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覺得我的同事們都魔怔了。
今天一大早,編輯部裡響徹雲霄的,是費玉清的懷舊金曲《一剪梅》
正當我一臉不解,思考當代年輕人令人困惑的音樂潮流時,我的同事汽水兒給我科普:
時隔 40 年的《一剪梅》火了,全世界人都聽得又笑又哭。
「如今,它是全球熱搜第一的鈕祜祿·一剪梅。」
費玉清的《一剪梅》,竟然火在了 2020 年的歐美。
多個國家的歌曲熱搜榜上,《一剪梅》穩坐前三。要知道,上次擠進這些國外榜單的中國歌手,還是吳亦凡。
國外音樂流媒體平臺Spotify
在抖音海外版 TikTok ,《一剪梅》的歌詞「雪花飄飄,北風蕭蕭」霸佔熱搜,有幾千萬的視頻播放量。
「美國流行語百科大全」 Urban Dictionary 火速收錄了 xue hua piao piao bei feng xiao xiao 作為詞條。
沒有一點點防備,《一剪梅》就成了紅遍全球的神曲。
事情要從一位籍籍無名的快手主播「蛋哥」說起。
幾位外國網友發現了蛋哥的視頻,他站在大雪裡哼唱著《一剪梅》,十分應景。
點擊播放 GIF 1.3M
美國一位 16 歲的高中生 @Goated Beats 製作了電音版《一剪梅》,吸引了 384 萬點擊量,逗笑了聽不懂這首歌的外國人。
我問 @Goated Beats 為什麼對這段視頻感興趣,他說:
「他長得像一顆 m&m 豆,卻哼著悲傷的曲子,實在太好笑了。」
這段好笑的視頻,迅速讓外國人著了魔。
有人被旋律洗腦:「為啥這首歌這麼魔性?」
有人被意境感染:「讓我想在大雪裡唱歌。」
外國網友按圖索驥,找到了原唱。原版 MV 在 YouTube 的播放量一路漲到了1600萬。
退休在家的費玉清,在毫無宣傳的情況下,憑一首 37 年前的老歌,成了全世界最受歡迎的男歌手。
聽不懂歌詞,不妨礙貧嘴的外國網友在評論區切磋。
有人說:「麥可·傑克遜聽了這首歌都要沉默」。
有人說:「愛因斯坦聽了這首歌都想提筆畫一幅蒙娜麗莎」。
有人說:「如果我的葬禮不放《一剪梅》,那我就不去了」。
《一剪梅》的洗腦,堪比之前《我和我的祖國》單曲循環的盛況。
網友發起了一場關於「xue hua piao piao bei feng xiao xiao」的病毒式刷屏。
只要你聽過《一剪梅》,那我們就是同一陣營的好隊友。
「全世界都在學中國話」在 2020 年以最無釐頭的方式實現了。
外國人並不好奇這句洗腦歌詞,到底是啥意思。
直到有位亞裔網友給出了「信達雅」的翻譯——
在他們的理解中,這句話是指「人生到達低谷,環境逐漸惡化,我卻無能為力」。
年少不知曲中意,再聽已是曲中人。
一開始,他們被旋律吸引;而得知了歌詞寓意之後,他們笑不出來了。
一股「喪氣」直擊國外青年:因為疫情,困在家裡,隔離太久,內心迷茫。
他們把「xue hua piao piao bei feng xiao xiao」活用成了動詞、名詞、形容詞,在任何場合表達低落的情緒。
拒絕舔狗的時候,他們回答:
點擊播放 GIF 2.4M
失戀的時候,他們回答:
父母鬧離婚的時候,他們回答:
甚至家人去世了,也可以回答:
點擊播放 GIF 1.5M
外國年輕人的日常交流徹底被「雪花飄飄」代替。
那些平時懶得解釋的、說不出口的話,終於找到機會,匯成了一句「雪花飄飄」——
「算了」、「愛咋咋地」、「別來煩我」……
與此同時,另一群人卻因為《一剪梅》熱淚盈眶。
自從《一剪梅》變成一場「我愛記歌詞」大賽,海外亞裔們也懵了。
他們當中,有人小時候就聽過《一剪梅》。
看著外國人唱著中文老歌,他們:???
