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歷代帝王表,收藏這張表熟知83個王朝,559個帝王!

2020-12-11 網際網路產品運營喵

中國是四大古國之一,而且是現今唯一存在的古國。發展歷史悠久,經歷了很長時間的封建時代,封建時代是少不了帝王的。今天我們就看下歷代王朝和歷代帝王。中國一共出現了83個王朝,共有559個帝王,包括397個「帝」和162個「王」。

夏朝:約公元前22世紀-公元前17世紀;商朝--約公元前17世紀初-公元前11世紀;周朝:約公元前11世紀-公元前256年,分為西周,東周,東周又分為春秋,戰國。夏商周時代屬於奴隸制社會,今天這裡列舉的皇帝裡面暫且不包括他們。

秦朝—公元前221—元前206年秦王(贏政)統一六國,之後項羽和劉邦為爭奪帝位,進行了四年的楚漢戰爭。

秦始皇

西漢—公元前206年—公元25年,漢高祖(劉邦)->漢文帝->漢景帝(劉啟)->漢武帝(劉徹)

劉邦
西漢

東漢—公元25—220年(漢光武帝)劉秀

劉秀
東漢

三國—公元220-280 年劉備、曹操、孫權爭奪天下

曹操
劉備

晉朝—公元265-420年分為西晉,東晉

司馬懿

隋朝—公元581-公元618年隋文帝(楊堅)

