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傳統曆法「農曆」有多牛,不僅有陽曆、陰曆,還有陰陽合曆

2020-12-19 風水情報局

在中國歷史上,曆法的具體形式繁多,但基本上可以分為陽曆、陰曆、陰陽曆三種。而在風水學的發展過程中,我們最常用到的曆法是陰陽曆,它不僅用來計時,也是風水學中主要的應用方法之一。

1.陽曆就是我們常說的公曆,即以一個太陽回歸年作為一年,也就是地球繞行太陽一周的時間,一年分為十二個月(每分別由三十天、三十一天、二十九天等組成),又稱之為太陽曆。

2.陰曆以月亮的運行為天文根據,採用朔望月作為基本周期,與太陽的運動沒有任何關係,也被稱作太陰曆。

3.陰陽合曆就是以太陽和月亮的運行作為曆法的天文根據,融入回歸年和朔望月,並把二者並列作為制歷的基本周期,同時還增加了閏月,以協調回歸年、朔望月之間的關係。我國傳統的農曆(也稱夏曆、陰曆)、古巴比倫歷、古希臘歷都屬於這樣的陰陽合曆。

中國傳統的農曆,是古人在長期的社會實踐生活中,融合了天文、氣象與農業等多種科學理論,並深人研究它們之間的相互關係而創造出來的曆法。農曆以月亮的變化進行計時,即月亮圓缺一次的時間為一個月,大月三十天,小月二十九天;農曆又融合了閏月,使得平均每年的天數跟陽曆全年的天數相接近。因此,大約每過二到三年,農曆便會出現一個閏月。而閏月的時間,則需要通過二十四節氣的變化來確定。關於二十四節氣:

春雨驚春清谷天,

夏滿芒夏暑相連。

秋處露秋寒霜降,

冬雪雪冬小大寒。

我們早已熟知,作為農曆的重要組成部分,它能很好地反映一年四季中的寒暑變化及農時。但是,我們所知的「二十四節氣",是以地球圍繞太陽運行的規律來確定的,而與月亮的運動沒有關係,所以節氣實際上應屬於陽曆的範疇。相傳夏禹元年就已頒布「夏曆"於諸邦國,為我國農曆(陰陽合曆)的開始。它的誕生成為古代風水的萌芽時期。在西漢戴德所編撰的《大戴禮記。夏小正》中,按十二個月記載了每月的天象、物候、民事等,以及應該從事的農業和其他活動,可以說是中國現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星象物候歷。後人多據此認為《夏小正》是夏代的曆法,也有人認為它成書於戰國時代。《夏小正》經文共有四百餘字,其中給出的星象共有十七個:正月:鞠則見。初昏參中,鬥柄縣(懸)在下。

三月:參則伏。

四月:昴則見。初昏,南門正。

五月:參則見。初昏大火中。

六月:初昏,鬥柄正在上。

七月:漢案戶。初昏,織女正東鄉。鬥柄縣(懸)在下,則旦。

八月:辰則伏。參中則旦

九月:辰繫於日。

十月:初昏,南門見。織女正北鄉(向),則旦。

天文學家運用天文計算的方法,已經初步證明《夏小正》確是一部從夏代到周代都可以使用的曆法。由此可知,夏代至周代這一時期,我國曆法在觀象授時方面已經有了一定的經驗。

從史料中看,夏代已出現天幹紀日法,即以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周而復始地記日,並與我國風水學理論在逐漸融合發展。夏代帝王中胤甲、履癸等名字就是很好的佐證。到了商代,出現了「幹支紀日",即前面我們所說的將「十天幹"和「十二地支"按順序配對,組成甲子、乙丑、丙寅、丁卯等六十幹支,六十日循環一周。同時,商代還出現了數字記月,即月有大、小之分,大月三十日,小月二十九日;有閏月,亦有連大月(相連的大月);閏月置於年終,稱為十三月;季節和月份有較為固定的關係。在這一時期,曆法已經被廣泛應用在了龜卜活動中,這一點在後世考古發掘出土的甲骨卜辭中也得到了證實。周代時,土圭測日法的出現是風水學的一個進步,之後風水學中使用的風水羅盤就源於它。產生土圭的確切年代,現在已無法考證,只能看到《周禮。考工記》中載:

匠人建國,水地以縣,置墊以縣,視以景。為規,識日出之景與日入之景,晝考諸日中之景,夜考之極星,以正朝夕。也就是根據日影的規律製造成土圭,後來發展成為定時的日晷。當時的土圭除了定方向定時間,還被用來測土地和相宅,可見曆法在風水學中應用是十分廣泛的。另一方面,當時的人們已經學會用土圭測日影來確定冬至(一年中正午日影最長的日子)和夏至(一年中正午日影最短的日子)重要節氣的方法。當時的天文學家已經掌握了推算日月全朔的方法,並能夠定出朔日。到了春秋戰國時,我國的曆法已經推算出回歸年長為三百六十五日,並出現十九年設置七個閏月的方法,誕生了具有歷史意義的科學曆法——四分曆,它標誌我國曆法已經進人了相當成熟的時期。當時各諸侯國分別使用的黃帝歷、顓項歷、夏曆等曆法其實都是四分曆。四分曆問世後,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中國古代的曆法不斷完善,內容也逐漸豐富起來,這就為風水學中的擇日提供了不可多得的應用方法,使人們能夠準確地記錄每天發生的事情。

進人漢代,風水學理論中出現「望氣"之說,《晉書·元帝紀》中曾有相關記載,但最終沒有形成其理論體系。還有一種風水學理論則是根據原有的方位佔法,結合天文星象的理氣學說慢慢成熟,但它只針對陽宅,且講究的是時間與方位的關係,曆法此時在風水學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漢代全國統一曆法,使曆法成為一門較為獨立的科學技術,出現了中國曆法的大轉折。太初年間,漢武帝責成鄧飛唐都、落下閎等人編寫《太初曆》,之後劉歆作《三統曆》,這兩則曆法均為年歲合一再有之前的三百六十六天,並以「加差法」替代之前的「減差法"以調整曆法出現的時差年歲周期的起始相當固定,用數學計算就能確定閏月的所在,不再「考定歷,建訖五行"。至此,「陰陽五行"理論本上退出了曆法。隨著曆法的變化,漢代風水理論的實踐上具風水羅盤也發生了變化。原來用於測量日影方位的十二支土圭。發展成為天盤八幹(戊己不用)四維(乾、艮、坤、巽),地十二支的天地雙盤。而天圓地方的司南,其日照的方位則被人們改為帶有磁性的湯匙形指南(北)針。從此,風水師在相宅相墓時,白天黑夜都可以定向了。

漢之後中國曆朝頒的曆法,都與太初曆人同小異,直到中華民國成立後,紀年採用西曆及民國紀年時,農曆仍與其並用。直到現在,我們仍採用陽曆與陰曆用的紀年。今天,我們仍然能從手機等電子日曆中查詢到農曆,中不乏記錄有立春、小暑、秋分、冬至等這些我們所熟知的節氣。在風水學的發展過程中,人們將曆法與五行、論相結合,形成了不同的風水的應用方法,並以此來預測人的未來運程.選取陽宅和陰宅。曆法中的二十四節,更是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在風水學理論中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值得一提的是,《周易》對於古代曆法的發展有著重要的作用,它在不同時期具有不同的特徵。最初時,人們用《周易》來解釋曆法的基本數據,這種作用在唐代以後逐漸消失;唐代後,《周易》中的「卦氣說"與曆法相融合後,仍然發揮著一定的作用;此外,《周易》中「治歷明時"的思想,對於曆法的研究一直具有重要的指導作用,甚至也成為元代郭守敬編制《授時曆》的治歷原則。曆法作為風水的應用方法,兩者是相互發展、相互依存的兩個部分,曆法的發展離不開風水,風水的推進同樣也離不開曆法。

