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席建設
摘要:河南有光輝的革命歷史和豐富的紅色資源。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三次到河南視察,並親臨焦裕祿精神的發源地——蘭考、大別山精神的重要發源地——新縣視察,並強調要「把紅色基因傳承好,確保紅色江山永不變色」。河南省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傳承和弘揚紅色基因重要要求,不斷深挖紅色資源,加強載體建設,推出了高質量紅色文藝產品和各具特色的宣傳活動,帶動了文旅產業蓬勃發展,為河南文化強省戰略注入了新活力,樹立了新時代傳承紅色基因的河南旗幟。
河南地處中原,歷史文化悠久,這裡有著豐富的人文資源、光輝的革命歷史,共產黨在此成立黨組織較早,是全國重要的建黨基地之一,湧現出了楊靖宇、吉鴻昌、焦裕祿、史來賀等一大批革命志士和先進模範人物,具有厚重的紅色精神積澱。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三次到河南視察,並親臨焦裕祿精神的發源地——蘭考、大別山精神的重要發源地——新縣視察,並強調指出,要「把紅色基因傳承好,確保紅色江山永不變色」。河南省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傳承和弘揚紅色基因重要要求,先後出臺了系列文件,不斷挖掘紅色文化資源,打造了一批具有紅色教育功能的革命遺址、場館基地,推出了一批紅色文化產品,並開展了一系列各具特色的宣傳活動,形成了運用紅色基因開展黨性教育的紅色磁場,並帶動了紅色文旅產業蓬勃發展,為弘揚革命文化、傳承紅色基因樹立了鮮活的河南旗幟。
(一)堅持文化強省,出臺系列指導意見和文件
黨的十八大以來,河南省委大力傳承紅色文化、推進社會主義文明建設,省第十次黨代會提出了「加快構築全國重要的文化高地」的奮鬥目標,要求「大力弘揚焦裕祿精神、紅旗渠精神、愚公移山精神,深化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個人品德建設」,先後出臺了《關於推進文明河南建設的若干指導意見》《關於繁榮發展社會主義文藝的實施意見》《關於建設文化旅遊強省的意見(討論稿)》等重要文件,編制完成《華夏歷史文明傳承創新區建設方案》《河南省文化廳「十三五」時期文化改革發展規劃》等文件,這些都為建設、保護和傳承河南紅色資源,研究、宣傳和弘揚河南紅色基因,推動精神文明建設提供了良好的工作指導。
(二)注重載體支撐,不斷加強紅色基地建設
在建黨、建軍、建國的偉大鬥爭和歷史進程中,共產黨人和革命志士在中原大地留下了一大批紅色遺址遺蹟,為河南研究、宣傳紅色精神提供了堅實基礎。近年來,河南省十分注重紅色文化資源建設,不斷助推以紅色文化引領中原文化繁榮發展。一是著力實施中原人文精神「五大工程」。河南省不斷深化文化體制改革,著力抓好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特色文化基地建設、文藝人才培養等,加快文化資源優勢向文化發展優勢轉化。創作了豫劇《焦裕祿》、話劇《紅旗渠》、紀錄片《鑑史問廉》等一批有筋骨、有溫度的精品力作。全面免費開放博物館、紀念館,深入推進文化信息資源共享、社區和鄉鎮綜合文化站建設、廣播電視村村通、農村電影放映等文化惠民工程,滿足了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二是建設了一批紅色遺址、場館。