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一中東江學校九年級學生人數創歷史新高。這是學生在校園內合影留念。
新學期開學,東江科技園惠州一中東江學校九年級學生人數創下歷史新高,是去年的4倍。
九年級學生人數激增,可謂是家長、社會對該校教學質量穩步提升的認可和肯定。
據介紹,東江科技園惠州一中東江學校在今年初中學業水平考試中,總分平均分達505.64分,比全區平均分高出40多分;67%考生總分超過500分,86.6%的學生考上高中(全市高中錄取率約50%),達成原定中考目標的200%,進入仲愷全區前列。
「家長們都受到了莫大的鼓舞,對我們的教育也更有信心了,相信只要我們凝心聚力、找對方法,學生們的學習能力是可以提升的。」東江科技園惠州一中東江學校副校長李晨華說。
學校發展始終是東江科技園管委會「一把手」工程
其實,今年這批中考畢業生,是惠州一中東江學校第二屆初中畢業生。
惠州一中東江學校2016年秋季學期投入使用。「當年,為了儘快滿足園區產業工人孩子的就學需求,學校建設工期很緊,老師們的崗前培訓都是借別人的地方進行的,第一屆家長會也是借管委會的飯堂開的。」說起當年籌備開學的情景,惠州一中東江學校校長曾慶有些感慨。
不過,惠州一中東江學校創辦以來,仲愷高新區委、區管委會、區宣教文衛辦,和東江科技園黨委、管委會就對該校的建設和發展寄予厚望。
惠州一中東江學校建設投資近1億元,佔地面積4.8萬平方米,集36班小學、18班初中於一體,從選址到設計,再到校園環境的布局,均按市標準化學校設計、建設。
建成並投入使用後,惠州一中東江學校的後續建設和發展始終是東江科技園管委會「一把手」工程。為解決教育經費不足問題,園區管委會每年安排280多萬元專項經費支持惠州一中東江學校運作和招聘教師;為彌補師資不足,每年為學校增聘合同制教師,極大緩解了學校教育教學的壓力。
2017年,在東江科技園管委會的倡導下,園區成立了助學助教公益金,得到園區企業的熱烈響應,首次就募集到捐款700多萬元,2018~2019學年度支持惠州一中東江學校145萬元,用於學校基礎設施建設、獎教獎學、扶助困難學生、提升師資水平和教學質量。
仲愷高新區委、區管委會累計安排生均經費270多萬元,先後投入400多萬元專項資金用於購置完善學校的設施設備,並在師資隊伍配置上予以政策傾斜。
「二十一天養成計劃」培養孩子良好習慣
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教育更需潤物細無聲。
作為一所新學校,硬體設施可以在短時間內完善,教育教學水平、學生培養能力的提升,則需要持續努力。
惠州一中東江學校生源主要是外來務工人員子女。「外來務工人員子女很多曾經是留守兒童,學習、生活習慣不是很好。」曾慶說,「因此,我們不急於提高孩子的學習成績,而是先著力培養孩子良好的學習、行為習慣。」
對於每個進入惠州一中東江學校的孩子而言,第一課便是「二十一天養成計劃」。教師們通過一個月的努力,糾正孩子們此前上課不認真、作業潦草等不良習慣,形成較好的行為規則。
「習慣培養好了,基礎打牢了,後續才會有更大的進步空間。」曾慶說。
同時,惠州一中東江學校狠抓教師素質、教學水平提高。
由於該校教師隊伍比較年輕,仲愷高新區宣教文衛辦教師發展中心多次安排優秀教師、教研員到惠州一中東江學校指導教育教學工作,為學校課堂教學把脈,提出指導性意見。同時,教師培訓向惠州一中東江學校傾斜,讓年輕教師多走出去。
邱文慧是惠州一中東江學校2020屆九年級的班主任,她2016年大學畢業後來到惠州一中東江學校任教。作為一名新老師,她有理想有衝勁,奈何經驗不足。「幸而區裡經常組織培訓,讓我有機會向更多優秀的老師學習,甚至一起做教研,讓我很快成長起來。」邱文慧說。
