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好意思,我不是為了結婚而結婚

2020-12-11 煙雨微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在什麼東西上面都有個日期,秋刀魚會過期,肉罐頭也會過期,連保鮮紙都會過期。

我開始懷疑,在這個世界上,還有什麼東西是不會過期的?

現在,你,也到期了。

到期了,該結婚了,不是嗎?

身邊很多人若有若無的在傳遞一種信息:到什麼年齡做什麼事。

無論你現在在哪裡,也許你還在上學,也許你在工作,也許你對婚姻愛情一無所知,也許你壓根不喜歡異性....

就算你心裡有一百個不屑一顧也無法表達出來,這個世界仿佛對到了年齡而沒有結婚的人有一種深深的鄙視。

中國尤其嚴重。

即使是現在的21世紀又怎樣,到了年齡你要是不結婚仿佛是最大的不孝。無形中被認為不是心理有問題就是生理有問題。

我們生來就應該娶某個人或者嫁給某個人嗎?

------------------------------

結婚真的沒什麼。

因為年齡大了,所以該結婚了;

因為對方經濟條件好,所以結婚;

因為想要孩子,所以結婚;

為了結婚,而結婚。

我相信你已經看了很多《沒有錢憑什麼結婚》、《門當戶對的婚姻才能長久》等等這樣的文。

而無數的電影和小說也在企圖給婚姻下定義。哦,忘了說,還有我們自己。

要我說,婚姻如同劇本,一百個人心中有一百個哈姆雷特。

你說婚姻是圍城,我說是蜜罐,眾口難調。

80年的《婚姻法》強調婚姻的合法性,而95年的《婚姻法》則強調婚姻的權利和義務。

而我最喜歡88年的說法:

「 婚姻,是人與人之間的一種特殊的社會關係,是以感情為基礎的兩性關係,婚姻是男女兩性在愛情的基礎上合法的自然結合。」

這些官方定義也許看上去很死板,但起碼強調了 「以感情為基礎 」。

愛一個人多簡單,愛一輩子才難。

生活中,我們更樂於從電影和書中去看別人的婚姻。

無非是想找到認同感和同理心,認為這才是婚姻該有的樣子。

那麼

沒有錢的婚姻會被嘲笑嗎?

只是因為愛情而結婚會被嘲笑嗎?

諾亞對艾麗說:你別管洛郎怎麼想,你媽媽怎麼想,你甚至不要管我怎麼想,你問問你自己,你到底需要什麼?每個人在自己的一生當中,都要不斷問自己這個問題:我需要什麼?

這個問題,別人沒有辦法替代自己回答。

不要說我沒有和她在一起是因為什麼什麼原因。

如果愛情不能圓滿,只能說明愛得不夠,無其他。

所以你活該不和愛情結婚啊。

愛情這麼奢侈,哪是人人可以輕易獲得的。

「 我沒有什麼特別的,我只是一個有著普通想法的普通人,沒有人為我歌功頌德,立碑著書,我的名字也會很快就被人遺忘,但在一件事上,我比任何人都要成功,我全心全意的愛著一個人,而且對我來說,這就足夠了。''

真的很感謝,總會有人站出來說,這個世界真的存在這樣的感情。

即使少之又少又怎樣,總會有人站出來說:

我們是因為愛情而結婚。

相關焦點

  • 辦滿月酒,同事隨禮999,她結婚,我隨禮六百,她:我不好意思
    在某職場論壇有這樣一篇帖子:辦滿月酒,同事隨禮999,她結婚,我隨禮六百,她:我不好意思……是什麼事呢?這位朋友辦孩子滿月酒,她同事(閨蜜)給她隨了999。她沒收,她知道這同事不是很有錢,而且還欠著信用卡。
  • 「我弟要結婚,你準備給多少隨禮」「不好意思,我沒準備給」
    大姑姑有兩個孩子,老大是女兒,作為表姐,如今已經結婚好幾年了,孩子也都上了幼兒園,小的是兒子,今年大學畢業沒有多久,打算和談了四年的女朋友結婚,本來這樣的情況都是其樂融融,大家聽著都覺得幸福,可是隨著小表哥要結婚的事情,表姐和表姐夫兩個人確實吵得不可開交,兩個人現在還在冷戰階段。
  • 我真是怕了,你們這些為了不結婚而不結婚的年輕人
    01為了不結婚而不結婚,是一種盲目跟風的行為。今天,在我的讀者群裡,因為「要不要結婚」而引發了一場爭論。後臺有一個讀者發給過我一篇文章,題目是《你不努力,你將來是要結婚的》。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結婚這件事變得妖魔化了。結婚什麼時候變成一種懲罰了?就是為了懲罰那些不努力的人,所以這個世界上有了婚姻這種東西嗎?還一大群不明真相的人跟著拍手叫好。
  • 如果結婚只是為了找個伴,那我不願意結婚
    我看到了一個回答:你為什麼突然想結婚?我老婆說,我希望我每天早上醒來,睜開眼睛就能看到我,然後我們才能結婚。愛在這裡誕生,越來越多的人在等待自己喜歡的人,因為他們明白自己不能輕易的結婚,並對自己和下一代負責。
  • 同事結婚我隨禮五百,我結婚同事隨禮二百,一月後收到他微信愣了
    同事結婚邀請你去「喝酒」,那酒不能白喝,你道聲祝福得遞上個紅包。不過,隨禮講究「禮尚往來」,比如同事結婚你隨禮了500,那你結婚他同樣得拿500還禮給你。當然,能多,不能少。如果這同事還禮少了,要麼是他人品不行,要麼是其他原因。
  • 閨蜜結婚,我給一千,我結婚她給我轉帳,看到金額後,我淚流滿面
    我們為了能一起吃頓飯,一起看電影,一起說說話,經常要坐兩三個小時的公交車。特別是感情方面如果出了問題,我們第一個想到的永遠都是彼此,不論對方在哪,在幹什麼,都會拋下一切來安慰和陪伴對方。那時候我堅信我們的友誼是一輩子的。大學畢業之後,我回了老家,而她去了大城市打拼,每年我們見面的機會變得很少。但是我們從來不曾中斷與對方的聯繫,而且永遠有說不完的話。
  • 郭富城暫無結婚打算 不好意思再收親朋"壓歲錢"
    郭富城暫無結婚打算 不好意思再收親朋"壓歲錢" 在片中顛覆最大的「包工頭」郭富城現場再現騎馬舞,歡樂之餘他透露自己今年過年還是會陪媽媽在家裡吃團圓飯,而按照香港地區的習俗,只要沒有結婚,親朋好友就要在過年送上「壓歲錢」,「郭天王」笑言,自己其實也很不好意思,所以非但不敢收朋友的紅包,還會主動派紅包「留朋友」。
  • 戚薇:結婚不是戀愛的目的,那麼戀愛該不該以結婚為目的呢?
    近日,戚薇 在《心動的信號》表示「結婚不是戀愛的目的」,隨後又發文:「結婚並不是戀愛的終點站,只是戀愛列車的其中一個大站,你們決定在這一站買票(領證)上車,能不能一起一路坐到底,不好說」。這個觀點一出,網友們紛紛議論,大致意見分成了兩派,一派是支持派,覺得婚姻是戀愛的墳墓,所以結婚不是戀愛的目的,而是其中一站,有的人到站領票結婚,有的人還繼續走下去。還有一派則認為,都說不以結婚為目的的戀愛是耍流氓,這幸虧是戚薇這個女生說的,如果是哪個男明星說的,肯定要不噴的不敢發言。
  • 他結婚了,可惜新娘不是我
    可可和華子都是我的同學,華子是我的好朋友,更確切的說他是我小叔(同一個家族裡,比我小2歲,輩分比我高),可可就僅僅是同學,讀書那會還算熟悉,但畢業後並沒有任何交集。華子的媽媽還特意去看了看可可,只是交代華子要好好學習,並沒有多說什麼。在青春期,我們愛慕上一個男孩或女孩,老師或家長突然出現,告訴你要好好學習,不要談戀愛。工作後,父母或親戚告訴你,抓緊時間戀愛結婚呀。華子的媽媽並沒有做了大多數父母做的,捕風捉影,找可可談話等。我有時候想會不會是華子媽媽的默認態度也給了可可信心呢?
  • 幼稚男孩柯景騰結婚了,對象不是沈佳宜
    沈佳宜對柯景騰說:「被你喜歡過之後,很難覺得別人有那麼喜歡我了」。柯景騰對沈佳宜說:「我也很喜歡當年喜歡你的我」。是啊,柯景騰為了追到沈佳宜拼了命地用功念書,只是為了能夠更靠近她一點點。第一個喜歡的女生,一個拼盡全力去追的女生,一個追了n年的女生。這麼有毅力的自己,可能多年後已經找不到了吧。
