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1月13日),
番禺區召開2020年教育工作會議。
此次會議,與廣大學子息息相關,
既是回顧總結,堅定前行信念,
也是布局開篇,共謀發展大計。
2020年番禺區教育有什麼新發展?
一起來看看!
番禺區2020年教育發展主要預期目標:
新開辦中小學5所,新增公辦中小學學位5370個,義務教育標準化學校達98%;
改擴建公辦幼兒園30所,動工率達60%,公辦幼兒園學位達50%,普惠性幼兒園比例達85%;
高考實現「二七九」目標,中考實現位居廣州市「前列」目標(中考成績排廣州市前4名);
體藝競賽居全市前列。
具體有什麼舉措?
繼續往下看~
堅持至善為優,推進鑄品提質行動
謀立上品教育新高位
1
以新時代標準、粵港澳大灣區背景、廣州都會區定位,高標卓立、上品致遠,開展教育事業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編制工作。
指導各區屬學校、教育指導中心編制「十四五」教育事業規劃。完善義務教育、學前教育、學校布點、學校德育、教育信息化、民辦教育、教育科研等方面的規劃。
豐富立德樹人新內涵
2
突出德育時代性,堅持立德樹人,「五育」並舉,著力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
01.聚焦五個「度」,深入推進文化德育
「有深度」,強化思政與黨建工作的融合,重視思政課主渠道教育作用,發揮學科思政教育功能。
「有力度」,堅持精細指導,用好番禺德育工作指導手冊,推動德育視導常態化,防範違法犯罪、安全事故的發生,提升德育質量。
「有厚度」,實施文明教養提升工程,每年重點推廣10條禮儀規範,試用《番禺文化德育教材》,推動文化德育實驗學校與結對學校工作常規化,舉辦全國性德育工作研討交流活動,總結成果,走出番禺文化德育新路子。
「有廣度」,構建共育網絡,實施「長軸距精準式」法治宣傳教育項目,落實「100%家訪」,辦好家長學校,推進文化德育社會大課堂,深入開展研學實踐活動。
「有精度」,聚焦薄弱環節,從問題出發,加強德育教科研,推廣優秀德育成果。聚焦鄉村,加強對農村學校的德育視導和幫扶。
02.推進勞動教育實驗學校試點工作
對勞動教育進行整體規劃,力爭用三年左右時間,推動建立特色鮮明、課程完善、資源豐富、模式多樣、機制健全的從小學到高中、各學段目標明確,有機銜接的勞動教育體系。
開展區級勞動實踐教育基地及特色學校培育工作,培育10個區級勞動實踐教育基地、50所區級勞動實踐教育特色學校。
堅持學生值日制度,提倡組織學生參加校園勞動,積極開展校外勞動實踐和社區志願服務。
提倡家庭勞動,引導家長給孩子安排力所能及的家務勞動。
開創「研學後教」新境界
3
一是繼續打造 「研學後教」升級版,創新教法、活躍課堂,提升課堂效果,從而提升辦學質量。從課堂文化、教學設計、教學技術、教學評價四個層面深入總結「研學後教」課堂教學改革經驗。大力建設高效、素養、技術課堂,展示番禺課堂新樣態,讓研學課堂真正成為落實立德樹人的主陣地、研學過程真正成為核心素養培育的主渠道、研學後教真正成為教育質量提升的主推力。
二是直面新課標和新中考、高考改革等各種挑戰,制定切實可行的方案,確保2020年我區高考實現「二七九」目標,要努力提升本科率、提高「雙一流」大學的上線人數,刷新亮點,確保高考成績保持位列廣州市各區前列。2020年我區中考實現位居廣州市「前列」目標(中考成績排廣州市前4名)。
鑄造品牌學校新格局
4
01.完善仲元、番中教育集團管理模式
通過構建創新型集團化辦學制度、機制,定期對集團化辦學工作督導、評估,開展績效考核,激活發展動力,加強集團內部教師教研交流力度,開展有集團特色的學生課程,實現集團化辦學快速優質發展,打造集團化辦學品牌。
控制學校辦學規模,探索高中階段小班化教學模式。高質量推進仲元中學第二校區建設,實施周邊道路等配套設施改造提升。繼續推進市示範性高中創建工作,促進高中學校品牌建設。
02.打造智慧校園智慧教育
將教育信息化發展不斷深入到教育教學改革和課堂革命的核心領域,完善區域「網際網路+教育」大平臺,進一步深化推進區域數位化治理,降低信息化應用的成本。
支撐智慧校園建設,打造我區智慧教育特色典型案例,全面提高師生信息素養,增強教育信息化服務獲得感。
推進「電子書包」和「輕智慧課堂」實驗項目,實現信息技術與學科課堂教學的深度融合。