去年,邱文慧還參加了「全省拜名師」活動,到中山紀念中學跟著省名師向琴老師學習。「這12天的研修時間裡,在向琴導師的引領下,我們跟隨名師一塊讀書、教研、成長,擁有了一個更為廣闊的平臺。」邱文慧說,她記憶最深刻的就是,向琴工作室的老師們都特別注重孩子的學習方法及思考方法的培養,課堂教學靈活而高效。
在各方努力下,惠州一中東江學校的教師隊伍很快成長起來。
同市一中構建「教育聯合體」
然而,去年,惠州一中東江學校第一屆參加中考學生的成績並不理想,大部分學科成績位列全區末尾,綜合排名全區倒數第一。
「主要有兩方面原因,一是學生基礎比較薄弱;二是教師比較年輕,缺乏備考經驗。」曾慶分析說。
首屆初中畢業生參加中考遭遇「滑鐵盧」,東江科技園管委會和學校高度重視,管委會主要領導、分管領導多次到學校調研,為學校解決實際困難,為學校發展出謀劃策,打出了一套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的「組合拳」。
如何迅速提升教育質量?東江科技園黨委、管委會創新思路,決定藉助「外腦」。去年12月,東江科技園管委會與惠州市第一中學籤訂教育管理合作協議,與惠州市第一中學構建「教育聯合體」。根據協議,惠州市第一中學與惠州一中東江學校在學校管理、備考交流、科組建設、教師培養、課題研究等方面開展全面合作,惠州市第一中學中高層幹部、學科組長、骨幹教師到東江學校一線指導,東江學校相關教師則到惠州市第一中學跟崗學習。
今年是惠州一中東江學校與惠州市第一中學籤約合作的第一年。4月,惠州一中東江學校九年級學生全部到惠州一中全宿學習,學校5名教師一同到惠州一中任教,與惠州一中教育集團聯盟學校共享教研、教學資源,為今年中考的逆襲提供了重要師資保障。
「我們參加了惠州一中教育集團聯盟的三次模考、全區的兩次模考,每次模考都是一次大練兵,學生成績隨之節節攀升。」李晨華說。
千方百計延攬優質師資因材施教
與此同時,惠州一中東江學校千方百計延攬優質師資,提升教育教學水平。今年春季,在東江科技園管委會的鼎力支持下,惠州一中東江學校以優厚的待遇條件,從哈爾濱師範大學招聘了兩名優秀師範類應屆生,面向全國招聘了兩名在職骨幹教師。
針對2020屆九年級畢業生入學摸底時成績不理想、學習基礎比較薄弱的實際,惠州一中東江學校制定了科學的培優輔弱計劃,把輔導和幫助薄弱學生進步作為日常教學的一項重點工作來抓。
為做好九年級中考備考工作,惠州一中東江學校還安排李晨華全天候督戰,根據五次模考考情變化,精準統籌各學科備考進度和質量,7次優化課表和作息時間表,確保全體師生一直保持最佳備考狀態。
同時,九年級教師團隊實行教師值日制度、導師制度,在分擔單個教師工作量的同時,做到共同落實「三個融合」(年級管理與班級管理融合、學科教學與課程思政融合、身心管理與知識管理融合)。
「老師們每日陪餐,帶生病的孩子去看醫生,為孩子過生日,為沒有生活費的孩子送上關懷,幫孩子們戒掉吃垃圾食品的習慣。」李晨華介紹,除了學習,老師們也關心孩子們的身心健康,組織進入備考「瓶頸期」的學生開展登山、團體戶外拓展、手工製作等活動,幫助學生調節情緒緩解壓力。
「事實證明,這套『組合拳』很有效。如今,我們也積累了一定經驗,本屆畢業生又大多是我們自己培養起來的,基礎比較好,我相信,我們會更上一個臺階。」曾慶對學校發展充滿信心。
文/圖 惠州日報記者林麗娟 楊敬賀 魏怡蘭 通訊員東江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