陰曆、陽曆及陰陽曆是如何推算和制定出來的?

2021-03-01 如燚易學

我國歷史上的日曆,也稱為曆法,自從人類社會進入農牧業時期就有了。無法考證第一部曆法出自何人之手、源自何時何地。自有文字記載以來,我國古代曆法有一百多種,比如黃帝歷、顓頊曆、夏曆、殷歷、周曆等等。不同時期的日曆是由不同時期的人發明的。

從日曆的名稱,我們不難看出幾乎每個朝代都有屬於自己的日曆。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呢?

大概從周代起,頒發、宣布日曆是一種權力的象徵,在封建社會,只皇家才有權利發布日曆,稱為「告朔」(預告朔日)。從這個意義上,我們就明白了為什麼古時候每一個新皇帝上臺後都要重新更改年號。

我國歷史上第一部完整的曆法——《太初曆》

漢武帝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年),朝廷從全國徵募了20幾個天文歷算家,在京城制定日曆。其中有鄧平、落下閎、唐都、公孫卿、壺遂等。經過他們的討論,制定了《太初曆》。

這部曆法是流傳至今的第一部完整的古代曆法。其實參與制定這部曆法的還有一個大家都知道的名人——司馬遷(《史記》的作者),不過由於在制定曆法的過程中,司馬遷的一些建議沒有得到採用,或許是因為這個原因,司馬遷在《史記.曆書》中沒有提到《太初曆》。

因此,《太初曆》不是哪一個人發明的,而是二十幾個人根據以前的曆法重新制定的。

《太初曆》規定一個月(朔望月)的長度是29又81分之43天(29.530864天),平年十二個月,閏年加一個月,十九年中加七個閏月,按這種計算方式,每年12又19分之7個月,一年(回歸年)是365又1539分之385天(365.2502天)。

年和月的長度是制歷的兩個基本數據,從《太初曆》制定出的數據來看,雖然誤差還很大,在對於幾千年前的曆法來說,其精準度已經非常高了。

《太初曆》從公元前104年《漢武帝太初元年》開始實行,直到公元84年被後漢《四分曆》代替為止,一共實行了188年。

我國歷史上優秀的曆法——《大衍曆》

唐玄宗開元九年(公元721年)九月乙巳日這天,根據《麟德歷》的推算,當天要發生日食。於是人們做好觀看的準備。最後,雖然日食出現了,但和推算的時間有很大的出入。這說明《麟德歷》存在很大的誤差。

於是,唐玄宗命令一行法師(俗名張遂)制定新的曆法,代替不準確的舊曆法。張遂經過六年的時間制定出了新的曆法——《大衍曆》。

《大衍曆》是我國歷史上非常優秀的曆法之一,其內容既繼承了以前曆法的成績,同時又被後代曆法所參照。具體內容包括:推算朔望的方法、推算二十四節氣各天中午太陽下影長及白天黑夜長短、推算太陽運動、月亮運動、五大行星運動等。朔望月(歷月)的長度為29.53059天;回歸年長度為365.2444天,和今天的數據相比,非常精準。

我國古代日曆的制訂(發明)和具體情況

如前文所說,我國古代曆法約有一百多種,如果將這些曆法仔細研究加以比較,你會發現,不論這些曆法如何推陳出新,其本質不外乎三個類型:陰曆、陽曆、陰陽合曆。

陰曆

月光出於日之所照,魄生於日之所蔽,當日則光盈,就日則光盡也。——張衡《靈憲》--意思是說,月光來自日光的照射,對著太陽時月亮就全發光,成為滿月;月亮背著太陽時就不發光,看不見了。

陰曆是古人根據月亮的陰晴圓缺變化周期來制定的。也就是所謂的「朔望」。一個朔望月的自然長度為29.5306天(用小時來計算的話應該是29天12小時44分3秒)。但是這個數字太過於複雜,為了便於實際運用必須取整,但問題是取整之後又不能破壞朔望的自然規律。

如果要對29.5306這個數進行取整的話,顯然只有29和30比較接近。但是不論取哪個數,都會無法與自然的朔望長度相對應。為了確保每一次的「朔」都能發生在每月初一,古代的曆法家巧妙地採取了29與30交替使用的方法,解決了歷月的長度問題。

歷月的長度解決了,那還有歷年的長度問題。因此,曆法家們首先考慮到了回歸年的因素。因為歷月的長度只有與回歸年的長度相吻合,曆法才能真實地反應春、夏、秋、冬的四季變化。根據這一原則,再經過反覆的觀測發現,12個朔月的長度累加起來的天數非常接近回歸年的天數。

