔立卡貧困戶兜底保障14615人,累計發放補助資金1.43億元。

該縣持續精準發力,扶貧資金投入持續加大,累計投入財政專項扶貧資金和涉農整合資金13.78億元,實施扶貧項目2965個;扶貧互助資金協會實現了貧困村全覆蓋,扶持貧困戶會員7199戶;累計發放扶貧小額信貸3.98億元,助力7167戶貧困戶發展產業增收。基礎設施條件顯著提升,累計投入資金4.17億元,實施交通項目383個,建設村組道路830餘公裡,行政村瀝青(水泥)路通達率100%;投入1.17億元,實施農網改造項目118個,全縣電力入戶率和行政村動力電覆蓋率均為100%。農村人居環境明顯改善,創建市縣級、鎮級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示範村27個。消費扶貧助力持續增收,累計銷售額7025萬元,帶動貧困戶增收1.5萬餘戶。蘇陝扶貧協作不斷深化,實施蘇陝扶貧協作項目133個,完成投資3.6億元,惠及貧困人口2萬餘人。黨建示範引領更加有力,成功創建省級黨組織標準化示範村5個、市級示範村20個。群眾內生動力不斷增強,全縣1000餘人次獲評中省市縣脫貧攻堅各類先進典型,實現了由「要我脫貧」到「我要脫貧」的轉變。

相關焦點

  • 寧強脫貧摘帽 107個貧困村全部退出
    寧強縣委副書記、縣長黎建軍就全縣相關情況進行了主題發布。 黎建軍說,截至2020年6月底,全縣累計減貧80775人,貧困發生率由2014年的30%降至1.01%,107個貧困村全部退出,今年2月27日省政府公告寧強等29個貧困縣(區)退出貧困縣序列,順利實現整縣脫貧摘帽。
  • 中國五年累計減貧6853萬人 貧困發生率累計降低7.1個百分點
    國務院扶貧開發領導小組辦公室副主任陳志剛在論壇上指出,這五年貧困地區的面貌明顯改善,2017年貧困地區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到9377元,較2013年水平提高了50%以上,與全國農村平均水平的差距進一步的縮小。貧困地區群眾住房安全得到了明顯保障,農村低保標準均已高於國家扶貧標準,貧困人口最低生活水平有了明顯提高。
  • 洛陽新聞發布會丨嵩縣累計脫貧21170戶,貧困發生率降至1.06%
    據介紹,截至去年年底,嵩縣已實現105個貧困村出列,累計脫貧21170戶79541人,貧困發生率降至1.06%,順利實現脫貧摘帽。  緊盯「兩不愁」,多措並舉促增收。累計建成農家賓館及精品民宿1300餘家,打造鄉村旅遊特色村14個,將易地搬遷後的、具有豫西民居特色的、保存相對完好的豫西「老屋」,開發建設精品民宿216套,通過「社會公益幫扶」模式,累計結對幫扶貧困群眾1966人次。  戰疫,也是戰貧。
  • 甘肅省累計減貧581萬人 貧困發生率下降到5.6%
    原標題:甘肅朝全面小康邁出一大步(權威發布) 933萬 一批重大水利工程,累計解決933萬農村人口飲水安全問題 14.3萬 截至2018 靶心不偏 幸福感和獲得感穩步提升 過去,甘肅貧困面積大、貧困人口多、貧困程度深。2012年底,新一輪脫貧攻堅戰打響時,甘肅共有貧困人口692萬,貧困發生率達33.2%,全省86個縣中有58個被納入國家集中連片特困地區,扶貧開發任務十分繁重。 「70年來,隴原大地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 累計14.9萬人脫貧 貧困發生率降至0.5%
    記者 陳維燈地處武陵山區腹地的酉陽土家族苗族自治縣貧困人口多、扶貧任務重,2014年全縣貧困發生率高達17.4%。面對艱巨而繁重的脫貧攻堅任務,酉陽縣委、縣政府堅持以脫貧攻堅統攬全縣經濟社會發展全局,緊扣「兩不愁三保障」,突出「六個精準」「五個一批」,舉全縣之力合力攻堅。
  • 減貧奇蹟舉世矚目!《經濟日報》聚焦怒江獨龍江鄉
