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雜談」農曆等同於陰曆麼?閏月是怎麼來的?

2020-12-13 維度圖書館

很多人都有過這樣的疑問,農曆和陰曆是一回事麼?為什麼某一年會突然多出一個閏月?為什麼春節好像在陽曆1月和2月間沒有規律地變動呢?

首先我們要明白曆法的起源。古人根據天象變化等自然規律,計量比較長的時間間隔,這就叫做曆法。什麼事物的變化既有規律又容易被觀測到呢?很明顯就是太陽和月亮了。古代各個國家和民族的曆法,無外乎都是通過觀測太陽或月亮的運行周期來制定的。

陽曆、陰曆、陰陽合曆

陽曆又叫「太陽曆」,是以地球圍繞太陽公轉周期為基礎的一種曆法。陰曆又叫「太陰曆」或「月亮歷」,是以月亮圍繞地球的運動周期為基礎的一種曆法。陽曆和陰曆只是不同類型曆法的總稱,說白了,就是「看太陽」還是「看月亮」。

我們現在使用的公曆也叫「格里高利曆」,簡稱「格里曆」(以後小編會單獨用一篇文章來介紹),只是陽曆中的一種。因為現在世界上絕大多數國家普遍採用這套曆法,所以提到陽曆基本就是指「格里曆」,不做特殊說明的情況下默認二者是一回事。

公曆(陽曆)引入中國後,人們也就將與其對應的農曆稱作「陰曆」。實際上我國的農曆是一種「陰陽合曆」,嚴格來說並不等同於陰曆。只是在日常使用中,大多數情況下二者是等價的,屬於一種民間的誤稱,比如我們說「農曆新年」、「陰曆生日」其實指的是同一回事。「陰陽合曆」通俗點說就是看太陽確定年,看月亮確定月。

另外,很多人誤以為陰曆是我國特有的一種曆法,別的國家都用陽曆,其實這種觀念是錯誤的。現在很多國家和民族所保留的傳統曆法大多數都是「陰陽合曆」,如印度歷、希伯來曆、藏曆等。而目前還在使用的「純陰曆」中最著名的應該是伊斯蘭國家通用的曆法「伊斯蘭曆」了。世界上不同國家和民族大多使用過不同於公曆的曆法,我們並不是特殊的那一個。

陰曆、陽曆、陰陽合曆

農曆如何計算年?

首先我們必須提到二十四節氣。二十四節氣是中國古代根據地球在公轉軌道上位置的變化而制定的。人們首先將太陽直射南回歸線的那一天定為「冬至」,冬至日北半球影子最長,白天時間最短;將太陽直射北回歸線的那一天定為「夏至」,夏至日北半球影子最短,白天時間最長。然後人們又把一年內太陽直射赤道的兩天分別定為「春分」和「秋分」,這兩天北半球晝夜平分各12個小時。最後人們為了更加準確地計算日期,指導農業生產(所以稱為農曆),又在此基礎上,將一年細分為二十四個節氣。

二十四節氣對應地球公轉軌道的位置

二十四節氣的劃分經歷了兩個階段,最早使用的叫「平氣」法,即「平均分割節氣」。首先確定兩個冬至日之間的時間為一年,然後將一年平分為24等份,每個節氣的間隔大約是15天多一點。

但是由於地球的公轉不是勻速的,所以這種劃分不夠精確。到了清朝之後,人們開始採用「定氣」法,首先確定春分日,然後按地球圍繞太陽公轉每前進15°所到達的位置就確定一個節氣,地球運行一周360°為一年,正好確定二十四個節氣。

現在公曆一年的精確長度為365.2422天,和我國古代計算的時間長度相差無幾。

農曆如何計算月?

農曆是按照月亮的圓缺即「朔望月」來確定月份的。當月球運行到太陽與地球之間,月球黑暗的一面正對地球,此時我們是看不到月亮的,這種情況叫做「朔月」。而當月球運行到遠離太陽的一面時,月球正對地球的一面會被太陽照亮,此時我們看到的是一輪圓月,這種情況叫做「望月」。一個朔望月的長度大約是29.5306日,所以古人把大月定為30天,小月定為29天。這樣一年12個月一共是354.3672天。

月球在不同位置時觀測到的樣子

你會發現如果按照太陽紀年,一年是365.2422天,比按照月亮紀年多了大約11天(10.88天)。為了彌合兩者產生的偏差,我們古人採用了加入閏月的辦法。當時人們驚奇地發現如果在19年裡加入7個閏月,就可以幾乎彌補兩種曆法帶來的這種偏差。

按照太陽計算,365.2422天×19年=6939.6018天;按照月亮計算,354.3672天×19年+29.5306×7個月=6939.6910天。二者相差僅有0.09天,即兩個小時多一點點。於是,我國農曆就採用了這種在19年裡加7個閏月的辦法(十九年七閏法),把陽曆和陰曆完美地協調在了一起。而我國的農曆春節也就始終固定在陽曆1-2月份之間。如果某一年沒有加入閏月,那麼第二年的春節就會提前約11天,如果某一年加入了一個閏月,那麼第二年的春節就會比前一年後移約19天。這就是為什麼我們過年有時候在陽曆1月底,有時候又突然變到2月中旬的原因了。

【綜上所述,我國農曆是看太陽來定年,看月亮來定月,屬於標準的「陰陽合曆」。

而前面我們提到過的「純陰曆」伊斯蘭曆就沒有採用加入閏月的辦法,伊斯蘭曆的每一年跟陽曆都大約差了11天,所以伊斯蘭曆的新年都不在固定的公曆月份,有時候可能在春季,過一段時間又會變到冬季,再過幾年又跑到秋季去了。

閏月如何設置?