相關焦點

  • 古曆法之陰曆、陽曆及陰陽合曆
    1.古曆法包括哪些?奇門遁甲中有許多古代曆法的術語,古代曆法種類繁多,主要分為陽曆、陰曆、陰陽合曆三種。因為計算時間,或以地球繞太陽公轉的周期為基礎,或以月亮繞地球公轉的周期為基礎,或把兩種周期加以調和。前者屬於陽曆系統,後者屬於陰曆系統,調和者屬於陰陽合曆系統。
  • 二十四節氣與中國的陰陽合曆
    原標題:二十四節氣與中國的陰陽合曆  將中國傳統曆法中的「二十四節氣」去申報聯合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既非常合適,又別出心裁。如今申報成功,為弘揚中華傳統文化作出了新貢獻,實屬可喜可賀。估計想進一步了解「二十四節氣」的人也會漸漸多起來。
  • 陰曆、陽曆、農曆到底有什麼區別?這次終於分清了
    中國人到底有多少套曆法體系呢?在生活中,我們通常會見到「公曆」「西曆」「新曆」「舊曆」「老歷」「陽曆」「陰曆」「農曆」的說法,它們有什麼聯繫和區別呢?陰陽曆的本義中國傳統曆法是兼顧月亮繞地球和地球繞太陽運動周期的陰陽合曆,這個陰陽合曆的歷史非常悠久了,可以追溯到殷商時期。而自明末以後傳入中國的儒略曆和格里高利曆都是參考地球繞太陽運動周期的陽曆。
  • 農曆陰曆公曆陽曆之區別
    因為這個錯誤有百分之八九十的中國人都會犯即分不清農曆陰曆陽曆公曆,所以犯這個錯誤也是正常現象。還好及時改正來了,作為補償,所以今天在此給大家科普一下陽曆陰曆農曆公曆的具體分別。【此處有錯誤,農曆並非只是太陰曆】  這確實是個很複雜的事情,所以為了能讓大家更簡單方便的理解,我儘量用最簡潔的語言來給大家講一講:  這四個曆法是如今中國最常用的曆法。但基本上很少有人能分清楚他們的區別,甚至混亂認知。以為農曆就是陰曆,公曆就是陽曆,這是錯誤的!
  • 農曆、陰曆、陽曆到底是什麼?
    陽曆陽曆以地球繞太陽轉一圈的時間定做一年。我國的陽曆有四種:漢族的幹支歷、十二氣歷、天曆和彝族太陽曆。1949年9月27日,經過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通過,新成立的中華人民共和國使用國際社會上大多數國家通用的公曆和公元作為曆法與紀年。陰曆陰曆以月亮圓缺一次的時間定做一個月,共29天半。
  • 陰曆、陽曆、公曆和農曆有什麼不同?
    農曆和陽曆作為現代人主要的曆法方式在生活中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也有人將農曆稱為陰曆,但其實我們所用的農曆和陰曆有著較大的不同,今天來說一說陰曆和農曆有什麼不同。農曆是一種陰陽合曆,與太陰曆不同。在說我們使用的農曆之前,還得先提一下公曆。我們所熟悉的公曆屬於陽曆的一種,簡單地說,公曆是一種平均曆法。公曆起源於西方,它規定一個回歸年的平均時長為一年,因為太陽回歸一次為365.24天,這樣取用365年為一年,每四年設置一個閏年多一天。
  • 農曆和公曆、陰曆、陽曆到底有什麼區別?看完就分清了!
    除了這兩種對日期的說法,我們還常聽到一種叫做公曆、農曆的日期,那麼這四種說法到底有什麼區別?可能很多人都有些蒙圈;如果簡單通俗講農曆就是陰曆,陽曆就是公曆,對於普通大眾知道這個區別就夠了,不過要準確的說可不是一回事!
  • 陰曆、陽曆、農曆怎麼區分?
    除了這兩種對日期的說法,我們還常聽到一種叫做「農曆」的日期,那麼這三種說法到底有什麼區別?辛亥革命之後,中國開始採用西方的公曆,俗稱「新曆」,與中國舊有的曆法相對。1949年後則正式採用公元紀年。而陰曆也叫太陰曆,是以月亮圍繞地球轉動的規律制定的。
  • 陰曆、陽曆、農曆到底有什麼區別?這次終於分清了!
    每當我們身邊有朋友過生日時,許多人都會問一句:「這是陽曆生日還是陰曆的?」除了這兩種對日期的說法,我們還常聽到一種叫做「農曆」的日期,那麼這三種說法到底有什麼區別?那麼,舊有的曆法是陰曆還是陽曆呢?其實都不算。中國自古的曆法是一種陰陽合曆,一般稱為「農曆」。
  • 中國的曆法是陰曆還是陽曆?準確的說都不是
    2019年的八月十五中秋節剛過,按陽曆今年這回叫九月十三,這倆差著一個月呢?中國的曆法我們叫他陰曆是嗎?他是陰曆嗎?中國的傳統曆法和我們農曆是不是陰曆?現在全世界通用的這個公元曆法叫陽曆,那麼我們這個叫不叫陰曆?如果你說叫的話就錯了!
