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曆法之陽曆,陰曆,陰陽曆

2021-02-18 彎彎說星座

推算年、月、日的時間長度和它們之間的關係,制定時間序列的法則稱為曆法。這些工作主要依據天體的運動。


日,是最容易識別的時間單位,地球自轉一周就是一日,年和月都是以日為基礎的。


月,無疑也是一個很好的時間單位,月亮圓缺變化周是二十九天半多一點,農曆的大月三十,小月二十九
天,就是取的它的平均數。


常見的曆法,大體可以分三類:


一類曆法只考慮月亮的圓缺,以十二個月為一年年三百五十四天左右。是為陰曆,如伊斯蘭教曆、希臘歷等。時間長了之後,它就與陽曆相差得越來越多,這種曆法被稱為純陰曆。在純陰曆裡,經過若干年之後,
就會出現六月飛雪,十二月酷熱的現象。


陰曆是伊斯蘭教國家和地區採用的曆法,又稱回曆它純粹以朔望月為曆法的基本單位,奇數的月份為30
日,偶數的月份為29日,十二個月為一年,共354日。十二個朔望月實際上約有3543671日。為使月初和新年都在娥眉月出現的那一天開始,回曆採用如下置閏法:每30年為一個循環周期,設11個閏日。其中第2、5、7,10、13、16、18、21、24、26、29年為閏年。閏年的12月為30日,共355日。回曆的起始紀年定在穆罕默德從麥加遷到麥地那的一天,即公元622年7月16日。

一類曆法以地球繞太陽運動的周期(三百六十五天五小時多)為基礎,取其整數,平年三百六十五天,四年閏,把四個五小時多加在一起,這一年就是三百六十六天。是為陽曆,如公曆、儒略曆等。原始的陽曆是古埃及人創立的。最初取一年為365日


公元前46年羅馬統治者儒略·凱撒對當時使用的陰陽曆作了修改,制定儒略曆。儒略曆分一年為十二個月,
平年365日;年份能被4整除的為閏年,共366日。儒略曆從羅馬紀元709年,即公元前45年1月1日開始實行。這一年,為了彌補羅馬曆與太陽年的年差,除了355天的歷年和一個23天的附加月外,又插進兩個月,其中月為33天,另一個月為34天。這樣,這一年就有355+23+33+34=445天。這就是歷史上所稱的「亂年"。

儒略曆歷年平均長度便是365.25日,同回歸年長度3652422日相差0.0078日,400年約差3日。從實施儒略曆到十六世紀末期,累差約為10日。據傳說,耶穌被釘死在十字架上三日後復活,恰好是春天。後復活節定為春分月圓後的第一個星期日。隨著歲月的流逝,春分竟然慢慢地靠近冬天了。為了使復活節回到春天去,羅馬教皇格裡高利十三世根據天文學家提出的方案,對儒略曆進行改革。他把儒略曆1582年10月4日的下一天定為10月15日,中間消去10天;同時還修改了儒略曆置閏法則:能被4除盡的年份仍然為閏年,但對世紀年(如1600,1700,…),只有能被400除盡的才為閏年。這樣,400年中只有97個閏年,比原來減少三個,使歷年平均長度為3652425日,更接近於回歸年的長度。經過這樣修改的儒略曆叫格里高利曆,亦稱格里曆。格里曆先在天主教國家使用,是基督教的教歷,基督教徒以基督誕生那年起算記年,基督誕生前的年代稱公元前,誕生後的年代稱公元。二十世紀初為全世界普遍釆用,所以又叫公曆。中國於1912年開始採用公曆,但當時仍用中華民國紀年。

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採用公曆紀年。

另一類則是以地球繞太陽的運轉周期紀年,以月球繞地球的運轉周期紀月,根據需要置閏,是為陰陽曆,如我國現在還有採用的農曆、藏曆等。有的人把農曆叫做陰曆,實際上是叫錯了。

農曆是我國採用的一種傳統曆法,又名夏曆、中歷、舊曆,民間也有稱陰曆的。它用嚴格的朔望周期來定月,又用設置閏月的辦法使年的平均長度與回歸年相近,兼有陰曆月和陽曆年的性質,因此在實質上是一種陰陽合曆。農曆把日月合朔(太陽和月亮的黃經相等)的日期作為月首,即初一。朔望月的平均長度約為2953059日,所以有的月份是30日。稱月大;有的月份是29日,稱月小。月初所在的日期,按太陽和月亮的位置推算定,不機械地安排。農曆以12個月為一年,共354日或355日,與回歸年相差11日,故必須置閏,曾經有三年一閏、五年兩閏,而春秋時代又創造了」十九年七閏法"。閏月的安排由二十四節氣來決定。這樣安排和調節的結果,曆法既反映了月亮的圓缺,也與隨陽曆而來的氣候冷熱變化相適應了。


