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新中國成立70周年,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特別推出「70年 70位名醫」大型系列健康科普,名醫名家帶頭普及健康知識,提升全民健康素養,向新中國成立70周年獻禮。今天推出第20期:《謝燦茂:經常咳嗽、咳痰警惕慢性阻塞性肺病,幹預要趁早!》。
【視頻】謝燦茂教授:慢性阻塞性肺病
人類的生存離不開呼吸空氣,肺的重要性就不言而喻了。然而慢性阻塞性肺病作為一種進展性疾病,發病率高,成為危害人類生命健康的一大殺手,慢性阻塞性肺病雖然不能夠治癒,但卻也不是不治之症。
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謝燦茂教授表示,慢性阻塞性肺病早期症狀並不明顯,當出現持續的咳嗽、咳痰、喘息等症狀時,要警惕慢性阻塞性肺病的發生。如要早期發現,肺功能檢查是重要的篩查手段。
醫學指導:中山一院呼吸與危重症科謝燦茂教授
慢性阻塞性肺病和其他呼吸系統疾病如何區分?
慢性阻塞性肺病主要是由慢性支氣管炎和肺氣腫引起氣流限制或氣流阻塞的疾病,而一些其他疾病如肺結核、支氣管擴張等氣道疾病雖然也能引起氣道的阻塞,但卻不屬於慢性阻塞性肺病的範疇。
吸菸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有何聯繫?
吸菸是慢性阻塞性肺病的主要病因,吸菸包括二手菸會引發氣道的慢性炎症,造成白細胞、淋巴細胞以及其他細胞浸潤氣道,進而引起氣道慢性炎症和肺泡損傷。
除了吸菸外,大氣環境的汙染也是引起慢性阻塞性肺病的重要原因,一些工業原料以及生物燃料的使用,如煤炭、秸稈等的燃燒,其煙霧也是有害的,是慢性阻塞性肺病的致病因素。
早期的慢性阻塞性肺病如何治療?
正常情況下,人體只使用肺百分之二十左右的功能。所以早期的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雖然會存在一定的氣道損傷,但卻沒有明顯的症狀,因此早期的慢性阻塞性肺病往往難以被發現。肺功能檢查是發現早期慢性阻塞性肺病的主要手段。
目前有研究表明,對早期慢性阻塞性肺病的患者進行一定的醫療幹預,可以有效延緩氣道阻塞的進程。對此,應積極開展慢阻肺早期普查,通過肺功能儀對高危人群進行檢查,是目前發現患者並早期幹預治療比較有效的手段。
急性加重期的慢性阻塞性肺病如何治療?
咳嗽、反覆咳白色泡沫痰,活動後氣促這些是慢性阻塞性肺病的主要症狀,在急性加重的情況下,這些症狀會明顯加重,如咳嗽加重,痰液增多變黃色,出現胸悶、喘息或呼吸困難的症狀。
慢性阻塞性肺病是一種進展性疾病,患者最初可能只在跑步時出現呼吸困難,繼而在走平路或者爬坡時呼吸困難,隨著疾病發展到晚期,患者可能出現嚴重的肺功能損害,活動和運動受限,甚至無法生活自理。
怎樣判斷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發作的情況呢?如有上述咳嗽、咳痰、呼吸困難加重的情況,甚或伴有發熱,需要及時到醫院來就診。
急性加重期應該如何治療呢?根據發作的嚴重程度,一般分為兩種情況。
第一種是患者出現咳嗽、咳痰加重,但咳痰沒有變成膿性,也沒有明顯的呼吸困難,臨床中遇到這種情況可以使用支氣管舒張劑治療。
另一種情況則是咳嗽加重,咳膿性痰、呼吸困難加重或發熱等症狀,就需要抗生素治療,另外根據患者情況,可能還需要吸氧、化痰和加強支氣管舒張劑的輔助治療,進一步的緩解患者的症狀。
-----
-----
總統籌:彭福祥、林芳宇
統籌:謝鳳蘭、梁嘉韻
攝影:劉星亮、蔡新潔
攝像&剪輯:周俊樂、葉小寶
文字整理:朱利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