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都怪設計師不懂發現車主
這節骨眼兒,能出門買車的絕對是真愛。上周末,元寶在展廳接待了一位大叔,他在新、老款路虎發現之間糾結了很久。
大叔比較喜歡發現4,但目前庫存稀少,售價堅挺,在72萬左右,超預算了。發現5售價55萬起,和2017年的二手發現4差不多,眼看新款降了這麼多,大叔買二手車有些不甘心,所以想抓緊看看實車。
他的預算剛好在55萬左右,到底買二手發現4,還是全新發現5呢?
一、發現5咋這麼便宜,確定不是坑?
相比剛上市時,80萬左右的起售價,如今的入門版發現5 3.0T HSE(2017款)確實是55萬,歐規的2.0T柴油版車型更便宜,僅售45萬元,降幅近一半。
一方面是國六幹擾,平行進口版本都是國五的,眼看新政策要全面執行,唯有降價才有可能清倉,把車賣出去,是目前大部分車商的迫切需求;另一方面是市場認可度低,別看售價落差這麼大,但發現5仍然很難賣。
主要和它的特點有關:尺寸變大、取消大梁,車內空間和公路駕駛都得到了優化;主推的3.0T V6機械增壓發動機,匹配8AT變速箱,最大馬力340Ps,最大扭矩450N·m,在同價位也算是中上的表現;第二代全地形反饋系統也更智能了,自動模式下,它可以自主選擇路況模式,讓更多的越野新手操作更容易。
看起來發現5是有進步的,然並卵,新款一上市,庫存的老款發現4最高曾漲到80多萬。同時,市場反饋也特別打臉,新款降價沒人問,老款漲價卻有人追著買,都說買新不買舊,是消費者不懂車?
元寶覺得:都怪設計師不懂發現車主。
二、發現5想突破,卻否定了之前的自己
作為擁有5代歷史的經典越野車,發現系和奔馳G一樣,都是有些情懷、歸屬感及身份象徵等附加屬性的豪車。考慮到售價、配件價格和穩定性,沒幾個用戶會真用它去越野,準車主更在乎車本身的硬朗勁兒和談資。
但相比加價仍熱賣的奔馳G,降價還賣不動的發現5未免有些慘,設計、研發理念或許該背鍋。
很明顯,奔馳G保留了傳統設計、並讓車內更豪華、大幅優化了公路性能,緊抓真正車主的需求,面子、裡子都給得足足的,熱銷、加價的「順理成章」。可另一邊,發現5卻跟前幾代完全隔開了,圓潤的外觀及承載式車身等改變,很難和之前的發現產生關聯。
不再堅守傳統的它,被喜歡發現的用戶嫌棄,沒大梁,成了車主們隨時擔心,被身邊朋友「揭的短兒」,說白了就是不夠體面。
同時,改變是為了取悅新用戶,但在這方面,它又少了點耐心,例如:2排/3排座椅的腿部空間侷促;駕感雖然比發現4輕快,但懸架在過彎和並道時缺乏支撐、對減速帶等小顛簸過濾又不徹底,該硬不硬、該軟不軟;電動儲物盒、膠條密封等耐用性不高,總出現小問題。
這些缺點,同樣讓追求溫馨、精緻和豪華的消費者難接受,所以它一無是處?
三、別把它當發現,高性價比路虎來了
既然跟發現4關聯不大,那麼我們不如把發現5摘出,當做一個單獨的車系,根據售價,討論下價值。
在50-70萬的售價區間,跑公路、玩運動,Q7、X5,哪輛它也幹不過;越野豁車,既有比它性價比高的途樂、也有比它口碑好的蘭德酷路澤,似乎有些尷尬。可如果追求全路況能力,城市兼顧中度越野,那麼只有大切諾基能夠抗衡。
兩車質量穩定性半斤八兩,但在品牌、保值率、科技感、最大裝載能力和動力能效等幾個層面,發現5絕對是比大切諾基好的,畢竟後者已經快十年沒換代了。
之前有金牌銷售說過:「沒有賣不出去的車,只有賣不出去的價格」。2017年的二手發現5 HSE售價還要52萬左右,開路虎添三萬換三年車齡,新車顯然比二手車還實惠,另外,頂配的發現神行還要超過50萬,目前的發現5還是很有性價比的。
不過,元寶並沒有順利開單。大叔圍車轉了幾圈,又在車內這摸摸、那看看說:我還是想要發現4,前幾年喜歡沒錢買,這新款是挺豪華,可缺少了點味道,你們這有二手發現4嗎?元寶:二手車沒有,大叔,要不您貸款買全新發現4吧……
車聚小結
對比奔馳G、牧馬人,甚至是吉姆尼等一眾越野車,路虎的品牌不差、發現車系的號召力更不落下風,但前幾輛加價、熱度高,發現5卻降價還冷清。這說明,豪車消費者除了性能、空間等常規參數,往往對傳承故事和設計品位更注重。
儘管發現5的科技配置、舒適性都在進步,但它丟掉了歷史和談資,用戶還偏偏好這口兒,跟性能好、壞沒關係。另外,變心的發現5也是想覆蓋更多用戶,比如:GLS和Q7的車主,但兩樣都想要,卻兩邊都沒討好,都是貪心惹的禍,白白浪費了一副好牌。
另外,跟發現5理念差不多,沒大梁的全新衛士又要來了,您看好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