於是,古代的曆法家就將陰曆的歷年定為12個月,為了與回歸年達到一致,把第三年十二月的29天改為30天,並把這一年稱為閏年。

這就是陰曆的歷月長度和歷年長度的由來。當然,也就是陰曆的制訂方式。它的基本周期是朔望月,是月亮變化的周期。反過來說,從陰曆的日期就可以知道月相。比如:初一是朔(新月);十五、十六是望(滿月);初七、初八是上弦月;二十二、二十三是下弦月等等。

古人因此不但可以根據日期判斷月相,也可以通過月相判斷日期。

陽曆

陽曆是按照太陽的運動來制定的。它的基本周期是回歸年。一個回歸年的自然長度是365.2422天(365天5小時48分46秒)。如果將這個長度直接用於日曆,那從第二年起,每年都會推遲5小時48分46秒,要不了幾年,季節、節氣的日期都將與現實差距很遠。

古人很聰明,把5小時48分46秒乘以4,等於23小時15分4秒,也就接近一天。因此便採取了每經過四年多算一天(稱為閏年)、每滿一百年少閏一次,到第四百年再閏。這樣一來,陽曆歷年的平均長度就變成了365天5小時49分12秒,與回歸年的自然長度相差僅僅只有26秒。每年相差26秒,累積3300年才會差一天。這個誤差已經很小了。三千以後的事情,自然有三千年後的人處理,所以陽曆歷年的長度就這樣解決了。

陽曆的歷月長度:陽曆的歷月數與陰曆一樣,都是12,但是這種取法與陰曆的朔望月沒有什麼關係。僅僅是沿用了陰曆把一年分為12個等份的方法而已。前面已經講過,陽曆的歷年長度已經定下來了,那就再玩兒一次數字遊戲,想辦法讓它符合12個等份就行,雖然複雜,但其實就是這麼簡單。

現在國際通用的公曆歷月:一、三、五、、七、八、十、十二月是大月31天;四、六、九、十一月是小月30天;唯獨二月份平年是28天,閏年是29天。這種看似雜亂無章的排列,實際上就是為了解決陽曆歷月長度問題而玩兒的「數字遊戲」。

另外,大家可能發現一個問題,陰曆以朔望月為原則,因此有「月首」(初一),這是月亮的運行規律,不可能人為更改。那麼以回歸年為原則的陽曆有沒有「年首」呢?是定死的嗎?回答是沒有。原因在於:地球繞太陽旋轉,一圈接著一圈,沒有開頭也沒有結尾,從哪裡開始計算都是一樣的。在古代,曆法家也發現了這個問題,當時比較通行的辦法是:選取二十四節氣中的冬至後的10天作為元旦(一月一日)。當然,這不是必須,只是古代的一個習慣而已。

以上說的,就是陽曆的計算原則和來歷。

陰陽合曆

看過了上面陰曆和陽曆的制定方式,想必大家也看出來了,實際上古時候幾乎所有的曆法都屬於陰陽合曆。

所不同的是,陰曆先以月亮定歷月長度,再根據這個長度去合回歸年的長度;陽曆則是先定歷年的長度,再根據這個長度去合曆月的長度。

關於日曆的其他情況

在生活中,我們經常聽到「夏曆」、「農曆」等字眼,夏曆這個名稱很有可能源自夏朝所用的曆法,隨著朝代更替,夏曆兩個字並不是真的指夏朝的曆法,而是對曆法的一種代稱。

農曆,並不等同於陰曆,原因或許是我們自古就是農業國家,曆法與農業生產相關,久而久之便有了農曆的說法。

總的來說,我們只需要知道制定歷月的長度和歷年的長度原則,以及通過什麼方法來協調歷月與歷年的長度問題使其達到一致,就可以了解日曆的具體情況了。

延伸閱讀:

生肖相衝能結婚麼?

