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喜歡吃手、下意識啃咬嘴邊的東西等,是一種原始欲力的表現。
執筆:明珠
定稿:蘇子後
初為人母的你是否有過這些煩惱?寶寶2個月大時開始喜歡流口水、啃咬手腳,並且時不時脾氣暴躁、焦慮不安,甚至夜裡頻繁哭鬧,其實,寶寶這會兒正處在口欲期,當長到4~6個月大時,碰巧又進入出牙期,此時牙齦癢得難受,又不懂得表達,只好以哭鬧或者胡亂啃咬東西來發洩,這也是一種探索欲的表現,這都屬於正常現象,父母不要盲目幹涉制止。
寶寶的口欲期一般是出生後到一歲半這段時間,不同寶寶的口欲期持續時間不同,有的可能在1歲左右順利度過,有的可能2歲還處在口欲期。
文中配圖均源於網絡,圖文均無關
對於處在口欲期的寶寶而言,嘴巴是探索學習的最好工具,他們會通過吮吸、吃喝、吃手、撕咬等來滿足需求,只有得到充分的口唇刺激,滿足內在需求後,才能順利過渡到下一個階段。
等到寶寶1歲半左右,他們的活動範圍增大,興趣就不再局限於口唇,如果家長一味地制止寶寶「吃」,那麼則會令口欲期滯後,甚至長大後一緊張或者焦慮,就會不自覺地吮指、咬唇等等,心理學上將其稱為「過度補償」。
1、不要幹涉寶寶的口唇探索
用嘴巴品嘗、啃咬是寶寶探索世界的一種形式,他們喜歡將拿到手裡的任何東西都要放到口裡試一試,以此判斷溫度、味道、軟硬等,父母不要幹涉寶寶吃手、吃腳丫等,唯一要做的就是保障寶寶放進嘴巴的物體乾淨、安全、無毒。
2、放置好危險物品
對於口欲期的寶寶而言,任何東西都想要「嘗一嘗」,由於缺少認知能力,他們很可能將不乾淨、危險的物品放進嘴巴或者吞咽下去,為此,父母應該將個頭小、危險物品(紐扣、珠子、藥丸等物品)存放好,不要讓孩子拿到手。
3、為孩子準備「啃咬物」
為了滿足寶寶的口欲需求,爸爸媽媽可以為寶寶準備一些「啃咬物」,比如牙膠、咬牙棒等,既能滿足心理需要,安撫寶寶煩躁不安的情緒,又能緩解寶寶出牙引起的牙齦腫痛等不適,並且刺激牙齦和牙床,促進乳牙的萌出。
這款媽貝樂小蘑菇牙膠真的再合適不過,它採用的是安全食品級矽膠材質,動感Q彈,寶寶啃咬舒適又柔軟,不添加化學除味劑,讓寶寶每一口都咬的安心。
矽膠耐高溫180度,支持蒸煮和微波爐殺菌消毒,且預熱不變形;蘑菇頭接近母乳的形狀設計,寶寶心理接受度更高,能獲得吮吸母乳般的暢快感和滿足感,光滑圓潤的表面,保證不會傷害到寶寶的皮膚。
將蘑菇頭往上一提即可變身小容器,為寶寶盛放零食和水,能增加飲食的樂趣;底部吸盤可以吸附在水平光滑的餐桌上,有助於鍛鍊寶寶的抓握能力,可以說是一物多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