大家肯定會問這7個閏月是怎麼加入的呢?肯定不是隨便加入的,我們還要回到二十四節氣來看。二十四節氣如下表所示又被分為12個「節氣」和12個「中氣」。上面我們說過,二十四節氣是根據地球繞太陽公轉軌道位置不同來設置的,於是兩個中氣平均間隔為30.44天。但是我們又根據月亮的運動周期來設置月份,一個月大約是29.53天。二者大概每個月都會有接近一天的誤差,這樣不斷累積下來,就有可能出現某一個月份中沒有中氣的情況。於是人們就規定,每一個月必須要包含一個中氣,沒有中氣的月份,就作為前一個月的閏月。

公曆各月所含二十四節氣

以下一個閏月2020年的閏四月為例,這一年農曆四月的中氣為「小滿」,日期是陽曆5月20日(農曆四月二十八),而下一個中氣「夏至」是在陽曆6月21日,這中間差了32天,剛好可以設置一個閏月,即前一個四月的閏月——閏四月。而加入閏月之後,夏至這一天剛好是在農曆五月初一,滿足每個月都必須包含一個中氣的條件。

2020年有閏四月

大家是不是對農曆、陰曆和閏月有了一個更深的了解了呢。

(本文維度圖書館編輯撰寫,原創文章、禁止轉載!)