學命理的多年的一點點感悟

辦公室座位的講究

相關焦點

  • 陰曆 陽曆 陰陽曆 都是怎麼回事
    陰曆、陽曆、陰陽曆是三種基本的曆法制度。陰曆,又叫做太陰曆,是一種按照月亮的朔望周期作為一個月,一年為十二個月的一種曆法。這種曆法對於月的稱呼名副其實。但是年度要按照太陽的位置計算,陰曆就有一些蹩腳的地方。這種曆法在一些文明古國的上古時代大多採用過。
  • 古代曆法之陽曆,陰曆,陰陽曆
    推算年、月、日的時間長度和它們之間的關係,制定時間序列的法則稱為曆法。這些工作主要依據天體的運動。
  • 陰曆和陽曆的區別是什麼 陰曆和陽曆是什麼意思陰曆和陽曆是怎麼來的
    公曆和農曆是什麼意思?公裡和農曆的區別在哪裡?接下來為你講述。公厲和農曆是什麼意思公曆稱為「陽曆」陽曆是以地球環繞太陽一周的時間算作一年。它的長度為三百六十五天五小時四十八分四十六秒。由於它不是整數,為了把長短拉平,有的年份是三百六十六天,稱為「閏年」;有的年份是三百六十五天,稱為「平年」。
  • 盤點陰曆和陽曆的區別 星座是按陰曆還是陽曆算?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盤點陰曆和陽曆的區別 星座是按陰曆還是陽曆算? 我國的傳統節日一般都是用農曆計時的。不知道朋友們對一個節日的兩種不同表示時間能分得清楚嗎?公曆和農曆是什麼意思?公裡和農曆的區別在哪裡?接下來為你講述。
  • 生日到底是用陽曆還是陰曆?農村大多過陰曆,大城市大多過陽曆?
    現在我們用的是陰陽合曆,既用公曆陽曆,也用陰曆農曆,因而過生日可用陽曆,也可用陰曆。但現在出生登記報戶口很規範了,要醫院出生證明,而醫院,普遍使用陽曆記時了,所以現在報生多以陽曆為主,不象過去,不嚴格,而民間傳統使用陰曆,常會以陰曆為主。最好是將生日也以陰陽曆同記。
  • 陰曆和陽曆是怎樣來的?
    曆法的制定和發展,也是這樣。現在世界上各國、各民族所使用的曆法,種類很多,但主要可歸成為三種:陽曆、陰曆、陰陽曆。我們現在日曆上所載的「夏曆」,有些地方也稱為陰曆,就是陰陽曆的一種,而不是真正的陰曆。陽曆是根據太陽來的。是以地球繞太陽公轉一周作為計算時間的單位,即一個「回歸年」,計365天5小時48分46秒。
  • 陰曆、陽曆、公曆、農曆的區別?
    很多人以為陰曆就是農曆,農曆就是公曆,其實這是不對的!陰曆和陽曆是曆法的兩種類型。陰曆是觀測月亮制定的,月亮的一個圓缺周期為一個月。又叫朔望月,是28天多,12個朔望月為一年。陰曆先有月,在算年,月份準。陽曆是福安冊太陽制定的,太陽直射難北回歸線的一個輪迴即為一個春夏秋冬為一年,又叫回歸年。是365天多一點,然後再劃分出12個月。陽曆是現有年,再算月,季節準。現在用的公曆,就是陰曆的一種。但問題來了,用陰曆算出來的一年,是354天,和一個回歸年差了11天!所以陰曆的月份和一年中的季節並不能吻合,過十幾年就會出現6月下大雪或十二月穿褲衩的詭異場景出現。那怎麼辦呢?
  • 為啥每隔十九年陽曆陰曆生日同一天
    「這件事情蠻發靨的,我以前怎麼沒發現,每隔19年,陽曆生日會和陰曆生日是同一天的。」昨天,57歲的楊大媽來電。  楊大媽是1947年12月15日(陰曆十一月初四)生的,昨天她翻日曆,發現今年的12月15日和陰曆十一月初四正好在一天。
  • 專家指出農曆並不代表陰曆,那陰曆、陽曆、公曆、農曆有什麼關係
    專家指出農曆並不代表陰曆,那陰曆、陽曆、公曆、農曆有什麼關係生活中,我們常見的很多日曆上的每一個日期都會分為上下兩部分,我們將其視之為是陰曆陽曆之分,也有人將其稱之為是公曆和農曆之分。在我們的潛意識裡,陽曆和公曆是對等的,而陰曆則與農曆是對等的。在正式的場合或者是書面規定中,我們通常喜歡用公曆或者是陽曆來定義日期,但是生活中,尤其是農村地區,更多人喜歡用陰曆或者是農曆來定義日期。根據地區的不同,就出現了農曆生日和公曆生日的區分,還有屬相的劃分究竟要按公曆計算,還是農曆計算的說法。
  • 清明節到底是按陰曆還是陽曆?
    依歷年、歷月分太陽曆、太陰曆、陰陽合曆。簡單來說分三種:陰曆、陽曆、陰陽曆。首先是我們日常中使用最多的公曆。我們現代所通行的公曆就是一種陽曆。陽曆就是太陽曆,是以地球繞太陽公轉的運動周期為基礎而制定的曆法。太陽曆的歷年近似等於回歸年,一年12個月,這個「月」,實際上與朔望月無關。