而有些亞裔孩子並不了解中國文化,他們看到最流行的視頻,竟然講的是自己的母語,震驚又好奇。
連父母也迷惑了:「你為什麼在唱我們當年聽的歌?」
當時在 TikTok 上,有一項「各國父母最嘮叨的話」挑戰活動。
亞裔孩子藉機吐槽「中國式父母」的嚴格。
在最後一句,他們偷偷加上了「雪花飄飄,北風蕭蕭」,想看看父母是否還記得這首老歌。
無一例外,父母們看到這句歌詞,都忍不住唱了出來,甚至連一個跑調的都沒有。
點擊播放 GIF 2.4M
點擊播放 GIF 1.9M
視頻火了,吸引了越來越多亞裔加入挑戰,在 TikTok 上擊鼓傳花。
原本是吐槽父母的活動,現在成了父母的懷舊歌舞秀——
@elainelillian 給媽媽看了《一剪梅》的視頻,母女倆相視一笑:沒錯,爸媽的青春回來了!
點擊播放 GIF 3.3M
@equazn 的爸爸問他:「你知道這句歌詞的意思嗎,這可是我年輕時最愛唱的歌。」
點擊播放 GIF 4.2M
來自加拿大的亞裔小哥 @damosgym 的爸爸,聽到兒子放的《一剪梅》,激動得都順拐了。
點擊播放 GIF 4.4M
還有孩子拉上父母,用《一剪梅》合唱跳舞。
愣是把哀愁的《一剪梅》 變成了歡喜的《好運來》。
點擊播放 GIF 3.7M
@marstruck 的媽媽,自從參加了「雪花飄飄」挑戰之後,就忍不住在家 24 小時哼唱。
連女兒都忍不住偷拍——現在才發現,平時嚴肅的老媽,也是一個平平無奇的唱歌小天才。
@clurclur 的帥氣老爸,還主動 battle 了原唱。
@danawang5 的爸爸說,《一剪梅》是中國一部熱播劇的主題曲。
聽到這首歌,就像回到了家鄉的電視機前。
點擊播放 GIF 4.6M
@ariyuhhhhna 躺在媽媽懷裡,聽她溫柔地唱著。
媽媽的眼裡亮晶晶的,像在講一個遙遠的故事。
點擊播放 GIF 3.4M
這條視頻點讚最高的評論是:媽媽的聲音聽上去像一個溫暖的擁抱。
@amyyzee 的爺爺,辨認出了費玉清的聲音之後,笑得像個孩子。
點擊播放 GIF 2.3M
@unclejia 85歲的奶奶,對著鏡頭有模有樣地唱起來。
點擊播放 GIF 3.9M
老人們,仿佛也被一首歌帶回了故鄉。
拍攝視頻的亞裔,大多出生在海外。
歌唱得很熱鬧,但他們並不了解,那首《一剪梅》為什麼會讓父母熱淚盈眶——
那是 50-70 後們的集體回憶,是他們閃亮的青春、纏綿悱惻的少年心事。
1988 年,中央電視臺首次引進臺灣電視劇,就是《一剪梅》。
那時候電視劇不多,但部部是精品。
86 版《西遊記》和87版《紅樓夢》,《上海灘》和《射鵰英雄傳》。主題曲都是經典。
只要片頭曲響起,天大的事兒都得放下,趕回家裡追劇,生怕落下一分鐘劇情。
圖源 @北京銀礦:1985-2005年的中國家庭影集
當年紅極一時的《一剪梅》放到現在,多半會被安上「三觀不正」的標籤:
男主角趙時俊為了拯救小鎮百姓,選擇和愛人沈心慈分別,娶了一位大戶人家的小姐,三人糾纏一生。
最後,愛人香消玉殞,成為他一生的遺憾。
也就是歌詞中所唱——「愛我所愛,無怨無悔」。
那時候,連小學生都會唱《一剪梅》,人人都盼著費玉清能在春晚的舞臺上給全國人民唱歌。
而唱這首歌的費玉清,人生也充滿苦澀和惆悵。