楊堅

相關焦點

  • 帝王璽寶,談歷代帝王之寶!
    從秦代開始,歷代帝王都有御璽。  漢代御璽襲用秦朝制度,但更加規範化。魏晉和南北朝劉宋時期的御璽基本上沿襲漢制,北朝的御璽制度稍有一些變化,如北齊除有「乘輿六璽」和「傳國璽」外,還增加了一方「督攝萬機」的四字木印,這木印長一尺二寸,寬二寸五分,鼻鈕長九寸,寬七分,厚一寸,是用於各種薄籍的騎縫章,北周也曾重新制定過御璽制度,規定皇帝有八璽,增加了一個「神璽」。
  • 遊客必去的十二個歷代王朝的都城,你去過幾個?
    比如,中國有十二個城市是歷代王朝的都城,你去過幾個?遊客必去的十二個歷代王朝的都城第四個歷史古都是江蘇南京,南京有「六朝古都」之稱,先後有孫吳、東晉、劉宋、蕭齊、蕭梁、陳在此建立都城,在古代是深受帝王喜歡的一個城市。
  • 中國歷史上一共有83個王朝,它們的國號都是怎麼來的?
    中國自秦大一統至清朝滅亡,共出現過九個大一統王朝。分別是秦、漢、晉、隋、唐、宋、元、明、清。另外還有五十多個小王朝。當然,秦朝以前的夏、商、周三代也是統一的王朝。現在比較統一的說法是中國總共有83個王朝,559個帝王,其中帝397個,王162個。人們對於如此繁雜的大小王朝為了記憶清楚,總會編傳很多膾炙人口的順口溜!
  • 中國歷史上的十大糟糕帝王:乾隆排第九,第一名是漢人的恥辱
    在古代,國家的前途命運如何,與皇帝的性格、能力和價值觀等因素是分不開的,今天就從這三個方面跟大家聊一下,中國歷史上的十大糟糕帝王。崇禎在位17年,換了19個內閣首輔,50個內閣大學士,17個刑部尚書,殺掉了7個兵部尚書。動輒砍頭和凌遲,其殘忍和冷酷,不遜色史上任何一位帝王。
  • 中國歷史上真正勵精圖治的帝王,只有這五位,其餘都不值一提
    在中國封建社會,皇帝被賦予了至高的權力,擁有著絕對的權威。正因如此,帝王往往成為中國古代史的主角。一個王朝的盛衰榮辱,往往取決於這個王朝的帝王們。縱觀中國歷史,荒淫無道的帝王不勝枚舉,平庸昏聵的帝王比比皆是,而勵精圖治的帝王卻少得可憐。在小編看來,中國歷史上真正能稱得上是勵精圖治的帝王,只有以下五位,其餘都不值一提。
  • 中國的「天下第一陵」,佔地875畝,曾有52個帝王祭祀
    中國古代崇尚皇權至上,皇帝費盡心思尋找自己的陵墓,給我們留下了很多著名的帝王陵墓。如今,這些皇陵大多已成為國家A級風景名勝區或世界文化遺產,一波又一波的遊客紛至沓來,甚至給每個皇陵都起了個好名字。比如,清東陵是中國現存最大的帝王陵寢建築群,十三陵是中國乃至世界上最大的帝王陵寢建築群,但只有一個可以稱為「天下第一陵」,那就是位於河南周口的太昊陵。太昊陵怎麼能有「天下第一陵」的稱號?要回答這個問題,首先要知道太昊是誰。可能你對這個名字有點陌生,如果你聽它的別稱,——伏羲,應該就會認可「天下第一陵」的稱號。
  • 精品推薦:十二生肖帝王琺瑯寶璽極具收藏價值
    《十二生肖帝王琺瑯寶璽》是萬年玉雕工藝、生肖文化、帝王歷史與現代文化藝術融合的精粹。它以歷史記載的十二位帝王之璽、圓明園國寶十二獸首為原型,邀請國家玉雕大師仵海洲、著名篆刻大師鄧散木技藝傳承人鄧星奇,根據故宮珍藏曆代帝王印鑑、帝王畫像資料和圓明園十二獸首資料,歷經一年,反覆揣摩、精心設計,終於得以復原功。"
  • 罕見的歷代帝王像,歷史課本上看不到
    《歷代帝王真像》絹本繪畫冊頁 這冊《歷代帝王真像》絹本繪畫冊頁,其託名為清乾隆53年姚文翰奉勅繪,但根據其繪畫質量判斷可能是一套偽作,僅供讀者參考閱讀
  • DNA檢測證實:高廟文化存在「帝王時代」,虞朝不是第一個王朝
    虞朝,存在於距今5500-4000年的五帝時代,我們又稱它為黃帝王朝和虞舜王朝,它是存在於夏朝之前的王朝,其王朝定都在陽城北部,舜是虞朝的最後一位統治者 。有關虞朝春秋時期《左傳》和《國語》中有一些記載,但是時間已經過去太久了,記載的非常模糊,之後由於歷史文獻的大量缺失對虞朝的記載只存在《論語》和《史記》中。
  • 盤點中國帝王陵墓:哪個皇帝陵墓最大?
    盤點中國帝王陵墓:哪個皇帝陵墓最大?歷代的帝王陵墓都按照家族血緣關係,集中在一個地區。陵區佔地非常驚人,時至今日便成了坐地收費的旅遊區。不過,按照老說法,這些帝王陵都是不能隨意靠近的,到底去還是不去,您可得仔細掂量掂量……秦始皇陵中國歷史上第一座規模龐大,設計完善的帝王陵寢秦始皇陵位於距西安市30多千米的臨潼縣城以東的驪山腳下,修築時間長達38年,工程之浩大、氣魄之宏偉,創歷代封建統治者奢侈厚葬之先例。在陵墓的周圍環繞著那些著名的陶俑。