  • 陰曆、陽曆、農曆、公曆,你搞得清楚嗎?
    現在,我們大眾所知道的曆法有:陰曆,陽曆,農曆,公曆。很遺憾,我身邊很多人都分不清楚這幾種曆法的區別。今兒咱就來說說這。」
  • 二十四節氣是按陽曆制定的?可老祖宗過的明明是陰曆啊!
    可是老祖宗發明二十四節氣的時候,過得不是陰曆麼??為什麼節氣跟公曆的日子每年都能對上呢?陽曆,也叫太陽曆,制定的基礎是地球繞太陽公轉的運動周期:地球繞太陽一圈,就是一年。現在我們用的「公曆」,就是太陽曆的一種。
  • 陰曆、陽曆、農曆怎麼區分?
    每當身邊有朋友過生日時,許多人都會問一句:「這是陽曆生日還是陰曆的?」陰曆的一個月叫做「朔望月」。那麼,舊有的曆法是陰曆還是陽曆呢?其實都不算。中國自古的曆法是一種陰陽合曆,一般稱為「農曆」。很多人認為農曆就是陰曆,其實二者還是有差別的。陰曆的時間和陽曆相比,每年大約差十一天。
  • 農曆、陰曆、陽曆區別到底在哪裡?
    舉例:2020年3月27日(這就是陽曆)現在是公元21世紀 這個容易懂。 名詞解釋:也叫「太陰曆」,主要是以月亮繞地球轉動規律制定。
  • 陽曆還是陰曆?其實用的是幹支歷!
    生辰八字算命是按陽曆還是陰曆?其實用的是幹支歷!今天風水大觀園的李易謙老師,就和大家聊一聊這個話題。1、什麼是陽曆?陽曆,全稱是太陽曆。顧名思義,它是根據地球繞太陽公轉的運動周期為基礎而制定的曆法。重點來了,陽曆有很多種,比如幹支歷、公曆、古埃及曆,等等。2、什麼是陰曆?陰曆,全稱是太陰曆,太陰就是月亮的意思。所以,陰曆是按月亮的月相周期為基礎而制定的曆法。陰曆以朔望月作為確定歷月的基礎。
  • 陰曆、陽曆、農曆、公曆它們是什麼關係,原來我們一直都錯了!
    第二:農曆不是陰曆而是陰陽曆,準確來說是以陰曆為主,陽曆為輔,那麼下面我們就依次來解釋一下,首先要解釋陰曆和陽曆。其實很簡單,陰曆就是根據月亮周期制定的曆法,由陰轉晴,再由晴轉陰就是一個月。那麼換算下來一個月就合成29天,12小時44分2秒8接近30天。
  • 生日到底過陰曆還是過陽曆?陰曆屬豬陽曆屬鼠?雙重生日的好處
    但是一些朋友就比較特殊了,比如如果你是1月或者2月份出生的,就得分年前和年後了,比如2019年是豬年,而2020年是鼠年,那麼你在1月16號出生,屬豬還是屬鼠呢。按照陰曆,自然得屬豬,但按照陽曆,2020年是鼠年,自然得屬鼠了。
  • 漲知識:陰曆和陽曆到底有啥區別,看完你就懂了
    中國曆又叫陰曆,也稱為夏曆或農曆。西曆一般稱之為陽曆,也就是現在同行的公曆。世界上的曆法雖然格式不同,但是大致可以分為三類:陰曆、陽曆、陰陽曆。陽曆全稱為太陽曆,是以地球圍繞太陽公轉一周的時間為一年而定的曆法,現在國際通用的公曆,就是陽曆。陰曆全稱太陰曆,是根據月球繞地球運行的周期而定的曆法,阿拉伯史書所用的赫吉拉歷即所謂的回曆,其實也是陰曆。陰陽曆的特點是既照顧到了月亮盈虧的變化,又照顧到了寒暑節氣。我國現在所稱的陰曆,其i實是一種陰陽合曆。
  • 陽曆、陰曆、公曆、農曆?
    我上一次陰曆和陽曆生日重合我在上大學,我很好奇,就往後看19年,再往前查19年,發現每隔19年都重合。藉助數學集合符號先直觀地給大家劃個重點(不準確,僅為演示):2.農曆 ≠ 陰曆(農曆與陰曆不是一回事,但有重合的東西)(農曆是中國傳統曆法,是陰曆和陽曆的結合,是為「陰陽曆」。是的,你沒看錯,中國傳統曆法也有陽曆,不是只有陰曆。)
  • 農曆陰曆公曆陽曆之區別
    因為這個錯誤有百分之八九十的中國人都會犯即分不清農曆陰曆陽曆公曆,所以犯這個錯誤也是正常現象。還好及時改正來了,作為補償,所以今天在此給大家科普一下陽曆陰曆農曆公曆的具體分別。公曆也是以太陽運行周期為標準的,所以公曆也屬於陽曆的一種。  農曆是中國的傳統曆法,是以陰曆為基礎,融合陽曆成分而成的一種曆法,所以農曆又稱作陰陽曆。也就是說農曆是陰曆陽曆的結合體。  陰曆是以月亮運行周期為標準的曆法,所以又稱作「太陰曆」「月亮歷」。以月亮繞地球一圈為一個月,一個月就是陰曆的一輪運行周期,又叫做「朔望月」。每月初一為朔日,十五為望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