另外,佛曆是泰國、斯裡蘭卡、寮國、柬埔寨和緬甸等國,以及印度的部分地區通用的曆法。佛曆是從佛祖釋迎牟尼逝世那年,即公元前543年算起。佛曆與公曆、回曆並稱,所謂三大曆法。

思考題:公曆大小月是怎麼由來的?


儒略曆裡,羅馬皇帝儒略·凱撒規定每年分十二個月,單月三十一天,雙月三十天,一年共三百六十六
天,但比一年應有的三百六十五天多了一天。當時,犯人判處死刑,在每年2月執行,2月被認為是不吉利的月份,凱撒就從2月份中減去一天。凱撒死後,奧古斯都做了皇帝,他發現凱撒誕生的7月是三十一天,而自己出生的8月卻只有三十天。為了顯示自己的威嚴,他又從2月減去一天加給8月,為避免使三個大月的月份連在一起,又把9月到12月的天數作了相應的改變。從此,2月份就只有二十八天了。

猜你還想看:

《大運流年與天幹地支的力量,到底幾種生克制化情況》

天地人遁歌(乾貨)

五行查詢表——金敏捷 水變通 木堅忍 火爆力 土承力

「乾貨推薦」八字空亡透解大全

相關焦點

  • 陰曆 陽曆 陰陽曆 都是怎麼回事
    陰曆、陽曆、陰陽曆是三種基本的曆法制度。陰曆,又叫做太陰曆,是一種按照月亮的朔望周期作為一個月,一年為十二個月的一種曆法。這種曆法對於月的稱呼名副其實。但是年度要按照太陽的位置計算,陰曆就有一些蹩腳的地方。這種曆法在一些文明古國的上古時代大多採用過。
  • 陰曆和陽曆的區別是什麼 陰曆和陽曆是什麼意思陰曆和陽曆是怎麼來的
    陰曆的主要特點是:歷月的長短依據天象即月相來確定,大月30日,小月29日。農曆也叫「陰曆」我們通常所說的農曆也叫陰曆,或者夏曆,是中國的一種曆法,是陰陽曆的一種,一般叫作陰曆。平年十二個月,大月三十天,小月二十九天,全年354天或355天(一年中哪個月大,哪個月小,年年不同)。
  • 盤點陰曆和陽曆的區別 星座是按陰曆還是陽曆算?
    陰曆根據月亮圓缺變化的周期,即朔望月制定的。陰曆的主要特點是:歷月的長短依據天象即月相來確定,大月30日,小月29日。     農曆也叫「陰曆」     我們通常所說的農曆也叫陰曆,或者夏曆,是中國的一種曆法,是陰陽曆的一種,一般叫作陰曆。
  • 生日到底是用陽曆還是陰曆?農村大多過陰曆,大城市大多過陽曆?
    現在我們用的是陰陽合曆,既用公曆陽曆,也用陰曆農曆,因而過生日可用陽曆,也可用陰曆。但現在出生登記報戶口很規範了,要醫院出生證明,而醫院,普遍使用陽曆記時了,所以現在報生多以陽曆為主,不象過去,不嚴格,而民間傳統使用陰曆,常會以陰曆為主。最好是將生日也以陰陽曆同記。
  • 古曆法之陰曆、陽曆及陰陽合曆
    1.古曆法包括哪些?奇門遁甲中有許多古代曆法的術語,古代曆法種類繁多,主要分為陽曆、陰曆、陰陽合曆三種。因為計算時間,或以地球繞太陽公轉的周期為基礎,或以月亮繞地球公轉的周期為基礎,或把兩種周期加以調和。前者屬於陽曆系統,後者屬於陰曆系統,調和者屬於陰陽合曆系統。
  • 陰曆、陽曆及陰陽曆是如何推算和制定出來的?
    《太初曆》規定一個月(朔望月)的長度是29又81分之43天(29.530864天),平年十二個月,閏年加一個月,十九年中加七個閏月,按這種計算方式,每年12又19分之7個月,一年(回歸年)是365又1539分之385天(365.2502天)。年和月的長度是制歷的兩個基本數據,從《太初曆》制定出的數據來看,雖然誤差還很大,在對於幾千年前的曆法來說,其精準度已經非常高了。
