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約評論員 江欣澤
12月10號,著名鋼琴家郎朗的妻子吉娜·愛麗絲迎來了她孕期的第八個熱搜。這次是「吉娜懷孕7個月狀態」,跟先前的「吉娜腰圍只有56cm」「吉娜懷孕腰沒變化」「吉娜分享孕期不胖秘訣」等諸多熱搜相比,幾乎是換湯不換藥,統一表達的內容是:我懷孕了,但我依舊很瘦。
不過網友這次並沒有買帳。熱搜下的高贊評論幾乎一邊倒地在表示反感。多數人認為,吉娜這種反覆拿孕期的完美身材進行炒作和鼓吹,是一種畸形的宣傳,可能會產生誤導和製造焦慮。
這樣的熱搜的確會造成一定的消極影響。首先,明星、公眾人物私下裡怎麼過日子的確是自己的事,但只要站在公眾面前,一言一行都具備某種榜樣的力量與可效仿性。儘管也有人認為吉娜只是在分享自己的絕佳狀態,這只是明星的一種「營業」,但實際上,媒體輿論有著潛移默化的影響,大眾審美極可能受到輿論宣傳引導。這些宣傳可能會誤導某些缺乏孕期知識的男性因此對自己的伴侶提高標準,也可能增加了部分女性的懷孕焦慮。
平日裡明星也常常會對自己的美貌進行營銷,而大眾對其的接受度也較高,明星的同款衣服和模仿妝容都很受歡迎。但在這次事件中,為什麼多數人會持反對意見?因為平日裡明星所宣傳的美麗標準,如身材纖細、皮膚白皙等,大眾是可以通過努力來盡力靠近的。但對於孕婦這樣的群體而言,用苗條的標準來衡量就是強人所難。因為孕婦的身體狀況很特殊,想達到像常人一般生活都有些難度,更不提兼顧「減肥」這種不可思議的任務了。
孕婦身形的改變,不僅僅是肚子裡生長的一個生命,還有為了這個生命所吃的比以前更多的食物。而且即使孕婦處於劇烈的孕吐中,做不到正常進食,孕婦的身體依舊會出現水腫。吉娜的美麗是絕大多數孕婦無法複製的,而對這樣的「絕版」美麗進行過度營銷,也只不過是給孕婦徒增焦慮。吉娜當然有身材自由,但過度營銷就會給普通女性和全社會的女性審美帶來壓力與衝擊。
但在我們堅決反對這種百害而無一利的宣傳的同時,也不能誇大它的影響。首先,目前這種「完美孕婦」的審美標準尚未形成一種潮流,因為要達到這種標準實在過於困難。當下造成的影響更多是被我們當做一種消極的心理暗示作用。但是這種心理暗示作用的影響機制又是如何?我們對其影響的判斷依舊停留在「預設」的階段,其影響程度、針對人群、是否有真實案例等,目前尚未得知。因此不必將吉娜等女明星直接打成「孕婦天敵」,認為其「罪無可赦」。我們需要警惕這樣的審美傾向,並不意味著要對這些明星抱有極其強烈的敵意。
其次,我們同樣要警惕偏倚向這一事件的對立方向。在吉娜事件的評論區裡,有言論表示「懷孕就是要胖,越胖才越能保證母親和孩子的安全」。我們不能走向另一個極端,即認為孕婦就要「越胖越好」。這種「吃胖」的極端觀念也是當下孕婦們經歷的多重困境之一。從科學的角度出發,孕婦絕不是吃得越多越好。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調查,孕期體重上升太快太高,會引發高血糖、高血壓等一系列健康問題,有可能提高剖腹產率,引發胎兒代謝問題,嚴重的還會引發早產,或者胎兒體重過大導致分娩困難等問題。結合孕前的體重,衛生組織也給出了理想的增重數值:就單胞胎而言,孕前BMI<18.5,應增重12~18千克;孕前BMI=18.5~26,應增重11~16千克;孕前BMI=26~29,應增重7~11千克;孕前BMI>29,最多增重7~9千克。具體增重要聽從產檢時醫生的囑咐。
事實上,不論是反對哪一種極端審美,我們最終想要達成的,是讓孕婦的身材和體重不應該受到社會輿論的暗示和指點,每一個孕婦都能在身體健康的前提下擁有自己獨立的審美,無論是胖還是瘦,只要是健康的、適合自己的,就是最美麗的。而非被「完美孕婦」的群體審美裹挾,或是被身邊人「吃胖點」的言論綁架。孕婦只是她自己,不是任人捏扁搓圓的人偶。(作者系中國人民大學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