河南省全省現有紅色資源點800多處,縣級以上愛國主義教育基地近500處;有80多個革命老區,26個紅色旅遊經典景區。2017年1月,駐馬店市確山縣竹溝革命紀念館、信陽市紅色旅遊系列景區(新縣鄂豫皖蘇區首府革命博物館等)等14家紅色旅遊景區被列入《全國紅色旅遊經典景區名錄》。2019年9月,中宣部新命名39個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中國文字博物館、八路軍駐洛辦事處紀念館、王大灣會議會址紀念館、愚公移山精神展覽館入選。2020年6月,焦裕祿紀念園入選中華民族文化基因庫(一期)紅色基因庫試點單位,隨後河南省委組織部下發文件,將鄭州二七紀念館、「中共洛陽組」誕生地紀念館等20家單位確定為第一批河南省紅色教育基地。三是創立了「三學院三基地」。為充分挖掘河南紅色文化資源,面向全黨全國弘揚河南紅色文化,河南省統籌創立了焦裕祿幹部學院、紅旗渠幹部學院、大別山幹部學院及愚公移山教育、新鄉先進群體教育和南水北調精神教育基地等「三學院三基地」,搭建起了集研究、保護、開發、傳承為一體的黨性教育系統和紅色資源利用平臺,打造了一批深入人心、啟示性強的紅色教育課程,開發了近百個寓情於景、洗滌心靈的經典現場教學點,成為河南乃至全國弘揚寶貴紅色精神的陣地和廣大黨員幹部黨性教育的磁場。僅焦裕祿幹部學院,6年來運用紅色精神培訓幹部培訓學員達到20多萬人次。
(三)搞活紅色教育,多措並舉開展紅色文化宣傳
近年來,河南省秉承文化強省的理念,開展了一系列紅色文化活動。在全省層面,2013年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伊始,河南省就大力號召全省黨員幹部學習弘揚焦裕祿精神等紅色精神,先後聯合人民日報社、新華社等單位舉辦了學習弘揚焦裕祿精神理論研討會、學習弘揚紅旗渠精神理論研討會等。在「三嚴三實」、「不忘初心 牢記使命」等主題教育活動中,河南省號召黨員幹部傳承紅色基因、強化理想信念教育,多次組織黨員前往河南省「三學院三基地」等地學習。2018年4月,河南省關工委聯合省委宣傳部等啟動「傳承紅色基因,爭做時代新人」主題教育活動。2019年4月,河南省委宣傳部等部門開展了《傳承中原——河南省100個紅色和優秀傳統文化課堂》案例徵集活動。河南省黨史研究室、河南省社科聯、河南省直工委還先後在省內掛牌了一批紅色教育基地。2019年6月,由中央對外聯絡部和河南省委共同舉辦的「中國共產黨的故事——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在河南的實踐」專題宣介會在焦裕祿幹部學院舉辦,30多個國家近300名國外政黨領導人與代表來到蘭考,深入了解焦裕祿事跡和焦裕祿精神,實地感受新時代中原大地的發展面貌,真切感悟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真理力量。2020年8月,河南省委宣傳部、省文化和旅遊廳等共同舉辦了河南省紅色故事講解員大賽暨第四屆紅色故事會,在全省範圍內掀起了講黨的故事、革命的故事、根據地的故事、英雄和烈士的故事的熱潮。在地市,全省各市縣(區)積極組織專家,深挖本地紅色資源,清點紅色革命遺蹟,收集散存的史料、檔案、實物等,修整、興建了一大批紅色紀念碑、場館、故居、遺蹟等,並開展了一系列形式多樣、各具特色的紅色基因宣傳活動,讓幹部群眾就近就便接受紅色教育。