整合區域資源優勢,推進我區AI+教育創新工程,在全區開展人工智慧教育課程實驗,將人工智慧教育與STEM、創客教育有機融合,為學生提供多元、協作的學習活動和體驗。
形成體藝育人新氣象
5
強化綜合素質培養,讓每位學生掌握1至2項運動、藝術技能、會唱主旋律歌曲,引導學生了解世界藝術,增強文化理解。
以「尚美工程」為抓手,繼續通過教師藝術社團的建設,高質量地搭建藝術比賽交流平臺,有針對性地組織藝術教師專項技能培訓,建立更多高水平學生美育團隊。
組建區級小學、初中足球精英隊伍,探索科學合理先進的校園足球精英隊伍訓練比賽的可持續性機制,打造全市乃至全省校園足球教育教學高地。
創建「學、練、賽」教學模式,開展「12351」長跑模式試驗,提高課堂教學和課外活動質量,全面提升學生健康水平。
進一步推動體育特色品牌項目建設,打造一校一品和一校多品。
堅持惠民為要,推進促均衡補短板行動
推動學前教育公共服務體系建設
1
01.多渠道擴充公辦學位
推進30所公辦幼兒園的改擴建、新建工程項目,進一步推進新型公辦園開辦,收回租賃合同到期的村級幼兒園,力爭2020年公辦學位數佔幼兒園學位總數達到50%以上,為人民群眾提供優質普惠的學前教育資源。
02.完善區域學位預警系統
開發幼兒園招生報名登記平臺、修訂《廣州市番禺區教育局幼兒園選址規劃(2020)》 、制定一鎮街一策的預警方案,做好入園需求規劃。
03.推動學前教育內涵發展
創建一批嶺南文化特色課程幼兒園,研發並推廣一批嶺南民間體育遊戲玩具,培養一批懂嶺南文化、通學前業務的行政幹部和骨幹教師。組織全國性論壇,發揮改革試驗區的標兵作用。組織全國學前教育論壇,擴大學前教育「番禺模式」的影響力。
推動義務教育高中教育均衡優質發展
2
大力發展鄉村公共教育,結合微改造工程加強教育基礎設施建設,著力改善農村地區辦學條件,打造「鄉村溫馨校園」;加強城鄉教師交流,加大教研幫扶力度。
推進義務教育標準化學校建設,達標率達98%。
進一步改善辦學條件,推進微改造工程、排水管網改造工程和廣東省廁所革命工程,計劃實施微改造項目21個,預算投資9807萬元,廁所改革項目15個,預算投資892.15萬元;實施校園舒適工程,全面推進中小學課室照明與課桌椅改造工作;推進標準化考點建設,對20個中考考點的保管室、監控室、考務室及口語考試計算機室進行改造;推進橋興中學、富麗中學、南村中學、二師附屬初中和象達中學5個考點用電增容和加裝空調,實現「涼爽中考」的目標。
推動職業教育、社區教育健康發展
3
強化基礎能力建設,構建質量保證體系,推進職校基本辦學條件全面達標。
強化產教融合,加快建立與產業轉型相適應的專業動態調整機制,推動學科專業建設與產業轉型升級相適應,建立對接產業鏈、創新鏈的學科專業體系,加快推進專業標準化、規範化建設;完善校企合作機制,助推產教深度融合,打造職業教育優質品牌。加強與港澳職業教育交流與合作。
改善職中辦學條件,推進新造職中、番職校的擴建工程。
完善社區教育管理制度,提升鎮街社區學校的辦學能力,推進社(村)區居民學習點的標準化建設;組建社區教育服務志願隊,紮根社區、服務社區,促學治融合,增強社區治理功能。
依託廣州老年開放大學·番禺學院(番禺電大),以沙灣成校、沙灣古鎮、寶墨園和紫坭堂為學習活動點,打造老年教育「遊學養「項目,組建老年教育文創團隊,建設打造具有本土特色的老年教育基地。
推動特殊教育優質融合發展
4
全面實施特殊教育二期提升計劃,加大特殊教育的培訓力度和範圍,開展區內全體中小學教師的特教普及培訓。
成立特教指導中心,理順其職責功能,完善特殊學生綜合評估和轉介安置工作,做好全年級特殊學生的統籌管理,加大巡迴指導力度。
豐富我區普通學校特教資源,更有效地開展融合教育,在南村中心小學、大石富麗小學、石碁小龍小學等學校開辦特教班,為石碁小龍小學、機關幼兒園、化龍中學配備資源教室。
建設番禺特教網,實現特教管理信息化和課程資源共建共享。
推動民辦教育規範特色發展
5
進一步規範民辦學校辦學。嚴格執行關於民辦學校管理的有關規定,堅決落實民辦學校違規處理辦法,重點開展民辦學校學籍、課程開設等專項整治。進一步促進民辦學校辦學質量提升。
重點加強公民辦學校結對工作,研究開展公民辦學校行政人員或骨幹教師的支教和跟崗工作,從學校管理、教學、德育等方面切實提升民辦學校辦學質量。
文:何進欣
圖片來源:資料圖片
【購房資訊輕鬆享,快來關注樂居網】
文章來源:廣州番禺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