    中央明確提出:到2020年,確保我國現行標準下農村貧困人口實現脫貧,貧困縣全部摘帽,解決區域性整體貧困。限期脫貧就必須解決精準問題。為摸清情況,2014年,全國組織80多萬人,進村入戶開展貧困識別,經過一年的努力,基本摸清了我國貧困人口分布、致貧原因、脫貧需求等信息,建立起了全國統一的扶貧開發信息系統。
  • 國家衛健委:山西永和縣累計脫貧17753人 貧困發生率降至0.53%
    全縣共有貧困村78個,建檔立卡貧困人口6594戶18031人,貧困發生率34.4%。截至目前,累計脫貧78個村6492戶17753人,貧困發生率下降為0.53%。2019年底計劃實現整縣脫貧摘帽。在深入推進山西省縣鄉醫療衛生機構一體化改革的基礎上,重點推進鄉村一體,充分發揮山西健康扶貧「雙籤約」的優勢,暢通貧困人口上下轉診機制,由省市向鄉村兩級延伸。確保貧困人口常見病、多發病能夠在縣域內得到及時救治。三是全面消除「空白點」。從2015年至今,共新建和改擴建村衛生室63個。今年通過市級派駐、縣聘鄉用、鄉聘村用、村聘共計37名,目前全縣已全面消除鄉村兩級醫療衛生機構和人員空白點。
  • 減貧報告即將發布,李保東作序:發展是消除貧困的根本和保障
    《亞洲減貧報告2020》以「全球化變動與公共危機影響下的亞洲貧困」為主題,對亞洲國家減貧面臨的挑戰,取得的成就,以及積累的經驗進行了系統分析,同時也對中國脫貧攻堅戰的進展和新冠肺炎疫情對亞洲貧困的影響進行了詳細的闡述。本報告前言由論壇秘書長李保東撰寫,以下為原文。時至今日,貧困依然是人類面臨的共同難題,是當今世界面臨的最大全球性挑戰之一。
  • 《數據與世界》:亞洲仍是對全球減貧貢獻最大的地區
    國際在線報導(記者 張櫟):博鰲亞洲論壇15日發布的《亞洲減貧報告2020》指出,今年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成為影響亞洲各國貧困變化的最直接因素。儘管面臨重重挑戰,亞洲仍是對全球減貧貢獻最大的地區。伴隨著巨大經濟增長,亞洲發展中國家的經濟社會轉型從根本上改變了全球經濟和貧困治理的格局。截至2019年,大部分亞洲發展中國家的貧困發生率已經降到了3%以下。報告還指出,在各國均面臨疫情衝擊的背景下,中國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減貧成果。自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已經成功使7億多人口擺脫貧困,累計脫貧人口接近歐洲總人口數,對亞洲乃至全球減貧事業作出的貢獻最大。
  • 孫志剛:貴州大地發生了歷史性巨變,書寫了減貧奇蹟的精彩篇章
    在中國共產黨成立99周年之際,貴州省脫貧攻堅「七一」表彰大會7月1日在貴陽隆重舉行。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孫志剛出席並講話。「中國共產黨因人民而生,為人民而興。」孫志剛說,作為全國脫貧攻堅的主戰場,貴州始終牢記習近平總書記殷殷囑託,始終堅持以脫貧攻堅統攬經濟社會發展全局,堅決落實中央部署,緊密結合貴州實際,創造性地開展工作,探索出一系列精準管用的「貴州戰法」,形成了整體聯動、協調並進的「系統工程」,推動貴州大地發生了歷史性巨變,書寫了減貧奇蹟的精彩篇章。
  • 楚雄7個貧困縣全部摘帽,貧困發生率降至0.46%
    昨天(8月11日)上午,記者從雲南省決戰決勝脫貧攻堅系列新聞發布會上了解到,楚雄彝族自治州貧困發生率已經從12.25%下降到0.46%。武定縣是楚雄州脫貧攻堅戰的重中之重,五年來累計投入脫貧攻堅資金61.24億元,7360名幹部結對幫扶武定縣貧困戶。2020年5月16日,省政府批准武定縣脫貧摘帽,24800戶93040人深度貧困人口已達到"兩不愁三保障"要求,啃下了全州深度貧困最硬的骨頭。
  • 瞭望| 戰勝貧困的中國奇蹟
