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農村整頓規範電動三輪車也是必須要邁的一個坎,也是要列入到交通管理系統中來。畢竟電動三輪車在農村的購買量大幅增多,車輛的增加,交通事故也明顯發生增多。既然電動兩輪車已經規範在管理措施中,電動三輪、四輪車也是後續規範管理的一環,老百姓也是願意給電動車合法上牌,規範上路少發生事故,這是他們的意願。
電動三輪車上牌農民有自己的想法
農村現階段電動三輪車的增加,極大的方便了農村田間地頭運送農資和糧食農產品運送販賣,受到廣大農民所喜愛,願意購買,家庭使用方面這是非常有利的一方,也促進了國家對電動三輪車產業鏈發展和就業有利的一面。
另一面也增加了農民的經濟負擔,上牌、考駕照、上保險畢竟是一筆支出,有些地方已經開始執行,花費在800~1000元左右。有許多使用者只是在農村或者鄉間使用,不需要在城鎮上使用,他們對上牌就不太願意。其實這筆花銷他們是不願意掏,只想我在田間地頭使用,又不上城鎮主要公路,辦這些手續,花銷這麼多錢感覺很難受,思想上是不宜接受。
電動三輪車發生不利的影響
農村電動三輪車的增加,對發生的交通事故也增加了,在大多數交通事故發生後,兩方通過協商都會很好的解決,但是有一部分人卻選擇了棄車逃逸或者是開車逃逸,避免責任。
發生事故選擇逃逸的電動三輪車沒有上車牌,現場沒有人阻攔或見視著,很難追查肇事車輛和人員,為交通事故中受害方造成維權難的尷尬局面。
交通管理法普及完善會對電動各類型車都規範管理,電動三輪車嚴管整頓那是必須會進行的,也是國家和地方政府既定方針,都會要歸納到交通管理體系中來。規範管理就需要購買符合國家標準的車輛上牌,考駕照,上保險都需要一筆開支,這給無形中給農民增加了負擔。
雖然農村整頓三輪車是把「雙刃劍」一方面是利於車輛管理規範駕駛行為,另一方面是給農村人造成出行難、出行貴的現象,在這一方面可能要傷了農民的心。
電動車規範管理取得顯著成效
為了保護駕駛人和乘坐人的安全和交通管理的秩序,這一步是必須要走的。並且上了保險,有保險支持責任賠償,會減輕發生交通事故造成重大傷亡經濟糾紛賠償,減輕肇事者賠償負擔,更利於發生交通事故在無人照看的情況下,肇事車輛逃逸通過網際網路信息能夠及時查找。
去年到現在開展對電動兩輪車的規範管理取得了有效的成效,駕駛人員會自覺的遵守交通規則,生怕違章受到查扣或罰款。大家也在路上看到很多電動車駕駛人員能夠自覺的遵守交通規則,這是一個好的現象。經過亂停亂放整頓和車輛違章以及上牌和廠家生產規範管理整頓,電動車的亂象也會有力的得到遏制,交通事故也有效的減少。
電動三輪車的使用範圍比較廣,在農忙季節時可以在田間地頭運送物資和糧食,在空閒時可以售賣農產品,也可以作為家人進行貨運使用。畢竟電動三輪車是要進入城鎮,要上主要道路,就必須要規範駕駛人員的駕駛行為,並且還要按交通規則行駛,這樣既保障了駕駛人員和其他人員的安全,又對交通減輕了事故壓力。
所以,對農民的影響是有利也有弊,畢竟是利大於弊,我們就要提倡,也對駕駛人員保障安全,這是更應該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