  • 在中國歷史上,歷代帝王都把各自的都城建在了什麼地方?
    作者:史遇春 說到中國歷代帝王的建都之事,古人多會從三皇五帝開始算起。但是,三皇五帝的時代,過於遙遠,文字不詳,故而,他們的建都之處,相關地名也多錯訛難明。
  • 【帝王紹運圖】期末在即,跟著小編複習歷史!
    《帝王紹運圖》上部以圖表形式分左、中、右三路列出帝王世系。中路自黃帝、顓頊、堯、舜等五帝,經夏、商、周、秦、漢,至隋、唐,直至南宋理宗為止,共十三個朝代、247個帝號,這是視作"正統"的王朝,是全圖的中軸主體。我們的祖國歷史很悠久~
  • 中國所有廟號為「太宗」的帝王,有18個,很多太宗的皇位是搶來的
    前面小編介紹了中國歷史上所有廟號為「太祖」的帝王,太祖基本上是開國帝王的廟號,而且大部分太祖都是白手起家的,與繼承父輩基業開國的高祖不同,代表性人物就是漢太祖高皇帝劉邦、明太祖高皇帝朱元璋。今天小編要介紹中國所有廟號為「太宗」的帝王(追尊的除外),能夠得到太宗廟號的帝王,文治武功也是相當厲害的,後世最熟悉的太宗當然就是唐太宗李世民、清太宗皇太極等,縱觀中國所有太宗,也能發現一個比較普遍的特點,太宗的皇位大都是搶來的。
  • 中國10首霸氣的「帝王詩」,霸氣勁道,名動千古
    黃巢這首詩霸氣勁道,除了控訴唐王朝的黑暗腐敗,更抒發了自己的抱負。除了這首詩,黃巢還有一首很霸氣的,名為《題菊花》:他年我若為青帝,報與桃花一處開。黃巢霸氣勁道,尤其是滿城盡帶黃金甲一句,美不勝收,霸氣至極。
  • 高考|10分鐘記憶83個歷史朝代,最好用的中國歷史年表記憶口訣
    原標題:高考|10分鐘記憶83個歷史朝代,最好用的中國歷史年表記憶口訣
  • 泰山,不愧是歷代帝王封禪祭天的神山!孔子都為之讚嘆!
    有人說,人這一生,一定要登一次泰山!為什麼這麼說呢?它又是憑什麼成為歷代帝王都前來封禪祭天的神山呢?本期就讓小編帶你們來揭開泰山的神秘面紗吧!幾千年來,泰山一直是歷代帝王封禪祭天的神山。早在夏、商時代,就有72個君王來泰山會諸侯、定大位,刻石記號。自從秦始皇統一中國封禪泰山後,更是有漢代武帝、光武帝,唐代高宗、玄宗,宋代真宗,清代康熙、乾隆等相繼仿效來泰山舉行封禪大典。
  • 評價最高的五個皇帝諡號,擁有其中一個的皇帝,幾乎都是千古帝王
    諡號起源於中國西周王朝,是對一個生前有一定地位的人(包括帝王、后妃、將相等),死後給予的能夠概括其一生功過的稱呼。諡號有評價高的,叫「美諡」,有評價低的,叫「惡諡」,也有評價中等的,叫「平諡」,本文只討論皇帝的諡號。
  • 中國歷史上很容易被忽略的帝王:功績輝煌,堅守「一夫一妻制」
    提到「千古一帝」,有行動的古代帝王可能會想起秦始皇漢武、唐宗松朝、成吉思汗、明太祖朱元璋、康熙大帝等,但極少數人會將其與隋文帝楊堅聯繫起來。公元589年,水軍南滅晉朝,統一中國,結束了西晉末年以來中國近300年分裂的局面,開創了狗皇治繁榮局面。隋朝只有短短的38年,但隋文帝在位23年,精心統治,不亞於秦始皇漢武。隋煬帝出生於關中百年望族,祖先輝煌,曾出過西漢丞相、東漢蚩尤、北魏司馬懿。其父楊忠作為西魏北周名將登上了「八州國」。
  • 萬榮后土祠,歷代帝王看作皇天后土之地又祭拜又賦辭,如今被遺忘
    去時人不多,大多是運城地區的當地人,可見其知名度不是很高,寒風蕭蕭天無色,后土悠悠樓空閒,這是直感,也是深感。秋風樓創建年代不詳,被黃河水淹沒過一次,但是未倒;也是因為它居於遠離城市和交通要道的窮鄉僻壤,戰火燒不到,惡人不曾去;歷經300多年的風沙黃水,還是氣勢如初。
  • 古代帝王家訓,既教子也勸民
    (資料圖片)在我國古代,歷代帝王對選定接班人都十分重視,將其視為立國之基、社稷之本。他們對皇子皇孫從小就注重教育和培養,而運用家訓教育和培養後代是歷朝歷代的傳統做法之一。家訓作為帝王思想的組成部分,它的影響是當時任何人的家訓所無法比擬的,剔除其封建思想的糟粕,也是我們今天了解和借鑑古代家訓文化的重要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