近年來,鄭州市建設了楊靖宇將軍紀念像等一批紅色場館建築,開展紅色故事宣講會,上街區打造鄭西紅色信仰線,傾力打造了紅色教育健康步道。開封市先後組織多批市民考察團前往蘭考、杞縣等地,走訪革命遺址遺蹟。安陽市打造了《歷史不會忘記——安陽解放》紅色紀錄片,編印了《前輩的足跡——安陽革命鬥爭故事》。信陽市多次舉辦鄂豫皖三省大別山精神研究聯席會,商城縣舉辦了「大別山上杜鵑紅」專題展覽和抗日英烈趙崇德座談會。鶴壁市鶴壁開發區開展了鄉村紅色故事會活動,寶山經開區利用車載媒體,讓職工上下班班車上播放紅色教育音視頻資料。南陽市啟動了青少年愛國主義讀書教育活動,桐柏縣建成了首家村級紅25軍長徵主題展覽館。三門峽市建成了南川抗日根據地紀念館,寶豐縣改擴建了烈士陵園,組織專題巡展,組建英烈精神宣講團、開展愛國主義進課堂活動。
(四)創新傳播手段,提升紅色精神傳播效果
在加大紅色資源挖掘、利用、宣傳的同時,各地還創新方式手段,助力提升紅色基因傳播效果。一是創新曲藝形式,將紅色故事搬上螢屏。新鄉先進群體精神教育基地以先進群體真實感人的事跡為素材,創作排演的情景教學劇《旗幟頌》,走上了中央黨校的舞臺。焦裕祿幹部學院、大別山幹部學院、南水北調幹部學院都編演打造了豫劇或舞臺劇形式的《焦裕祿》《紅色大別山》《丹水情》等,讓學員在紅色故事重現中深受黨性教育和心靈洗禮。二是深挖紅色歷史,系統梳理河南紅色文化演變。主題教育期間,河南省委組織部、省委黨史研究室、河南廣播電視臺聯合製作了歷史紀錄片《初心永恆》系列專題片,河南黨史研究室組織編寫了《紅色中原》《講好「四個故事」教育讀本》,河南省委組織部統籌三學院三基地聯合編寫了《焦裕祿精神簡明讀本》《紅旗渠精神簡明讀本》等系列教材,系統、規範、全面地梳理了河南紅色歷史的發展歷程。三是運用融媒體直播技術,立體再現中原長徵之路。河南廣電全媒體採訪團從2019年8月開始,策劃開展了「追尋初心——再走紅二十五軍長徵路」主題採訪活動。採訪團先後在河南羅山、桐柏、泌陽、陝西丹鳳、河南淅川荊紫關、西安灃峪口、甘肅涇川等地實地採訪,行程4000多公裡,採用高清攝像機拍攝、無人機航拍、錄音等多種手法,並通過微信、微博、手機移動APP等網絡客戶端進行網絡直播,在社會上形成了良好的傳播效果。四是不斷創新紅色文化的宣傳方式。河南省政協創作了焦裕祿漫畫,河南省文化和旅遊廳與信陽市委宣傳部舉辦了「傳承紅色基因 決勝全面小康」大型攝影圖片展。焦作市開展了紅色資源普查,推出了50個紅色資源旅遊訪問點,將紅色文化融入全域旅遊中,持續打造焦作紅色旅遊品牌。三門峽市義馬市舉辦了「品讀紅色家書」活動。開封市蘭考縣舉辦微黨課宣講匯報會,以講黨課形式講述蘭考弘揚焦裕祿精神、打贏脫貧攻堅戰的故事。
(五)堅持高位引領,打造全國知名的紅色文化傳承區
2019年9月,習近平總書記視察信陽大別山革命老區時,強調「我們絕不能忘記革命先烈,絕不能忘記老區人民」,要把「紅色基因傳承好,確保紅色江山永不變色」。為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視察河南重要講話精神,河南省委、河南省政府印發了《關於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視察河南重要講話精神支持河南大別山革命老區加快振興發展的若干意見》,明確了把河南大別山革命老區「打造成為全國知名的紅色文化傳承區」的行動目標,推動建好保護展示體系、理論研究體系、教育踐行體系和融合發展體系四大體系,進一步加強紅色基因庫建設、提升大別山精神影響力、加快紅色文化傳承創新、打造全國著名的紅色旅遊目的地。