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帕金森的斯德哥爾摩@bigfun社區
雪~花飄飄
北~風蕭蕭
天地~一片~蒼茫
一~剪寒梅傲立雪中 只為~伊人~飄香
費玉清老師可能做夢都沒想到,他在退休一年後以後突然火了一把。
最近玩吃雞cs和冬日計劃的小夥伴們,如果能匹配到外國友人,特別是歐洲那邊的友人,可能都會聽見他們幽幽的來一句「雪花飄飄~北風蕭蕭~」,我的第一反應是這個自帶bgm的男人,在雪地裡大喊「秋雅——不——」的名場景。
相信不少玩家都是懵的,包括我。於是我火速去了解了一下為什麼外國人開始唱雪花了。
這一搜不知道一搜嚇一跳,《一剪梅》這首歌已經成功屠榜了。
但是,並不是國內的榜單,而是國外的,比較有名的國外的音樂軟體Spotify,《一剪梅》在挪威熱門歌曲排行榜排第一,芬蘭排行榜排第二,紐西蘭排行榜第二。
不僅僅是歌曲,某不存在的網站油管上對其進行的創作也開始如同雨後春筍般瘋狂增長,目前,《一剪梅》相關的視頻已超過了1000個。最火的一個視頻點擊量也過了百萬。
可以說,這首歌已經徹底火遍了全球,沒有宣傳沒有打榜沒有粉絲刷播放量的這麼一首老歌,究竟是如何突然紅遍全球了呢?
本期節目將帶您走進《一剪梅》爆紅的故事。
《一剪梅》這首歌的爆紅,歸根於一位快手用戶蛋哥發布的一段段視頻上。
這個十幾秒的視頻裡,背景是一片茫茫雪地,這位長相很有特色,甚至讓人懷疑美顏瘦下巴開反了的蛋哥拿著手機,一邊旋轉一邊幽幽的唱出了這句「雪~花飄飄,北~風蕭蕭~」
因為他獨特的造型,天地茫茫之間一抹黃,光頭和這獨特的顫音,被一位油管up主搬運到了油管,視頻名字叫《Chinese man in da snow》。
這也不是重點,重點是之後一位TikTok上的博主研究了這句歌詞,並且仔細品出了這句歌詞的味道:「雪花飄飄北風蕭蕭」就是「The snow falls and the wind blows 天上下起了大雪,吹起了大風」。配合蛋哥的演繹,硬生生有一種「天地之大,孤獨之人只能原地旋轉的迷茫與無助之情」。
這瞬間讓歐洲國家尤其是北歐的年輕人們找到了共鳴。因為北歐就是常年下雪的,而因為疫情,現在大多數人們被困在家,不能自由的出門玩耍,只能如蛋哥一般在雪地裡獨自旋轉。人生失意,寂寞孤獨,這句歌詞簡直就是目前隔離中人們最佳的內心寫照!
於是大家開始一傳十十傳百的學習起這句XUE HUA PIAO PIAO,BEI FENG XIAO XIAO。tik tok上的翻唱視頻數不勝數。
並且這句拼音迅速成為了搜索熱詞,並且產生了我們看不懂的抽象文化。沒錯,說的就是你,emoji!
比如有這樣的:
還有這樣的:
只能說論抽象,還是廣大網友會玩!
當然了這句拼音也迅速成為了表情包,成為了大家交流的好助手。
而它使用的語境,可以等同於↓我太難了。
當被父母逼問成績,學業,感情的時候,可以幽怨的來一句;
當做飯時不小心打翻了碗,燒糊了鍋,也可以悲傷的來一句;
甚至打遊戲被虐了,也會半憤怒半憂鬱的來一句「雪花飄飄~」這也正是最近大家和外國友人開黑時會經常聽見他們字正腔圓的唱出這句歌詞的理由了。
再後來,網友們甚至還發起了一場華人父母唱歌挑戰,把這句歌詞寫下來給父母,讓他們念出來,而父母們沒有讓我們失望,有些句子是不可能讀出來的,只可能唱!
(大家可以自行腦補歌聲)
當然了,還有些歌大家也不可能好好念出來的,比如
嘿,兄弟,我們好久不見你在哪裡
你挑著擔,我牽著馬
妹妹你坐船頭,哥哥我岸上走
你們能忍住不唱出來嗎!能嗎!(反正我不能)
總之,全外網已經被雪花佔領了,各種玩法層出不窮,頗有一種苦中作樂的味道。
而這場充滿了當代歐洲乃至世界青年的悲傷氛圍中,小哥費玉清真是不明所以的火了起來。外國網友們已經找出了他就是歌的原唱。
但我倒不是擔心別的,我就怕他們翻出了費玉汙老師嘿嘿嘿的視頻,過兩天又是一片HEI HEI HEI~
但是話又說回來,外國友人們只看到了這一句歌詞,卻沒有品出這整首歌的韻味。
要說到《一剪梅》的出處,就要回溯到我國古代宋朝。當時金人入侵,北方淪陷,中國被一分為二,但北方還留有大量的漢人。
而梅花,自古就是傲雪的氣骨象徵,它在南方北方都會生長,於是那些因為戰爭被迫分居南北兩地的人們,為了傳達對親友的思念,會剪下來一枝梅花寄出。這也是「一剪梅」的出處了,所謂的一剪梅正是代表了梅花千萬,我獨取這一枝生長。後來逐漸演變成了對愛情忠貞的象徵——弱水三千,只取一瓢,我對你的感情也正如同這萬千繁花中的獨一枝,把最好的感情送給你明志這樣一種意思。
只可惜外國網友們不能理解全篇,只讀懂了這一句,這也是一種陰差陽錯的文化輸出吧。也讓我們看到了不同的文化如果在不同的語境,不同的文化圈中,會誕生各種新玩法。
就比如之前爆紅的黑人抬棺,它本來也只是一種加納的喜喪文化,但傳入中國後迅速也被網友們玩梗,增加了各種各樣的玩法,也同樣產生了非常多的二次創作與表情包,這與《一剪梅》的爆紅都有異曲同工之妙。
總之這次費老師的爆火,歸根結底還是兩點。
第一就是因為不同文化的差異理解而被廣大網友們惡搞,二次傳播,然後輻射向更多人,造成一種階段性的潮流。
第二還是因為疫情大家在家實在是太悲傷了,同時也很閒(?),再加上短視頻在全球範圍內的易傳播性,讓這個梗產生了這麼多有趣的玩法並且病毒般蔓延。
當然了對於這次《一剪梅》的爆火,也不能稱得上是文化輸出,畢竟在現在這樣一個快餐化時代,你永遠不知道下一個梗會在何時火起來。大家看見了圖一樂就好,與國際友人們相視一笑即可,大家都是特殊時期共患難的好兄弟,其樂融融,為枯燥緊張的生活增一份幽默。
那麼本期節目到此結束,在這裡還是祈禱疫情早日過去,還有北京的朋友們一定照顧好自己!
我們有緣再見。(不來個點讚評論嗎拜託啦這對我真的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