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如今層次不窮的學術明星、文化IP名人中,康震無疑算是行業前輩,早在2008年的時候,他便活躍在各種文化類的電視節目之上,擔任主講人、評委。其中影響力比較大的,要算《百家講壇》、《中國詩詞大會》以及《經典詠流傳》等節目了。
《百家講壇》這一節目的紅火,讓康震這位主講人被觀眾所熟知。在眾多聲音獨特、年紀偏大的講師中,康震無疑有著形象上的優勢;而古代那些文人墨客的故事,在他富有感染力的聲音中,也尤為感人。
或許正是由于康震的這些特質,之後更具古典韻味的詩詞節目,也頻頻出現他的身影,許多觀眾都讚嘆:董卿和康震都那麼儒雅,二人相互配合、相得益彰。
華麗的舞臺、璀璨的燈光,康震掛著極具親和力的微笑,一臉從容淡然地坐在評委席上,似乎是要努力印證蘇軾所說的「腹有詩書氣自華」。的確,大部分觀眾對於他都是這番印象,光他那些履歷頭銜拿出來,就足以讓人驚嘆。
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去查一番,因為名頭太多,實在數不過來,我相信盛名之下應該是無虛士的,數十篇論文、數十部出版書籍,非飽學之士,何以能為。我也一直認為,對於詩詞文化沉浸許久的康震,詩詞創作功力也是非凡的。
畢竟,那些站在舞臺背詩的選手,都能寫出一些令人眼前一亮的詩作,何況高坐在臺上的點評老師。可無意間看到康震的一些詩詞時,我發現這位詩詞專家並非是一位寫詩高手,甚至他的詩作,在我這個門外漢看來,有些不盡人意。
秉承著實事求是的原則,我打開了那期節目。屏幕中的康震老師,帶著自信的笑容,說寫了一首小詩,想送給現場的選手以及電視機前的觀眾,然後他用那富有感染力的聲音,抑揚頓挫地念出自己的作品:
大江東去流日月,古韻新妍竟芳菲。
雄雞高歌天地廣,一代風流唱春暉。
從七絕格律來看,這首詩是不合律的,稍微有些詩詞基礎知識的愛好者,都能看出。即便是在格律詩尚未成熟之前,古人也非常講究音韻之美,正如沈約所說的:一簡之內,音韻盡殊;兩句之中,輕重悉異;妙達此旨,始可言文。
若算是古絕,康震這首作品,也忽視了詩的音韻協調之美,第三句更是五連平,讀來十分拗口。雖然古體詩平仄比較自由,但也是相對而言,例如董文渙《聲調四譜圖說》中便一定程度探索出了古體詩的創作規律。
從內容上來講,這首詩則像是空喊口號,雖然用詞皆是「日月、天地、雄雞」這般極其具有氣勢的意象,但皆是陳詞濫調、且隨意拼接,毫無詩意可言。儘管康老師的聲音,同樣充滿激情,但同樣的「大江東去」,卻沒有他當初講蘇軾時那般豪邁,「一代風流」也少了意氣激昂。
詩詞雖然篇幅短小,但亦是文章的一種,同樣講究章法,康震老師這四句詩,仿佛是單獨的存在,隨便抽去哪一句,似乎都不影響我們理解。我們在讀那些經典的古詩詞時,會發現即便是更換一個字,都會打破原來的意境和美感,這就是差別所在。
如果細細琢磨,這首詩還有許多問題,比如說「流日月」、「風流唱春暉」等。之後我又搜索了幾首康老師的作品,發現水平確實不高。當然,或許康震的精力並不在創作詩詞之上,主要是研究詩詞,這無可厚非,不會寫詩並不是我等鄙薄康震老師的理由。
康震老師也並沒有標榜自己是詩人。古來今往,很多文學評論名家都是不太會寫詩詞的,比寫出《詩品》的作者鍾嶸、《滄浪詩話》嚴羽,所以,著作等身的康震不擅長寫詩,也無須驚異,而且康震還兼顧書、畫等文學藝術。
不過,當在海拔最高的山脈聽書時,康震老師的朗誦的《詩經·關雎》卻讓我驚異了一番。如果沒有記錯,當年上學,老師講解「鐘鼓樂之」時,「樂」的讀音是le,第四聲,然而康震朗誦的版本是「鐘鼓樂(yue)之」。一位是山村中學教師,一位是知名高校博導,自然,我選擇相信後者。
不過因為家中有尚在讀書的孩子,所以我選擇查了一下《古代漢語詞典》,關於此詩的讀音,上面是「鐘鼓樂(le)之」,雖然不想承認,但還是不得不承認,康震老師這句詩應該是讀錯音了。
雖然康震老師有著一些小瑕疵,卻不能影響他在文化節目中的地位。如今治學嚴謹、能作詩且品詩的學者有很多,為何康震老師能夠常年被邀請成為《詩詞大會》的點評嘉賓呢?我想,這還是因為康震老師聲情並茂的評點方式,深受觀眾喜愛吧!
至於說康震讓無數人喜歡上了詩詞,我覺得這有些言過其實,詩詞之所以受歡迎,還是因為它自身的魅力,絕非一人之力可以影響的。對於節目中嘉賓的講解,我們也應該帶著思考去接受。
畢竟《詩詞大會》這等節目,如何打著復興國學的旗號,也是一個娛樂節目,不是教學,更非治學,充其量可以稱作是「寓教於樂」,節目所面對的是像我一樣普通觀眾,我們無法領略高深的理論知識,而且這些知識也往往是枯燥無味的。
康震等學者,已經有了一定的名氣和文化IP效應,他們能夠保證一定的收視率,另外他們富有親和力、特色講課的方式,也的確能夠一定程度將詩詞之美傳達給大眾,這對傳承中國傳統文化有著積極的意義。
只是,名氣越大、影響力越大,希望諸位學者在電視節目上指點江山之餘、在寫書的閒暇時光,能夠靜心沉澱一下自己所學,然後以嚴謹的態度,將中國古典文化的精髓,以輕鬆的方式普及給大眾,將詩詞之苗種在孩子們心中,總有一天,詩詞會再次盛開在我們的世界,絢爛無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