  • 結婚的意義不是為了完成任務,而是出於心甘情願的一種選擇
    傳統的思想讓世人認為到了適婚年齡就必須要結婚,把結婚當作人生中必須完成的一項任務,在中國,為了結婚而結婚的人著實不少。而事實上,婚姻只是被主流文化建構成了一種如同出生、求學、工作、生子、死亡一樣的人生階段,但除了生死,其它並不是每個人必須完成的人生任務。反觀大多數人的婚姻狀態,不過是與一個人一起生兒育女,然後看著對方的臉龐皺紋叢生。
  • 同事結婚我隨禮600,我結婚他隨禮200,三天後收到微信愣了
    比如,你同事結婚你隨禮了600,等你結婚他就得拿這600還禮給你,只能多不能少。還拿你同事結婚你隨禮600來說,你同事如果還禮少了這個錢數,沒有什麼特別原因,你心裡就把他看得低,認為他人品不行。近日,崔先生在某職場論壇發帖:同事結婚我隨禮600,我結婚他隨禮200,三天後收到微信愣了……是什麼事呢?崔先生的同事結婚,他和這同事關係不錯隨禮了600。2年後他結婚,這同事卻隨禮了200。
  • 同事結婚我隨禮600,我結婚他卻沒來,次日收到他的微信,愣了
    不過,同事一旦離職,你結婚,他考慮得可能就「複雜」了。最近,有位朋友在某職場論壇發帖說了件事,同事結婚他隨禮600,他結婚同事卻沒來,次日收到他的微信……他在帖子裡是這麼說的:有個同事和我關係好,他結婚,我就隨禮了600。
  • 同學結婚隨禮了,婚後半年離了,隔一年又通知我結婚,應該去嗎?
    我認為二婚就不要請了,自己家人吃頓飯就行了。如有一方是頭婚就為主辦方,另一方就家人參加就行沒有必要請外人還收禮。不知道你朋友之前待人接物什麼樣?估計她也不好意思再次通知你們,但是結婚也是大事,二婚也是這樣,對雙方的親友看,也是面子問題,記住同學這份情,之後找機會回報唄。 但是,也有不講究之人,他家有事告訴你多次,你有事時,他躲開,知道也裝不知道。
  • 人到底為什麼要結婚?結婚的意義到底是什麼?
    從前不懂為什麼結婚,只知道我喜歡你,就想和你在一起,那時候的時光很美,日子很長,我們每天都過得自由自在的。時光的愜意讓我們忘記了生活本有的煩惱,我們每天膩歪在一起,不是重複的說這情話,就是相互擁抱著等時光靜悄悄的從我們身旁溜走,我不懂為什麼會那樣,只是感覺很美好。
  • 結婚的最終目的是為了傳承
    從傳說中的神靈們開始配對結婚開始, 歷史記載了幾千年的男女結婚生子習俗,就一直延續了下來。到底為什麼呢?我小小的考慮了一下。發現:結婚,就是為了名正言順的生孩子呀。結婚以後,男女雙方得和法律意義上的伴侶一起承擔家務,賺錢養家,贍養老人,照顧小孩。責任感必須得有。
  • 我結婚同事隨禮600,他結婚我「隨禮」張紙條,收到他微信愣了
    近日,有位朋友在某職場論壇發了篇帖子:他結婚同事隨禮600,同事結婚他「隨禮」張紙條,收到同事的微信……他在帖子裡是這麼說的:我有個同事向我借錢600,說下月開工資還你。我也不好意思要。到第三年我結婚,我通知了他,他還不錯,隨禮了600。過了三個月,沒想到的是他也結婚……我想了想,他借這600塊也不知道什麼時候能還,乾脆就當「隨禮」了。我在紅包裡塞了張紙條,祝賀他新婚快樂!
  • 同事結婚我隨禮1千,我結婚她回禮200,收到回信後愣了
    過幾天小張也要結婚,邀請了那位同事參加,那位同事應邀前來後,卻只給了兩百元的回禮,這讓小張感到氣憤,但詢問對方是怎麼回事,但對方卻以和同事一起隨的禮,不好意思多給為由為自己開脫,小張指責對方這根本不是一回事,對方卻又開始訴苦,說自己老公沒小張的老公厲害,而且家庭情況也不好,還讓小張別計較,對此小張也是不知道該說什麼好了。
  • 同事結婚我隨禮800,我結婚他卻沒隨一分錢,次日收到微信愣了
    有位朋友在某職場論壇發了篇帖子,同事結婚他隨禮800,他結婚同事卻沒隨一分錢,次日收到微信……他在帖子裡是這麼說的:有個同事比我早進公司二年,我上班時他沒少帶我。關係因此比較好。過了一年他結婚,一般的同事都隨了200,我隨禮了800。到下年我結婚通知了他,他卻空手來沒隨一分錢,我開始有點兒不舒服,後來一想,能來參加婚禮就行,朋友不能太看重禮金。次日收到他的微信愣了。他給我了個800的紅包。
  • 大齡小夥子不願結婚:「我一個人過得很好,為什麼要結婚?」
    他跟父母說,相親的那幾個姑娘,個個都長得像歪瓜裂棗、太難看了,以後別再叫我去相親,我再也不會去了。父母沒把他的話放在心上,繼續安排相親,但斐大恆死活都不去了。父母沒轍了,只得跑去向介紹人道了歉,然後再回來做裴大恆的思想工作。父母問裴大恆:你都30多歲的人了,還沒結婚,也沒有女朋友,你想打一輩子光棍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