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公共資源交易改革,既是優化公共資源配置的市場化改革,更是打破利益固化藩籬,推進廉潔政府建設的一項重要舉措。目前,公共資源交易領域仍然存在權力部門行權不規範、改革推進力度不夠、交易覆蓋面不廣、交易中介管理不到位、交易主體不規範、監督不統一等問題。我們堅持問題導向,按照「政府引導市場、市場公開交易、交易規範運作、運作統一監管」的原則,從轉變政府職能、加快建章立制、創新交易方式、強化監督管理等方面著力,深入推進公共資源交易市場化、規範化、法制化建設,切實提高公共資源交易效率和公開公平公正水平,推動公共資源交易改革向「深水區」邁進。
轉變政府職能,當好交易「裁判員」。堅持以「管住權力」為著眼點,按照「管理不交易,交易不管理,監督檢查不參與管理及介入具體業務」的原則,通過建立健全「權力清單」,明確權力與職責邊界,做到各司其位、各司其職。強化主管部門的行業監管職責,通過角色分離,實現政事分開,提升政府管理效能。堅持把市場能做的事情交由市場去做,為各類市場主體營造充分競爭、公平公正的市場環境,實現資源的優化配置,發揮公共資源的服務效能,促進國有資產保值增值。
強化建章立制,推進權力「進籠子」。堅持把權力關進位度籠子,加強公共資源交易制度建設,確保規則公平。針對行政主管部門、交易操作機構、中介服務機構、項目業主單位、投標人等各方交易主體,出臺了《遂寧市公共資源交易監督管理辦法》、《完善體制加強公共資源交易管理的實施細則》和財政資金管理、政府投資項目管理等10個重點領域的管理細則;針對交易環節易發的違紀違規行為,出臺了《遂寧市建設電子化公共資源交易平臺的通知》、《進一步規範網上招投標的通知》等;針對評標專家自由裁量權過大的問題,採取7條措施規範招投標關鍵環節,推進招標文件範本化、電子評標流程化、廢標條款客觀化、開標過程網絡化、評標監控立體化、評標結果透明化、舉報處理公開化,規範專家評標行為,最大限度限制自由裁量權。
創新交易方式,搭建交易「大平臺」。建立公平、公正、統一、透明、高效的交易平臺是深化公共資源交易市場化改革,規範交易行為,減少交易成本的重要手段。按照「統一制定規則流程、統一進場交易、統一信息發布、統一受理審查、統一提供現場服務、統一建設市場誠信體系」的要求和「統一規劃、集中建設、市縣(區)共享」的原則,我們以信息技術手段為支撐,大力推進公共資源交易信息服務平臺、網上交易平臺、網上監督平臺「三大平臺」建設,規範交易模式,促進管理制度標準化、服務行為規範化和交易流程陽光化。同時,不斷擴大交易覆蓋面,在2012年實現國家投資建設工程、政府採購、國有產權等全程網上交易的基礎上,進一步延伸改革觸角,全面實施國有土地(礦業權)出讓網上交易,完善網上交易規則,確保交易規範化、程序化、公開化、透明化。
改革監督模式,設置監管「高壓線」。組建市、縣(區)公共資源交易管理委員會及其辦公室,切實加強公共資源監督管理,切割權力,封閉運行,真正實現「管辦分離」。制定了公共資源交易監督管理辦法,明確了監管責任,設置了「四個一律」的高壓線,不進場交易的招標投標一律無效,有不良行為的一律進黑名單,對投訴案件一律追查到底,對違紀違規的一律嚴懲不貸。建立了「統一領導、行政監察、行業監督、社會監督」互相補充、統一協調、共同管理的綜合監管新機制,關口前移、實時跟進,全面加強對公共資源交易事前、事中、事後的監管,形成了強大的監督合力。同時,通過建立網上監察系統,開通網上監督平臺,公共資源交易全程網上公開公示,自覺接受監督部門和社會公眾監督,構建了「不能腐、不敢腐、不易腐」的網上監督新模式,確保了權力陽光運行。 (趙世勇 作者系遂寧市委副書記、市長)
責任編輯: 李莎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