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隻小黑熊被鏈子拴在牆邊,訓練後腿站立。亞洲善待動物組織供圖
一隻老虎被關在狹小的鐵籠中,幾乎沒有活動空間。亞洲善待動物組織供圖
近日,亞洲善待動物組織調查馬戲團動物訓練情況的一組圖片引發關注,在這些圖片的描述中,宿州一些馬戲團被指不人道地對待黑熊等動物,它們被勒住脖子、用後腿持續站立數小時。
記者從該組織拿到的一份名為《宿州馬戲行業現狀》的完整報告顯示,該組織一名調查員走訪了10家馬戲團和訓練機構,記錄了黑熊、老虎、獅子、猴子的生存和訓練狀況。
不過,幾家宿州當地馬戲團負責人對記者表示,「因為就靠這個吃飯,所以訓練中不太可能出現虐待動物的情況。」
調查稱動物充滿恐懼和沮喪
記者從亞洲善待動物組織了解到,之所以選取宿州作為調查地點,是因為「它被稱為中國的馬戲之鄉,很多馬戲團都在那個地方,比較有代表性」。
公開資料顯示,2006年宿州市埇橋區被中國雜技家協會授予「中國馬戲之鄉」稱號。宿州市馬戲協會曾有相關負責人在接受採訪時表示,埇橋馬戲始於明末清初,當時出現了眾多以馴獸為生的馬戲班社。
據調查員描述,馬戲團中「所有動物都生活在骯髒不堪的環境中,大多數缺少食物和水,動物們被鎖鏈和繩子控制——或者擠在幾乎無法動彈的籠子裡。他們看上去很不健康,沒精打採,充滿恐懼和沮喪……」
黑熊被強迫後腿站立數小時
報告稱,熊是該產業中被虐待得最嚴重的動物之一,因表演需要,它們往往在還是幼崽時就被從母親身邊帶走,訓練的第一步是讓它們用後腿站立,他們被短鏈拴住脖子固定在牆邊,這樣的訓練每天要進行數小時。而「除了直立行走,還被迫打拳擊、跳繩、吹號、舉重物等」。
報告引述中國農業大學一名獸醫副教授的話稱,強迫熊長久用後腿站立,會導致永久性的關節損傷,甚至壞死或癱瘓。
記者注意到,報告在傳播過程中發生了一個「小插曲」,一些報導將「宿州」誤寫為「蘇州」。
對此,蘇州市農委林業站工作人員稱,目前蘇州本地並沒有登記在冊獲得表演許可的動物馬戲團。
亞洲善待動物組織一位高級特別項目專員告訴新京報記者,報告最初發布的是英文版,兩個地方的英文名稱一致,在被翻譯引用的過程中發生了「烏龍」。
對話
搞笑表演背後動物非常痛苦
針對宿州馬戲團動物狀況的報告及其引發的關注,記者採訪了亞洲善待動物組織發言人秦川。
新京報:調查是什麼時候進行的?持續了多久?
秦川:是去年開展的,用了2周時間完成調查,沒有我們預想中那麼困難。
新京報:之前設想會遇到什麼問題?
秦川:一是擔心馬戲團外出表演不在;或者即使在也不能進去看。後來很方便就進去看了,拍攝都是公開進行的。
新京報:為什麼要做關於馬戲團的調查?
秦川:我們的一個理念是動物不是娛樂對象。現在國內有很多動物巡演,還有一些商業項目開業時也會用動物表演吸引客人,這種情況比較普遍。
所以我們想揭露,在大家看到的搞笑表演背後,其實動物是非常痛苦的。
新京報:調查中實際看到的情況跟你們之前設想的動物的處境有什麼不同?
秦川:其實差不多。因為我們的機構對美國的一些馬戲團也做過調查,全世界的馬戲團可能都存在一些類似的現象,所以基本上跟我們的預想差不多。
我們也想到馬戲團的動物是被關在籠子裡、(訓練員)逼它們做一些項目,其實每個馬戲團的表演項目都大同小異,比如老虎跳圈、猴子騎自行車。
新京報:報告發出之後引發了很多關注,想要達到一種什麼效果?
秦川:我們希望這些動物不要被剝削,能獲得自由。我們不是反對馬戲團,還有很多馬戲團是不用進行動物表演的,比如靠雜技的編排,其實節目都很精彩,用一些其他方式同樣可以達到娛樂的效果,也可以賺錢。
新京報:在報告公布之後,你們後續還做了什麼工作?
秦川:我們主要是把報告、視頻和照片都發布出來,想讓更多的人知道,因為公眾的力量特別重要。
回應
馬戲團「靠它們吃飯,不會虐待」
馬戲團的動物到底生活得怎麼樣?為進一步了解情況,記者採訪了兩家宿州當地馬戲團的相關負責人。
劉航(化名)十幾年前就和其他人合夥做馬戲團生意,目前馬戲團有獅子、熊、猴子各2隻,其他常見的動物如山羊、狗、馬、雞的數量則比較多。
他告訴記者,自己也關注到了網上關於宿州馬戲團虐待動物的消息,「我們做了十幾年了,是靠這個吃飯的,不可能去虐待動物,萬一整死了怎麼辦?」
不過劉航也表示,宿州當地馬戲團沒有報導中提到的300家,但數量也不少,不排除有不正規馬戲團存在虐待動物的情況。
在訓練動物方面,劉航告訴記者,動物要一年左右才能訓練出來,主要方法是食物引誘和感情馴化等。之後就是一般訓練,每天正常是6點起床,訓練40分鐘左右。
另外一家馬戲團負責人潘軍(化名)表示,平時動物每天訓練一個半小時左右,「不可能持續四五個小時,別說是動物,人都受不了,這些動物對我們來說也很珍貴的。」
潘軍承認,對表演動物不會餵太飽,一般是七成飽,否則訓練時會受影響。
動物的籠子是否很小,導致它們無法活動?潘軍說,籠子基本要夠大,否則動物不能走路腿力不行,也不利於表演,「至少要超過動物體型兩倍,讓它們有一定的活動空間」。記者了解到,潘軍的馬戲團中,一頭三四歲大獅子的籠子長2.5米、寬1.8米。
兩家馬戲團的負責人都向記者證實,在外出表演之前,他們要和當地林業部門聯繫,申請道路運輸證明,由當地同意後並出具邀請函,再拿到安徽和宿州本地的林業部門核准。
專家
視動物為娛樂手段是過時想法
對於動物表演,中科院動物研究所副研究員解焱持反對態度,她認為,在訓練動物的過程中有虐待的問題,另外還可能涉及野生動物貿易,比如鸚鵡、大猩猩等作為表演動物,有些是從野外抓來或通過走私引進的。
解焱告訴新京報記者:「把動物作為娛樂手段是一種比較過時的想法,現代人把它們當作資源的同時,還應該視它們為生命。欣賞動物可以到野外,在不打擾的情況下觀察它們的習性等。」
對於如何處理動物保護與馬戲團之間的矛盾,解焱認為,國家相關的管理規定應該加強,在批准動物的數量和規模上應該有所控制,在引導方面有所作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