1977 年,費玉清遇到了初戀女友安井千惠。
千惠的父親要求費玉清入贅到日本,這段感情只好以分手收尾。
結局大家都知道了,小哥今年 65 歲,依舊未婚。
「只為伊人飄香」的傷感,寫盡了上一代人的愛恨別離,也成為了兩代人之間的一根細繩。
當年為《一剪梅》鬱鬱而終的愛情抹淚的少女,漂洋過海,奮鬥打拼,成為媽媽。對她們來說,《一剪梅》是一封關於人生的情書。
年輕人對逝去的歲月渾然不覺,現在終於有機會了解。
我的朋友 @Jee 今年 21 歲,是一位出生在美國的亞裔。在「雪花飄飄」挑戰之後,媽媽給他講了當年的故事。
1988 年,媽媽 20 歲,認識了爸爸。戀愛不被看好的兩個人,勤學英語,一起來到美國。兩個人一起打拼,媽媽在社區學校當幼兒老師,爸爸從服務員一直幹到餐館老闆。
「如果當時你爸不敢跟我來美國,那我就不嫁給他了。」
@Jee 給媽媽看 TikTok 上年輕人的模仿,她被逗得哈哈大笑。
而晚上他偷偷看到,媽媽坐在電腦前,打開《一剪梅》悄悄抹淚。
@melodyswift.13 借著這個機會,翻出了爸媽年輕時的老照片。
照片裡的爸爸顏值驚人,誰看了都忍不住大喊一聲「靚仔」。
另一位網友 @renleren 也出來「曬媽」。
畢業於復旦大學的媽媽,是國內獲得過「金話筒獎」的著名記者。
之後,媽媽來到史丹福大學繼續讀書,留在美國生活。
@renleren 長大後也成為了學霸媽媽的校友。
在年輕人笑聲中走紅的《一剪梅》,背後藏著的,是父母們時代的眼淚。
40 年前,《一剪梅》的愛情悲劇讓媽媽們流淚。
40 年後,《一剪梅》卻治癒了全世界的喪系青年。
連外國網友也被亞裔視頻中的故事打動——
「請幫我轉告你的爸媽,他們唱得真好。」
「說真的,把我聽哭了。」
《一剪梅》是一代中國人回不去的鄉愁,是陪伴他們在異國漂泊的燈火。
現在又被一代年輕人點亮。
他們發現,「雪花飄飄」不僅是一句搞笑的梗。
字裡行間藏著的,是漂泊和分離。
一開始,他們用「xue hua piao piao」玩梗,到後來,他們開始認真學唱《一剪梅》。
點擊播放 GIF 3.2M
@thethicles 用小提琴給《一剪梅》伴奏。
這一刻,「雪花飄飄」成為「好一朵美麗的茉莉花」,輕輕飄進他們心裡。
點擊播放 GIF 3.8M
@Jozef 說,「不一定非要掌握一門語言才能懂得歌裡的深意,《一剪梅》就是最好的例子。」
即便沒人真的會因為《一剪梅》學習漢語,但大家都從費玉清的聲音裡感受到力量——
無論多麼悲傷,都能看到希望,就像歌裡唱的,「層層風雨無法阻隔」。
2020 年,人類的倒黴事實在太多了:中東戰爭、澳洲大火、新冠疫情、種族抗議.....
但 2020 的好事也在發生。就像《一剪梅》告訴我們的——
「總有雲開日出時候,萬丈陽光照耀你我。」
在 YouTube 上,網友 @Ryan 是這樣評價《一剪梅》的——
如果世界末日馬上就要降臨,那麼我希望把它作為片尾曲。
喪著喪著,一切都會變好的。不管是踏上異國漂泊之路的50、60、70後們,還是在狂歡過後流淚的年輕人們。
不同的時空下,這首老老的歌,都能讓他們內心重新柔軟,又重新堅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