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人行讀書會 | 第6期:口述歷史與敘述

2021-02-23 北大清華講座

點擊上方藍字【北大清華講座】加關注,知識改變命運! 

這樣一種人,很不容易道破。試道而破之——只有正義感,沒有正義。—— 木心《即興判斷》

在三人行讀書會第2期,主講人劉婷老師帶領大家走入了口述歷史的世界。讀書會結束後,大家紛紛表示沒聽夠,所以我們第6期讀書會,繼續請劉婷老師與大家講講口述歷史與敘述。

口述歷史與敘述
Oral History and Narration

上次口述歷史講座講到口述歷史和文學的關係,以文學為參照物理解口述歷史。這一期主題是口述歷史與講述,歷史在口述歷史作品中扮演什麼角色,漫漫歷史長河,在口述歷史的作品裡從何時開始,到合適為止?


口述歷史中的時間觀念有多少種理解?


宏觀時間和微觀時間在口述歷史裡怎麼交織在一起挑戰時間觀念?


這一期有歷史事件,有歷史生態。

【時間】2020年1月4日(周六)14:00-17:00

【地點】清華大學南門外(具體地點報名後簡訊通知)

【主題】口述歷史與敘述

【主講人】劉婷,女,英語文學系畢業。

2009-2012中國地質大學(北京)英語文學研究生;

2012-2015 西藏山南地區古村落保護和人居環境研究項目志願者;

2016-2018 哥倫比亞大學口述歷史研究生;

2016-2018 羅傑斯大學Queer Newark 口述歷史項目 實習生;

2017  歐洲大學研究院Summer School ;

2018  Bridgeport Meeting 研究助理;

2018 3-8 Brooklyn Chinese American Association 工作。

【活動流程】

1. 主講人分享90分鐘;

2. 和嘉賓互動提問交流,30分鐘左右;

3. 參與者依序發言(自願)介紹自己,分享自己的感受,2-3分鐘,期間可以適當問答交流;

4. 自由討論,自由交流時間,本活動很注重參加者之間的互相切磋交流;

5. 總結。

【目標人群】對歷史特別是口述歷史感興趣的人;愛讀書之人;北清講座平臺裡,各高校、科研院所愛學習的學生;出入於各大高校的不為學分,只求知識的旁聽生;不忘充電,積極進取的在職人群;講座控等。

【人數】因場地有限,控制在40人左右。

【報名方式】掃描下方二維碼報名。場地有限,不接受任何空降。

【費用】象徵性收取15元茶水費。現場提供武夷山茗茶,水果等。

三人行讀書會第3期「解密基層民警故事」於12月8日下午成功舉辦。主講人牛愛菊老師從自己當警察的經歷出發,結合自己的書《警察日記》,分享了大家不知道的警察故事,比如警察的日常工作是咋樣的,比如如何識別騙子的套路,比如女孩子如何保護自己等等。講座後,有書友在群裡說,牛老師講的故事也好,分享的生活體會也好,每一點都引起我們的共鳴,特別打動人心,一下午都聽得津津有味,下次牛老師有講座還想參加。

三人行讀書會第2期「口述歷史與美國社群」於11月24日下午成功舉辦。主講人劉婷老師先從自己與口述歷史結緣的故事講起,帶領大家走進口述歷史的世界,她談到《永生的海拉》(The Immortal Life of Henrietta Lacks)這本書,以及美國社會黑人文化與口述歷史的關係等問題。劉婷老師強調「自我」在做口述歷史的時候非常重要,介紹了她在美國的同學們做口述歷史研究和寫作的不同角度。之後,劉婷老師回答了大家的各種問題。最後環節,到場的書友們各抒己見,進行了熱烈的交流,很多小夥伴表示受益匪淺、不虛此行。

孔子說:「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我們堅信,每個人都是一個宇宙,每個人都閃閃發光。三人行讀書會隸屬北清講座俱樂部,採取「主講人分享+聽眾現場交流」模式,主講人從平臺粉絲中產生,歡迎大家積極報名!

名校課表分享:請在本號對話框中輸入:北大課表、清華課表、北師課表、人大課表、國科大課表、貿大課表、央財課表、北體課表、地大課表、北理課表、民大課表、首師大課表北郵課表、北工大課表、北林課表分別輸入【北大】【清華】【人大】【北師】二字可自動提取四校當日講座信息!更多分類信息請進入本公號底部參看【講座分類】【課表查詢】【演出展覽】菜單欄。

匯聚、分享、交流、碰撞。北京高端名家講座、文化活動第一發布和交流平臺!2010年誕生於北大清華校園中,涵蓋人大、北師大等北京各高校、及社會最高品味的開放免費講座和活動,9年90000場。名校課表共享每1年數萬門。經濟人文、社科管理經典,學術思想前沿。大師身邊宜聆教,未來精英共成長!