相關焦點

  • 科普:二十四節與農曆閏月
    感謝IT之家網友 高登摩爾 的原創投稿雖然我們90後這一代人現在很少用陰曆和農曆(農曆是陰陽合曆,並不等同於陰曆)來計時了,但是相信家裡的老人還是會念叨今天初幾了,會說今年有閏六月了夏天會格外長之類的話。
  • 陽曆、陰曆、公曆、農曆?
    以下是前幾天我過生日(對,本人就是招人恨的處女座),晚上坐在湯先生小電驢後邊回家路上發生的一段對話:我:你知道我們的陰曆生日和陽曆生日每隔19年會重合麼
  • 「明天進入閏月」為什麼會有閏月?
    大家都知道我們祖國是一個歷史悠久的國家,文化也是上下五千年,我們國家目前使用兩種曆法,一種是公曆,另一種是我國文化精髓的農曆,農曆有部分時候會出現重複一個月份,導致一年有13個月,這種重複的月份被稱為閏月,那麼2020年有閏月嗎?如果有的話是潤幾月呢?有,2020年閏4月。
  • 農曆竟然不是陰曆閏月到底是個啥四月雜談
    農曆曆法究竟又是怎麼回事呢?,那這國四月到底什麼?農曆曆法究竟又是怎麼回事呢?,那這閆四月到底什麼?農曆曆法究竟又是怎麼回事呢?,初三閆四月其實就是農曆曆法中一年有兩個四月初九,初三,闡四月其實就是農曆曆法中一年有兩個四月,正月。
  • 陰曆、陽曆、農曆怎麼區分?
    那麼,舊有的曆法是陰曆還是陽曆呢?其實都不算。中國自古的曆法是一種陰陽合曆,一般稱為「農曆」。很多人認為農曆就是陰曆,其實二者還是有差別的。陰曆的時間和陽曆相比,每年大約差十一天。如果完全按照陰曆來,可能不出五年,我們就要在夏天過春節了。然而這種情況並沒有發生,因為中國的曆法中有一項偉大的發明叫「置閏法」。
  • 為什麼有的農曆年份沒有立春 閏月又是怎麼回事
    2021年農曆辛丑年春節是公曆2月12日,立春日2月3日,春節在立春之後。這個辛丑年的最後一天是農曆臘月二十九,公曆的日期是2022年1月31日。而2022年的立春日是2月4日,農曆壬寅年正月初四。農曆辛丑年全年354天,沒有立春日。民間對沒有立春節氣的農曆年份稱作「寡婦年」。
  • 今年農曆為什麼有兩個四月?農曆的閏月是怎麼定的?
    有些人高興了為什麼有兩個四月,或者說為什麼農曆要有閏月?按照陰曆,一個月只能是29天或者30天,一年12個月,總共354天或者355天,和陽曆相差11天左右。陰曆是在我們國家土生土長的,歷史悠久,可以追溯到夏朝,所以又叫「夏曆」。
  • 中國農曆中的閏月是如何設置的?
    在中國,通常使用公曆,還有就是民間還使用到農曆。像春節、元宵節、清明節,端午節,中秋節等都是規定在農曆上的某月某日。如,中秋節就是農曆八月十五。在農曆中還經常遇到閏月,比如2020年農曆就閏四月,也就是說農曆要過兩個四月。
  • 為什麼農曆雞年有384天? 閏月是怎麼計算的?
    為什麼農曆雞年有384天? 閏月是怎麼計算的?時間:2017-01-17 11:00   來源:360問答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為什麼農曆雞年有384天? 閏月是怎麼計算的? 在有10來天,農曆丁酉雞年就將到來。 天文專家表示:即將到來的農曆雞年有一個閏6月,是個閏年。
  • 農曆中閏月,彰顯古代中國科學計算力
    中國農曆是世界上最早曆法之一,農曆的出現對國家經濟、文化的發展有深遠的影響。曆法中包含了太陽曆(陽曆),太陰曆(陰曆),和陰陽合曆三種形式被世界不同的國家地區使用。而我國的農曆是屬於陰陽合曆,兼有陰曆月與陽曆年的特性。
  • 【焦點】農曆中的閏月是怎麼回事兒?
    閏月怎麼算閏那個月 閏月大家應該都不怎麼了解把,閏月是我們國家農曆用來調節回歸年與曆法之間關係的一個設定,是為了維護好曆法與地球公轉之間關係的一個方法,那麼閏月怎麼算閏那個月,2017年閏月是什麼時候。
  • 農曆丁酉雞年共有幾天?「雙春閏月」是怎麼產生的?
    不僅如此,雞年還是個「雙春年」——年初的正月初七立春,年末的臘月十九又立春,而上一個「雙春閏月年」是2014年甲午馬年。那麼,「雙春閏月」是怎麼產生的?在這樣的一個年份裡,閩南人喜歡做什麼?雙春閏月怎麼來的?
  • 農曆= 陰曆?你可能對曆法有什麼誤解
    我們知道陽曆是能夠準確的反映季節變化的,由於陰曆和陽曆之間存在著很大的時間差,所以陰曆並不能很好的反映季節更替,也因此很少有國家用純陰曆。什麼是農曆?農曆也是根據月相變化來安排每一個月有多少天的,這和陰曆是相同的。上面我們提到了,陰曆和四季更替的周期差11天左右,為了能跟上四季更替的節奏,古人決定人為增加一年的長度。
  • 論農曆、陽曆、陰曆、公曆的差別
    但是人們通常提到的曆法名稱卻有三種:即農曆、陽曆、陰曆、公曆。由於不能一一對應,所以產生了很多的爭論。有說農曆就是陰曆的,就是幾月初幾的形式。(百度百科上就是持這種觀點的)這種比較普遍,從小我母親就這麼教我。也有說農曆就是陽曆,就是公元**年*月*日的形式。持這種說法的人給的理由看上去比較科學。
  • 公曆和農曆、陰曆和陽曆的區別和轉換關係
  • 今年農曆6月只有29天,你知道為什麼嗎?閏月又是怎麼回事?
    翻看日曆,有心人會發現今年的農曆6月只有二十九天,然後就直接進入到了農曆7月,這會讓一些人疑惑不已,一個月不是三十天的嗎?有這種想法的人應該從來都只關注公曆,而沒怎麼關注過農曆。不過沒關係,發明這些曆法的老祖宗不會連這個也沒想到,他們在此基礎上又引入了「閏月」及「閏年」的概念。說回到「閏月」,可能很多人都會記得最近的一次「閏月」出現在前年,也就是2017年,那一年多了一個「閏六月」,那麼你知道這是怎麼計算的嗎?這就要從我們的曆法說起了。
  • 我們平常所說的農曆和陰曆是一回事嗎?
    農曆是我們平常記錄日期的兩大曆法之一。我們通常將農曆和陰曆等同,但事實上這是兩種不相同的曆法。陰曆,全稱太陰曆」或「純陰曆」,是根據月亮的圓缺變化的周期來制定的曆法。在遠古時期這種曆法曾一度盛行過,但它不能反映一年的寒暑變化,因此現在已被淘汰,只有在一些伊斯蘭國家由於宗教關係仍在使用。
  • 農曆、陰曆、陽曆區別到底在哪裡?
    >問題來了:陰曆一年354天,農曆一年365天(24節氣分布在每個月),陰曆過得快,農曆過得慢。 採用「置閏法」 即:陰曆每19年設置7個閏月 那麼19年的時間 陰曆天數
  • 掃盲貼:公曆和農曆、陰曆和陽曆的區別和轉換關係
    公曆和農曆、陰曆和陽曆的區別和轉換關係。
  • 你要的「閏月」知識清單來了
    在農曆四月過生日的小夥伴是不是很開心呢?因為今年可以連續過兩個生日啦!說到閏月,小編就要考考你幾個問題了什麼是閏月?01 關於閏月「閏月」是一種曆法置閏方式,它的作用是是為了防止漢立(農曆)年月與回歸年及四季脫節。閏月僅存在農曆中,而農曆卻不等同於陽曆或陰曆,它是陰陽合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