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是文化大國,中國的曆法有陰曆、農曆、陽曆。可很多人都不知道這三者是怎麼來的?
還有多數人認為,農曆就是陰曆。其實這個是不全面的。為什麼呢?
我們先了解一下陰曆,知道陰曆是怎麼來的?
陰曆:陰曆其實也叫(夏曆)是純按月亮的月相周期而來的曆法,以月球繞行地球一周(以太陽為參照物,實際月球運行超過一周。)為一月,即以朔望月作為確定歷月的基礎,一年為十二個歷月的一種曆法(與太陽無關)
了解陽曆,陽曆是怎麼來的?
陽曆就叫公曆,這種曆法與主要是通過地球環繞太陽的周年運動而來,與月亮無關。
很多人以為二十四節氣和陰曆有關。其實二十四節是根據陽曆劃定的。即根據太陽在黃道上的位置,把一年劃分為24個彼此相等的段落。也就是把黃道分成24個等份,每等份各佔黃經15°。由於太陽通過每等份所需的時間幾乎相等,二十四節氣的陽曆日期每年大致相同:上半年在6日、21日前後,下半年在8日、23日前後。
了解農曆,農曆是怎麼來的?
農曆屬於一種陰陽合曆:農曆是以陰曆(夏曆)為基礎,融合陽曆成分而成的一種曆法。所以我國的農曆從嚴格意義上說不應該叫陰曆,而是陰陽合曆。其年份分為平年和閏年。平年為十二個月;閏年為十三個月。月份分為大月和小月,大月三十天,小月二十九天,其平均歷月等於一個朔望月。一年中哪個月大,哪個月小,由計算決定。
農曆是兼顧太陽、月亮與地球關係的一種曆法。陰曆不考慮地球繞太陽的運行,因而使得四季的變化在陰曆上就沒有固定的時間,不能反映季節。與陽曆年固定在365天或366天不同的是,陰曆年相比陽曆年在天數上有時會相差一個月;為了協調陰曆年與陽曆年之間的天數,於是便通過「置閏法」進行調整使陰曆月相總天數與陽曆回歸年總天數相適應。
而二十四節氣是來自於陽曆。
很多人一看24節氣就覺得暈。覺得很難記住,其實很簡單,
怎麼記這二十四節氣的時間點呢?讓你馬上記住二十四節氣的時間。
兩句口訣:上半年來六、廿一,下半年來八、廿三。
總結說明:
陽曆:陽曆就叫公曆,主要是通過地球環繞太陽的周年運動而來,與月亮無關。
陰曆:陰曆其實也叫(夏曆)是純按月亮的月相周期而來,與太陽無關
農曆:農曆是以陰曆為基礎,融合陽曆成分而成的一種曆法。也叫陰陽合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