  • 「陽曆」代替「陰曆」就是科學的勝利嗎:中國近代的曆法之爭
    只是,時移世易,1910年他的觀念已大為轉變,擯除了文化上的「虛驕」之心後,轉而相信「凡論一事,議一制,不可先橫一彼貴此賤之成見於胸中,惟求其是而已」。(18)有了這一「惟求其是」的看待新事物的理性眼光,梁啓超不但明言「閏月閏年無定之陰曆」已「不足以周今日之用」,還從學理和實際需求兩個層面綜合地論列了改歷之必要。
  • 陰曆和陽曆是怎樣來的?
    曆法的制定和發展,也是這樣。現在世界上各國、各民族所使用的曆法,種類很多,但主要可歸成為三種:陽曆、陰曆、陰陽曆。我們現在日曆上所載的「夏曆」,有些地方也稱為陰曆,就是陰陽曆的一種,而不是真正的陰曆。陽曆是根據太陽來的。是以地球繞太陽公轉一周作為計算時間的單位,即一個「回歸年」,計365天5小時48分46秒。
  • 農曆陰曆公曆陽曆之區別
    因為這個錯誤有百分之八九十的中國人都會犯即分不清農曆陰曆陽曆公曆,所以犯這個錯誤也是正常現象。還好及時改正來了,作為補償,所以今天在此給大家科普一下陽曆陰曆農曆公曆的具體分別。【此處有錯誤,農曆並非只是太陰曆】  這確實是個很複雜的事情,所以為了能讓大家更簡單方便的理解,我儘量用最簡潔的語言來給大家講一講:  這四個曆法是如今中國最常用的曆法。但基本上很少有人能分清楚他們的區別,甚至混亂認知。以為農曆就是陰曆,公曆就是陽曆,這是錯誤的!
  • 漲知識:陰曆和陽曆到底有啥區別,看完你就懂了
    中國曆又叫陰曆,也稱為夏曆或農曆。西曆一般稱之為陽曆,也就是現在同行的公曆。世界上的曆法雖然格式不同,但是大致可以分為三類:陰曆、陽曆、陰陽曆。陽曆全稱為太陽曆,是以地球圍繞太陽公轉一周的時間為一年而定的曆法,現在國際通用的公曆,就是陽曆。陰曆全稱太陰曆,是根據月球繞地球運行的周期而定的曆法,阿拉伯史書所用的赫吉拉歷即所謂的回曆,其實也是陰曆。陰陽曆的特點是既照顧到了月亮盈虧的變化,又照顧到了寒暑節氣。我國現在所稱的陰曆,其i實是一種陰陽合曆。
  • 在世之人過生日應該選陽曆還是陰曆?
    過陽曆生日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自己一直在學習佛教,師父說:在世的人過生日,要按照陽曆的日期來算,不要過陰曆的生日;過生日一定不要殺生……大概意思是陰曆在地府裡也用於記年,陰間的人用陰曆……為此,我還專門查閱了一下有關陽曆和陰曆的一些說法。
  • 清明節到底是按陰曆還是陽曆?
    這時候就需要來介紹一下我們日常中用到的幾種曆法,其實區別了這幾種曆法後,對清明節時間的確定也就自然而然明確了。曆法,是根據天象變化的自然規律,計量較長的時間間隔,判斷氣候的變化,預示季節來臨的法則。依歷年、歷月分太陽曆、太陰曆、陰陽合曆。簡單來說分三種:陰曆、陽曆、陰陽曆。
  • 寶寶生日是過陰曆好?還是陽曆好?你家的寶寶過的是什麼曆法?
    以前老一輩的人過生日都是陰曆,卻很少是過陽曆。而作為新生代的父母一般在選擇過陽曆生日,和出生證明一樣的日期,而且將來辦身份證上的出生日期也會和出生證明日期一樣的。說說我的選擇吧:我家寶寶生日過的陽曆,為什麼我會選擇陽曆呢?1.陽曆生日好記。相信大家記日子一般會選擇看陽曆吧,因為很少去關注陰曆吧。
  • 中國傳統曆法「農曆」有多牛,不僅有陽曆、陰曆,還有陰陽合曆
