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銀行和一些大型國有單位在很多人心中,是傳統又最偏穩定的職業鐵飯碗,但是,在當下這個時代,如果還有人跟我談穩定,談保障,我會覺得是個笑話。不管願不願意,我們已經被拋進時代快速發展的旋渦裡了,而且未來的加速度還會越來越大,為什麼越來越多的人不願意再做銀行業這樣穩定的工作了,難道都不想要「鐵飯碗」了嗎?
作者 l 懸崖上的貓
公眾號 l 彪悍貓先生(ID:BHMaoXianSheng)
01 時代的進程,會讓銀行業的日子更難
2015年是網際網路元年,從2016年開始,很多行業都會重新洗牌,或者加快洗牌的速度。傳統銀行業也不例外,銀行業的日子會更加艱難,網際網路金融會漸漸滿足大眾理財需求,當政策更加開放,全套金融服務體系將更完善。
不只是銀行業,我相信在未來10年,線上教育、知識付費會真正迎來春天,看現在很多第三方平臺增長的付費用戶和不斷進場搶奪賽道的投資人就看得出來,傳統線下教育的市場份額會逐漸縮水。再加上「人工智慧」和「虛擬實境」正以超乎我們想像的速度奔向大眾的視野,更多行業會失守城門。
或許在不遠的將來,會有一大批所謂工作穩定、旱澇保收的人在困惑,為什麼人家的收入在指數級增長,我的收入卻連維持基本的線性增長都困難?
02 很多人已經明白,死工資正在拖垮自己
上次在上海,和國有銀行的一朋友吃飯。他畢業後一直在銀行,規規矩矩,也算是做到了中層,年薪稅後20萬人民幣,買了上海郊區的小房子,謹慎地花錢過日子。
但是,他說他很焦慮。他說上海機會很多,好些朋友做了公司,前幾年邀請他入夥一起幹,但是他覺得好不容易有這麼一份穩定的收入,不敢放棄。
他看過當年覺得不如他的人現在賺了好多錢,也看到那些所謂的精英,一直痛苦地掙扎在融B輪的路上。
他覺得雖然身在上海這座有最活躍、最多的資本、最密集人才的城市,但自己好像是這座城市的局外人、旁觀者。這座城市的熱鬧,和自己沒什麼關係。
而他這份薪水,越來越覺得雞肋,吃不飽也餓不死,就像每天的生活一樣沒勁。看似奇怪,但細想又合情合理。工資收入,這個大多數人的傳統收入模式,在這一輪網際網路經濟的浪潮中,正在變得越來越尷尬。
確實,網際網路行業變化太快,成就你的,也會很快束縛你,我身處迭代極快的新媒體行業,短短四五年,見證了公眾號的繁榮,見證了今日頭條的崛起,正經歷抖音的爆火....接下來,會怎樣?反正我不知道。
說實話,非常沒有安全感,錢賺著賺著就沒了。
那為什麼什麼多人沒去找份像銀行這樣穩定的工作?
第一:越相對穩定的工作,越不賺錢
相對來說,越穩定的工作,越賺不到錢。畢竟這才符合商業規律和競爭法則。
第二:時代變了,競爭加劇,資歷也不值錢了
時代變快=競爭加劇=不可能存在穩定的工作
不要以為,你在一個銀行或國有企業10年、20年資歷老就行了,更不要以為再工作七八年,工資自然就會漲,這種價值觀只適用於上世紀。
因為上世紀國內都是以製造業為主,熟練工相對有優勢。而現在網際網路,新興行業崛起,迭代特別快,對技能更新的要求很高。你技能不長進,工資就不會漲,甚至會往下降。在這個時代,有復盤、有思考才叫經驗,否則,你那只能叫經歷。
03 很多工作雖然穩定,但薪資已失去了想像空間
傳統的工資模式,已經越來越不適合當今的新商業,尤其是網際網路商業。
工資的增長模式是線性的,而網際網路商業的增長模式是呈指數的。工資收入模式的前提是,一個人是相對靜態和穩定的,工資收入的增長是與這個人專業度和豐富經驗成正比的,是隨著時間呈線性增長的關係。所以工資存在合理性的一般前提,是這個公司有穩定的架構。
你現在做一份工作,很少會做這份工作的十年規劃,做個三年規劃就不錯了。一方面,因為現代商業狀態下工作的壽命越來越短,你幹到40歲幾乎就是職業天花板了,另一方面,一家公司的迭代速度非常快。
