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節是怎麼來的?有什麼習俗?
有哪些優美的中秋節詩詞?
哪句最令你動容?
一年一度的中秋節到了,過了好多年的中秋節,可是有多少人能說明白中秋節的由來呢?這裡半畝君給大家簡單說說咱們中秋節的來歷和習俗吧!
由古代祭月慢慢演變而來,我國古代曆法,把每個季節分為三個月,分別是孟月、仲月、季月。
農曆八月份正好是秋季的第二個月,所以被稱為「仲秋」,而且農曆八月十五正好是秋季的一半,所以被稱為「中秋」。先開始這一天被定為古代帝王祭月的節日,慢慢的演變稱為「中秋節」。
嫦娥奔月的故事演變而來,這個我們最熟悉了,先是後裔射掉了多餘的九個太陽,然後上天賞賜他一個成仙的藥,他不捨得自己的妻子(嫦娥),把藥交給嫦娥保管,在八月十五這天嫦娥吃了仙藥,然後奔月亮去了。
至於嫦娥為什麼吃藥,還有幾種說法,這裡不表,後裔對嫦娥思念,所以每年這一天,都會在園子裡擺上嫦娥最愛吃的東西,後來演變成習俗,也有說人們聽說嫦娥成仙之後,紛紛在月下設香案,向成仙的嫦娥祈求平安。
之後,年年如此,代代相傳,就演變成了節日,由於這天時值中秋,所以,人們稱「中秋節」。
由祭祀土地神演變而來,在農耕社會,農作物的收穫對於農民至關重要,所以人們經常有祭祀土地的活動。
在以前有春播、夏收、秋獲、冬藏之說,在秋季收穫時,農民會祭祀土地神,農曆八月十五正好是農作物收穫的時節,所以可能是由這延續下來的習俗。
1、月餅,每到中秋節,月餅是必不可少的,它象徵著團圓,寓意著圓滿,是我們對親情的寄託。在中秋節來臨之際,親朋好友互相贈月餅,是一種親情的體現,也是社會關係的聯絡。
在節日當晚,一家人會圍在香案前切月餅吃,每個人都要吃,這代表了自己是這個家的一份子,象徵著團員。
2、設香案,中秋季也是祭月的節日,人們會設香案,點上香,放上水果、月餅等,香案置於院落中,表達了對月亮的祭拜,也表達了人們對神的敬仰。
3、賞月,這一天月亮很美,由古代文人騷客們發起,他們的詩句及作品促使這種活動逐漸成為一種習俗,這一天一家人一起賞月那叫圓滿,一個人漂泊在外賞月,會異常孤單。無論如何,這一天,我們都會情不自禁的看幾眼月亮。
《水調歌頭》
宋·蘇軾
(丙辰中秋,歡飲達旦。大醉,作此篇,兼懷子由)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
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
高處不勝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
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
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
此事古難全。
但願人長久,千裡共嬋娟。
《望月懷遠》
唐·張九齡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
情人怨遙夜,竟夕起相思。
滅燭憐光滿,披衣覺露滋。
不堪盈手贈,還寢夢佳期。
《木蘭花慢》
宋·辛棄疾
可憐今夕月,向何處,去悠悠?
是別有人間,那邊才見,光影東頭?
是天外,空汗漫,但長風浩浩送中秋?
飛鏡無根誰系?姮娥不嫁誰留?
謂經海底問無由,恍惚使人愁。
怕萬裡長鯨,縱橫觸破,玉殿瓊樓。
蝦蟆故堪浴水,問云何玉兔解沉浮?
若道都齊無恙,云何漸漸如鉤?
《月夜》
唐·杜甫
今夜鄜州月,閨中只獨看。
遙憐小兒女,未解憶長安。
香霧雲鬟溼,清輝玉臂寒。
何時倚虛幌,雙照淚痕幹。
《中秋月》
宋·蘇軾
暮雲收盡溢清寒,銀漢無聲轉玉盤,
此生此夜不長好,明月明年何處看。
《念奴嬌·過洞庭》
宋·張孝祥
洞庭青草,近中秋,更無一點風色。
玉鑑瓊田三萬頃,著我扁舟一葉。
素月分輝,明河共影,表裡俱澄澈。
悠然心會,妙處難與君說。
應念嶺表經年,孤光自照,肝膽皆冰雪。
短髮蕭騷襟袖冷,穩泛滄溟空闊。
盡挹西江,細斟北鬥,萬象為賓客。
扣舷獨嘯,不知今夕何夕。
《子夜吳歌·秋歌》
唐·李白
長安一片月,萬戶搗衣聲。
秋風吹不盡,總是玉關情。
何日平胡虜,良人罷遠徵。
《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
唐·白居易
昔年八月十五夜,曲江池畔杏園邊。
今年八月十五夜,湓浦沙頭水館前。
西北望鄉何處是,東南見月幾回圓。
昨風一吹無人會,今夜清光似往年。
《十五夜望月》
唐·王建
中庭地白樹棲鴉,冷露無聲溼桂花。
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
《綺懷》
清·黃景仁
幾回花下坐吹簫,銀漢紅牆入望遙。
似此星辰非昨夜,為誰風露立中宵。
纏綿思盡抽殘繭,宛轉心傷剝後蕉。
三五年時三五月,可憐杯酒不曾消。