    在中國歷史上,曆法的具體形式繁多,但基本上可以分為陽曆、陰曆、陰陽曆三種。而在風水學的發展過程中,我們最常用到的曆法是陰陽曆,它不僅用來計時,也是風水學中主要的應用方法之一。我國傳統的農曆(也稱夏曆、陰曆)、古巴比倫歷、古希臘歷都屬於這樣的陰陽合曆。中國傳統的農曆,是古人在長期的社會實踐生活中,融合了天文、氣象與農業等多種科學理論,並深人研究它們之間的相互關係而創造出來的曆法。農曆以月亮的變化進行計時,即月亮圓缺一次的時間為一個月,大月三十天,小月二十九天;農曆又融合了閏月,使得平均每年的天數跟陽曆全年的天數相接近。
  • 陰曆、農曆還有陽曆,讓人迷糊的曆法
    在說曆法之前,先要說一些基本的常識。月亮圍繞著地球運動,地球又圍繞著太陽旋轉。地球圍繞太陽旋轉叫做公轉,轉到不同的位置,太陽直射點不同,於是有了春夏秋冬四季。曆法,主要分為兩種,太陰曆和太陽曆。太陰就是指月亮,簡單來說,太陰曆就是把月亮繞地球運行一周定為一個月。太陽曆就是把地球繞太陽運行一周定為一年。
  • 陰曆、陽曆、農曆、公曆它們是什麼關係,原來我們一直都錯了!
    有人說陽曆就是公曆,陰曆就是農曆。我們今天就來說一說陰曆,陽曆,農曆,公曆之間到底是什麼關係?我們先說2點結論,第一:公曆屬於陽曆,但陽曆不一定是公曆。第二:農曆不是陰曆而是陰陽曆,準確來說是以陰曆為主,陽曆為輔,那麼下面我們就依次來解釋一下,首先要解釋陰曆和陽曆。其實很簡單,陰曆就是根據月亮周期制定的曆法,由陰轉晴,再由晴轉陰就是一個月。那麼換算下來一個月就合成29天,12小時44分2秒8接近30天。
  • 陰曆、陽曆、農曆、公曆,你搞得清楚嗎?
    現在,我們大眾所知道的曆法有:陰曆,陽曆,農曆,公曆。很遺憾,我身邊很多人都分不清楚這幾種曆法的區別。今兒咱就來說說這。」
  • 中國古代陰曆陽曆的由來
    由甲骨卜辭可知,殷商武丁時期的曆法已是月有大小年有平閏(12個月或13個月)的陰陽合曆。到清末,陰陽曆一直是中歷的主要形式。但與其他陰陽曆不同,中歷還有兩個顯著的特點。在曆書中有著固定的月份和日期範圍,使中歷具有較強的陽曆性質。中歷一直配合採用幹支來紀時(年月日時),這是中歷的第二個特點。殷墟卜辭顯示,3000多年前古人已熟練地用千支紀日。西漢末至今,一直用幹支來紀年。春秋戰國時期已採用十二辰紀月,而 十二辰加 、時制度至遲西漢時已被採用。2000年來中國幹支紀時與曆法數序紀時。 既互相配合又各自成系統。
  • 陰曆,陽曆,農曆有什麼區別?
    曆法最早起源於上古時期,五帝中的第四位皇帝堯。帝堯者,放勳,命羲、和,敬順昊天,數法日月星辰,敬授民時!到了殷商時期,曆法基本成型,叫殷歷,也叫陰曆。陰曆是以月相周期來安排的曆法,以月球繞行地球一周為一月,即以朔望月作為確定歷月的基礎,一年為十二個歷月的一種曆法。陰曆歷只管朔望月,不管回歸年,所以和一年四季無關。由於陰曆是以月相變化為依據,不考慮地球繞太陽的運行,因而不能反映季節轉換用以準確指導農事。
  • 陰曆、陽曆、農曆怎麼區分?
    每當身邊有朋友過生日時,許多人都會問一句:「這是陽曆生日還是陰曆的?」辛亥革命之後,中國開始採用西方的公曆,俗稱「新曆」,與中國舊有的曆法相對。1949年後則正式採用公元紀年。而陰曆也叫太陰曆,是以月亮圍繞地球轉動的規律制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