講座信息報送渠道1、講座文案海報私信至新浪微博@北大清華講座-北京活動 (及時處理)。2、文案海報私信至本微信公眾號後臺(晚上處理)。歡迎報送和推薦高質量的講座和活動! 出版社合作和其他發布合作請加QQ:778617662。

相關焦點

  • 【讀書會】 第7期
    讀書會  第7期主   題:《Production VS Revenue Efficiency
  • 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理論研究所舉辦第1期青年讀書會
    7月20日,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理論研究所舉辦第1期青年讀書會。讀書會採取線上交流形式,邀請《當代歷史哲學和史學理論》作者之一、歷史理論研究所外國史學理論與史學史研究室研究員張旭鵬進行導讀,歷史理論研究所外國史學理論與史學史研究室研究員吳英和中國通史研究室研究員趙慶雲與談。
  • 王宇英|與古為新:口述歷史新書過眼錄
    美國女學者賀蕭(Gail Hershatter)的《記憶的性別:農村婦女和中國集體化歷史》一書被認為比較好地運用了口述歷史方法,做到了既「依據文字記載去關注口頭敘述,亦依據口頭敘述去關注文字記載」,記錄了比「黨和國家提供的那些簡單的從壓迫走向解放的故事」更為多樣的細節與層次,呈現了記憶中「那種感官的直接性和未言明的毀滅性」,還反思了固定的身份認同對口頭敘述的影響
  • [讀書會第43期]對話朱焱:換個角度「啃」世界
    往期精彩內容[讀書會第42期] 沈旭暉VS陳冠中:國際政治夢工廠[讀書會第41期] 閭丘露薇VS胡泳、金玉米:拒絕「偏見」報導[讀書會第40期] 胡赳赳VS陳丹青、李健、葉蓓:北京的腔調[讀書會第39期] 易立競VS張亦霆:明星訪談「有問題」[讀書會第38期] 李長聲VS止庵:解讀太宰治自殺之謎
  • 雲水閣讀書會 第四十一堂|未之能行 唯恐有聞
    【解析】 三人行必有我師。孔子在回答子貢提問時講到「不恥下問」的問題,這是孔子治學一貫應用的方法。「敏而好學」,就是勤敏而興趣濃厚地發憤學習。「不恥下問」,就是不僅聽老師、長輩的教導,向老師、長輩求教,而且還求教於一般看來不如自己知識多的一切人,而不以這樣做為可恥。孔子「不恥下問」的表現:一是就近學習自己的學生們,即邊教邊學,這在《論語》書中有多處記載。
  • 三國群英傳第二講 | 毒士無雙·賈文和,金融人讀書會歷史分會
    4)  利用地形的大師——戰神白起的戰略5)  長平之戰的後續——秦昭王的顧慮與邯鄲之戰6)  長平之戰的遺產——虎狼之師與「天下精兵盡出於趙」如水,本名宋立金融人讀書會歷史分會主席,TELL+歷史策展人
  • 第十一期父母讀書會:孩子的天生氣質
    共讀在第十一期泗涇讀書會中如父母激烈的爭吵6.堅持對孩子進行愛的存款練習6.加油的方式有很多種,而我相信我主辦的讀書會是其中的一種!歡迎關注一土心理,如有需要了解更多關於讀書會的信息,或者想參加各個城市的讀書會,歡迎私信!謝謝!
  • 活動回顧 | 「淺語」與「藝術」——靜曉讀書會第二期教師讀書會
    2019年5月26日上午,海峽兒童閱讀研究中心第二期教師讀書會——「靜曉讀書會」在福建省少年兒童圖書館四樓臺灣童書館舉行,本次讀書會由福州市中山小學的陳崢老師主持。本次「靜曉讀書會」第二期教師讀書會的主題是《言淺意豐:兒童文學語言談》,是主持人陳崢老師及學術指導鄭偉老師反覆推敲後得出的,也由此引發了本次讀書會的四個問題:1.讀懂「淺語」,書寫「淺語」,是一件簡單的事嗎?2.孩子能夠理解「淺語」中的「豐意」嗎?
  • 【讀書會155期】俞敏洪導讀《羅馬人的故事》
    15世紀的第54個年頭,千年之城君士坦丁堡成了帝國最後的棺槨。羅馬帝國看起來從這個星球上消亡了,但是它對制度,公民權利的,以及人性的尊重與珍視,使羅馬帝國的靈魂得到傳承,而通往沒有奴役的道路上,從羅馬帝國,從古代希臘埃及甚至更久遠的時代起,就有人上路了。
  • 「愛讀書會」薦書榜(第111期)
    原標題:「愛讀書會」薦書榜(第111期)可是作者馬歇爾博士卻謙虛地說:「它沒有任何新的主張,它所吸納的內容,都有悠久的歷史。」是的,它講述的東西並不高深,僅僅是一種「符合人性的交往方式」,並且給出四個最重要的關鍵詞「觀察、感受、需要、請求」,一切看似簡單,卻有著神奇的魔力。
  • 小學高年級組讀書會2020年下半年第1期——Finger Snapper