網際網路最大的作用,在於產生了人與人更低成本的連接、更高溝通的效率、更高頻的合作交易。一句話總結,就是增大個體的連接力、影響力和未來不可預測的想像空間,是有可能呈現爆炸式指數增長的。
所以傳統的工資模式其實是並不太適合網際網路商業的,因為太慢了,太沒有想像力了,股權模式其實更適合。
如果你在一線城市,你會發現,如果你僅僅靠工資收入,一般都是買不起房子的。因為工資的漲幅一般跟不上房價漲幅。
所以我身邊好多人都有30歲危機,工作了五六年,收入好像增長了,但是和房價、物價、自己不斷增長的物質精神消費欲望比起來,反而覺得更不滿足了。
所以,像在銀業這種穩定的企業中,線性增長的工資,其實是低估了你在這個時代可能擁有的更好價錢。
04 忘記短期的穩定,追求自己能力的鐵飯碗才是真的
如果一個人領的是死工資,但是所處的行業讓你越來越動蕩,變得更容易被替代,那麼這個工資收入,不僅不是保障,而是職場陷阱了。
舉個例子,我一好朋友,在三線城市,是一個大型國企一把手的秘書,絕對是當地有頭有臉的人物,有不錯的仕途,但他說他很焦慮。
他說他和上海這種一線城市的朋友聊天的時候,雖然大家都很羨慕他現在貌似人生贏家的日子,但是他說:「我有時候會聽不太懂他們講的一些網際網路的東西,我覺得自己的知識結構很閉塞,感覺自己落後這個時代了,有種出局的感覺。」
「這種感覺,不想就會麻木,想起就會覺得恐怖。」這種看似穩定的飯碗,好像這幾年也開始變得越來越不穩定了,而且體制內的很多制約,導致他很難開發自己另一種人生的可能。應該怎麼做才能有真正的鐵飯碗呢?
第一,學會主動規劃自己的發展
工資高和工資低的人,除了能力的差別,更大的差別是:有沒有漲薪思維。所謂漲薪思維就是,對於工資的態度,不是默默等待,而是主動規劃。
你不主動規劃的話,你就會發現,你和同齡人的工資差距,會變得越來越大。
漲工資和個人發展這件事,也是有馬太效應的。
什麼叫馬太效應?就是強者越來越強、弱者越來越弱。而且差距還會變得越來越大。
如果你不幸是你一直原地踏步,起點一直很低,按這樣的趨勢,幾年後你就會發現,你的年薪可能只是別人的月薪了。
第二,所謂鐵飯碗,是有隨時離開一個企業的能力
網際網路帶給我們這一代人前所未有的機遇和前所未有的挑戰。我們都有出人頭地的機會,也有一不留神被淘汰的可能。
或許我們應該多想想如何讓自己變得不可替代,變得稀缺,變得有話語權。或許我們應該多想想如何抓住周期越來越短的機遇,抓住一次人生的資產泡沫,哪怕只有一次,完成原始財富的積累。
就像還在體制內的人,要時刻保持離開體制的能力;就像還在領工資的人,要時刻警惕,你的價值,可能一直被工資低估了。
時代變化越來越快,滋生穩定的土壤沒了,穩定的工作也越來越少,對自己最大的殘忍就是讓自己追求穩定。如果這個時代有鐵飯碗,那必定不是一個企業的一個崗位,而是你不斷迭代的個人能力,是你隨時離開的能力,所謂鐵飯碗,不是你在一家單位有飯吃,而是你足夠牛逼,在任何一家單位都有飯吃。
所以,真的不要留戀所謂的穩定,留戀所謂的舒適區。如果你還不甘心,如果你還想做點什麼,那就趕緊改變。
混得好的人,都有自己的鐵飯碗,這樣的人會換公司,換平臺,但他們絕不可能失業。因為他們佔據的不是一項能力外化的崗位標籤,而是掌握的一項能力的最內核,於是這項能力外化出來的崗位不管以什麼樣的形式在改變和創新,他都能隨風而變,讓自己依靠土壤再長出來。
END
本文來源:公眾號@彪悍貓先生(ID:BHMaoXianSheng), 作者懸崖上的貓。
這裡是100萬職場人的逆襲驛站,運營者懸崖上的貓,資深媒體人、設計師,從思維到技能,只寫最接地氣的逆襲乾貨,讓你一路逆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