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是中國口述歷史發展的重要一年,與口述歷史相關的會議紛紛召開,論著不斷出版,機構相繼成立,與口述歷史相關的理論和實踐成果競相湧現。下面,筆者就為大家簡單回顧和總結一下口述歷史在過去一年的發展。
與口述歷史相關的學術會議召開,2016年4月9日,「口述歷史與共和國史研究」高端學術論壇在四川大學舉辦,會議主題報告環節主題為「口述史與中國史學新空間:從我們的工作談起」。
2016年11月7日至13日,口述歷史國際周和「口述歷史在中國」國際研討會在中國傳媒大學啟動,研討會主題為「傳承·傳播——口述歷史的教育與普及」。
2016年12月25日至27日,「本土經驗與國際口述歷史多元發展」國際學術研討會在中山大學召開,會上左玉河、王希、周新國、楊祥銀等分別就口述歷史的重大理論問題、美國奴隸研究中的口述歷史、口述歷史學科建設、美國口述歷史產生和情感轉向發言。
2016年12月8日,由浙江大學歷史系承辦的浙江省歷史學會2016年年會暨學術研討會在浙江大學紫金港校區召開。會議開設「公眾史學」分論壇,並宣布正式成立浙江省口述歷史學會。浙江省口述歷史學會主要成員有浙江大學歷史系主任梁敬明教授,溫州大學楊祥銀教授,寧波大學錢茂偉教授,杭州師範大學丁賢勇教授,浙江大學歷史系吳錚強教授,浙江大學歷史系、浙江大學公眾史學研究中心主任陳新教授。
口述歷史學會成立後,將在浙江省內搭建口述歷史的公共平臺,整合各地方資源,共同開拓口述歷史研究與實踐的新領域,為社會提供更加系統、優質的口述歷史服務。據不完全統計,這是繼天津市口述歷史學會、江蘇省口述歷史學會之後,全國第三家省級的口述歷史學會。
2016年12月1日,石河子大學兵團口述歷史研究中心於石河子大學文學藝術學院成立,溫州大學口述歷史研究所所長楊祥銀博士和華東師範大學王曉葵教授分別以《跨學科視野的口述史學》《口述史的方法、記憶理論與民俗學》為題進行主題講座。據不完全統計,這是自2015年10月8日四川理工學院口述歷史研究所成立以來,西部地區成立的第二家口述歷史研究機構。
2016年10月25日,廣州市地方志新館首創全國最大口述歷史數據中心(《南方日報》報導),廣州市地方志館建成於1995年,是全國第一家由政府立項建設的地方志館。新館建築面積達12629平方米,是全面了解廣州歷史、解讀廣州現狀、展望廣州未來的重要窗口。
「口述廣州數據中心」建設了市民錄音棚、口述史採編室、音像資料編輯室、電子化評稿室,成立了廣東省首家獨立運作的廣州市口述歷史研究會。廣州市地方志新館展覽主題由「城」(千年廣州)、「商」(商都廣州)、「政」(改革廣州)、「人」(創新廣州)、「水」(人文廣州)、「文」(名城廣州)、「區情縱覽」、「珠三角及泛珠三角視窗」八大部分組成。
溫州大學口述歷史研究所所長楊祥銀《美國現代口述史學研究》於年底出版出版,為該領域拓荒之作。2016年10月中山市社科聯主席胡波《孫中山研究口述史》叢書出版,該叢書為孫中山誕辰150周年獻禮之作,分為京津、滬寧、廣深、武漢、長沙、港澳臺地區、海外等共12卷。整理錄入了200多小時的錄音錄像,近300萬字的珍貴口述歷史資料,初步達到了挖掘、搶救、保護孫中山歷史文化資源、傳承和弘揚孫中山精神、傳播孫中山思想文化、構建孫中山研究資料庫、服務社會和學術研究的預期目的,被譽為近年來難得一見的口述歷史佳作。除此之外中國傳媒大學張鈞主編的《述林》和林麗成著的《鄒逸麟口述歷史》等也是比較重要的作品。
抗戰口述史繼續成為熱中之熱,南京師大黨委宣傳部部長張連紅教授承擔國家社科重大招標課題《抗日老戰士口述資料搶救整理》,並與季我努學社、南京民間抗戰博物館聯合發起「抗日老戰士口述史資料搶救整理」志願者招募啟事暨抗戰老兵口述歷史訪談大賽。南京大學口述史基地舉辦「抗戰記憶」口述歷史工作坊,工作坊依託「家·春秋」口述歷史影像記錄計劃、南京大學歷史學院、南京大學抗日戰爭研究協同創新中心、南京大學中華民國史研究中心、中國傳媒大學崔永元口述歷史研究中心等單位和組織的豐厚師資,為來訪同學授課、培訓,活動期間還將參觀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南京民間抗戰博物館及南京航空烈士公墓等。
2016年11月,英國口述歷史權威保羅·湯普森來到中國,在溫州大學和中國傳媒大學講演,講演和參與討論的主題分別為《口述歷史,終生故事》《口述歷史教育的機遇與挑戰》。保羅·湯普森為英國口述歷史學會刊物《口述歷史》創始主編、大英圖書館國家生活故事項目創始人、英國埃塞克大學社會學榮休教授、經典著作《過去的聲音:口述歷史》作者,他奠定了英國口述歷史社會史的傳統,與中國電影資料館陳墨研究院重視口述歷史研究中的理論總結不同,保羅·湯普森先生更加重視口述歷史實踐中經驗的總結。
中華口述歷史研究會換屆選舉,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所研究員莊建平擔任榮譽會長,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所副所長金以林擔任會長,江蘇省歷史學會會長周新國擔任常務副會長,全國政協文史館副館長許水濤、中央黨史研究室一部主任蔣建農、江漢大學副校長塗文學等擔任副會長,中國社會科學院馬克思主義史學理論與文化史研究室主任左玉河擔任秘書長、溫州大學口述歷史研究所所長楊祥銀擔任副秘書長。
中華口述歷史研究會於2004年12月10-12日由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國近代史研究所、當代中國研究所、江蘇省社會科學院、江蘇省社科聯、揚州大學、《當代四川史研究》編輯部等單位發起,在由揚州大學承辦的「首屆中華口述史高級論壇暨學科建設會議」上成立,為推動中華口述歷史研究與實踐作出了重要貢獻。
在於2016年12月15日舉行的第十四屆中國(廣州)國際紀錄片節的重量級環節「中國十大紀錄片推動者論壇」上,由北京市永源公益基金會發起、主辦,敦和基金會、崔永元口述史中心、中華社會救助基金會共同主辦的「家春秋」口述歷史影像記錄計劃(以下簡稱「家春秋」)被大會推選為「中國十大紀錄片推動者」。
此消息令人振奮之處在於兩個看點。首先,這一獎項體現出中國(廣州)國際紀錄片節的眼界與氣魄,既看到了「口述歷史」對紀錄片全民化、年輕化的價值,更勇於在「年度價值」層面對此進行積極肯定和背書。再者,這一獎項的得主「家春秋」及其背後的發起方、主辦方,進一步破除了「學術化口述」的條條框框,讓「口述」邁向了青年影像實踐的新紀元——從「家春秋」官方數據來看,前兩季已「覆蓋35城,吸引167所大學近1200名青年參與;沉澱近300部作品,採集上千平凡人物的個體史;聚集近50位口述史名家、紀錄片導演參與到項目中來」。家春秋口述歷史影像記錄計劃、中國傳媒大學崔永元口述歷史研究中心、中華口述歷史研究會與青年史學家微信公眾號聯合發起「口述歷史聯盟」。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