    開心的是,新學期的讀書會又開始了!新的學期讀書會有了新的變化,首先,我們換了新的場地,怎麼樣還算寬敞明亮吧?其次,小學高年級組讀書會決定以歷史為主線,再穿插一些國學、美術、生物、形體、英語等方面的主題。非常開心的是這學期我們把專業講授歷史的王教授請到了我們的讀書會,和孩子們「談古論今,共話歷史」。
  • 科學網—南通大學口述歷史研究中心成立
    本報訊 近日,南通大學口述歷史研究中心成立。當天,南通大學歷史研究中心——江蘇江門研學基地揭牌。
  • 深度學習三人行(第10期)----CNN經典網絡之LeNet-5和AlexNet
    上一期,我們一起學習了深度學習卷積神經網絡中的代碼實現,內存計算以及池化層的原理等,深度學習三人行(第9期)----卷積神經網絡實戰進階
  • 馮其庸口述自傳:為存留一些歷史記憶(圖)
    中新社北京1月26日電 題:馮其庸口述自傳:為存留一些歷史記憶  中新社記者 應妮  2017年1月17日,紅學家馮其庸的口述訪談在中國國家圖書館的「中國記憶項目」上線;5天後,這位93歲的老者駕鶴西去。  在馮其庸生命的最後幾年,因為身體原因,他很少出來參加會議和做講座,大部分時間和精力都用在了口述自傳上。
  • 歷史外刊掃描︱幽默與戰爭:法西斯獨裁者為什麼需要諧星
    變動的空間記憶:猶太人大屠殺倖存者的負罪感《口述歷史評論》,2015年第42期。,這種變動反映了訪談對象在口述歷史中是如何重新審視自身、他人(包括歷史參與者及可能的聽眾)以及真實經歷。       Tim Cole考察了三個猶太人大屠殺倖存者的口述案例,並且對比同一組訪談對象在不同時段對同一段經歷的口述、回憶錄的記載,發現其在敘述中使用了一系列不同的「空間策略」。       其中,在Laks姐妹三人中,當年分配去往不同集中營的廣場上,只有最小的妹妹和母親在一起。
  • 讀書會第17期:【文獻賞讀】手針與假針刺及常規護理預防無先兆性發作性偏頭痛:多中心隨機臨床試驗
    讀書會第16期:【文獻賞讀】電針促進神經幹細胞源性神經網絡與脊髓損傷大鼠的神經整合讀書會第15期:【文獻賞讀】中樞神經系統的膽鹼能信號通過糖皮質激素信號傳遞調節來自骨髓的G-CSF介導的HSC動員讀書會第14期:【文獻賞讀】乳腺癌患者治療後疼痛發生率的系統評價讀書會第13期:【文獻賞讀】CXCL1的單克隆抗體作為一種新型治劑可抑制
  • 雲水閣讀書會第七十二堂 | 孝哉閔子騫
    >珠海市新香洲亨泰山莊會所二樓雲水閣汲取傳統智慧修己安人  論學取友雲水閣第七十二期讀書會,繼續我們的課程,請大家共同微信學習《論語.先進篇第十一》。雲水閣讀書會第四十一堂  未之能行 唯恐有聞雲水閣讀書會第四十二堂  善與人交 久而敬之雲水閣讀書會第四十四堂  不遷怒 不二過雲水閣讀書會第四十五堂  簞食瓢飲 不改其樂雲水閣讀書會第四十六堂  勿中道而廢 無為小人儒雲水閣讀書會第四十七堂  文質彬彬 然後君子云水閣讀書會第四十八堂
  • 早稻田大學教授新保敦子:如何進行口述史訪談 媒頭腦
    ▲日本早稻田大學教育學部教授新保敦子日本口述史研究四個發展時期第一期主要是明治維新以後,明治維新之前是江戶時代,宮本常一採訪這位商人時,收集了很多他的口述史,通過詢問的方式,可以從商人身上了解到當時很多老百姓的生活是怎麼樣的,在什麼樣的環境長大,童年時期玩什麼等,並將資料保存到現在。通過口述史,我們會理解老百姓的生活,否則很多老百姓不能寫書,我們也無從了解他們當時的生活狀態。所以口述史是非常重要的。第二期是從1945年到60年代中期。
  • 薦書排行榜·第二期 歷史類精選圖書榜單
    ——近代史研究專家、中山大學哲學系退休教授 袁偉時中國金融博物館書院第3期讀書會 「閱讀歷史脈絡」 從全球的觀念看待歷史是一個文明的歷史,人類在各個地方發展過程中,不僅傳承自己的文明,而且互相交流新的文明。在當今這個全球化的時代,從全局的角度觀察歷史,從全球的角度觀察中國,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 邢小群:我為什麼會投身於口述歷史
    90年代中期,我又到創刊不久的《百年潮》雜誌當了兩年編輯,和鄭惠、楊天石、楊奎松、韓剛、徐慶全等史學工作者共事,無形中對我的學科意識和表達方式產生了影響。雖然有文史不分家的說法,但史學和文史價值取向是不同的。文學注重的是審美,是感覺;史學注重的是史實,是實證。當文學創作與公共領域漸行漸遠的時候,作為保存記憶,恢復真相的史學,卻大步走向了時代精神的前沿。