作為大別山革命老區,信陽市2017年初開始實施以弘揚紅色文化為主要內容的「固本清源計劃」,廣泛開展共產黨人價值觀教育。尤其是2019年以來,信陽市牢記習近平總書記視察信陽重要講話精神,提出要保護好利用好大別山豐富的紅色資源,深化大別山精神研究,加快紅色文化旅遊融合發展,著力提升大別山精神影響力。如今在信陽,越來越多的學校把「學習紅色故事,做英雄傳人」作為開學第一課的主題;黨員幹部以學經典、學講話為自覺要求,在學思踐悟中不斷加強黨內政治文化建設,探索形成了「抓傳承、抓鍛造、抓管理、抓延伸」的「四融一帶」做法,推動共產黨人價值觀融入血脈、融入支部、融入日常、融入家庭。
(六)推動融合發展,大力發展紅色旅遊經濟
習近平總書記在視察河南時指出,依託豐富的紅色文化資源和綠色生態資源發展鄉村旅遊,搞活了農村經濟,是振興鄉村的好做法。河南省立足紅色資源稟賦,在發展紅色旅遊經濟上持續發力。一是不斷開闢紅色旅遊路線。為了進一步運用好河南省紅色文旅資源,搞活文旅產業,在「河南紅色旅遊活動季」活動上,河南省文化旅遊廳新發布了大別山紅軍長徵遊、中原抗日戰地遊、豫東解放戰爭遊、河南時代精神遊等四條河南紅色旅遊路線。林州市依託紅旗渠的文旅資源,不斷創新傳播渠道,大力推進全域式旅遊,形成了紅色經典遊、綠色生態遊、藍天滑翔遊「三色」旅遊態勢,描繪出一幅紅、綠、藍交相輝映,景、城、鄉均衡布局的全域旅遊新圖卷,精彩演繹「美太行」的精神舞曲。二是全力打造紅色旅遊格局。2020年5月,河南省提出要加快構建「一帶一核三山五區」文化旅遊發展格局,「建設紅色文化旅遊基地,深挖紅色文化資源內涵,加強紅色基因庫建設,推動焦裕祿精神、紅旗渠精神、大別山精神紅色旅遊,講好紅色故事,建設全國有影響力的紅色旅遊載體」,推動形成了以紅色旅遊區、革命文物保護利用片區、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等多個共同發力的紅色旅遊格局。在焦裕祿找到治理風沙辦法的發源地——蘭考縣張莊村,建成了焦裕祿精神體驗教育基地和「四面紅旗」紀念館,重點發展紅色鄉村旅遊,將自然資源優勢和紅色資源優勢轉化為產業發展優勢,動員村民將閒置房屋改造成民宿、農家樂,打造了一個「夢裡張莊」。目前,張莊村從事旅遊產業的村民有200餘人,年遊客接待量達10萬人次。三是推動紅色與綠色有機融合。在突出紅色文化的教育意義之外,各地都因地制宜,通過把「紅」「綠」結合、「紅」「俗」結合、「紅」「古」結合,不斷豐富紅色旅遊內涵,增加紅色旅遊景點的休閒功能。2019年「十一」,信陽市紅色旅遊景點迎來了前所未有的遊客量,僅新縣紅色遊就達46.8萬人次。商城縣依託域內紅色資源遺址,依山就勢、隨形就貌,充分發揮生態優勢,大力發展糧油、茶葉、油茶、中藥材、綠色蔬菜等特色產業,建設高產糧油、茶葉、油茶基地各50餘萬畝,培育出山信稻米、其鵬茶葉、長園野生茶油、詹氏蜂蜜等多個特色暢銷品牌,依託「紅」「綠」資源,促進紅色研學遊、綠色生態遊形成強大規模效應。
【作者簡介】席建設(1972— ),男,中共黨員,中共河南開封市委組織部部務委員,焦裕祿幹部學院常務副院長,研究方向為黨史黨建、社會經濟管理。
【注】本文系2020年河南省社會科學規劃專題項目「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弘揚和傳承紅色基因重要論述與河南貫徹實踐研究」(批准號:2020ZT04)階段性成果
編輯:陳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