最後強調一下,不是只要有月的就是寫中秋。
比如,張若虛《春江花月夜》「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寫的是春月。
劉方平《月夜》「更深月色半人家,北鬥闌幹南鬥斜。今夜偏知春氣暖,蟲聲新透綠窗紗」,寫的也是春月。
歐陽修「月上樹梢頭,人約黃昏後」,寫的是元宵的月。
時間過的真快,不知不覺就迎來了八月十五——中秋節。
這一天,太陽才剛剛下了山坡,月亮還沒爬上樹梢,媽媽早早地就把一個大團圓月餅拿出來,饞嘴的我本想拿上一塊吃,可卻被媽媽擋住了。媽媽說:「今天是中秋節,等月亮出來才能吃。」。我只好坐在家裡,等待著月亮的出來。我一會兒出去看看,一會兒出去瞧瞧,惹的媽媽笑我是個「饞嘴貓」。「月亮出來啦,月亮出來啦,可以吃月餅啦」!我高興地在院子裡大叫。媽媽用刀切成幾份,我拿了一個最大的,美滋滋地吃在嘴裡。這時,不知誰家放起了鞭炮,噼裡啪啦的。我和爸爸媽媽在院子裡邊吃月餅邊賞月,起初,圓盤似的月亮好像掛在樹梢上似的。慢慢地,月亮爬上了天空,只見它一會兒爬到這兒,一會兒又爬到那兒,真像個調皮的孩子。
我們打開電視,看起了中秋晚會,中秋晚會的主題是「蕪湖月,中華情」。我們有說有笑,高興極了。
今年的中秋節玩得真高興,希望明年的中秋節快樂。
媽媽說中秋節是我們傳統的節日,也是一家人團聚的日子,姨媽要帶兩個小表弟從香港回來過節,我真高興,可是我今天還要上學,真是太掃興了。
放學回家,我看見姨媽和兩個小表弟已經回來了,我對大表弟說:「你有沒有作業啊,我們一起做完作業再玩吧。」我們兩個開始認真地做作業,姨媽看見了直誇我們是好孩子,我們聽了非常高興、非常嬌傲和自豪。做完作業,媽媽叫我們趕緊吃飯,說晚點上天台賞月。我們吃完飯,看了一會兒卡通片,媽媽叫我們上天台玩,(我們)到天台一看,原來外婆早已經把賞月的食物準備好了,桌子上有月餅、蘋果、柚子、桔子、提子、田螺、菱角等等,我看得眼花繚亂,真想馬上吃,可人沒到齊,只好和表弟和表妹爭燈籠玩,小表弟的燈籠是一間屋了、表妹是一條飛龍,我的是一間小羊樂園。過了一會兒,人齊了,月亮出來了,今晚的月亮真圓、真大真亮啊!我們圍著桌子,一邊聊天一邊吃東西,真已快活啊!
時間過得真快,明天還要上學呢,只好早點回家了。不知明年的中秋節又是怎麼樣的呢?
今年中秋節,我非常高興。
因為我們可以團圓了。而且又有月餅吃,在吃月餅時。月餅只剩一個蛋黃月餅了。我妹妹突然走過來,說;哥哥,這個有蛋黃的月餅給你吃。我又把這個月餅給了姐姐,姐姐對我說;謝謝,弟弟。你真懂事。我又說;這個月餅是妹妹給我,我又給你的。你要謝就謝妹妹吧。然後,姐姐又把蛋黃月餅給了媽媽,媽媽有給了爸爸,輪迴輪去。這個月餅還是回了我這。
今天是中秋節,我們在外婆家吃晚飯。聽爸爸說,八月十五日的月亮最圓,我和表弟本打算晚飯後去看月亮,可是天空卻下起了毛毛細雨,根本看不到月亮。
晚飯後,外婆拿出了月餅給我們吃。我們吃著又香又甜的月餅,真是好吃極了。吃完了月餅,表弟又找到了我們原來喜歡玩的兩把玩具槍,原來每次去外婆家,表弟都要和我玩打仗的遊戲,我們每人手裡一把槍,但是槍裡不能上子彈,因為有子彈會不小心傷人。我們一會兒在客廳,一會兒在飯廳,一會兒在房間,我追著你玩,你追著我玩,大人總叫我們停下來我們都不願意。表弟沒我跑得快,玩輸了就不高興,我就故意跑慢一點讓他捉到,他就高興地說"我嬴了!"
我們玩到十點鐘才回家,雖然中秋節沒有看到月亮,但依然是個開心的中秋節。
中秋節這一天,我和爸爸、媽媽去到爺爺家過節。
哇,茶几上擺滿了好吃的:有香噴噴的月餅,有各種新鮮的水果,還有味美的烤雞……
爺爺笑呵呵地說「我們快吃吧。」
「停!我有個節目,誰能說一個關於月亮的古詩句,才能吃月餅。」我歪著頭說。
爺爺樂了,說:「猴子撈月亮。」
「錯。這是個故事名字,不是古詩句。」
奶奶笑著說:「月亮像月餅。」
「這也不是古詩句。」
媽媽搖頭晃腦地說:「十五的月亮十六圓。」
「錯。這是歌名。」
該到爸爸了,他說:「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
突然,我發現爸爸拿著一本《唐詩三百首》。我說:「爸爸賴皮。這個不算。」
我要大顯身手了。「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小時不識月,呼作白玉盤。」我像小鯉魚吐泡泡一樣地說。
譁——大家的手拍了起來。
我吃了一個月餅。看著他們流口水的樣子,就一人給了一個。
爺爺還誇我是個有文化的小學生。
在快樂的笑聲中,我們一家過了一個美好的中秋節。
聲明:本公眾號尊重原創,素材來源於網絡,好的內容值得分享,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在家也能提前預習拉,小學語數英教材配套視頻課程,點擊閱讀原文訪問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