    2012年底到2019年底累計減貧9348萬人,貧困群眾收入水平大幅度提高,貧困地區基本生產生活條件明顯改善。脫貧攻堅體現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制度優勢,為國際減貧事業提供了中國方案,是中華民族發展史上,甚至是人類社會發展史上的重大創舉。
  • 盤錦、遼河油田四年幫扶 錦州義縣貧困發生率從14.5%下降到0.11%
    義縣地處遼寧西部,是遼寧省扶貧開發重點縣,也是全省10個深度貧困縣之一,截至2015年底,義縣共有建檔立卡貧困人口46698人。四年來,全縣貧困發生率從2015年末的14.5%下降到2019年末的0.11%,151個貧困村全部銷號,實現了省級貧困縣退出摘帽。
  • 博鰲論壇亞洲減貧報告2020:亞洲仍是對全球減貧貢獻最大地區
    報告以「全球化變動與公共危機影響下的亞洲貧困」為主題,梳理了亞洲減貧的最新進展和面臨的挑戰,總結了亞洲減貧的成就和經驗。報告指出,儘管面臨重重挑戰,亞洲仍是對全球減貧貢獻最大的地區。報告指出,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成為了影響亞洲各國貧困變化的最直接因素。
  • 博鰲亞洲論壇發布報告:亞洲是對全球減貧貢獻最大地區
    報告以「全球化變動與公共危機影響下的亞洲貧困」為主題,梳理了亞洲減貧最新進展和面臨的挑戰,總結了亞洲減貧的成就和經驗。   報告指出,今年,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使得亞洲各國和地區減貧工作面臨重重挑戰。儘管如此,亞洲仍是對全球減貧貢獻最大的地區。截至2019年,大部分亞洲發展中國家貧困發生率已經降到了3%以下。
  • 人類減貧事業的「怒江實踐」
    2014年至2019年,怒江州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從26.78萬人減少到4.43萬人,貧困發生率從56.24%下降到10.09%,貧困村從249個減少到80個,實現獨龍族整族脫貧、貢山縣脫貧摘帽。  (一)各方合力破解區域發展難題  財政自給率低,建設成本高,人力、物力、財力投入嚴重不足,是怒江州長期處於區域性、整體性貧困的主要原因。對此,各級政府通過增加財政專項扶貧資金、整合現有涉農資金、撬動金融資源和動員社會資源,舉各方之力多渠道加大怒江州扶貧投入,構建了大扶貧格局,有效破解了怒江州區域性貧困的難題。
  • 《亞洲減貧報告2020》:亞洲仍是對全球減貧貢獻最大地區
    12月15日,博鰲亞洲論壇《亞洲減貧報告2020》在北京舉行發布會,報告以「全球化變動與公共危機影響下的亞洲貧困」為主題,梳理了亞洲減貧的最新進展和面臨的挑戰,總結了亞洲減貧的成就和經驗。報告總結稱,亞洲國家主要四種模式減貧,主要為國家主導型減貧模式、全部門益貧增長減貧模式、外部投資帶動減貧模式、福利轉移型減貧模式。報告還指出,亞洲仍是對全球減貧貢獻最大的地區。伴隨著巨大經濟增長,亞洲發展中國家的經濟社會轉型從根本上改變了全球經濟和貧困治理的格局。
  • 「中國減貧經驗為發展中國家提供有益借鑑」
    「走出了一條中國特色的扶貧道路」    在改革開放和扶貧開發的良性互動中,走出一條中國特色的減貧道路,是中國帶給世界的一大貢獻。回顧黨的十八大以來脫貧攻堅的偉大實踐,習近平主席作出「取得了決定性進展,創造了我國減貧史上最好成績,譜寫了人類反貧困歷史新篇章」的評價。
  • 中國減貧為世界樹立典範
    政府工作報告提出,今年再減少農村貧困人口1000萬以上,完成易地扶貧搬遷280萬人。  「中國在經濟快速增長和減少貧困方面取得了顯著成就,預計2018年中國的極端貧困率將降至1%以下。」日前,世界銀行發布最新《推進更加包容、更可持續的發展》系統性國別分析報告,稱讚中國在減貧方面取得的重大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