  • 生日到底是用陽曆還是陰曆?農村大多過陰曆,大城市大多過陽曆?
    現在我們用的是陰陽合曆,既用公曆陽曆,也用陰曆農曆,因而過生日可用陽曆,也可用陰曆。但現在出生登記報戶口很規範了,要醫院出生證明,而醫院,普遍使用陽曆記時了,所以現在報生多以陽曆為主,不象過去,不嚴格,而民間傳統使用陰曆,常會以陰曆為主。最好是將生日也以陰陽曆同記。
  • 難區別的陰曆、農曆和陽曆到底有什麼意義?這樣就能分清了!
    難區別的陰曆、農曆和陽曆到底有什麼意義?這樣就能分清了!現在很多人都對陰曆、陽曆、農曆這三種說法分不清,特別是在問朋友過生日時,分不清不免有些尷尬。其實這三種,都是曆法。那麼這三種說法,到底有什麼區別呢?所謂曆法,是研究日月五星運行,推算各種計時單位長度,建立其間關係,制訂時間序列法則的科學。中國古代歷史上,據說曾經有過好多種曆法,每個朝代都會推出幾種,在明末曾經找洋人幫忙改了又改,直到現在農曆也還在。學過古代史都知道,中國古代很厲害,老是這個那個第一,領先國外多少年。
  • 漲姿勢|陰曆、陽曆、農曆到底有什麼區別?這次終於分清了
    下周五,就是農曆中秋節啦!那麼,你知道「農曆」和「陰曆」是一樣的嗎?此外,每當我們身邊有朋友過生日時,許多人都會問一句:「這是陽曆生日還是陰曆的?」除了這兩種對日期的說法,我們還常聽到一種叫做「農曆」的日期,那麼這三種說法到底有什麼區別?辛亥革命之後,中國開始採用西方的公曆,俗稱「新曆」,與中國舊有的曆法相對。1949年後則正式採用公元紀年。而陰曆也叫太陰曆,是以月亮圍繞地球轉動的規律制定的。
  • 您知道陰曆、農曆、陽曆怎麼來的?二十四節氣與其三者的關係?
    中國是文化大國,中國的曆法有陰曆、農曆、陽曆。可很多人都不知道這三者是怎麼來的?還有多數人認為,農曆就是陰曆。其實這個是不全面的。為什麼呢?陰曆與月相有關了解陽曆,陽曆是怎麼來的?農曆屬於一種陰陽合曆:農曆是以陰曆(夏曆)為基礎,融合陽曆成分而成的一種曆法。所以我國的農曆從嚴格意義上說不應該叫陰曆,而是陰陽合曆。其年份分為平年和閏年。平年為十二個月;閏年為十三個月。月份分為大月和小月,大月三十天,小月二十九天,其平均歷月等於一個朔望月。一年中哪個月大,哪個月小,由計算決定。
  • 陰曆、陽曆、農曆、公曆,你搞得清楚嗎?
    現在,我們大眾所知道的曆法有:陰曆,陽曆,農曆,公曆。很遺憾,我身邊很多人都分不清楚這幾種曆法的區別。今兒咱就來說說這。」
  • 談談陰曆、農曆、陽曆、公曆的區別,捋一捋它們與星座、生肖、生日、節日的關係
    時下,很多人都把農曆等同於陰曆,公曆等同於陽曆。搞不清陰曆農曆, 陽曆公曆的區別,分不清星座、生肖甚至生日、節日等等到底分屬哪種曆法。在陶氏傳人看來,很有必要捋捋清。 一.陰曆、陽曆、公曆、農曆的區別 1.
  • 《農曆的編算和頒行》頒布:傳統曆法當活起來
    【文化評析】作者:周桂鈿(北京師範大學教授)國家標準委日前發布《農曆的編算和頒行》國家標準,首次將農曆編算和頒行納入國家標準化管理體系,同時對農曆的頒行提出規定,要求公開發行的日曆產品必須包含公曆和農曆的日期對照以及二十四節氣,且須符合標準規定的編排規則、計算模型和精度及表示方法
  • 農曆= 陰曆?你可能對曆法有什麼誤解
    陰曆,是根據月亮的周期性變化而制定的曆法。在很早的時候,古人就發現月亮會出現周期的變化,從月缺到月圓,再到月缺,如此往復。月相的變化周期大約為29.53059天,所以在陰曆中分為了6個大月和6個小月,大月有30天,小月有29天,一年平均下來每個月為29.5天。
  • 陰曆、農曆還有陽曆,讓人迷糊的曆法
    在中國,很多人分不清什麼是農曆,什麼是陽曆,總是被這些曆法弄的迷迷糊糊。明明是4月4日,怎麼又是農曆3月12呢?我國的傳統節日都是按照農曆來計算的,例如:農曆五月初五是端午節,農曆八月十五是中秋節,怎麼清明節每年都不是農曆的同一天呢?
  • 陰曆和陽曆分別是怎麼來的? 農曆和陽曆有什麼區別?
    陰曆和陽曆分別是怎麼來的? 農曆和陽曆有什麼區別?時間:2016-08-03 13:37   來源:新華網-科技創新裡程碑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陰曆和陽曆分別是怎麼來的? 農曆和陽曆有什麼區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